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经验交流 > 市县交流 > 正文
改机制 添活力——福建武夷山市积极探索农村水利建设新机制
  熊慎端 袁文和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8/4/25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在农村,因资金困扰,水利水毁设施修复艰难,农民群众兴修水利热情也不很高。如何突破资金瓶颈,动员各方力量建设农田水利,福建省武夷山市采取各种办法,破解难题,走出了一条新时期发展农村水利的新路子。

武夷山市水利局提供的数据表明,刚刚结束的去冬今春水利建设,武夷山市投入水利资金1920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000亩,修复水毁水利重点工程71处,全市114个村已全部通上自来水……

垫资建设通水工程  百姓饮上卫生水

农田水利设施好坏直接关系着庄稼的收成,而饮用水的安全则牵涉到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由于地方各级财力有限,农村经济尚不十分富裕,资金不足成了水利建设的最大“拦路虎”。武夷山市政府及水利部门改变农民群众“等、靠、要”思想观念,从各地实际出发,探讨资金投入上的有效办法,形成了合力,使好事办好办实,造福了一方百姓。

以往,武夷山市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一般要等上级补助资金到位后才开工建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和及早投用。前年开始,武夷山市水利部门及各相关单位,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项目未到,就派出水利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勘察,发动村里先行垫资,农民投工投劳建设,效果显著。

洋庄乡四渡村供水工程,需投资17万元,建成后日供水能力50吨,惠泽450人。在上级资金未到位情况下,这个村的群众便热情高涨,主动承担起土石方备料等各项工作,使工程保质保量在今年春节前完成,结束了千百年来饮用河水的历史,老区人民欣喜不已。

从2004年开始,武夷山市村级通水工程全面铺开,目前,已基本完成,解决2万多人饮水问题,农民群众只需缴纳50元至200元不等的入户费,就可饮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告别了长年饮用山垄田浑水的历史,圆了几代人的梦想。

多元投入城乡联动  共促水利建设

兴修水利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的伟业,武夷山市农村普遍形成这一共识,采取“国家、集体、社会、个人”投入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使农田水利建设焕发勃勃生机。

武夷街道办的黄柏村坜屯水坝,在1998年洪灾中遭到严重破坏,修复需60万元资金。多年来,资金一直困扰着村两委。前年,新班子上任后四处奔走,争取资金,通过努力,仍有25万元的资金缺口。在山穷水尽之际,他们想到林改资金,随即召开两委扩大会进行讨论,得到一致赞同,同时决定不足部分将村里茶山作抵押,定期偿还。如此一来,资金难题迎刃而解。现在,该项目已修复完成,解决了右岸300亩农田灌溉及坜屯村生活用水问题,还为左岸1500亩农田开发、实行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村民无不欢天喜地。

武夷山市共有115个村,为推动“三农”工作向纵深发展,切实帮助农民增收,几年来,武夷山100多个市直单位均与农村结对帮扶,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诚帮扶,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各部门、各单位,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人往农村走,劲往农村使,使农村各项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兴田镇双西村蛇坝工程始建于1972年,是该村的主要水利工程。由于多年淤积,工程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特别是前年遭受罕见旱情,造成村民用水困难,加上该渠道又经过农户住宅,清理十分困难。工程需要投入9.6万元,除了上级补助5.5万元,尚差4.1万元。挂点该村的市水利局千方百计拨出1万元予以支持,村民以投资、缴纳入户费的办法,使工程得以顺利动工。通过发动群众,共清淤渠道3公里,清淤泥2500多立方米,投劳400多个工日,确保了1040亩农田用水顺畅,并恢复了工程原有的灌溉能力。群众深有感触地说:“这种修复场面是从未有过的!这还得感谢市水利局的支持。”

改革产权制度  推动通水工程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武夷山市积极推行通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解决投入资金不足问题,使全市村级通水工程按时完成。

“闽北革命红色首府”大安村,通水项目已议了好几年,就因资金不足,缺口太大而搁浅。大安村村部有267户人家、4个企事业单位,用水人口2000多人,通水工程不含入户费,预算为15.3万元,各级补助5.5万元,缺口近10万元。而兴田镇的枫坡总人口95%都集中在村部,连片人口1700人,通水工程不含入户费14.5万元,缺口资金达7万元。这两个村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确定了资金缺口由投资者出,供水工程建好后,产权永久归村里,投资者分别享有35年和15年经营收益权的引资政策。

这一转让经营权的举措,使投资方更加自觉地按照市水利局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保质保量建好蓄水池、过滤池,安装水管。投资者还邀请市水利局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现场指导,征求意见,确保工程进度。这种以承包、租赁等形式集资投入,并实行合理收取水费,一般为每吨0.8元的做法,既保证了投资者的收益,又对工程完工后的维护和管理,保持工程的长期效益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