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科学的发展,其实质是认识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顺应趋势,排除干扰,力争取得最好的发展结果。
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经济产生那么深刻的交融和碰撞;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区域之间、人群之间、产业之间产生了那么多的不平衡;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资源、环境对发展产生了那么强的约束,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深刻地揭示内在规律,把握本质要求,才能很好地驾驭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是我们党在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发展规律基础上,创造出的具有世界观、方法论意义的伟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能够正确指引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是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发展的指南。
部党组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行业的生动体现,陈雷部长的开班动员报告,是对水利科学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农村水利,也要求我们不断认识其自身规律和发展条件,充分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结合农村水利工作,谈三点体会:
一、农村水利的科学发展要求我们正确揭示当前农村水利发展的主要矛盾
所谓农村水利,包括农田水利和农村供水。
农田水利,是指采用水利的工程和技术措施,合理利用雨水、地表水、地下水,调节农田土壤水分,保障作物高产稳产;调整区域水情,防治自然灾害。农村供水,包括乡镇以下农村居民的饮用水、生活用水和其它经营用水的供给,其中最基本的是饮用水。
根据我们的理解,农村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在现阶段的基本功用主要有四条:
第一,是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的水土资源条件决定了粮食生产高度依赖于灌溉。我国现有占耕地47%的有效灌面,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80%的商品粮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没有良好的灌溉排水设施,保障粮食安全无从说起。
第二,是支撑农业发展。农业为人民提供食品、副食品,同时也为工业、服务业提供原料,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相协调。要是没有良好的农田水利,农业要由弱势产业变成强势产业,要对二、三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就无从说起。
第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民以农业为自己的职业,靠农业收入来养家糊口。要是没有良好的水利设施,靠天吃饭,产品单一,产量低下,品质低劣,农民增收无从说起。
第四,是改善农民的水条件。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权利,逐步改善自身的水环境也是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没有良好的供排水设施,干净的水无从来源,甚至污水遍地,我们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水保障无从说起。
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建设近年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国目前农村水利设施还远远满足不了上述功能的要求。
在农田水利方面,我国现有耕地18.26亿亩,没有灌溉条件的有9.59亿亩,占耕地面积的53%,它的粮食单产只有有效灌面的1/4到1/2。我国有大型灌区434个,有效灌溉面积2.5亿亩,经过改造之后,骨干工程的完好率也只有60%,中型小型灌区4万多个,有效灌面为6.1亿亩,它们设施完好率不足40%。整个有效灌面中,只有38%的采取了节水措施,占总耕地的18%。在农村供水方面,全国目前还有2.27亿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占现在农民群众总数的30%左右,村排镇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更是微乎其微。
目前,农村水利设施严重不足,与当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和所具的条件严重不相称。这是当前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决定了农村水利将经历高强度,甚至是极高强度的较长建设期。适应和管理好高强度的建设是这个时期农村水利工作的主题。
二、农村水利的科学发展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农村水利发展的深刻影响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博大精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在这里,我只简单列举两个方面。
一是党的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这是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发展农村水利的根本出路。
它意味着在价值取向上,将彻底打破二元结构,给农民以相同待遇,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同等同质的目标;它意味着在投入上,公共财政将长期向“三农”倾斜,步入“第二个趋向”,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它意味着现有制度将面临很多挑战,城乡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将逐步形成。
二是党的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和目标。
五年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意味着现在余下的2.27亿饮水不安全人口每年要减少4540万人,每天减少12.4万,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每年将投资186亿,其中中央投资93亿。
2020年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意味着12年里骨干工程至少还将投资920亿,其中中央516亿,每年43亿。
要求以“以奖代补”等形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目前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2008年中央投资30亿,2009年有望投资进一步明显加大。以现有小农水项目的投入形式,可直接、间接带动地方和农民投资投劳数百亿。
它的深刻影响在于,这些要求和目标的实现,将基本结束长期以来农村水利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
三、农村水利的科学发展要求我们正确把握当前的主要任务
我们认为,农村水利工作当前的主要任务有四条:
第一,努力确保现有重大农村水利建设项目顺利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我们现有的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点多、面广、资金总量大单项小,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对于饮水安全工程,我们正在进行全面的中期评估,正在进行管理制度的全面清理。后一步采取措施的基本思路是,划清中央、地方、各职能部门的责任,落实责任制。水利部门按照分工,重点在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编制规划、监督建设管理和建后管理、全面掌握和通报情况、提出政策性建议等。对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作的重点在于调整资金分配方式,采取集中连片,重点投入,打歼灭战,在现有资金规模下,每年力争结束20个以上灌区的改造任务。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我们正采取三项措施大力推进,一是要求普遍制定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中央的规划指南正在协调各部委;二是采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冬春大会战竞赛的方式,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情,我们正在全力准备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三是采取“以奖代补”、竞争性立项的方式安排补助资金带动全国小型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正在与财政部门协商,力争进一步完善。
第二,积极开展一批新项目的前期工作。近期重点准备编制大型泵站改造规划,力争先上黄河上中游、东北地区的改造项目;制定高效节水推广方案,力争在推广滴灌、喷灌、管灌等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完善牧区水利建设规划,牧区水利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生态意义现在尤显突出,积极争取早日立项;调研中小水库出险加固后的兴利配套,促使中小灌区改造有所突破;调研乡村排水系统建设,做好编制规划的准备,等等。通过这些前期工作,储备大量项目以迎接中央更大投资,全面开展农村水利建设。
第三,形成强有力的社会动员能力。主动争取四支力量的支持。一是技术力量。充分利用相关研究院所、协会的组织优势,通过项目联系一大批专家,为农村水利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二是政策研究力量。新时期农村水利的政策研究任务十分繁重,各种相关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机构是我们重点依靠的对象。三是督察、稽查、审计的力量。主动邀请具有公信力的机构、组织,通过一定的机制长期对农村水利建设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监督。四是媒体的力量。与主要媒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主动沟通,相互配合,营造促进农村水利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
第四,尽快建立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农村水利的特点决定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是必然选择。在陈雷部长的直接指导下,我们的管理信息系统有了初步进展。10个子系统有大型灌区等5个已于9月底上网试运行,其余农村饮水安全等5个将于年底全部上网。近日,我们将把密码和使用指南送给大家,以使资源共享并接受监督。这个系统将对整个管理带来极大帮助。
农村水利任重道远。我们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与大家协同努力,深刻揭示农村水利的内在规律,推动农村水利朝着农田水利化、灌溉节水化、供水集中化、管理信息化的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