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领导之声 > 厅局领导 > 正文
黑龙江水利厅副厅长胥信平:在2008年全省水田节水灌溉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8年7月8日
  黑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     胥信平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8/7/11    

同志们:

这次全省水田节水灌溉现场会是省水利厅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目的是提高我省各级领导和干部对水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加快推进水田节水灌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建设搞好服务。今天上午,与会同志参观了庆安县节水灌溉现场,刚才,庆安县和农垦总局分别介绍了他们发展节水灌溉的经验和做法,这两个单位之所以水田节水工作搞的好,主要经验是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真抓实干,采取了综合措施,群众真正受益,值得各地相互借鉴。纯波同志还介绍了全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研究应用情况,需要大家认真学习和理解。特别是感谢水利部农水司王晓玲处长百忙之中参加我们这次会议,并给我们做了重要讲话。

下面,就我省水田节水灌溉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分析形势,明确定位,充分认识水田节水灌溉工作的重要性

我想从粮食安全与用水安全两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第一, 粮食安全问题

缺不缺粮: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过:你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可以看出粮食问题比能源问题还要重要。从国际上看,今年4月份,世界银行发表报告,过去3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上涨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了83%,全球共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全球粮食储备已降低到了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粮食安全不容忽视。从国内看,我国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2%,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的3倍,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的1/3。在我国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当前,粮食产不足需,供给有缺口,2005年缺口275亿斤,2006年缺口211亿斤,2007年产需基本平衡,今年我国遭受南方冰雪和四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粮食生产不容乐观,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缺什么粮:今年3月,作为国际米价标杆的泰国,其B级大业从580美元/吨暴涨到1000美元/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初步预测,粮食涨价情况可能持续至少10年。而我国现有65%的人口以吃大米为主,全国缺粮主要是缺大米,针对米价上涨,国家采取了限制出口平抑米价措施。为此,发展水稻生产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农民增收的需要,为稳定全国人口用粮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如何加强水稻生产是我国现阶段粮食发展的关键所在。

哪儿能增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粮食种植面积萎缩,靠扩大种植面积的途径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不现实的,发展灌溉成为我国增加粮食产量的最有效途径。纵观全国,南方地区有水无地,西北、华北地区有地无水,只有东北地区水土资源相对匹配,据专家预测,东北地区新增粮食潜力占全国新增潜力的60%以上,而我省占东北三省粮食增长潜力的一半以上。根据省水利厅、发改委编制的《黑龙江省国家粳稻基地建设项目规划》,我省水田面积将达到5000万亩,粳稻产量将达到600亿斤。近期,省政府编制《黑龙江省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规划》,再用三年时间,我省粮食生产能力将再新增200亿斤以上,达到1000亿斤的发展目标,其中水田面积达到4000万亩,新增产量100亿斤,占新增总量的近50%,可为国家提供300亿斤优质商品水稻。

第二,用水安全问题

制约我省水稻发展的问题有很多,主要瓶颈是水资源。

缺不缺水:我省水资源总量为81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2.9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158亿立方米。从总量上看,我省水资源在东北地区是相对丰富的,但具体分析,我省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首先是人均水资源量和亩均水资源量不足。人均水资源2185立方米,低于全国2200立方米的人均水平;亩均水资源460立方米,低于全国亩均130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从开发能力来看,地表水可调控能力很低,全省水利工程年引水量为180亿立方米,为地表水资源量的26%,水库实际可调控能力仅为地表水的6%,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吉林、辽宁的开发水平。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开发程度较高,局部地区出现超采现象。特别是我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干旱问题普遍存在,每年春旱干旱面积在3000万亩-5000万亩,其中水田渴水面积每年在400 -700万亩。

哪儿缺水:从行政区划看,干旱的重点是西部齐齐哈尔、大庆、绥化三市;中部地区次之。从流域分布看,主要是松花江、嫩江沿岸、雅鲁河流域、呼兰河流域、拉林河流域、蚂蚁河流域、穆棱河流域、倭肯河流域等。从水源性质分,水田渴水主要分布在自流灌区、水库灌区、提水灌区。

水从哪儿来:两条路,一是开源,二是节流。

开源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兴凯湖的过境水资源量在2300亿立方米左右,目前实际利用水量仅16亿立方米,开发潜力巨大,是三江平原新增水稻的主要水源。二是新建、消险一批大中型水库和小型蓄水工程。主要是新建一些大中型水库,消险加固病险水库,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微型蓄水工程,达到拦洪、蓄洪和闲水忙用的目的。三是加强灌区渠首引水、提水工程建设,提高灌区拦河引水能力。

节流的重点是水田。从用水比例分配来看,目前我省每年社会总用水量为29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总量为208亿立方米,灌区水稻灌溉用水量为200亿立方米,占农业用水量的96%,占社会总用水量的69%。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和人民生活用水会有所增长,农业用水的份额会逐步减少,农业灌溉要发展,只能通过节水来解决。根据规划,我省未来水田灌溉面积要达到5000万亩。当全省水稻灌溉面积达到5000万亩时,按照目前的灌溉水平,仅水田用水就高达350亿立方米左右,扣除“两江一湖”过境水,水稻用水将增加65亿立方米,达到265亿立方米左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3%,。目前看,这样的用水水平是不可持续的,从经济发展全局来看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节约用水、发展水田节水灌溉才能支撑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可以肯定的说,我省节约用水的潜力在农业用水,水田节水是农业节水的重中之重,抓住了水田节水也就抓住了我省农业节水的关键。可以说灌区节水对我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以至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全局的意义。

二、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我省水田节水灌溉事业取得新进展

全省水田灌区主要分布在三江、松嫩两大平原,2007年全省水田实灌面积3519万亩。全省水田灌区有井灌、自流、提水等模式,近几年,通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175万亩,推广水田浅型节水灌溉面积3100万亩。2005年开始,和河海大学合作开展了为期三年的高寒地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试验研究推广工作,培植了庆安县、农垦两个水田节水灌溉典型,发展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76万亩。完成了灌区水价改革12处,其中大型灌区3处,中型灌区9处。全省水田节水灌溉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水田节水发展历程

我省节水灌溉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1980-2000年,以非工程节水灌溉为主的节水灌溉阶段。我省水田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起步较早,从五十年代起就开始进行灌溉试验,到70年代末,全省试验站已达34个,已形成覆盖全省的节水灌溉试验站网,研究并推广了“浅深浅”、“浅晒深浅”、“浅晒浅湿”、“浅湿”、“控制灌溉”等多种非工程节水灌溉模式。截止目前,我省水田浅型节水灌溉的推广面积3100万亩,水稻控制灌溉面积76万亩。

二是2000年以后,非工程节水灌溉和工程节水灌溉并行发展的阶段。与其它省相比,我省工程节水灌溉工作开展较晚。从1998年开始 ,我省节水灌溉,从田间环节开始向以工程节水为主要内容的输水环节转变,节水措施也由过去的单一节水措施向水利措施、农艺措施、农机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转变。水田节水灌溉项目也开始正式列入省级小农水计划,研究并推广高寒地区渠道防渗等工程节水灌溉模式。庆安县采取综合节水措施,水田灌溉形成了“工程配套、渠系达标、方田规范,节水控灌”的一体化生产模式。

(二)节水灌溉取得的成效。

我省水田节水灌溉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善了生产条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2000年以来,中央、省和地方共投入各类水田节水灌溉资金16.46亿元(其中大型灌区节水改造13.91亿元,水利农发骨干节水项目1.2亿元,省级小农水1.35亿元),对20个大型灌区和56个中型灌区的骨干工程进行了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75万亩,发展非工程节水措施面积31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700万亩,新增灌溉面积914万亩,年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35亿公斤。

二是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通过节水工程建设,大中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由过去的0.4提高到目前的0.46左右,水稻灌溉面积比2000年增加了35%。自流灌区每亩灌溉定额由过去的每亩978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760立方米,仅节水灌溉制度推广一项每年就实现节水39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重点渴水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三是促进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有力地促进和支持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开源节流,全省水田由2000年的2605万亩,增加到现在的3519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工程建设前的2000元增长到3800多元。

四是提高了工程完好率,降低了运行成本。通过灌区的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和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普遍地提高了工程完好率,降低了工程运行成本。全省20处大型灌区通过建筑物配套、渠道防渗和田间节水灌溉制度的推广,建筑物完好率由过去的60%提高到现在的80%,每亩年节水176立方米,省工40%。龙凤山灌区通过节水改造,灌溉面积由27万亩,增加到39万亩,年节约维修费120多万元。

五是增加了生态用水,改善了生态环境。节水灌溉减少农业用水增加了生态用水份额,缓解了生态用水紧张的局面。三江平原通过大中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增加了地表水利用率,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有效地改善了部分湿地环境。齐齐哈尔江东灌区每年向扎龙自然保护区输水5000多万立方米,使保护区的核心区由最少的1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600多平方公里。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村环境,部分地区发展起了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使乡村更文明、社会更和谐。

六是促进了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发育和节水机制的建立。在节水工程建设的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了节水机制的建设。通过水价改革,一些灌区实现了计量供水,按方收费,水的商品属性在社会上逐步得到认同,节约用水正在逐步被用水户认可。通过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建立,逐渐形成了“灌区+用水户协会+农户”的灌溉用水管理模式,全省已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300多个,专管机构加群管组织的良性管理机制正逐步形成。

(三)我省节水灌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水田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水田用水供需矛盾仍很突出,粗放管理,灌溉用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灌溉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7%,低于全国46%的平均水平,而水田工程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水田灌溉面积的5%,远低于全国32%平均水平。全省农业生产基本靠天吃饭,产量受制于天的被动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对水田节水灌溉认识不足。由于旱田节水灌溉设施可以使农民抗旱增收,而水田节水社会效益比较突出、增产增收效果却不明显。如在水资源短缺的流域,让上游地方政府出资建节水工程,让农民节约用水,省出水给下游地区或其他用户,如果没有合理补偿和激励机制,实践证明很难实现。为此,一些干部和群众难以处理好水田节水的社会性和市场性关系,没有找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这是水田节水灌溉特别是非工程节水措施推广较慢的主要根源。

二是灌区节水新机制尚未形成。目前,我省农业用水基本实行按亩收费制,用多用少都一样,喝“大锅水”,农民没有节水积极性,这种水费计收办法不仅不能限制农民多用水,反而使农民产生少灌水吃亏的想法。无法通过价格杠杆建立节水机制,不能调动管理单位和用水户节水的积极性。

三是节水灌溉投入不足。我省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中央投资大部分用于骨干配套工程建设,灌区节水工程还没有真正提到日程上来。每年省级用于发展节水灌溉的资金只有2000万元左右。另外,其它部门的投资虽然较多,但来源分散,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由于投入不足,我省灌区严重缺乏控制性水源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建设标准低,骨干配套差,部分灌区渠首工程还是日伪时期建设的,有的采取柳条坝等临时取水措施,田间渠系不健全,无法实行有效的用水管理,严重影响灌区灌溉效益的发挥。

四是节水灌溉推广体系不完善。水田节水灌溉特别是非工程节水措施的推广,目前还没有建立配套完善的推广网络。一是乡镇水利站弱化。在国家乡镇机构改革中,很多乡镇水利站撤消或合并,职能弱化。二是对推广体系建设不够重视,有的根本没有建立推广体系。三是推广人员素质不高。培训工作不到位, 一些推广人员还没完全掌握节水技术要领。

三、突出重点,优化布局,明确水田节水灌溉工作发展思路

2008年是我省农田水利工作的转折之年,一是中央农田水利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透露出很多积极信号,二是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对农田水利工作极其重视,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国际市场粮价骤涨,世界出现粮食危机。7月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使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201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2020年达到10800亿斤以上;下大力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为了适应这些新形势,我们必须理清工作思路,全力推进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水土资源状况,紧紧围绕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工作任务和目标,以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效益为目标,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水利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体制节水与机制节水相结合,着力抓好输水环节、田间环节和管理环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期分片实施,加快水田节水灌溉的发展步伐,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尽快形成适应我省水资源状况的农业生产布局和用水结构。

(二)发展目标

今年春季,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黑龙江省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规划》,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以上,比2007年增加200亿斤以上。以上目标主要通过大力发展水田灌溉和节水灌溉措施来实现。

2010年(近期):计划新增灌区水田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达到325万亩,完善措施节水推广体系,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达到200万亩,全省水稻灌溉面积由目前的3519万亩提高到4000万亩,完成17处大型灌区和27处中型试点灌区水价改革任务。

2020年(远期):计划新增灌区水田节水灌溉面积750万亩,灌区水田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75万亩,健全措施节水推广体系,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达到2000万亩,水稻面积由目前的3519万亩提高到5000万亩,完成所有大中型灌区水价改革任务,实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建立节水机制。

(三)总体布局

根据我省水田建设发展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治理、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水田渴水严重的“两线六片”(两线:嫩干、松干,六片:雅鲁河、拉林河、呼兰河、蚂蚁河、倭肯河、穆棱河流域)区域大力开展水田节水灌溉。

西部(松嫩平原):以旱涝保收田建设为重点,坚持控制和改造并举,以控制为主,发展为辅,大力拦蓄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快尼尔基灌区配套建设,积极开展灌区节水改造,新增水田400万亩,水稻面积达到1450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29%。

中部(张广财岭、老爷岭山间谷地):以巩固、完善和提高为重点,突出抓好灌区节水改造,控制为主,发展为辅。新增水田140万亩,水田灌溉面积达到550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11%。

东部(三江平原):坚持大力发展的原则,集中连片建设大型灌区,大力开发和利用地表水资源,减少和置换现有井灌面积。新增水田950万亩,水田灌溉面积达到3000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60%。

(四)建立“四大体系”,抓好“三个环节”

“四大体系”:

一是建立支撑农业节水的宏观资源调控体系。一是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库工程,增加地表水的拦截和利用,为节水灌溉创造基础条件;二是大力开展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努力提高灌区水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是建立适应灌区节水灌溉、高效运行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通过水价改革,实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提倡农民参与,民主管水;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统管、统配、统调,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三是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节水技术的研究离不开科技支撑,今后我们要大力推进科研单位、大学与企业的产研结合,优势互补,积极激励适合龙江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节水灌溉的层次和水平。

四是建立高效服务的技术培训与推广体系。积极稳妥地改革农业节水推广体系,调动农民、企业参加农业节水技术推广,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新型灌区节水技术推广体系。

“三个环节”:

一是以工程建设为重点,抓好输水环节的节水。输水环节占灌溉损失的40%以上,我们要抓住国家建设大中型灌区的有利时机,严格建前、建中、建后管理,大力发展以渠道防渗和骨干工程配套为重点的节水工程建设,减少“跑、冒、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二是以推广节水灌溉制度为重点,挖掘田间环节的节水潜力。目前我省水稻田间净定额仍在每亩400立方米以上,通过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可使灌区田间定额降到300立方米以下。这项技术在我省还刚刚起步,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推广。

三是以计量供水为重点,抓好管理环节的节水。目前的年亩收费制,使水的商品属性体现不足,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对水是商品的认识明显不足。通过水价改革,实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将使广大农民由被动节水转为主动节水,通过建立良性运行机制、优化灌溉调度,实现管理节水。

四、强化措施,加强组织,努力实现水田节水发展新突破

为确保我省各阶段水田节水灌溉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水田节水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开展以节水为中心的灌区工程建设。节水工程建设的重点:一是闸门等控制性骨干建筑物配套;二是渠道防渗,努力提高渠道输水效率,减少“跑、冒、滴、漏”;三是计量设施建设,今后在所有项目建设中均要考虑量测水设施建设,为实现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创造条件。

2、加强标准化水田建设。标准化水田建设是田间节水的前提。要大力开展土地平整、渠、林、路、林木绿化等标准化水田建设,规范灌水格田,提高灌溉水和自然降水利用率,为现代节水农业创造硬件条件。

(二)大力研究、示范和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

1、加强农业节水技术研究、开发和培训工作。一是加强黑龙江省水稻灌溉试验中心建设,建立开放式研究平台,完善设施配套,启动二期工程建设。要把试验中心建成水田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集成创新基地、水稻生产生态效应研究基地、节水农业教育培训基地、开放式产、学、研联合研究和示范基地。二是以黑龙江省水稻灌溉试验中心为中心,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单位的科研、生产和人才优势,研究适合高寒地区特点的控制灌溉、非充分灌溉、渠道防渗、标准化农田建设等技术研究。同时,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推广队伍的人员素质,为节水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2、全面普及节水灌溉新技术。大力推广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模式。各市县要建立节水示范田、标准田,各乡镇要建立样板田,通过典型示范,发挥带动作用,在水稻关键生育期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会和现场培训会。为了推动这项技术推广,今后的末级渠系项目资金安排,将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对于控制灌溉推广好的县给予重点支持。

(三)加快节水政策制定和体制机制创新

1、加强节水政策制定,从政策层面保证农业节水工作的顺利实施。2004年我省出台了《黑龙江省实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细则》和《关于做好扩大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同年正式将水价纳入到《黑龙江省商品定价目录》。今年与省物价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黑龙江省农业水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目前我省正在推进《黑龙江省农田水利管理条例》出台,同时酝酿《黑龙江省农业节水条例》。根据国家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各地也要因地制宜,研究出台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政策。

2、推行水价改革,实行计量供水,按方收费。对水价改革进展快的县市,要通过项目资金倾斜,鼓励水价改革。“十一五”期间,我省所有大型灌区水价改革必须完成。各地市要充分发挥中型灌区水价改革的主导作用,要学习哈尔滨市水务局通过资金奖励推动灌区水价改革的经验,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内全部完成27处中型灌区水价改革试点任务。

(四)加强领导,强化对节水灌溉工作的组织管理

1、加强领导,发挥政府推动作用。省里已把每年节水灌溉发展面积和灌区节水改造等目标列入省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当中,各级政府也要把节水灌溉列入考核目标,统一安排、密切配合,真正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

2、制定农业节水发展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节水灌溉规划,在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坚持源头节水、渠道节水、田间节水并举的方针,走综合节水发展的道路。

3、拓宽筹资融资渠道,加大节水投入。今后我们首先要抢抓国家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多上节水节水改造项目。在大型灌区项目、高效节水项目、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安排上将重点支持各县节水灌溉的发展。第二,要各级主动协调有关部门集中农发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土地整理资金,按照灌区规划统一实施,形成合力,共同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第三,对于投资少、见效快的农村小型节水工程,采取“民办公助”方式,由政府适量补助,受益者部分自筹,发挥农民农田水利建设主力军的作用。

4、产研结合,为节水灌溉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我们通过与河海大学三年的合作,完成了高寒地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研究,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完成了水稻水肥耦合技术的试验研究,这些技术普遍得到广泛应用。今后我们要继续与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省水科院、农科院、河海大学等开展合作,针对建设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5、严格建设程序,加强资金管理。节水工程要全部按基本建设程序要求进行管理,根据“四制”要求严格建前、建中、建后管理,要修改完善《黑龙江省节水灌溉项目管理办法和验收办法》。节水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滞留,严格按财务制度管好用好建设资金。

6、强化宣传引导,鼓励公众参与。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节水农业宣传教育,使全社会转变用水观念,提高节水意识。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鼓励用水户开展节水技术创新,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和监督,把节水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同志们,水田节水灌溉事业关系到我省农业生产,关系到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农业建设。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快干,干就干好,让我们全省上下携起手来,在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水利部的支持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推动全省节水灌溉事业大发展,为全省水利建设和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