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兴电灌区进行科学发展的实践与体会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9/7/7    

兴电灌区位于甘宁两省交界的靖远、平川、海原、沙坡头四县区接壤地带。受益乡镇10个、18万人,其中移民7.6万人。工程1976年开工建设,1984年总干渠通水,1994年省上组织初验,灌溉面积仅15万亩,灌区粮经总产4898万kg,农民人均纯收入840元。自1996年进行“二次创业”以来,灌区效益、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截至2008年底,灌溉面积已经达到32万亩,灌区粮经总产增加到2.82亿kg,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30元,分别是十年前的2.1倍、5.7倍和3.86倍。灌区节水灌溉、科技创新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新的成果,每亩用水量由385m3降到360m3,灌区年节水750万m3。建成了先进的信息化远程监控系统。10次荣获省部级奖励,走出了一条高效益、高标准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近年来进行科学发展的主要做法

1、改革用人及管理办法,建立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

——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坚持酬劳结合。改月工资为日工资、岗位工资、计件工资、效益工资等多种形式的工资分配办法,按岗定薪,优绩优薪;拉大分配差距,搞活津贴分配办法,将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津贴工资两大块,津贴分配向艰苦岗位和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倾斜。

——进行全员竞争上岗。在全局实施了全员竞争上岗,先后有28名员工走上了科级干部岗位,有18名科级干部在竞争中先后被降职诫免或淘汰,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的人才竞争机制。

——进行全员考核。按照细化、量化的德、能、勤、绩等考核项目进行考评打分,月考核、年汇总,对考核末位人员进行调岗、降职、扣罚奖金处理。

——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队伍。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将局机关18个科室精简合并成14个。“定职、定岗、定编”,精简冗员,通过人员分流等形式使管理人员由533人精简到438人。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用水、工程、机电、财务、人事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100多项,实现了从“人治”向制度化管理的转变。

2、推行用水户参与式改革,创建和谐的灌区用水体制

2000年,兴电在全灌区推行了“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共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65个,用水组327个,21465户。是全国最早整体推行这项改革的大灌区。具体做法是:

——查摸底,进行规划。深入灌区宣传动员,全面普查,绘制示意图,建立渠道、面积、户数、人口、经济状况等台帐。

——推选用水户代表,制定协会章程制度。召开群众座谈会推荐用水户代表,召开代表会议选举用水组组长。起草《用水者协会章程》、《用水者协会管理制度》、《会员守则和权利》、《用水者协会会长职责》等章程制度草案。

——选举协会会长、执委,表决通过协会章程制度。从组长中选举协会执委,从执委中选举会长。讨论修改并通过协会章程及各项管理制度,组建机构,建立工作机制。

——建立监督机构。成立由水管所、乡镇领导、村委会和用水户代表7~9人组成的用水者协会监事会,发挥行政组织的服务、协调职能和水管单位的专业管理职能,规范指导和监督协会日常工作,公开水务,管护维修工程,调节水事纠纷,按章程制度办事。

——规范协会运作。确定办公地点,章程制度上墙,记录、收据、通知单、水票等资料全部收集存档,实行 “四监督”、“一会”、“一公开”制度,即:执委会、用水户、地方组织和水管单位的共同监督,协会定期执委会议,公开协会日常工作。

——明确工程管理责任。支渠以上工程由管理处维修管护,田间工程交由协会管理维护。

3、应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构筑工程可持续发展平台

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自1999年实施9年来,我们积极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完成了2007年度以前的全部项目工程,实现了工程基础大改变、面积翻番、效益翻番。

——渠道防渗改造工程:总干渠防渗改造7km,新建支干渠58.4km,改建、新建支渠69km,改造渡槽1323m、倒虹吸581m。

——机电工程改造:新建一泵站临河调节泵站1座,改造泵站8座,改造、增设厂房930.08m2,安装大型电机、水泵机组及相应配套电气设备10台套,更换压力管道385m,新建永久管理公路16km。

——田间工程:新增配套灌溉面积16.95万亩,衬砌斗渠468km,配套农渠604km。

——信息化工程:建成灌区信息化调度总站1座,泵站及水管所信息化子站13座,配置计算机148台。架设6芯光缆线路98km。

完成项目工程总投资11605.18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7100万元,自筹配套资金3535.18万元。另外,我们发动灌区群众投劳折资完成田间工程970万元。

目前,2008年度项目工程已经通过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的审查,共批复项目资金1499.2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资金10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99.27万元。

4、自力更生建设工程,不断夯实基础设施。

新建生产调度大楼7362m2;双职工宿舍374 m2;修配厂、机械队车间及职工宿舍近2157m2;新建加油站一座540m2,新建、改建水管所管理房屋8所6196.32m2;改建泵站管理房为小二楼四合院8座7187.94m2;硬化院落及道路15210m2,砖砌围墙3932m;新建白银商贸公司综合楼一处3498m2;建成灌区协会办公点一处,186 m2;建成职工家属楼四栋8987 m2;建成靖远北城花苑住宅小区,建筑面积28594m2;改造电力线路23.8km。使工程面貌焕然一新,职工办公、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5、不断创新应用科技成果,多方提高工程效益

——励磁屏改造。泵站原来的同步电动机励磁装置更新费用较大,我们将分离元件电路改为集成控制电路,每台只用4500元;使原设备发挥了最大功效,年连续运行可达180多天无故障,年节约维修费用20万元。

(2)通信设施改造。原用的手动拨键式电话,常常重台阻滞,严重影响调度生产。我们改造了架通了管理处至泵站、变电所及3个水管所的通信光缆,建成光纤通信局域网络,实现了自动程控交换,彻底解决了通信阻滞难题。

(3)进、出水阀门改造。泵站原进出水阀每年维修费用需15万元。我们将进水手动闸阀更换为手动蝶阀,出水闸阀更换为蓄能罐式液控蝶阀后,有效地防止水锤和高速倒转飞车损坏设备。大大提高了泵站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率和灌溉保证率,年节约费用8万元。

(4)水泵叶轮改造。原安装的铸铁叶轮出水率低,运行时间最高只有3800小时左右。我们将铸铁叶轮改为钢制叶轮,运行台时数可达16000小时以上,是铸铁叶轮的4倍,水泵出水率达到铭牌的108%,减小了维修量,年节省费用6万元。

(5)大流量水泵的使用。泵站采用大流量水泵机组,其流量在2.6m3/s以上,和多台小流量机组比较,年提水量可增加3000万m3以上,机组控制柜由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制作、自行完成安装,单台柜节约资金4.5万元,节约资金26万元以上。

6、 实施信息化项目工程,努力建设数字兴电

兴电灌区信息化系统是一个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各部门相对独立、同时又具有整体的统一性和连贯性的远程和本地监控、经济指标考核、信息共享、远程通信于一体的管理调度监控系统。规划总投资为2254万元。目前已建成灌区信息化调度总站1座,泵站及水管所信息化子站13座,架设6芯光缆线路98km。完成投资629.28万元。

在由省科技厅、水利厅主持的兴电灌区泵站监控与信息化管理系统成果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认为:“兴电灌区泵站监控与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多级提水灌溉泵站计算机自动监控和信息化管理领域,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2006年连续获得了国家大禹水利三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甘肃省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大奖。

7、广开节流渠道,全力打造节约型灌区

(1)实行定额供水。按户摸清土壤情况和种植结构,然后根据作物需水量签订供水合同,实行定额计划配水,向高效经济作物倾斜,提高灌溉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积极推广地膜农作物种植技术。使灌区地膜覆盖率达到54%,帮助农民建设高效农业日光温棚1208个,双孢菇菌棚108个;向农民提供水泥帮建蓄水窖池,实施滴灌、点灌,发展旱地西瓜、蔬菜等8000亩,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

(3)大力推广“小畦灌溉”。要求地块不能超过0.8亩,实行地块过大不灌溉,地不平整不灌溉,地不耕作不灌溉,使灌区99%的灌溉面积实现了“小畦”灌溉。

(4)常抓节能降耗。一是改造高耗能设备,增加科技含量。二是实行少人值守,减员增效。三是降低能源单耗,泵站能源单耗由4.47kWh/kTm降到了4.42kWh/kTm,年节约电量769万kWh,节省电费30.76万元。

(5)加强防渗改造。创造了干渠断面衬砌“梯弧化”,支干渠现浇“U型化”,支、斗渠预制衬砌“U型化”等施工方法。在明渠衬砌中全部采用土工防渗膜,减少了水损失,使渠系水利用率由1998年的0.64提高到2008年的0.68,年节约水量400多万m3。

二、进行科学发展的几点体会

1、发展出效益

从建设到管理,兴电人一直在自我加压,不断进取,二次创业,十年奋斗,完成了"两翻两增",即:面积翻番和效益翻番。节水增效和基础增强。 1996年提水量仅6085万m3,水费收入1100万元,2006年提水量达到1.08亿m3,水费收入2657万元。解决了灌区15万人的温饱、19.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贫困山区向灌区移民7.6万人,灌区向周边辐射和拉动,还解决了周边山区8万多人、10多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2、节约增效益

 坚持推行定额管理、水价调节、数字调度、薄膜保墒、高新节水、常规节水、节能降耗、防渗改造等多项节水措施,发展常规节水2.046万hm2,实现了一降一升,即:每公顷用水量降到5400m3,低于全省农田实灌每公顷用水量8685m3和全国6750m3的平均定额;单方水的产值由1995年的不到1元提升到2006年的2.03元。

3、科技创效益

 兴电灌区立足应用,追踪国内外先进科技,自主创新,自主开发,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与原有传统设备的有机结合,建成泵站监控信息化管理系统,使泵站提水量在同等条件下达到最大化,装置效率高且稳定;使提水成本降低,多级泵站间流量和水位配合最优,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保证了农民增收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使高成本的宝贵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4、改革固效益

 兴电灌区在“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总体方针下,通过改革为兴电灌区造就了三支队伍,即:有创新、会应用、专业化的技术队伍;懂业务、会经营、开拓型的经营队伍;讲政治、会管理,干实事的管理队伍。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三、发展展望

近期:力争用5到10年的时间,扩大保灌面积6.2万亩,使工程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5万亩。灌区粮食亩产达到1000斤以上,人均纯收入突破2500元,走上小康之路。

中长期:通过上“二次工程”,增加10m3/s提水量,发展40万亩以上的水地,将灌区周围贫困山区的10万群众移到灌区,彻底解决靖远、平川北部及宁夏西南部部分地区人民的生活问题。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