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陵区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东部,是200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县级行政区。全区共有18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39.2万人,纳入国家规划解决饮水不安全行政村80个,人口12.8万人(高氟水涉及7个村1.0万人;高盐水涉及44个村7.3万人;高污染水涉及29个村4.5万人)。此外,受召陵岗区地势较高(最高海拔89米,平均高出周边地区近40米)因素的影响,一部分群众饮水难问题也较为突出。解决群众饮水不安全、饮水难问题已成为召陵区改善民生、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新区成立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年年作为召陵区委、区政府对群众公开承诺的实事之一,被列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召陵区不断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高树目标,强力推进,在反复研究、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三年时间,探索建立“科学化布局、标准化建设、集中化供水、网络化监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从根本上解决群众饮水不安全、饮水难问题。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高度重视,争取政策扶持
召陵区委、区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区水利、发改委、建设、国土、交通、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同时,我们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列入向全区人民承诺办好的实事之一,接受群众监督。区里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问题,区人大、区政协也多次专题调研,深入到工程建设现场检查指导,督促建设,加快进度。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面的工作努力,我们积极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工作推进情况、取得成效、存在问题等,得到了国家水利部、省政府、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省政府副省长刘满仓在省政府《工作快报》上专门做出批示:召陵区的做法好,请核实后可转发。省水利厅和国家水利部也先后把我区确定为“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区”、“全国饮水工程建设管理改革试点区”。漯河市委、市政府作出用三年时间,向我区拨付1600万元补助资金的决定,帮助我们解决工程建设资金短缺难题;主要领导也多次莅临召陵现场办公,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市委靳克文书记对我们的工作作出批示予以肯定。中央、省、市各级的大力支持,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为我们干好这项民心工程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统筹布署,在建设模式上实现五大创新
1、科学规划,统一实行集中供水
区划以来,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上,我们不断进行工程模式的探索。先期采取“单村供水模式”,解决了部分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但通过实践运行,我们发现单一实行“单村供水”模式,存在建设成本高、投资回报率底、缺乏长效管护机制等问题,且建设速度慢,工期相对较长,对于全区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可谓来日方长。基于此,我们多次外出考察取经,结合自身实际反复论证,确立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城市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生态村建设,沼气建设和公路村村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灵活采取联片多村供水模式,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尤其是对相对比较集中的村庄,我们拓宽思路,严格要求,科学布局,打破村与村、乡镇与乡镇之间的地域界限,统一建设集中供水站,推行多村联片集中供水,逐步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建设模式,着力解决安全饮水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本高、经营管理困难等问题。
为了规范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建设管理模式,我们制定了《漯河市召陵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办法》、《漯河市召陵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及工程布局规划》和《漯河市召陵区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预案》等,并在召陵镇的归村西供水站进行了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也为全区广泛推广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模式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管理经验。
2、高树目标,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为早日使全区所有农民用上和城里人一样的自来水,召陵区委、区政府经过多次探讨研究,提出了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总体目标。按照这一目标,我们结合全区不安全饮水涉及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实际情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各乡镇,全面调查分析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和自来水使用情况,制定了《关于全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召陵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实施意见》,确定从2007年开始,力争投入资金1.6亿元,用三年时间建设15处集中供水站,向全区186个行政村提供安全饮水,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3、注重质量,致力打造精品工程
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工程建设伊始,我们就牢固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致力于打造精品工程、德政工程和放心工程。在工程建设上,我们坚持“六统一”: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料管理、统一招投标、统一工程施工,并实行领导包任务落实、包工程进度、包施工安全,技术人员包施工质量的双重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通过招投标程序,选择供货企业和施工队伍,不惜多花钱,坚决买精品,机电设备和供水管材统一购置,选择使用具有乙级资质以上的施工队伍及监理公司进行施工和监理。一流的设备,严谨的技术操作,使我区已建成的所有供水工程在上级部门的历次检查中均被评为优质工程,在运行中也从未出现过重大质量事故,领导放心,群众满意。
4、长远考虑,实行机电设备双配套
从长远着眼,从坏处考虑,我们对每处集中供水站至少都打配2眼深井,安装变频泵和压力罐并用的双配套供水设备,同时,配备柴油发电机组一套。一旦正常运行的供水井出现了意外情况,就及时启用另一眼供水井,无论变频泵和压力罐哪一套设备出现了故障,就及时启用另一套设备,如果供水厂停电,将会临时通过发电机组进行供电供水,保证不停水、不断水,确保供水厂不间断运行,最大限度地维持农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5、多方融资,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
针对农村供水工程投资较大、回报率低等特点,我们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模式,依托国家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融入市场化运营的理念,积极推进工程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并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了以自筹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一是积极向上申报项目,充分争取中央、省、市安全饮水项目资金,为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提供政策资金保证;二是区里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工程配套资金,设立专门帐户,作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补助资金;三是充分利用“一事一议”政策组织发动群众,全面落实群筹资金,提高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注重管理,建立运行管理新机制
1、多部门联动,社会化管理
按照《召陵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规定,区水利局具体负责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服务和协调等工作,对全区的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同时,明确发改委、城建环保、卫生等有关部门的责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帮助解决工程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城建环保部门负责水源地环境保护,卫生部门对水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化验,发改委对水费征收标准进行动态监控,确保供水正常、水质达标、水费合理。目前,全区已建成的各类供水工程运行良好,每吨水收费控制在2元以下,比市区供水管网供水2.5元/吨的价格降低约20%左右,做到了群众用水安全、放心、廉价、满意。
2、公司化管理,企业化经营
我们成立了召陵区水务管理中心,统一经营管理全区所有的集中供水站。水务管理中心设在区水利局,编制4人,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对全区供水站的技术、运营、服务、供应水质进行监督检查;各个集中供水站的辐射村分别选择一名有威望、负责任、处事公道的水管员,水管员归水务管理中心领导,具体负责本村水费收取、管线报修、干支管线巡查等任务;每处集中供水站建立一整套既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又能让各村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的规章制度,保证各个供水站正常化运行。
3、信息化供水,网络化监控
一是集中供水站实现信息化供水。每处集中供水站均安装了自动化控制设备,对供水站整体运行情况进行时时监控及信息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供水管理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二是对集中供水站实施网络化监控。我们投资40万元在水务管理中心安装了一套自动化监控设备,对全区集中供水工程实施24小时不间断在线监控。如果供水管道爆裂或者机电设备出现故障,通过监控中心可及时发现出事的地点及原因,及时采取切断隔离措施,减少水的流失,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队员和水管员,立即进行抢修,以最快的速度恢复供水。自动化装备、网络化监控助推召陵农村供水迈入了信息化管理的新阶段。
4、专业化维修,优质化服务
一是建立专业化的维修队伍,实现“大问题找维修队”。公开招聘一批精通供水管网和机电设备维修的工作人员,加强以专业技能和现代服务理念为主的岗前培训,建立一支维修技能高、服务态度好的供水维修队伍,开通供水维修电话3383180,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工程运行中出现的管道破裂、堵塞等各类问题,力争为用水户提供“保姆式服务”,保证农民时时都能用上自来水;二是加强对各村水管员的技能培训,做到“小问题不出村”。我们开办了水管员培训班,集中对每位水管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掌握管道维修养护等基本技能,同时给每位水管员配备必要的维修工具,平时加强对防漏、防损、防毒、防冻的检查,对村网户网出现的小问题做到不出村就地解决,实现了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有机统一。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模式均为联村集中供水,并通过管网延伸分期分批向周边行政村供水,现已建成集中供水厂10处,涉及村庄60个,受益人口达15万余人。通过各处供水工程的运行监测,已建的农村自来水工程质量优良、管理健全、运行良好,领导和群众比较满意,联村集中供水的优势逐步得到显现:一是建设和运行成本明显降低。比如,我们建设的老窝镇集中供水站,只需建设一处供水厂,配备管理人员2-3人,就可向全镇37个行政村供水,受益人口7万余人,与“单村供水”需建设37处供水站,配备40余名管理人员相比,节约了管理、运行、维修费用,降低了建设和运行成本。二是工程投资回报率明显提高。“集中供水”实行一体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水处理措施健全,水质水量有保证,用水价格较低,农户愿意长期使用。在同等条件下,与“单村供水”相比,“集中供水”用水户多,用水量大,持续时间长,水费回收数额大,工程投资回报率高。三是机电设备双配套,并配备备用电源,供水保证率有所提高,使受益群众感到放心;四是社会效益明显增强。我们在全区实施集中连片供水,可以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群众用上高质量的安全自来水,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集中供水”推行有偿用水制度,树立了农民“商品水”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减缓了地面沉降速度,所收水费又为机井和设备的维护、更新积累了资金,使农村饮水工程逐步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链接:河南漯河市召陵区:创新模式 建新机制 致力打造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