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浙江:保障粮食生产能力 加强排灌泵站改造专题调研报告
2008年5月
  浙江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8/11/21    

遵照省委提出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总体部署,2008年4月中旬,浙江省水利厅陈川厅长和厅有关同志,围绕“发展农村水利,帮助农民致富”主题,到建德、龙游、诸暨等地进行调研。就“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干部、农民群众一起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并对“水利工作应该做些什么”开展讨论。大家集中反映“排灌泵站年久老化、保障不力,正成为当前粮食生产安全和防灾体系较为突出的薄弱环节”。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扩大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技术改造规模和范围,实施重点涝区治理。对农业灌排用电给予优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结合实地调研,倾听农民群众的呼声,我们深感排灌泵站是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关系到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关系到粮食安全大局和“三农”大事。回到机关后,我们就这一问题对全省的排灌泵站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供省委、省政府参考。

一、我省排灌泵站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省洪、涝、旱、台风灾害频繁,农业生产风险大。1990年15号台风,受灾30万亩,粮食减产7000万kg;1994年洪灾,受灾19.3 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7亿元;1997年洪灾,粮食作物受灾24万亩,经济作物受灾7万亩,养殖受灾0.6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15亿元;特别是99.6.30洪灾,杭嘉湖地区15个县(市)受淹农田面积达409万亩,直接经济达百亿元;2002年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78.64亿元;2003年洪水灾害损失31.8亿元;2006年洪涝和干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3.54亿元,农作物受灾面积618万亩。近年来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洪涝灾害造成损失加大。

毛主席说:“兴修水利是农业增产的大事,……保证遇旱有水,遇涝排水…。”“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机电排灌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生产抗御水旱灾害的骨干性工程。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省兴建了一大批机电排灌泵站,为农业跨“纲要”、超“吨粮”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1999年6.30的特大洪涝灾害中,仅德清排涝站就抢排涝水2.07亿m3, 减灾效益达到4.75亿元。2002年特大洪水灾害中,灾情影响区域里的排灌泵站昼夜连续抢排,减灾效益超过80亿元。排灌泵站为农业稳产、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条件。杭嘉湖地区的机电排灌体系彻底改变了该地区的面貌,使整个杭嘉湖地区成了浙江粮仓和富庶之地,如湖州市郭西湾排涝站平均每年可免灾增产粮食172.4万kg。诸暨也是我省重点产粮县,俗称“诸暨湖畈熟,天下一餐粥”,该市粮食产量由浦阳江排涝站建站前的1.9亿kg上升到3.45亿kg, 增加了81.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排灌泵站的功能进一步拓展,成为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当今三大水资源问题的重要基础设施。全省排灌泵站承担了1566万亩的农田排灌,还担负120个以上城镇的防洪除涝、供水水源保障以及河网水体循环等任务,在保障全省粮食生产安全、解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提高城镇防灾能力、改善城乡河网水环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海宁盐官排涝站不仅保护了嘉兴平原近百万亩农田,而且成为杭嘉湖整个区域的防洪除涝枢纽工程。

一)我省机电排灌泵站现状

我省是机电排灌比较发达的省份之一,排灌动力保有量150万kW, 机电排灌面积1566万亩,其中纯排涝面积94万亩。全省固定排灌泵站73068处,总装机功率108万kW,占全国固定泵站总装机功率2670.6万kW的4.04%,位居全国第九位,其中装机功率在10000kW或流量在50m3/s以上的大型排灌泵站8处,总装机功率5.46万kW,占全省固定机电泵站功率的5%; 装机功率在1000~10000kW或流量在10~50m3/s的中型排灌泵站26处,总装机功率3.09万kW,占全省固定机电泵站功率的2.86%。大中型泵站实际灌排面积达到230余万亩,约占全省机电排灌面积的15%。各类排灌泵站按地区分布情况见表1-1。

按排灌泵站建造时间分析,50-60年代占8%;60-70年代占36%;70-80年代占19%;80-90年代占12%;90年代以后占25%。我省三分之二以上的泵站已有30年以上的运行时间。

二)我省排灌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排灌能力不足,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影响农业生产、粮食安全

上世纪50~70年代是我省机电排灌发展高潮,限于当时历史条件,建设标准偏低,加之30多年运行,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机电设备严重老化,建筑物残缺破损。 1990-1996年和1998-2002年期间,省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对杭嘉湖地区与金衢地区的部分排灌泵站进行更新改造,杯水车薪,只能对部分故障多且已淘汰的机泵、电气设备进行更换。近期,有些排涝泵站功能转变,主要用于城镇除涝和区域配水改善水环境,当地政府从城市发展考虑安排资金予以改造,而大部分以农田灌排为主服务农业生产的泵站面貌依旧。如德清排涝站平均排涝模数为0.38m3/s/km2仅3~5年一遇的标准;湖州吴兴区排涝站由设计时的10年一遇标准降至5年一遇标准;诸暨浦阳江排涝站对农田的除涝能力也只是三年一遇洪水标准。1994、1997、1999年洪灾中,本应发挥除涝作用的泵站受淹无法运行,农田内涝造成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2. 泵站低效高耗,安全隐患堪忧,经济包袱沉重

我省排灌泵站平均老化度达到0.5,平均装置效率仅31%,对照国家泵站装置效率55%以上的标准,按全省年排灌用电4亿度计,每年浪费电量1.7亿度。水泵超期服役,电气设备绝缘强度下降,运行故障频多,安全隐患堪忧。建筑物破损,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泵房屋面漏雨墙面剥落,特别是排水闸站穿堤部位沉陷、坍塌,直接威胁堤防安全。

大中型排灌泵站管理单位收入来源为排灌水费和财政拨款。水价标准低,与成本水价的差距甚远。如湖州吴兴区排涝站仍执行建站初期的水费标准,每年每亩0.8元,足额收取也仅2.5万元,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水费收缴更加困难,2006年排涝水费收入仅为0.4万元。泵站老化失修运行维护费用增加,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包袱和更新改造压力,泵站工程管理单位的体制改革很难推进,陷入恶性循环濒临瘫痪状态。

二、排灌泵站更新改造的必要性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

排灌泵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是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基础。2007年粮食价格飙升40%,进入2008年,全球范围内发出了粮食短缺危机的警示。为贯彻国务院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省长吕祖善强调,省政府确定的150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和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是粮食生产的一条红线,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我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排灌泵站,主要分布在杭嘉湖平原、萧绍甬平原、温台沿海平原,机组数量占全省81%;装机容量占80%。这些地区是我省的主要产粮区,但也是易涝地区。99.6.30洪涝就造成杭嘉湖圩区粮食减产10.8亿斤。要确保我省的粮食生产能力,建立高标准排灌能力的泵站系统刻不容缓。

二)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

浙江农业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的良性发展之路。提高农业的效益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是摆在全省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泵站工程为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基础性支撑条件,为农产品质量档次的提高和结构优化提供物质保障。近几年来排灌区内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由此对区域内抗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农田除涝标准,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势在必行。没有排灌泵站的现代化,难以想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三)是消除隐患、保障安全的需要

涝区排涝站的排水出口工程是穿越堤坝的压力箱或出水管。多处压力箱穿堤涵管严重损坏,很容易造成堤防的渗漏、淘空、塌陷,直至溃堤。与泵站出水池相配套的排水闸,有的闸体直接建在堤坝之中,存在闸体渗径小、漏水、基础下沉等问题,对堤防安全运行危害极大。由于病险的排水闸站工程多数位干流堤段,构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排水闸站穿堤部位威胁堤防安全,当地防汛部门每年都将该部位作为汛期防汛的重点,牵涉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是解决泵站老化、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排灌泵站更新改造是浙江特定时期的产物,六七十年代机电排灌工程大发展,后期重建轻管,缺少投入,设施设备自然老化、原规划设计不合理、自然条件发生变化等诸多原因,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以诸暨市浦阳江排涝站为例,现有的18座排涝站167台套机组,有45台套不能运行,有31台套不合格。由于三、四类站和三、四类设备比例较高,泵站技术落后,经济负担沉重,导致新人不愿进,老人退休无保障。实行泵站工程改造、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工程效益的“二改一提高”已是项紧迫的任务。

五)排灌区功能的扩展,需要通过泵站工程更新改造予以实现

1980年以前,农村经济也比较单一,以粮棉油生产为主,涝区工程治理标准以保护农田排除耕地洪涝积水来确定。处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涝区治理工程标准起点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断扩大。泵站在功能上除负担农田灌溉排水外,还承担着中小城镇供水水源和区域河流水体循环的任务。随着农村小城镇进程的推进,排灌区工程的实际功能不仅要保护农业生产安全,还要保护乡镇企业生产安全及城镇防洪安全。排灌区的安全迫切需要通过泵站工程的更新改造加以调整扩展,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

三、排灌泵站更新改造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水利基础保障粮食安全为宗旨,以“二改一提高”(改造泵站工程、改革管理体制、提高综合效益)为手段,建立起我省排灌能力达标、技术先进适用、运行安全高效、管理规范可持续的现代排灌泵站系统。

二)总体目标

近期目标:2008—2012年,重点实施老化失修严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亟需更新改造的大中型排灌泵站。

远期目标:2012—2020年,基本完成大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恢复和提高全省泵站灌排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管理科学的农田排灌工程体系和管理服务机制。

通过更新改造,排涝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灌溉保证率90%以上;大中型泵站装置效率平均不低于65%,全省平均达到55%;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和管护经费,达到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求。

三)遵循的原则

1.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先急后缓、分步实施;

2. 排灌泵站与进出渠系(河道)整体配套同步改造;

3. 工程更新改造与泵站管理体制改革有效结合同步推进;

4. 运用和创新更新改造技术,确保技术先进。

四)规模与投资

全省大中型排灌泵站装机容量8.55万kW,小(Ⅰ)型泵站10.1万kW;小(Ⅱ)型泵站89.4万kW。按机电设备使用寿命20年,拟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建造的大中型与小(Ⅰ)型排灌泵站纳入更新改造规划。大中型排灌泵站需更新改造装机6.4万kW,投资7.6亿元;小(Ⅰ)型排灌泵站需更新改造装机7.5万kW,投资8亿元。

四、开展排灌泵站更新改造的政策建议

大部分排灌泵站属地方公益性工程,建设与改造的责任主体是当地人民政府,应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受益区适当筹措为辅。建议以地方政府为责任主体,省财政适当扶持、争取中央支持的投资机制,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形成合力,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不同的泵站类型,采用以下投资政策:

一)大中型骨干排灌泵站改造的政策

借鉴中央财政对中部四省(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排灌泵站改造补助政策,我省大中型排灌泵站改造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考虑到泵站的部分功能转移,受益区应合理筹措,建议省财政建立专项资金,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财政积极安排,各级财政补助70%以上,受益区企事业单位20%,村集体及群众不超过10%。

二)小(Ⅰ)型排灌泵站改造的政策

参考广东、江苏等省份的政策经验以及我省其他面上水利项目的财政支持标准,建议省财政按各县的财政类别分别按核定投资额的20%—40%给予补助。

三)小(Ⅱ)型排灌泵站改造的政策

按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原则,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县(市)政府予以扶持,省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省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适当予以支持,不另设财政专项。

五、排灌泵站近期更新改造方案

按照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近期3~5年内,优先解决受益面积广、涉及人口多、对区域影响较大的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突出解决与粮食安全关系密切的平原易涝地区大中型排涝泵站老化失修和低标准问题。近期拟更新改造11座位于粮食主产区内的大中型排灌泵站,装机容量5.5万kW,改造总投资5.8亿元,建议中央、省、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约4亿元。

预期效益如下:

11座大中型排灌泵站受益农田201.27万亩,经更新改造后大幅度提高区内农田排灌能力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仅保障区内粮食的稳产、增产,降低了灾害风险,并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平均每年减少粮食受灾损失或增加粮食产量2500万公斤,减少经济作物受灾损失或增加经济作物产量5000万公斤,年效益1.4亿元。改造后装置效率可达65%以上,平均年节电500万kW•h,节约运行电费200万元。将采用微机自动化监控管理,实行少人值守的管理模式,减少人员工资和管理费用200万元。将减少维修工作量和维修费用,可节约维护费用560万元。上述几项经济效益合计1.5亿元。

另方面,通过泵站更新改造,提高了灌溉排涝标准,改善了灌排条件,保证了农业的稳产高产,增强了城市、工矿企业的防洪抗灾能力,为防洪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进一步拓展调配水功能,将有效改善内河的水质,提高内河航道通航能力。改造后的泵站面貌焕然一新,周边进行植树绿化,又将成为农村标志性建筑物和一道新的风景。泵站更新改造需要大量先进的电动机、水泵、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电缆等机电设备,为促进浙江省机电设备的生产、科研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也相当显著。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