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0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农田节水灌溉要因地制宜
  田 园  
    编辑: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 归档时间:2002/12/26    

农田节水灌溉的目的是解决农业生产供水不足,基本途径是开源和节流。开源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源为农业供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流就是减少水源的流失和无效损耗,提高水分的生产率或水的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一靠水利工程建设,二靠水资源管理;提高农田水分生产率主要依靠农业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减少水分消耗。因此,农业节水灌溉必须将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和农业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别很大,农业生产的内容、可利用的资源条件和面临的自然灾害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在发展节水灌溉时也要因地制宜。其基本依据有四个:一是气候条件,二是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三是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条件,四是社会经济条件。

由于作物都有各自的需水条件,如果当生长期内降水不能满足其水分需要时,必须靠灌溉来补充,因此灌溉制度自然因作物而异。我国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一般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随着干燥度的递增,农作物对灌溉的依赖程度也相应递增。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种植旱作物的田间耗水量,水资源总量有余,只是在干旱季节和部分干旱年份降水量不足,需要补充灌溉;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基本符合种植旱作物的需水量,但由于降水分布不均,干旱年份和干旱季节缺水较多;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能满足作物需水量,如果没有灌溉条件,农业生产则极不稳定,这类地区如无灌溉条件,开荒种地,破坏自然植被,极易引起土地沙化;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没有灌溉条件就没有农业,这类地区水源奇缺,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高山降雨和冰雪融水,不仅工农业赖以发展,而且沿河道附近的自然植被也赖以生存,因此引用河水灌溉,必须顾及自然生态用水。

因为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雨水的自然分配,所以也会影响节水灌溉的模式。

山区丘陵区地面坡度陡,易产生水土流失和干旱,因此节水灌溉要采取综合措施。一是通过农业耗作栽培技术和修筑梯田、地埂等,减少坡地水土流失和土壤水分蒸发;二是在冲沟上修筑塘坝,或在适当地点修筑水窖,拦蓄径流,解决饮水和小面积灌溉用水;三是在大的冲沟和支流上修水库,集中控制径流,通过引水工程将各个孤立的塘坝沟通,形成"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提高雨水利用率和灌溉用水保证率。

平原地区和开阔的山间盆地,水源条件较好,但不同部位也有显著差别。山前倾斜平原地形坡度大,沉积物颗粒粗,径流通畅,地下水补给丰富,水质优良,有利于开发利用。平原中部地形坡度渐缓,沉积物变细,层次增多,地表由于河流多次泛滥改道,岗洼交错,影响径流排泄,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矿化度升高,土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平原下部湖滨和滨海区,地势低平,土质粘重,地表和地下径流排泄不畅,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矿化度高,开发利用困难,土壤盐渍化严重。且这一地区由于位于河道下游,旱季河水断流,雨季受洪水威胁,因此建设在平原区的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由于所处的地貌部位不同,其水源条件和与之相伴的旱、涝、盐碱等灾害也因地而异。

各地的气候、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是自然形成的,农业生产只能适应和利用这些条件,要对流经各地的河流通过蓄、引、提等工程设施进行改造,但是改造必须有序。一要考虑改变河道水文的自然过程对生态产生的不利影响二要照顾流域上下游社会经济均衡发展各方面对水资源的需求;三要考虑技术经济条件的可行性。所以,节水灌溉不只是局部水资源的管理利用问题,还应从宏观上考虑。

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农田灌溉首先要利用好本地的水资源。其好处在于:

第一可减轻地区与行业间水资源分配的矛盾;

第二有助于减轻或消除灌区渍涝和盐碱危害;

第三可减少灌区从区外的引水量,降低引水带来的多种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灌区节水和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水资源,既有利于全社会水资源合理分配,也是灌区自身发展的需要。

另外,由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业生产内容和水资源分配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发展节水灌溉的能力也有差异。因此,开展节水灌溉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或统一的技术措施,必须针对本地特点深入调查研究,制订相应的方案,采用适宜的技术措施。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