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在2008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研讨会上的发言
倪文进:从四川灾区应急供水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机制
2008年7月4日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副主任     倪文进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8/7/10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给党和政府带来严峻的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公安消防队伍积极行动起来,抗震救灾工作反应迅速、举措有力、信息畅通、新闻透明,成效明显,灾区基层政府、广大灾区群众对党和政府充满感激之情,灾区社会稳定,国内外媒体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赞誉。

在灾区抢救生命工作还在紧张进行的时候,水利工作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性就倍受重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专门设立了水利组,负责灾区防汛、水库和供水工作。截至6月底,四川灾区的34座堰塞湖的险情基本排除,特别是唐家山堰塞湖除险的成功被国务院称为“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1803座受损水库的排查,379座高危水库的抢险方案确定,34座溃坝风险水库的应急抢险,180人的设计队伍帮助完成了248座水库的抢险设计;完成了170个重点地区、重点河段、重点险情的排查和责任人落实;6月10日,575万受灾群众基本解决应急供水问题,随后转入以灾区群众集中安置点为重点、不断提高供水标准的过渡期供水,并着手编制灾后重建规划。

6月11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水利组组长、水利部部长、水利部抗震救灾指挥部总指挥陈雷在听取四川抗震救灾应急供水汇报时,指出解决575万四川灾区群众的应急供水,意义重大,重要性和影响绝不亚于唐家山堰塞湖。尽管我们取得了解决灾区群众应急供水的巨大成绩,但是如何处理和面对突发事件中的农村供水问题,即如何建立农村供水应急保障机制依然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四川灾区群众应急供水的经验

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水利组、四川省“5.12”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在水利部党组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水利部门共同努力,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根据出现的新情况,紧急以四川水利抗震救灾指挥部、四川省水利厅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加强灾民安置供水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加强抗震救灾应急供水设备及物资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排水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等13个文件;二是派出35批共200多人次专家和工作人员,深入一线指导抢险工作;三是协调落实供水应急资金2.2亿元,并已下拨到县用于供水工程建设;四是编制了《抗震救灾灾民安置点应急集中供水技术方案》、《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典型供水工程设计参考图》;五是组织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大连等水利部门对口支援,共有130人携带抢修工具和20多车价值400多万元材料赴重灾县,目前已恢复30万人的应急供水;六是抽调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等流域机构34名技术人员、10辆车和40件快速检测设备,配合四川水利厅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已监测样品2000多个,取得监测数据近25000组,并向有关方面通报了结果;七是组织国内外企业向四川灾区捐赠了价值1600多万元300多套小型水处理设备、小型发电机,紧急组织企业生产、调运至灾区小型水处理设备370多套;八是与四川环保、卫生、城建和农业等部门建立供水保障联席会制度,与成都军区通勤部基建营房部建立了应急供水协调机制。

回顾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有几点经验和体会:

1、坚强领导是关键。地震发生后,水利部党组精心部署,陈雷部长、矫勇副部长、刘宁总工等领导同志,深入灾区、靠前指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极大地鼓舞、凝聚和激发了水利人团结一心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夺取抗震救灾胜利的意志和信心。5月18日,成立水利部抗震救灾前方领导小组供水保障组,主要工作人员由水利部农水司、水资源司、四川省水利厅以及部属、厅属直属单位共约70人组成。内设农村供水组、水源地与城市供水组、水质监测组、设备组。供水保障组按照“合署办公、集体会商、共同决策、地方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了对灾区供水保障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并能组织和动员全行业以及全国的力量支援灾区的水利建设。

2、明确思路是前提。灾区的供水保障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工作重点和不同的技术标准。面对严重的供水设施损失,第一步是应急供水,要保证灾区群众尽快获每人10-20升/天左右饮水;第二步过渡期供水,提高用水标准,满足每人20升/天左右的用水,基本做到不依赖汽车送水;第三步灾后重建,实现饮水安全。解决灾区群众的应急供水,根据不同地区的水源特点、水质特点相应开展工作,对城镇周边的安置点,可依托现有供水工程管网延伸供水;受损较轻、短时间内可以修复的供水工程,要尽快修复;受损较重、短时间内难以修复的工程,可另辟水源,采用一体化净水设备净化等方式,突击建设,应急供水;对分散供水,教育灾区群众切实搞好山泉、水井的环境保护,投放消毒药片,煮沸后饮用。技术路线和工作方案的确定为有效实现应急供水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实现了良好的开端。

3、狠抓落实是根本。要把好的规划、计划变成灾区群众身边的现实,必然需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和艰辛的劳动。这次解决灾区群众的应急供水,第一组织地方水利部门迅速开展工程抢修、送水,指导农民对分散水源进行消毒,开展水源附近环境卫生整治;第二积极组织水利、水务部门对口支援重灾县抢修供水设施,协调全省水利部门力量在技术人员、车辆和物资等方面大力支援重灾县,协调上海、重庆、武汉、大连等供水设施抢修队伍紧急实施灾区供水工程抢修,这些力量不但切实解决了30多万灾区群众的饮水困难,而且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第三组织流域机构水质监测队伍加强供水水质监测,确保了水质安全;第四派出工作组前往灾区具体指导应急工程建设;第五特事特办,实行省级集中采购,保证质量和进度;第六先抓示范工程建设,然后全面推开,既有利于完善技术方案,也可以探索有效实现途径;第七对应急工程建设实行日报制度,加强检查和监督。有了这些强有力的措施、有效的工作方案,才能把解决灾区应急供水的目标变成现实。

二、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保障机制的思考

这次地震灾害是农村饮水安全面对的灾害中的一种形式,此外还有洪涝干旱灾害、低温雨雪灾害、突发水质污染、供水设施的意外损坏和水源的人为破坏等等,如何在这些紧急状况下保证群众的饮水安全?吸取这次抗震救灾供水保障的经验和教训,立即着手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制订农村应急供水预案,主要包括设备与材料的储备、水质检测与工程抢修力量、快速的反应机制预案等。

1、建立必要的物资储备

在这次突然而至的大范围地震灾害面前,当时最紧缺的是抢修供水设施所需要的管材、水泥和净水设备等,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除个别县水利部门有少量储备外,主要解决的途径是:一是靠从过去的供货商、零售商处赊欠,由于县城、集镇商业设施也同样受到极大的损坏,材料的供应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二是从地震灾害发生后即由水利部组织国内外企业捐赠、生产并于20日前后运往灾区的小型净水设备成为应急供水的主力军,特别是在一些集中安置点附近难以发现好水源的地区,采用多介质过滤、超滤和反渗透加消毒的水处理方式,使部分超标源水变成了可饮用水;三是北京、上海、重庆、大连等供水抢修队自带的抢修材料和设备;四是由卫生部门发放消毒药剂,组织群众分散消毒。为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的应急物资保障,要以县水利部门为主,在县域内分片依托集中供水水厂储备一定量的管材、水泥等建材,也可以与主要供货商建立协作关系,由厂家、商家代为一定储备。有条件的县应采购1-2台移动水处理车,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储水箱或水袋等容器。

2、做好供水技术储备

水利部门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有很多技术标准,也完成了大量的规划和工程设计,但都是针对正常情况,缺乏紧急状况的针对性。这次地震灾害后,水利部紧急制定了《抗震救灾应急安全供水技术方案》印发灾区参考。下一步,各县应结合自己的实际,一是制订分省适应紧急状况下灾区群众集中置点的应急供水方案及供水、排水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水源选择、水处理与消毒工艺、管网布设等,以县为主完成部分典型工程设计;二是强化水源保护的方案和措施,有条件的要选择后备水源并进行必要的工程储备;三是研究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避震设计及技术模式;四是要有进行供水工程紧急抢修的技术力量和必需的设备,平时分散在各个集中供水工程从事运行管理工作,坚持培训与训练,紧急状况下变成快速突击力量。

3、配备必要的水质检测设备和力量

这次在四川灾区应急供水中,值得称赞的是水利、卫生、城建和环保等部门在水质监测方面建立了联席会制度,初步实现分工协作、数据共享,有效保障了供水水质安全。水利部长江、黄河、海河和淮河四个流域机构支援的水质监测队伍,配合四川水利部门研究制订了《重灾区水质应急监测方案》,划定了250个水质监测点(面),对重灾区21个市(县、区)的万人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日供水200方以上的乡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重要江河段面进行了全覆盖,并利用移动监测车对209个乡镇集中式供水水源地进行巡回监测。但从多个部门监测的结果看,近40%的农村集中供水水厂(特别是日供水能力200吨以下水厂)出厂水中余氯、总大肠菌群,末梢水中浊度、余氯等指标不合格,更加说明了加强水质检测的重要性。为保障农村的饮水安全,一是要继续充分发挥水利、卫生、环保和城建等部门在农村供水水质监测方面的合力作用,团结合作、分工协作;二是在省、地两级水利部门建立移动水质实验室,配备快速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仪器设备,在各县水利部门配备包括快速的监测设备和水样采送的交通工具,加强对农村供水水源的监测;三是按照《农村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集中供水水厂要强化自身的水质检测设备和人员配备,可以进行常规指标的检测。

4、加强对农民的卫生用水教育与宣传

农民是农村供水工程的服务对象,也是安全饮水的直接实践者。这次四川灾区群众中没有发生因水产生的疫情,既得益于应急供水工作的快速推进,也得益于近年来实行农村饮水安全对农民卫生用水的宣传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灾区群众在地震后对地下水和河流水水质变化都有了很高的警惕性,等待有关部门的水质检测结果后才饮用,否则都是到很远的地方选择山泉水煮沸后饮用。因此,平时县级水利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卫生部门一起,进一步提高群众饮水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造成介水传染病的传播。紧急状况下,要加大开展灾后应急供水进展情况的宣传,增加透明度,既解决灾区群众的饮水实际问题,也可让农民安心,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此外,要保证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保障机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国家有关部门要从投入和资金使用政策上给予扶持,将农村供水设施的必要物资储备列入防汛物资储备内容,对紧急状况下的供水成本进行财政补偿,并要研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紧急状况的数据统计制度等。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