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领导之声 > 司局领导 > 正文
——在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曹广生:周密部署 精心实施 着力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各项工作
2009年7月3日
  财政部农业司副巡视员     曹广生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9/7/7    

同志们:

上个星期,财政部、水利部刚刚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和《2009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会议,目的是对今年小农水建设工作进行部署,为重点县建设进行动员。一会儿,水利部农水司王司长还要作重要讲话,我先代表财政部农业司讲几点意见:

一、近年来小农水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近几年的中央1号文件,均强调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田水利建设。

2005年财政部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设立了小农水专项资金,以“民办公助”方式支持各地小农水建设。2005-2008年,中央财政投入逐年增加,累计安排小农水建设专项资金49亿元,拉动地方财政投入和农民投资投劳97亿元,建设了6000多个项目,累计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1300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000万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0亿公斤,新增节水能力40亿立方米,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地区小型灌排“卡脖子”工程问题,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项目建设中,各地涌现了一批好典型,总结了许多好做法,不仅直接促进了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为今后更大规模地开展小农水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建立了“民办公助”机制。“民办公助”机制的核心是: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在直接受益的范围内,引导农民投工投劳。这几年的实践证明,“民办公助”确实推动了农田水利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第一,通过国家投入的引导,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出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拓宽了投资渠道。第二,通过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责任,初步解决了工程运行维护主体缺位和责任不明的问题。第三,通过“以奖代补”“多干多补”政策,充分发挥了小农水专项资金的激励作用。

二是下放了项目审批权限。通过改革资金的管理方式,将项目的审批权限下放到省一级,对各地项目资金实行指标总额控制管理,项目由地方审定,具体项目内容和支持额度也由地方自主确定,中央只进行合规性审查。这既增强了项目安排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又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进一步拓宽了支农资金整合空间,使地方在资金统筹安排上具有更大的灵活度,有效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二、创新机制,推动小农水建设实现“四个转变”

尽管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为了加快小农水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必须及时转变思路,调整投入方式,积极创新机制,实现“四个转变”:

一是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资金渠道分散,各自为政,是当前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要着力加强资金整合工作,依据统一的农田水利规划,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将不同渠道安排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起来,集中投入,形成有效合力。

二是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近年来,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不大,安排却比较分散,很难在一定区域内形成规模效益。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坚持突出重点:在区域选择上,优先支持规划完备、项目管理到位、农民积极性高的区域;在工程选择上,优先安排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

三是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灌排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抓水源忽视渠系,只抓节水忽视开源,只抓灌溉忽视排水,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科学的。要通过集中投入,为整体推进小农水建设创造条件,既要注意单项工程建设,又要注意不同类型工程建设的协同作用,完善工程配套,发挥综合效益。

四是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小农水工程面广量大,建、管、用脱节问题较严重,运行管理和维护责任难以有效落实,工程的运行管护缺乏保障。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民办公助”机制,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小农水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工程持久发挥作用。

按照“四个转变”的思路,今年年初我们提出了开展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的思路,以最大程度改变小农水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切实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今年开展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是切实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基本措施,是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任务。希望大家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着眼全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这项工作,确保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三、强化资金管理,精心组织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

为做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财政部、水利部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重点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主要任务与目标,以及重点县建设的有关要求。希望各地及时学习、准确领会和认真执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是我司全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要高度重视,集中力量,切实做好各项相关工作。

1、各级财政要努力增加资金投入

增加支农投入,各级政府都有责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事关民生,仅靠中央财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重点县实行“集中投入、整县推进”,所需资金量大,为使每个重点县建设资金投入落在实处,在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投入的同时,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农资金投入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小农水建设。一是地方财政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省级财政应积极扩大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市县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投入占小农水项目投资的比重。希望省级财政部门切实加大小农水的投入力度,尚未设立小农水专项资金省份,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要求尽快设立。今后,我们将把省级财政投入将作为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的一项重要因素。二是要鼓励农民投资投劳。现在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很高,各级政府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好有关政策,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2、切实加强资金整合工作

资金整合是财政支农的重点工作。近年来,各地按照《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指导意见》(财农[2006]36号)要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县级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就小农水资金整合工作,各地也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根据对500个典型县近3年小农水投入情况调查统计结果,国土资源、农业综合开发以及其他渠道用于农田水利的投资每县平均为1700万元,资金整合的潜力较大。因此,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支农资金整合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开展小农水资金整合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小农水资金整合以省级和县级财政为重点,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市级财政积极参与。省级除专项安排的小农水资金外,要积极协调和整合省级财政有关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实行集中投入;县级要以农田水利规划为依据,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

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资金整合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按照今年的项目立项指南要求,各地要在申报时就提出以重点县为平台的资金整合的计划和具体措施,没有资金整合计划的重点县原则上不予安排。各重点县资金整合的成效将作为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

3、强化资金监管与绩效考评

一是要规范资金分配与使用。中央财政对每个重点县平均补助800万元,具体补助数额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各重点县的建设任务、实施难度与工作绩效等因素确定。对于条件相对成熟,前期工作充分的县,要予以优先和重点扶持。各省都要着力抓好1-2个典型县,深入研究和总结经验,以更好地发挥好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是要加强资金监督与检查。要积极研究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监管的机制,特别要强化事前和事中的监督,促进监督与管理的有机结合,要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加强违法的责任追究,加大对违规违纪问题处理处罚和信息披露的力度。对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混乱、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重点县不再列入下一年度重点县范围。

三是要狠抓绩效考评工作。目前,财政部农业司正在全面实施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绩效考评,以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们将抓紧研究制定小农水项目绩效考评办法,完善指标体系,将重点县建设的组织管理、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投入、资金整合、资金使用和监管,以及管护机制等因素纳入考评范围。

初步的设想:首先,要实行年度考核。对重点县数量一年一考核、一年一确定,中央对省进行考核,省对重点县进行考核;其次,要强化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今后,在中央财政小农水资金按照因素法分配时,要进一步提高绩效因素的比重,对工作到位、投入到位的省市给予倾斜。同时,借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的经验,在绩效考评的基础上实行奖惩淘汰机制。再次,要逐步建立绩效考评结果的公开制度,提高绩效考评的透明度。各地也要进一步强化绩效考评工作,加强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促进各项工作责任的落实。

四、严格规范细致,抓紧做好今年项目申报与实施工作

2009年小农水项目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总的来说,今年工作量较大,任务较重,责任较大,希望大家克服困难、抓紧时间、认真工作,按照两部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规范细致地做好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

1、规范项目申报

一是要扎实做好重点县选择工作。第一批重点县选择得好不好,示范作用大不大,关系到今后重点县建设的成败。各地要严格按照重点县选择的有关要求,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择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的县区市,作为第一批重点县,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

二是要认真细致编制申报材料。各地要依据立项指南的具体要求,组织编制好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实施方案等申报材料,每个项目都要明确建设方案、筹资方案和管护方案。要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确保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严格审批程序,认真组织项目评审,提高申报质量,尽量避免不合格项目上报。

三是要抓紧编制县级农田水利规划。江西等部分省份已经完成了全省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尚未完成的省份要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全部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今后,所有涉及农田水利的建设项目,都要以县级农田水利规划为指导,并将规划作为安排投资的重要依据。原则上,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县,不安排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任务。

2、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财政部、水利部将尽快修订和完善小农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并研究制定小农水项目绩效考评办法和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在建立和完善这些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听取各地的意见,把制度制定好。

据了解,部分省份也陆续出台了小农水项目管理办法和有关政策,如湖北省制定了小农水项目建设与管理指南,以及小农水项目验收办法。希望各地加紧完善有关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项目要求,因地制宜提出小农水项目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措施,把两部意见和有关管理规定落在实处。

3、及时总结宣传

一是要切实加强宣传工作。各地要对小农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对典型经验要及时梳理和宣传。以前我们对宣传工作重视不够,今年要借抓重点县建设工作,把小农水建设的宣传工作搞上去,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注、支持小农水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切实加强调研工作。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实效如何,有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这些都是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问题。调研形成的材料要及时向主管部门上报。

三是要切实做好统计工作。年初我们对各地小农水现状进行了一次摸底,反馈的信息对今年的项目决策发挥了很大作用。今后,我们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统计制度,动态监测,更好地掌握小农水建设进展情况。

同志们,小农水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一定要以负责的态度、扎实的作用,大力推进小农水建设各项工作,为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