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山东省聊城位山灌区节水灌溉现状及发展对策
  山东省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     蔡建峰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8/5/31    

1  概况

位山灌区位于鲁西北黄泛平原,1958年建成引水,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设计引水流量240m3/s,担负着聊城市其中36万hm2耕地的灌溉任务,同时也为聊城市的工业、环境生态、“江北水城”形象的打造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它为全国第5大灌区,设有东、西2条输沙渠、2个沉沙区和3条干渠,共有分干渠53条,支渠825条,建筑物5700余座。位山灌区先后承担了引黄济津、引黄入卫济冀、引黄济淀任务,有力地支援了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建设。

近年来,由于黄河水资源日趋紧张,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配,分配给位山灌区的引黄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再加上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用水量越来越大,使水资源更加紧张,近年来水量供需缺口在5100万立方米之上。

2  位山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现状

2.1 干支渠衬砌

1998-2002年位山灌区借助水利部和发改委连续5年将位山灌区列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机会,借助引黄入卫、引黄济津等机会,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投资近9千万元,衬砌一、二、三干渠道89km,衬砌主要分干支渠道72km,从而增加了远距离输沙能力,减少了水量损失,使干渠输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0.91。

2.2 田间U型渠衬砌,地面移动软管输水灌溉

田间U型衬砌减轻了渠道的淤积,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地面移动软管输水灌溉适应小机群提水灌溉,简单易行,省水省时效果明显。

2.3 畦田节水灌溉

通过长畦改短畦、大畦改小畦、宽畦改窄畦,改变大水漫灌的方式,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

2.4 维修水利工程设施,提高工程配套率

通过对漏水严重的闸门改用封闭闸门,对引水效益不高能合并的口门进行封堵合并,对整体结构损坏严重的工程进行改建,使现在干渠工程完好率达到90%以上,大多数工程达到“结构完整,启动灵活,运用自如”。

2.5 提高输配水管理措施

根据位山灌区的实际情况,输水方式采用“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的方案;配水方式在处调水室调度下,实行流量包段、管理到所;在灌溉制度上,根据土壤墒情,采用轮灌方式,以上方式减少了输水时间,缩短了灌溉周期,减少了渠道渗漏。

2.6 提高科技含量,用科学方法提高灌溉管理水平

位山灌区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了《位山灌区配水调度应用模型》,研制了《测流资料整编模型》和水位遥测系统。实现了缆道实测流量的自动化,对一些干渠上重要的节制闸安装了远距离遥控系统,实现了闸门的精确控制。

灌区严格选择测流断面,按水文规范布设测流垂线,每天每隔3小时上报一次水位,除每天8点定时测流外,根据水位变化(上游8cm,下游5cm)及时加测,保证了测流精度。灌溉期间,每周一出简报,为领导决策及配水调度提供依据。

近期新建了灌溉实验站,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制度与用水定额,为农业科学用水提供指导。

2.7 位山灌区根据黄河水可用而不可靠的特点,实行“井渠结合、以渠补源”优化配置水资源。

2.8 推行计划用水,实行协议供水

2.9 分量供水、分级水价的水费计量方式

位山灌区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季节,区分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及环境生态用水,实行不同水价,对农业冬季用水实行8折,对超计划用水加价20%收费,对工业实行工业用水价格,收到了良好效果。对于向一些大企业的工业供水,一方面减少了形成地下水漏斗的可能,另一方面,利用供水收益用于灌区支渠衬砌及建筑物配套改造,达到以工补农、和谐发展。

2.10 缩小计量单元,推行“管理处+管理所+用水户协会”的管理体制

实践证明以上节水工作大大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系数使其达到了0.54,使有限的黄河水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利用,拓宽了位山灌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3  位山灌区节水灌溉思路

由于位山灌区是引黄灌区,一是由于黄河水日趋紧张,二是水中含沙量大,易淤积,这就要求在一定流量条件下,流速要高,灌溉周期不能过长,渠道损失水量不能过大,这些条件也正是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和条件,灌区应以提高水利用系数为重点,继续对骨干渠道进行衬砌防渗,对建筑物进行改造,对田间节水应以改善地面灌溉工程为主,对以井灌溉为主的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区发展喷灌, 微灌、膜上灌等先进技术,在管理上推行科学的用水管理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实现灌区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还要重视各项农业节水措施的综合应用。

4  今后一段时间位山灌区要继续完善的有效节水综合措施

综合节水措施是适应位山灌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管理水平、耕作制度的最佳组合。

4.1 节水灌溉工程措施

(1)对干支渠、田间渠系继续加以衬砌,以减少水量损失,减少泥沙淤积。

(2)加强现有灌区建筑物的维修配套和改造,重点抓好田间配套工程建设,提高田间用水管理水平,节约田间用水量,在一些区域因地制宜发展低压管道灌溉和喷、微灌溉工程。

(3)大力开展平田、划畦、整地等简单易行,节水明显的灌溉工程方式。

(4)大力采用“井渠结合、 以渠补源”的灌区模式,它具有节水、调节地下水位,对雨水利用率高,兼有改碱功能,特别是在黄河水不及时的情况下更能体现出优越性。

4.2 节水灌溉非工程措施

它主要包括耕作制度、节水保墒技术、增施有机肥、秸杆沤肥返田技术、以及选用优质高产抗旱品种等。

4.3 节水灌溉的管理措施

(1)进一步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位山灌区先后制定了《位山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位山灌区运行机制改革方案》,另一方面以明确区域或部门水权为核心,引水总量控制为手段,强化用水许可制度,今后水管理体制改革要结合政策和形势进一步深化。

(2)在灌区管理上要继续加大科技含量。在灌溉预报、实施、计量及监控等全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实现水位、流量、水情、墒情、雨情处理的一体化,建立起符合位山灌区实际的节水灌溉模型。

(3)建立起符合作物水份的灌水技术和灌溉制度。

(4)进一步实行位山灌区管理处——分级管理所——乡(镇)水利站——行政自然村的一体化联动机制,为农民服好务,提高输配水利用效率。

(5)进一步缩小计量单元,成立用水合作组织。位山灌区1986年开始推行计量供水、按量收费到乡(镇)的工作,并进行了部分计量供水到村的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5  位山灌区提高节水灌溉的保障措施

(1)大力宣传节水灌溉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和水的商品意识。

(2)建立健全节水服务体系和灌溉制度。

(3)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对灌区的不同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渠道衬砌,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灌溉工程,把工程节水和非工程节水措施结合起来,以达到较好的节水效果。

(4)建立节水灌溉的投资机制,加大节水工程投资力度。要结合国家对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的机会,努力争取有各方资金参与的、各种形式参与的节水工程建设的新局面。

(5)加大科技投入,由粗放管理向标准化、精细管理转变。

(6)缩小计量单元,合理调整水价。

6  结语

位山灌区的发展得益于节水的发展,通过各种措施年引水量比20世纪90年代降低7亿立方米左右,年引沙量降低700万立方米左右,渠系水利用系数达到0.54,实现扩浇耕地8.3万hm2,有力的支援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位山灌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