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放手发动群众 加大财政投入 引入市场竞争 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
冯广志: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
  《人民日报》 (2002年11月25日第十一版)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2/12/1    

近几年,农业和农村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既给农田水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

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日益加快的农业现代化,要求防洪除涝标准和抗旱供水保证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快普及与精准农业配套的精细灌水技术,提供更周到的灌排服务;加入WTO以后,为了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农田水利也要采取相应措施。目前,农业节水进度远不适应日趋严重的干旱缺水形势,必须加大节水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在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以后,普及农村自来水已逐步成为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村水域污染,地下水超采以及草原沙化,使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成为农田水利新的工作内容。

但是,粮食等农产品卖难,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影响了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也削弱了农民投劳投资的能力。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使得长期以来主要依靠行政和计划手段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地方政府,失去了直接要求农民出工、集资的政策依据。而应由地方政府出的资金不到位,有些地方出现了投工投资下降的情况。据资料分析,与历史最高水平的1998年相比,2001年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工数量下降约1/3、投资数额和完成土石方数量分别下降约1/5。数字的减少虽然有更加注重实效的因素,但它确实反映出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新问题。

在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农田水利建设中政府、集体、农户、市场几方面的关系,使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更加明确、规范?在我国的国情下,政府包揽,不现实,完全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也办不成。应当继续发扬几十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的好传统,改革不适应新形势的工作方法,逐步建立起政府规划管理,资金扶持引导,技术指导服务,农村集体(村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农户个人广泛参与、民主协商、自主兴办,把市场机制引入经营管理的新机制。

第一,政府要从直接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的习惯做法中解脱出来,重点抓规划、水资源管理、宣传发动、资金补助扶持、技术指导服务等,让村集体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走到“前台”,直接做分散农户的协调和组织工作。适合个人兴办的微型工程,放手让农民自己建。一家一户干不了、公益性较强的工程,由村民委员会用“一事一议”的方式办。必须动员更多劳动力统一行动兴办的跨村跨乡工程,让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承办。兴办自己受益的工程,要不要投劳集资,投多少工,集多少资,农户自己协商决定。从宏观和总体上说,农田水利要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分散的农户一般无力办,必须依靠众人和集体的力量。当然这种体制上的重大变革,要通过试点,逐步摸索经验。

第二,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粗略估算,因减少农民集资、停止“以资代劳”,每年农田水利投入缺口至少上百亿元。近几年国家通过国债加大了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但它毕竟不是长期稳定的投资渠道,应从各级基本建设和财政补助中进一步向农田水利倾斜。地方政府要重视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应当多拿些钱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符合WTO“绿箱政策”,也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第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经营管理权等多种形式把已建成工程的经营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使农田水利的经营管理更具活力,持久地发挥效益。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