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中国农业节水与国家粮食安全高级论坛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 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2009年10月 北京
  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     王晓东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9/10/25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也是水资源、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立足国内资源,解决好占世界人口约21%的十几亿人吃饭问题,既是关乎国家安全和民族崛起的重大战略,也是维护本地区乃至全世界粮食安全的大国责任。

1、我国的国情、水情,决定了保障粮食安全,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坚持节水农业的发展方向,走节水灌溉的发展道路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许多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但是,由于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用水量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而迅速增长,曾一度占到用水总量的80%以上。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用水矛盾日益加剧,我国水资源总体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较长的时期里,农业和二、三产业发展都是大量挤占生态用水,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甚至在有的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

另一方面,粮食安全涉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近年全球出现的粮食风波,不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保证粮食基本自给。人口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粮食和农副产品的品质和结构、产量上都有了更高消费需求,对农业生产的灌溉用水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临着严峻水资源形势,充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是缓解水危机的有效途径。要在充分保证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缓解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的同时,保持灌溉用水总量不增加甚至减少,必须大力发展和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技术,着力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深挖农业节水潜力。因此,旗帜鲜明地走节水农业的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事业,不仅是立足国情、水情,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手段和必要措施。

2、我国节水灌溉事业成效显著,为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发展农田灌溉事业,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1949年的2.4亿亩扩大到当前的8.77亿亩。全国粮食产量由解放初期的1000多亿公斤,增加到目前的5000多亿公斤。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增长了50%,灌溉面积增加了1.2亿亩,但灌溉用水连续30年实现零增长。目前,灌溉用水约3600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近6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了0.48左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灌溉发展。“九五”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节水灌溉示范、节水增效重点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的实施,投入中央资金近400亿元,着力推进节水灌溉事业发展。在中央重点项目的辐射带动下,各地大力开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积极建立健全和探索创新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我国节水灌溉事业进入了数量、质量与效益并重的良性发展阶段。截止目前,全国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到3.67亿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2%。节水灌溉事业蓬勃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一是提升了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用水保障能力。灌溉事业为连续6年夺取抗旱胜利、实现全国粮食丰收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我国局部旱情严重,部分地区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绝收,给粮食生产造成了重大影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抗旱中我们看到,实施了灌区节水改造、发展了节水灌溉的区域,旱情影响不大,作物长势良好。经专家测算,农田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可以达到43%左右,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节水灌溉对粮食丰收功不可没。

二是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民增收步伐。节水灌溉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措施和重要基础。节水灌溉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转变,推动了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模式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推广。同时,节水灌溉大大提升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减少了作物灌水劳动强度,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和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灌溉保障水平,使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高标准用水需求能得到较好满足,为大规模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显著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业投资效益创造了条件。据测算,喷灌一般比常规地面灌溉增产20%~30%,滴灌增产40%。

三是缓解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短缺的矛盾。节水灌溉不但能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增效,更能节水、节地、节能。据测算,微灌可节水60%~70%,喷灌可节水50%,管道输水可节水20%~30%,节水灌溉一般可节地2%以上。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灌溉用水比重大幅下降,与“九五”初比,每年节水灌溉节约的300亿方水,有25%支持了生态用水,15%支持了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为1亿亩耕地提供了水源。

四是拓展了节水灌溉产品市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速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升级换代和产业的发展壮大,有力拉动了就业和内需。“九五”以来,全国相关生产厂家从几十家发展到现在的300多家,年销售额近100亿元。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发展,加快了节水灌溉技术的升级换代,快速提升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水平,迅速拉近了与欧美、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同时,节水灌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城市就业机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参加工程建设,促进了建材、化工、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有力拉动了就业和内需。

3、新形势下,我们将牢牢把握机遇,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努力节水灌溉事业提高到新的水平

我们为新的历史阶段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绘制了蓝图:确保2010年底前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在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的基础上,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力争在2015年底前使井灌区的节水灌溉工程普及率达到80%以上;在2020年前后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灌区的骨干工程节水改造规划任务,2020年底前将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再形成600亿立方米以上的农业年节水能力,节水灌溉面积达到7.65亿亩,占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80%以上;尽快启动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着力改善山丘区灌溉条件。

我们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大力推进节水灌溉的发展。

3.1 统筹兼顾,科学规划

为科学指导节水灌溉发展,近年来,组织编制了相关规划,如《全国节水灌溉规划》、《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2009-2020年)》、《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等。全国约有1000个县(市、区)编制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目前,正在编制《牧区水利工程规划》、《全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等专项规划,并且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全国节水灌溉规划》进行修编。《全国节水灌溉规划》修编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各地水土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潜力、节水潜力统筹规划;优先发展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地区、贫困地区以及生态脆弱地区;将重点放在现有灌区节水改造上。明年我们将完成《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较为完整的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体系。

3.2 多元投入,全面推进

针对长期以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积极研究政策,加强与有关部委,以及金融、保险等有关行业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和奖惩激励体系,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制,拓宽各级财政投资渠道,增加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建立稳定增长的节水灌溉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和资金整合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依据规划统筹多渠道资金,有序投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同时,努力建立通畅的节水灌溉的贷款和保险渠道,构建广阔的投融资平台,努力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企业和民间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以利益驱动为导向,以投资拉动为龙头,以技术革新和推广为手段,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的配套建设为重点,通过典型宣传、科学指导、政策扶持,把国家节水战略与农民增产增收的意愿有机统一起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开展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全面加快节水灌溉事业发展步伐。

3.3 强化管理,深化改革

进一步深化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灌区、泵站等公益性工程管理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落实力度,狠抓管养分离、人员分流、社会保障等改革政策措施落实;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加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加强基层水利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理顺基层水利管理机构,明确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质,将人员经费、运行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政策。制定科学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形成适合我国国情和水情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完善水费计收和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鼓励节水的优惠扶持政策和补贴措施,进一步调动灌区和农民节水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灌溉水源和灌排工程设施的管理和保护,维护国家、集体和农民管理经营灌排设施的合法权益。

3.4 发展产业,创新科技

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农机补贴制度,争取将节水灌溉设备全部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加快节水灌溉产品行业发展和壮大步伐。加快先进实用、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的引进和研发,建立节水灌溉设备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体系。制定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建设,吸引、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水利单位工作;培育一批技术推广带头人,建立健全以乡级水管站、灌溉试验站、农业服务组织和技术带头人为主体,科研单位和企业广泛参与、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统一技术标准,建立全国节水灌溉材料设备质量监督体系。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