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中国农业节水与国家粮食安全高级论坛暨农民用水户协会高效运行专题研讨会
浅谈提高灌区粮食安全生产用水保障的措施
2009年10月 北京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     彭小斌 应锋来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9/10/23    

粮食安全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水资源则是粮食安全生产所不可或缺的条件,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灌区则是命脉中的命脉。灌区的灌排设施不仅能够保障粮食生产用水安全,而且通过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通过有效抵御水旱灾害的侵袭,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 工程概况

赣抚平原灌区作为江南最大的引水灌区,位于江西省中部偏北的赣江和抚河下游的三角洲平原地带,地跨宜春、抚州、南昌三市的七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2000km2。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20万亩,排涝面积70万亩,是一座以农业灌溉、防洪排涝为主,兼顾城镇工业、生活、环境供水及内河航运、水力发电等功能的大型综合开发水利工程。工程于1958年5月动工兴建,1960年初步建成受益。后经多次扩建、除险加固、配套整治,现有焦石拦河坝、岗前渡槽等15座大型主体建筑物;开挖东、西2条总干及7条干渠,总长280余公里;斗渠以上渠道543条,总长1600余公里。

灌区运行五十余年来,已成为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据测算,工程运行以来,累计为农业供水约600亿立方米,排除内涝3000余万亩,农田复种指数由195%提高到284%,粮食亩产由150公斤左右提高到800余公斤,年总产量由2.5亿公斤提高到10亿公斤。

2 灌区粮食安全生产用水面临的主要挑战

2.1 因自然因素造成季节性缺水

赣抚平原灌区水源引自抚河,抚河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抚河流域控制水文站李家渡水文站以上多年平均径流956.3mm,多年平均流量151.2亿立方米,赣抚平原焦石拦河坝以上多年平均来水量为129亿立方米,而赣抚平原工程现状年均用水量约27.9亿立方米,一般来说,赣抚平原灌区工程的水源供应是不成问题的。但是,由于抚河流域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各年间降水量有显著的变化,流域内主要站最大年降水量约为最小年降水量的2.15~2.5倍。区间多年平均降水量1747mm,年际降水量变幅为1100~2400mm,水量集中在4~6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7.6~51.1%,其中5、6两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33.3~36.4%。且此期间暴雨频繁,洪水泛滥,大部分水量泄入鄱阳湖,成为不可支配的水资源。7~9月受到热带高压控制,除有地方性雷雨和偶有台风外,多为晴热天气,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00mm,为全省低值区,占全年的19%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约占1200mm,其中6-8月份最大蒸发量达200mm。赣抚平原灌区因为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而常发生季节性干旱,2003年、2007年发生的特大干旱就是典型的季节性干旱年份。由于季节性干旱灾常发生在7~9月份,而7月份正值农业“双抢”用水高峰时期,所以季节性干旱对粮食安全有非常大的威胁。

2.2 因非自然因素造成缺水

2.2.1 干支渠水草肆虐影响过水能力

由于渠水的富营养化,灌区西总干、二干、三干以及一些分支渠水草肆虐,一些区段水草甚至长达数十米,严重影响了渠道输水能力。近年来,西总干渠虽然水源充足,但从天王渡闸下开始,平均水位难以达到设计水位,西总干渠天王渡至莲塘渡槽22公里长渠道的水草成患,用水高峰期阻水率达到40%,对农业用水影响极大。

2.2.2 末级渠系工程设施老化,输水功能衰竭

与骨干工程相配套的支、斗渠系工程,由于投入严重不足,工程维护和改造时不到位,特别是一些渠道尾端地区,基础依然很差,水引不进、排不出、灌不上,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分(支)以下渠道的渠尾都不同程度出现荒渠、甚至消失,导致灌溉面积萎缩。

2.2.3 长期实行按亩收费,造成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灌区因为长期实行按亩收费,农业用水“大锅饭”吃得香,按方收费和计量供水的软硬件不到位,造成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甚微,农民节水意识淡漠,因而大水漫灌串灌和长流水现象即使在持续高温,水贵如油的时候也屡见不鲜。以二干渠为例,2003年7月,游家昌至南坊头段实际平均亩用水量1670m3(扣除渠系水量损失),全干渠的实际平均亩用水量为823.2m3,而试验的净灌溉定额约为506.5m3/亩。渠道上游实际平均亩用水量是全干渠的实际平均亩用水量的2倍,是试验的净灌溉定额的3倍。

3 提高灌区粮食安全生产用水保障的措施

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即搞好供水、输水工程硬件设施的同时,也大力提升非工程软件建设,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提高灌区粮食安全生产用水保障的有效措施。

3.1 工程措施

灌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因此,要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提高粮食安全生产能力,就必须进一步进行灌区建设和改造,提高和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同时,灌区工程也是实现水资源价值取向的载体,只有大力加强灌区工程建设,才能不断提高灌区粮食生产用水保障。

3.1.1 加大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坚持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是实现农业高效用水,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自1997年以来,赣抚平原灌区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加强了干渠及骨干渠道的改造整治,加快了灌区维修、改造、挖潜更新步伐,部分恢复、巩固、提高了现有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同时逐步新建一些必要的灌溉设施,消除水利死角;对输水渠道通过采用混凝土护面、浆砌石衬砌等多种方法进行渠道防渗,大力增加渠道输水能力,不断提高灌溉效率。

通过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灌溉试验站测量数据分析,赣抚平原灌区自1997年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以来,累计增加灌溉面积7.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6.43万亩;项目区农业供水保证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80%;渠道衬砌防渗处理后水量损失减少28.4%,年均节水量约2.4×108m3;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为0.465、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6,分别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26%、25%;项目区内农田亩均灌溉毛用水量由项目实施前的81.18m3降低至55.97m3,下降率达31.05%;水分生产率也大幅度提高到1.4kg。通过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后,极大地增强了灌区排灌能力和排灌效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水利工程整体抗灾能力,大幅度地节约了水资源,有力保障了农业用水安全和粮食安全。

3.1.2 加强末级渠系改造建设

加强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建立粮食生产基础设施投入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加大对连接田间地头的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即加大末级渠系改造建设力度。

斗渠以下末级渠道是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水和作物需水的纽带,是实现供需平衡,促进增产的基本环节。而实际上,目前的末级渠系普遍破损严重,以致其灌溉功能衰竭,供水效益急剧下降。目前,水利部正在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灌区管理单位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到国家和省里资金,对支、斗渠以下末级渠系工程进行改造。

渠道防渗节水改造的好坏程度是决定其输配水能力强弱、能否把水源及时送到田间的关键因素。赣抚平原灌区在以南昌县、进贤县赣抚平原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建设为依托,继续以“U”形渠建设为重点,加大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力度,促进农业节水。经调研测算,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实施后,灌区灌溉能力将有较大幅度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可提高20%,每亩节约水量120m3,每年可减少水量损失约亿方,农业供水能力将显著提高。

3.2 非工程措施

建设是管理的开始,管理是建设的延续。工程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和效益,关键在于非工程措施能否跟上。在具有一定的工程基础后,还要善于运用工程设施与条件,否则,基础设施改善后只会加大引水量。只有以作物水分生理特性为基础运用灌溉系统,保证适时适量的灌溉,水资源才能被利用与转化;只有加强管理,才能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水资源的功能性,形成有效的节水机制。

3.2.1 加强宣传,提高用水户节水意识

目前灌区水浪费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全民节水意识差,没有水资源短缺的忧患意识。民众普遍认为,除特干旱年份或极少数干旱季节,出现用水紧张现象,灌区不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但通过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若以抚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灌区所得水量实行总量控制,到2015年,对于中水年份而言,供需水量相差近2亿m3,80%年份的供需水量相差近3亿m3,如果按季节计算,那么用水更加紧张。

加大舆论宣传,树立和增强全民对水资源短缺的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是灌区节水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近年来,赣抚平原灌区以纪念“世界水日”、开展“中国水周”活动为契机,开展“送法进村到户”活动,印制宣传册2000份,送到灌区沿线村民和用水户手中,在西总干向塘至罗家沿线居民居住密集和醒目地段制作设置宣传牌30多块。通过设置公益广告牌、散发倡议书、张贴节水标语条幅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有力提高了宣传效果,使沿线居民对灌区的保护意识、节水意识大大增强。

3.2.2 科学制订用水计划和用水制度

在用水管理上,目前灌区采用以水位控制的调度方法,或启闸自流放水的无调度状态,这些原始或粗放式管理无法真正达到节水目的。实行合理调度,科学管理,要采取以下策略:

1、更新用水管理理念,建立“以水定供、以供定需”供需结构的管理模式。

管理理念决定管理方式方法,也决定管理效益。目前灌区水源条件较丰富,灌区较差的工况条件掩盖了用水管理的部分弱点。随着灌区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善以及抚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的严格实施,用水管理的效果容易显现,换句话说,先进、合理的用水管理产生巨大的供水效益。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就是“以水定供、以供定需”供需结构的管理模式,它是水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水权管理的要求。

2、制订年度用水计划和用水制度,合理调度,科学管理。

在用水管理上,以分支渠单位收集相关资料,编制各干渠年度用水计划,计算和绘制全灌区用水过程线和来水过程线。然后,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设备,逐步建立和完善用水调度的信息网络,根据作物各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降雨的预期数据编制合理的用水计划,结合水量分配和调度原则,科学配水,实行用水的实时优化调度。

要顺利实施用水计划,还要实行交接水和轮灌制度。由于灌区范围大,干渠输水线路长,以及用水季节性差异,一般按管理站(或分水区域)的地界设置交接水站,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实行上游交水、下游接水的制度。在配水方式上,当水源不足,用水紧张时,首先保障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可采用集中水量,实行分段轮灌。

3、“双抢”期间的水资源优化配置

在夏季“双抢”高峰用水期间,要准确掌握灌区上游来水量,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查,摸清各地“双抢”的实际进度和农田用水情况,认真分析农业需水发展形势。在此基础上,按照确保当前(抢种保苗)、兼顾长远(抗久旱)和“先节水、后调水,先活水、后死水”的原则,及时调整调度方案。为了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率,一是要制订好各干渠的流量分配方案,实行计划供水,统一调度;在干、支、斗渠实行上、下游和远、近田轮流灌溉;另一方面要通过外引、内补等多种手段,将区域内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作为灌区辅助性水源为我所用,以缓解灌区中下游地区用水紧张状况。

赣抚平原灌区每年的6月份就开始提前做好抗旱准备,部署防旱工作,并抓住6月中、下旬抚河流域降雨来水较多的有利时机,利用抚支水库和灌区内的沟、塘、湖、叉提前蓄水防旱。同时,动员督促各级水管部门做好各级渠道的清淤清草和清障工作,为蓄水和改善渠道输水能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保证灌区的“双抢”高峰用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自7月初起,赣抚平原灌区持续20多天没有有效降雨,抗旱形势严峻。为应对好抗旱保灌工作,一是省防总调度洪门、廖坊水库加大发电流量,补充水源,改善灌区灌溉取水条件;二是实行轮灌供水措施。根据《赣抚平原灌区西总干渠天王渡以下渠段轮灌方案》,省赣管局对西总干天王渡以下渠段于7月15日凌晨3点起实行轮灌。轮灌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双抢用水高峰期7月14~25日,二是在抗旱保苗期8月4~10日。具体做法为:自西总干向赣桥(45+000)~四六干闸前(70+000),全程分为3个管理渠段,分别由局岗前管理站、南昌县总干管理站、局罗家管理站负责管理分水闸口。轮灌每2天实施1次,每次从15时至次日8时止,在用水高峰期关闭各渠段上的所有分水闸口;在抗旱保苗期将上述渠段的所有分水闸口关闸2/3运行,同时做好沿渠用水户农民的宣传解说及纠纷调解工作。实行轮灌区,四、六干闸前水位较轮灌前提高了30~40cm,有效缓解了下游地区的旱情。

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抗旱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灌溉供水的保障能力,实现了灌区水稻二晚栽种率、保苗率均达到100%;确保了百万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保障了受益企业的工业用水。取得了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

4、加强用水管理人才培训,提高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

灌区用水管理人才应该具备水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包括用水户需水、用水数据收集及整理,区域用水计划编制,年度供水计划编制,供水和配水实时调度等。加强管理员的技能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实时调配水能力。

3.2.3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引导群众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加快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步伐,通过农民用水协会组织群众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其用水行为。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灌溉管理特点,调动群众积极性,重点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末级渠系的岁修、清淤、维修、养护和管理责任主体缺失问题。维护末级渠系用水秩序,加强田间用水管理,促进节约用水。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灌溉工程成了农民自己的工程,灌溉管理成了农民自己的事,运营管理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农民自己的利益,因此农民清渠、修渠、养渠的责任心将会大大增强。由于工程抗旱能力的提高,就可以避免农民二次投入小型抗旱工程建设,将直接减少农民的抗旱成本。

赣抚平原灌区现已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134个,用水农户76055户,涉及农民28.62万人,协会管理灌溉面积28.17万亩。灌区在试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的地方,农业用水秩序得到了恢复,灌溉效率得到了提高,过去大水漫灌、串灌等大量浪费水的现象得到了有效地遏止,协会所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动了农民维护管理工程的积极性。2006年,进贤县赣抚平原灌区各农民用水户协会联合会就自筹资金150万元用于疏通渠道及末级渠系的改造;南昌县武阳镇各农民用水户协会也在岁修期间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渠道进行清草清淤,加强了末级渠系的维护,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二是规范了水费收缴减轻了农民负担,由于各家农田都能得到有效灌溉,农户也乐意及时交清水费;三是实行“一把锹”统一放水,各用水户能够有序地进行轮灌,保证了沿渠农户均能在需要的时限内用上水,用水纠纷明显减少。

3.2.4 推行水价和计收方式改革,运用经济手段约束浪费用水。

目前灌区用水量低位定价,不仅不利于水利工程正常维护,也有损于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节水,在客观上助长了用水的严重浪费。现灌区农业水价只有2000年水费测算的供水成本的60%,按面积计收水费方式,使得水资源优化配置难于实施。所以必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水价,同时完善水工建筑物配套设施,实现按量计收水费方式。因灌区目前工程条件不够,一时难于实现按量计收水费方式,从全局出发,应逐步提高水价。

3.2.5 防控沿渠点污染源,保护灌区水质。

建立水质防控体系,保护灌区水质,首先要治理已存在的点、面源污染,实行污(废)水排放口达标排放,防治因工程施工而发生水土流失或因项目建设而产生新污染。其次要建立灌区水质监测网,在水交接站设置水质监测点,实行水量、水质双重交接。水交接站管理采取负责人委托式合同管理,明晰渠段水量、水质、分水口建筑物等管理的责、权、利。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