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4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加大投入 创新管理 全力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湖北省财政厅王华新副厅长在2009年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〇〇九年七月二十日
  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     王华新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9/7/20    

同志们:

今天,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在这里联合召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安排今年的小农水工作,并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进行部署。会上,省水利厅王忠法厅长将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地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省财政厅讲如下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物质基础。

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先决条件。我省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70%,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事关民生,又关全局。从新农村建设的角度讲,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既是以整修塘堰、疏浚沟渠、美化家园为重点的“洁水新村”工程的主要内容,又是建设乡风文明和谐农村的需要,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现代农业六大要素之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确定的战略目标,极具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按照中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渠系配套、沟渠相通、排灌设施齐全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为发展我省现代农业提供水利保障。

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百亿斤粮食计划的基本保证。我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5%,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目前情况看,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仍是制约我省粮食增产计划的主要瓶颈之一,要实现到2020年粮食增产100亿斤规划,就必须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强力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全力推进高效吨粮田建设。

(二)正确认识我省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现状。

1、中央、省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促进了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发展。自2005年中央设立“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以来,中央对我省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下达我省的中央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逐年增长,2005年至2008年共投入我省1.89亿元,从2005年的1200万元到2008年的11600万元,平均每年增长217%。同时,省级财政克服财力困难,筹集资金1.62亿元,支持小型农田水利事业发展,从2005年的200万元到2008年的11600万元,平均每年增长570%。全省4年时间完成273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兴建水源工程3752处,整修渠道5891公里,改造机电泵站427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得各地干部群众的欢迎。

2、当前我省小型农田水利投入、建设、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入。我省是农业大省和水利大省,也是水旱灾害频发的省份,尽管投入不断加大,但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中央拉动内需加大水利投入,对地方财政配套的压力日益加大。据统计,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总投资140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7.87亿元(中、省投资、县级配套、群众投劳折资),仅完成5.6%,要完成建设规划任务十分繁重。另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失去了农村水利建设投工投劳的支点,如何探求在新形势下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形成多元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迫在眉睫。

二是建设。一方面,效益衰减。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建成各类小型农村水利工程200余万处,这些工程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配套不完善,形成“先天不足”,加上运行至今已40多年,因管护主体缺位、管理经费不足,工程老损严重,致使工程效益日益衰减。另一方面,建设标准低。由于当时各级财力薄弱,大部分县(市、区)仍属“吃”饭财政,投入能力不足,部分小农水工程建设标准低,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三是管理。长期以来,存在重建轻管的思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效机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建、管、用脱节问题较严重,运行管理和维护责任难以有效落实,工程的运行管护缺乏保障。因此,创新水利工程管理,建立水利工程管护长效机制刻不容缓。

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分散,财政投入的整体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入分散,各自为政,是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一。目前,国家投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渠道很多,除了水利外,还有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工程规划及布局上缺乏统一考虑,建设投资标准也不一致,造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规划内容难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难度大。就拿水利部门投入来说,国家投资也是主要用于骨干工程,而田间工程则被忽略,使得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建设不同步。由于田间工程建设滞后,制约了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使得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重而道远。

1、建设任务重。随着中央不断加大对我省的水利投入,在发展小型农田水利事业的同时,还要完成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据统计:2008年至2011年,全省要完成已纳入规划重点水利工程有: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36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32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964.35万人、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60座。这些都需要各级财政部门搞好服务,加大投入,加强和水利部门的密切配合,统筹安排,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2、投入需求大。根据目前国家规划的重点水利工程,需要各地大量的资金配套。据测算,2008年至2011年全省重点水利项目共需省级配套资金64.1亿元,远远超出我省现有财政承受能力。目前,我省已通过银行筹资8.24亿元支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预计2009年将付利息8000万元。从目前财政情况来看,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财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税收难以大幅上扬,支出刚性增长,财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要完成国家水利建设任务,需要各部门、各级财政部门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3、管理要求高。近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大,资金投入多,更要强调创新管理,加强项目管理、资金管理和建后管护。要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完善各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发挥工程效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建立“群管为主、专管为辅、专群结合”的新型农田水利管理体系。通过组建用水户协会、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推广受益户共有制等方式,明确产权主体,真正做到“民建、民用、民管”,确保农田水利工程有效利用,农村和农民长期受益。

二、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全面推进我省“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民办公助”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水利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作法,得到了财政部、水利部的高度肯定。

1、突出科学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近年来我省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践基础上,出台了《湖北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湖北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验收办法》,从制度上对项目立项、申报、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各项奖惩措施,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我们将通过实施湖北省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小农水项目相关信息的集中统一管理和分析处理,并结合《县级农村水利综合规划》绘制电子地图,直观反映全省小农水项目建设情况,逐片销号、分步实施,避免重复建设,管理上获得重大突破,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绩效。

2、突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落地”。

各级财政部门和水利部门要统一认识,牢固树立“抓资金管理就是抓资金投入、抓资金管理就是抓使用效益、抓资金管理就是抓资金安全”的资金监管理念,要结合各地实际,建立工作责任体系,强调责任追究,确保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责任管理有效率、有效果。一是在资金分配上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专项资金分配坚持按“因素法”分配,加大绩效因素的权重。二是严格按批复后的项目实施方案施工和报账,不得随意变更项目地点和项目内容。三是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四是严格执行工程结算制度。切实加强现金管理,严禁以现金支付工程款和设备材料款,杜绝白条抵库等现象,确保资金的安全。五是实行项目公示制。将年度实施项目建设情况、资金的使用情况向受益区农民张榜公布,主动接收群众的监督,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分分厘厘都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上。

3、突出绩效考评,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省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绩效考核机制,每年都组织开展市级验收和省级验收,通过开展验收评比,奖优罚劣,激励先进,大大提高了各地的紧迫感和积极性。我省开展的绩效考核,得到财政部、水利部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希望继续总结经验,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突出机制创新,确保项目长效运行

建立完善的项目建后管护机制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长效运行的关键所在,我省在长效机制运行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一是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主体作用,明确项目申报主体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负责项目的建设和建后管护,推广受益户共有制。例如,当阳市黄林用水户协会参与项目建设、建后管护的经验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在各省引起共鸣,反响强烈。二是明确产权,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标准,明确单户工程产权归农户所有,联户工程产权归协会所有。三是积极探索“以林养渠”“以渔养堰”等利益联结模式。在上述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积极探索,逐步建立与我省农田水利建设相适应的长效管护机制,全力加快我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长效运行。

(二)转变投入方式,积极支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决策部署,财政部、水利部决定在继续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集中资金投入,连片配套改造,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希望各位要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把重点县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任务,纳入重要工作日程。通过重点县建设,把财政投入、社会投入、受益主体投入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在农田水利建设中发挥积聚效应和放大效应。

(三)创新管理,建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发挥重点县示范带动作用

为了加快小农水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地财政、水利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及时转变思路,调整投入方式,积极创新机制,实现“四个转变”:一是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集中财力办大事。二是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在工程选择上,优先安排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三是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小农水建设创造条件,既要注意单项工程建设,又要注意不同类型工程建设的协同作用,完善工程配套,发挥综合效益。四是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要进一步完善“民办公助”等新型建管机制,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小农水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护机制,确保工程持久发挥作用。

三、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精心组织重点县和专项水利工程建设

为做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作,财政部、水利部在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中,明确了重点县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建设原则、主要任务与目标,以及重点县建设的有关要求。希望各地及时学习、准确领会和认真执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是全年财政支农工作的重点之一,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集中力量,切实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财政、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科学编制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要依据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合理确定年度建设任务,科学编制实施方案。

(二)加大投入力度。2009年,我省安排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资金总额达到2.89亿元,其中中央下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补助资金1.89亿元,比去年增长62.93%(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17个,补助资金1.36亿元)。省级财政安排1亿元,比去年增长66.7%(含投入重点县建设3400万元)。虽然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不断增长,但仅靠中央和省级投入是不够的,各地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农资金投入结构,提高小农水项目投资占县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今后,我们将把县级财政投入情况作为省级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同时,各地还要鼓励农民投工投劳,积极引导社会投入尤其是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的主体投入作用,充分组织农民自愿参加小农水建设。

(三)加强资金整合,形成部门合力。资金整合是财政支农的重点工作。各地要以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为依据,以小农水专项资金为引导,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积极整合各项涉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按照今年的项目立项指南要求,各地要在申报时就提出以重点县为平台的资金整合的计划和具体措施,没有资金整合计划的重点县原则上不予安排。各重点县资金整合的成效将作为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强化资金监管。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资金监管机制,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县级财政报账制。明年,对不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县级财政报账制的项目县,将实行一票否决,不予验收。同时,要加强资金违规的责任追究,严格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对资金管理混乱,经审计发现或媒体曝光严重违规违纪的,县(市、区)将不再列入下一年度重点县范围;专项工程县将等额扣减下一年度的项目扶持资金。

(五)加强绩效考评,实施绩效管理。绩效考评是我省小农水工作的亮点之一。为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将完善小农水绩效考评办法,将重点县的组织管理、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投入、资金整合、资金使用和监管、管护机制等纳入考评范围。

一是要实行年度考核。对重点县一年一考核、一年一确定。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在接收中央考核的基础上对重点县进行考核。

二是要强化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在进行小农水资金分配时,绩效因素将占70%,目的在于突出资金使用的绩效性,同时,对重点县的考评将实行末位淘汰制。

三是要逐步建立绩效考评结果的公开制度,提高绩效考评的透明度。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将积极探索出台相关的绩效考评办法,使绩效考评公平、公正、公开,并在相关媒体上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使考评工作充分发挥警示、激励和促进作用。

(六)加强信息宣传和经验交流。各地要有效利用各种媒体工具,对重点县建设和专项工程建设进行公示和宣传,扩大影响,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注、支持小农水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小农水建设。对小农水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作法要及时总结,对典型经验和新作法要认真总结,及时上报。

同志们,2009年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和专项工程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今年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规范细致地做好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打造成我省农田水利的亮点工程,为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