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正文
在2008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陕西水利厅李永杰副巡视员:坚持以规划为指导 强力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
2008年8月25日
  陕西省水利厅副巡视员     李永杰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8/8/26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陕西“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划执行情况作简要汇报。

陕西水资源紧缺,时空分布不均,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的双重矛盾,造成农村群众饮水困难面较大。截至2005年底,全省仍有1306万农村群众饮水没有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占到全省农村总人口的47%,其中分布在陕北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渭北旱腰带和陕南秦巴山区的296万农村群众还没有解决吃水困难问题。“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把解决饮水困难、保障饮水安全摆在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实施板块推进,全省掀起了新一轮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热潮。两年多来完成投资19亿元,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工程5800处,解决了471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占到“十一五”规划目标657万人的71%。其中今年以来完成投资4.7亿元,解决了1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省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累计达到1280万人,占到农村总人口的46%,较“十五”末提高了6个百分点。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

省委、省政府把加快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八大民生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强势推进。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发改、财政、水利、卫生、扶贫开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工程指挥部,负责协调解决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并在各级水利部门下设有办公室,负责工程建设管理等工作,全省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为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两年多来,省政府先后5次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连续出台了加快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困难、进一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两个意见,多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现场会议动员部署,并与各市签订了赶2012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目标任务书。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多次深入铜川、咸阳、渭南、榆林、汉中等地,调研指导农村饮水工作。省农村饮水工程总指挥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各地也通过召开片会、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推广先进经验,及时解决难点问题,有力促进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快步发展。

二是认真制定规划,扎实做好前期工作

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科学规划是先导。围绕优先解决饮水困难、基本实现安全饮水目标,2006年初,我们抽调水利专家和技术干部70余人,组成35个小组,分赴100个县(区)进行细致摸底,逐村逐组进行核查摸底,因地制宜确定工程类型和规模,并与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农村饮水项目紧密结合,省级发改、水利、财政、卫生、扶贫开发等部门密切配合协作,多次讨论和修订完善,编制完成了《陕西省“十一五”农村饮水工程规划》,并经省政府颁布实施。规划“十一五”期间,建设各类饮水工程10442处,解决65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发展联乡、联村集中供水工程9165处,建设各类分散供水工程1277处,同时新建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101处。《规划》为加快推进我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各地以此为指导,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切实加快前期工作步伐,认真开展水源论证,扎实做好单项工程设计,组建专家技术组,审定批复工程建设方案,使工程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坚持计划安排与前期工作相挂钩,对完成设计审批的项目,优先列入建设计划,没有通过设计审批的项目,不予列入建设计划。对下达的每一批建设计划,严格按照水利部和省政府要求,在报纸、网络上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切实维护了规划计划的严肃性,有力加快了前期工作进度,提高了前期工作质量,促进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和顺利实施。

三是加大筹资力度,建立多元机制

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落实投资是关键。中央国债投资一直是我们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主渠道,近年来,省政府领导多次带领相关部门到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争取到中央农村饮水财政资金近10亿元。省级加大资金整合力度,2006-2007年每年投入2亿元,今年开始提高到4亿元,近三年省级整合资金8亿元已经全部落实到位,有力地支持了各地饮水工程建设。各地在管好用好中、省补助资金的同时,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度,西安市每年财政投入3400万元,志丹县每年专列1000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配套。依靠市场机制吸纳社会资金办供水,通过组织《朝阳行动2008·水窖寄深情》慈善活动,筹集善款2000多万元,用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榆林市通过组织“白于山区人饮解困工程百家企业恳谈会”活动,筹集企业捐款近5000万元。各地按照“一事一议”原则,发动群众踊跃投工投劳,初步形成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与此同时,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严格实行报账制,加大审计稽查力度,确保了农村饮水资金专款专用,提高了投资效益。

四是加强建设管理,实施板块推进

按照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制定了《陕西省农村饮改水项目管理细则》,严把设计审批、技术指导、建设质量、竣工验收“四个关键环节”,对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小型饮水工程建设,由水利部门组织专业队伍施工;农户自建、自用、自管的分散式供水工程,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积极推广农户参与式管理,对工程设计、资金筹集、投工投劳等方案,组织受益区群众进行讨论,并在村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工程建设全过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优先解决中重氟病区和饮水困难群众的饮水问题,其次解决群众饮用苦咸水、污染水和水量不足等问题,实现农村饮水工作梯次推进。对地方财政收入较好的延安、榆林,加大实施“板块推进”战略,集中财力重点突破,力争2009年基本解决延安市、2010年基本解决榆林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狠抓了志丹、淳化、岐山、印台、麟游、杨凌和阎良等7县(区)的整县推进试点,力争“十一五”期间全部解决区域内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各市、县按照这一原则,编制建设计划,加强前期工作,实施了整乡、整村推进。与此同时,省水利厅制定了《农村饮水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坚持每年新建100处示范工程,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整体均衡发展。

五是创新管理机制,促进良性运转

建设农村饮水工程,抓好运行管理、充分发挥效益是根本。近年来,我们认真总结多年来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立足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直接服务农户的特点,积极从制度建设、管理创新方面大胆探索实践,加快建立农村饮水工程可持续发展机制,确保了设施效益的充分发挥。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报请省人大颁布实施了《陕西省城乡供水用水条例》,首次将乡村供水与城市供水一并纳入法规条款,从立法上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对规范城乡供水用水活动、保障供水用水安全、维护供水单位和用水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供水事业协调发展起到了法制保障作用。科学合理确定水价,实行分户计量收费,促进了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加强与电力部门的沟通协调,全面落实了农村供水执行农灌电价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供水成本,提高了工程效益。按照国家环保政策和水资源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对新建工程划定水源保护区,设立水源保护标志,确保了水源地安全和水质安全。各地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按照国家投资不流失、各方投资有权益、社会投资有回报的原则,明晰工程产权,创新管理机制,吸纳群众参与,落实管护责任,充分调动了各级建设管理农村饮水工程的积极性,确保了设施效益的长久发挥。

六是强化督查考核,凝聚合力共打总体战

目前我省农村饮水工程年均投资超过10亿元,投资强度大、建设任务繁重。为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省考核办把农村饮水工作纳入各市、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层层分解指标任务,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由省水利厅进行量化打分考核,有力促进了农村饮水工作年度目标任务的全面超额完成。总指挥部办公室采取集中检查、重点抽查和专项督察等方式,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大的集中检查,不定期开展了多次专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并反馈到各地,推广典型经验,寻找差距和问题,加大整改力度,促进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全面均衡发展。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站等传媒作用,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惠民政策,宣传近年来农村饮水工作的新成效,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陕西日报、中国水利报等媒体先后30余次报道我省农村饮水工作,为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各级发改、财政、卫生、扶贫开发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协作,齐心协力共打总体战,全省上下形成了团结一心、加快建设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农村饮水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十一五”规划实施顺利,但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饮水安全标准的提高,截止目前全省还有800多万农村群众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受水资源短缺和自然地形因素制约,陕北、陕南等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措施要求较高,所需投资还很大;一些早期修建的农村供水工程,设施标准低,加之管理机制不健全,经过多年运行,老化失修严重,特别是今年汶川特大震,造成陕南、关中不少农村供水设施严重损毁,恢复重建和更新改造任务艰巨;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矛盾突出,由于我省经济欠发达,多数市、县仍是吃饭财政,地方配套资金落实难度较大,前期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加之物价上涨导致人工费、材料费大幅增长,进一步加剧了投资紧缺矛盾。

围绕全面超额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目标,努力实现2012年底前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做法,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快步发展,重点将抓好以下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狠抓督查落实。坚持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纳入各级政府任期目标,进一步落实责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省农村饮水工程总指挥部各个成员单位,对已下达实施的建设计划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工程建设等情况,分片区进行督查检查,并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目标任务进行考核评比。二是抓紧开展中期评估,修订完善五年规划。按照水利部统一部署,我省抽调技术干部210人,经过统一集中培训,向每个县派出了2名技术干部,目前正在开展省级评估。我们将结合开展这次中期评估,查找问题,强化措施,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年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目标,修订完善《陕西省2008-2012年农村饮水工程规划》,逐一落实项目,建档立卡,建成销号,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三是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积极争取水利部对我省倾斜扶持,管好用好省级整合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稽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坚持“板块推进”,继续抓好陕北地区整体推进和中、省示范县项目建设,辐射带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均衡全面发展。严格坚持“四制”,加强质量监管,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四是坚持建管并重,促进良性发展。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采取不同的管理形式,吸纳用水户参与管理,深化农村供水水价改革,加快建立以水养水机制,确保长久发挥效益。贯彻落实《陕西省城乡供水用水条例》,树立依法经营管理意识,健全完善相关配套规章,保障农村供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汇报不妥之处,请予批评指正。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