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强并规范全国大型灌溉排水泵站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泵站运行管理中的作用,提高泵站现代化管理水平,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大型灌溉排水泵站信息化建设试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及相关规程规范为依据,以泵站安全运行和节能降耗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灌溉保证率和减少洪涝灾害为目的,合理确定泵站信息化建设内容。
大型灌溉排水泵站信息化建设试点要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泵站信息化建设需求,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进行信息化建设,科学、稳妥地做好泵站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
二、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
1、建设目标
(1)通过信息采集、处理、分析和诊断,及时发现并消除泵站各种故障和隐患,提高泵站运行可靠性。
(2)根据泵站的运行条件,建立科学、实用的模型,优化泵站的运行工况,实现泵站的优化调度。
(3)借助网络及信息技术,利用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泵站运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的自动生成,提高泵站运行和管理效率。
(4)配置视频监视系统,实现泵站远程管理可视化。
鉴于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所在灌排区的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等情况的不同,甚至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具体的建设目标也不一致。为了科学、合理并符合实际地对建设成果进行评价和验收,建议各泵站在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中结合所在灌排区的具体情况对建设目标进行明确界定,提出定性、定量的指标,以保证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作用和效益、效能的充分发挥。
2、建设内容
泵站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计算机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其中信息管理系统由网络及通信系统、运行调度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组成。
(1)计算机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主机组检测与控制系统、辅机及公用设备检测与控制系统、水力监测系统等。
(2)视频监视系统
视频监视内容应包括拦污栅、进出水池、主副厂房、高低压配电室、真空破坏室、溢流堰等重要水工建筑物及其他
关键部位的视频监视。
(3)信息管理系统
①网络及通信系统
网络及通信系统应包括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网络,原则上以工业以太网为主干网建设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局域网,并考虑与相关的水利广域网及其他专业网络的连接。通信网络的建设应优先采用公网,原则上不再新建专网。
②运行调度系统
试点单位应根据泵站运行调度的实际需要,构建泵站运行调度模型,开发相应的运行调度软件,并选择配置以下调度系统:
——单座站机组优化运行调度系统
——多级(多座)泵站联合调度系统等
③业务应用系统
试点单位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置以下相应的业务应用系统:
●水雨情监测及气象预报采集系统:本系统仅指对灌排区内已有水雨情监测及气象预报系统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并简单分析
●灾情监测采集系统:本系统仅指对灌排区内已有灾情监测系统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并简单分析
●地理信息采集系统:本系统仅指对灌排区内已有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进行自动采集并简单分析
●工程安全监测系统
●灌排计划与执行管理系统
●水费征收系统
●信息公开发布系统
●泵站工程建设与管理系统
●泵站检修及操作票管理系统
●泵站日常事务管理系统
三、建设要求
1、总体要求
(1)泵站信息化系统设计、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相关业绩的单位完成。
(2)信息化试点单位在项目实施前应依据《大型灌溉排水泵站信息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参考提纲》编制实施方案。
(3)泵站信息化建设是所属灌排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目前灌排区已有的信息化系统及所在地区防汛指挥系统紧密衔接,相互协调,互为补充,不搞重复建设。
(4)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相应的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项目的招投标应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5)项目的建设应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6)应重视系统防雷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
(7)泵站信息化建设内容中,要预留与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的接口。
2、技术要求
(1)系统总体框架采用分层、分布、模块式体系结构,应分为远程调度层、泵站监控层和现地控制层,以便于软硬件的维护、扩展和升级。
(2)应优先采用主流、成熟的技术和产品,尤其要重视传感器的选型,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应进行物理隔离,保证生产运行的安全。
(4)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应根据需要自建专业数据库,各专业数据库要提供数据库通信接口,以实现数据共享。
(5)现地控制单元应优先采用嵌入式智能测控装置或可编程控制器,确保控制设备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6)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要实现对必需的电量、非电量、状态及过程信息的监控。
(7)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①数据采集与处理;
②保护和报警;
③远程控制;
④系统仿真;
⑤系统自诊断与自恢复;
⑥系统在线维护和远程维护;
⑦故障录波分析;
⑧其他:报警及事件记录、历史记录、计算、报表生成、机电设备管理、各种曲线生成等管理功能。
(8)运行调度系统软件除了具备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外,还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通用的分布式数据库平台技术。通过数据库设计工具创建数据库,建立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内存库,并采用双网、数据均流、双服务器技术,使系统具备实时性和可靠性。
②专用数据平台中间技术。为应用和通用平台之间提供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使各种应用可复用于新的系统。
(9)泵站现地与远程图像监控辅助管理系统,一般应用时应选择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有特殊需求时可选择能够提取出画面中的物体,进行目标检测、跟踪、分类、统计,并对目标行为进行分析,能够判断出异常行为事件,及时提示工作人员进行处理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10)泵站信息管理系统优先选用基于协同管理架构,以“知识、门户、流程”为管理核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要求多项业务应用系统集成于一体,其界面可根据管理者的需求自行定义。
四、保障环境建设
在泵站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保障环境建设工作。
1、信息化管理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泵站信息化试点单位要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中心,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负责信息系统维护和管理,并配备具有一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技术人员承担系统的运行与管理工作。
2、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经费的落实。要按照《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标准》落实经费来源和数额,切实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3、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要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明确信息管理的作用和程序,将信息管理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责任。
4、信息化的安全保障机制建设。要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物理和软件上的安全防范措施,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