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内蒙古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09年10月
  察右后旗水利局局长     罗旭兵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9/11/10    

近年来,察右后旗在喷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农业发展上,呈现出了速度快、规模大、效益好的局面,为了明确今后建设重点,进一步探索现代农业节水灌溉在水资源贫乏干旱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引导农民群众转变观念和提高种植效益,我们对全旗喷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农业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察右后旗自然概况和水资源基本情况

察右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东经112°42′-113°30′,北纬41°31′-41°59′,全旗东西平均宽约50 hm,南北平均长约80 hm,总面积为3910 hm2。察右后旗是县级政权机构,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旗。全旗总人口为21.5万,其中农牧民13.6万。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日照总数为3082小时,年平均气温3.4℃,最冷的一月份平均为-14.9℃,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为19.4℃。无霜期平均11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为300-320毫米。

全旗有较大的季节性河流5条,总长247.5km,水域面积29.32hm2,包括天然和人造湖泊淖尔52处。全旗地表水平均径流量约为2558.04万m3,可利用地表水资源1065.72万m3。全旗地下水资源年可供水量0.54亿m3。

二、察右后旗喷灌圈、膜下滴灌发展现状

背景:察右后旗位于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境内无江无河,风多雨少,年平均降雨量300-320毫米,而年平均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6倍,是内蒙古中部重点干旱旗县之一。干旱一直是严重制约全旗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近年来,连续5年遭受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全旗农牧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针对旱灾带来的损失,察右后旗旗委、旗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强力推进节水灌溉农业建设,提出把发展喷灌圈、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农牧业建设,作为抗旱救灾的重大措施来抓。2004年以来,在自治区、市两级计委、财政、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立足实际,在全旗大力推广节水灌溉特别是大型指针式喷灌圈基地和膜下滴灌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现状:截止2009年9月,全旗节水灌溉农业面积累计达到8.79万亩,占全旗耕地面积的12%,占水浇地面积的79%。其中:喷灌圈基地147处、7.35万亩,膜下滴灌1.0万亩,微灌及其他节灌面积0.44万亩,主要以种植马铃薯为主。

2009年,7.35万亩喷灌圈种植马铃薯6.05万亩、红萝卜及其他作物1.30万亩,1.0万亩膜下滴灌全部种植马铃薯。从事喷灌圈、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农业农户的收入远远高于其它农户,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2009年10月,贲红镇在希乐图、黄羊城一线,红格尔图镇大小井环镇水泥路一线规划了2.5万亩膜下滴灌,目前,水利、农业、农机等部门的技术人员正在施工,预计2010年春耕前全部配套。届时,全旗节水灌溉农业面积将突破10万亩,农民人均达到1亩,形成以当郎忽洞苏木喷灌圈规模综合节水区,贲红镇喷灌圈、膜下滴灌马铃薯种植基地为典型的设施农业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目前喷灌圈、膜下滴灌在数量、规模、效益上都取得了明显突破,不仅成为了全旗农业抗旱的主要形式,而且较好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稳定增收,更展示出了现代农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说明:察右后旗节水灌溉主要包括喷灌圈、膜下滴灌、微灌及其他节灌设施,喷灌圈包括指针式喷灌圈和卷盘式喷灌圈两种,其中指针式喷灌圈每个圈可灌溉农田500亩左右、卷盘式喷灌圈每个圈可灌溉农田200亩左右。大型指针式喷灌圈是指引进国外大型指针式喷灌设备,把经过水泵加压后的水用管道送到田间,由多个喷头加压形成雾状小滴,象天然降雨一样落到地面进行灌溉。喷灌圈种植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具有显著省水、省工、少占耕地、不受地形限制、灌水均匀的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的种植模式。突出的优点是对地形的适应力强,机械化程度高,灌水均匀,灌溉水利用系数高,尤其适合于透水性强的土壤,并可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但基建投资较高,而且受风的影响大。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上节水效果最好的灌溉技术,其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灌溉,实现局部灌溉,利用低压管道系统,使滴灌水成点滴地、缓慢地、均匀而又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最发达区域,使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合理含水状态。滴灌不同于传统的地面灌溉湿润全面积土壤,是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水方式。目前我旗普遍使用的滴灌产品主要膜下软管滴灌,作为一种新型的灌溉方式,其在农业生产中的诸多优势已被广大农户认可,种植马铃薯和红萝卜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三、察右后旗建设喷灌圈、膜下滴灌筹资模式

目前, 我旗喷灌圈、膜下滴灌主要是政府补贴+农户自筹的建设模式。政府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节水示范项目国家投资,充分发挥调控作用,利用政策和财政资金的导向推动作用,通过补贴带动农户投资建设。每套喷灌圈建设成本55万元,群众自筹25万元,政府补贴30万元。膜下滴灌1 万亩,2008年全部由政府补贴。

在具体实施中,政府补贴+农民自筹的模式(农民自筹部分)又衍生出两种形式:

一是农民联户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合作社及各协会组织农户自筹资金3125万元,新建喷灌圈125套面积6.25万亩,占全部147套喷圈的85%。此种模式开创了乌兰察布市农民联户投资建设喷灌圈的先河,被市委吴永新书记和自治区专家予以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总结经验大力推广。

二是种植大户自建。通过引进种田大户,对村集体及分散在农户手里的土地进行租赁承包,这部分共22套,1.1万亩,占总数147套的15%,大户投入资金550万元。此种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集约化管理,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发展初期可以进一步带动合作经济的发展,促进市场营销,农户每亩每年承包前旱地收入100元,水地400元。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农户还可以在喷圈内劳动,获得劳动报酬。

通过多种筹措资金模式组合,不断推进喷灌圈、膜下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的发展,使察右后旗高效节水农业走上了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

四、察右后旗发展喷灌圈、膜下滴灌的经济效益

(一)喷灌圈种植经济效益分析

1、2008年全旗种植喷灌圈农户收入情况

2008年,全旗从事喷灌圈种植的农户有1850户,0.65万人,87套喷灌圈,4.35万亩种植面积。其中,以马铃薯种植为主,共71套,占总数的81%,面积3.55万亩;其它16套,因作物轮茬,种植红萝卜、糖菜、葫芦、葱头、胡麻等作物,共0.8万亩。每亩马铃薯可增产1000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1.0元计算,每亩增加收入1000元。综合计算马铃薯、红萝卜、糖菜、葫芦、葱头、胡麻等经济作物,喷灌圈每亩最低可增加收入750元,总收入3262.5万元,人均增收5019.2元。折算后,2008年从事喷灌圈种植的农户人均收入可达到8398元。是全旗2008年农牧民平均收入3620元的232%。由于喷灌圈种植发展不平衡,发展好的地区人均拥有喷灌圈种植面积13.2亩,数量少的地区也有5.1亩左右,拥有喷灌圈种植面积13.2亩的农户人均收入可达到1.32万元。

2、2008年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农户收入情况

2008年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有大型喷灌60处,中型喷灌1处,膜下滴灌0.16万亩,软管喷带2712亩,总计34812亩,涉及农户2210户,7736人。以马铃薯种植为主,年增产3481万公斤,增值3481万元。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农户人均可增加收入4499元,达到7879元。

3、2009年全旗种植喷灌圈农户收入情况预测

2009年,喷灌圈新增60套,从事喷灌圈种植的农户有2620户,0.92万人,7.35万亩种植面积。其中,从事马铃薯种植的有121套,6.05万亩,占喷灌圈总数的81%;从事红萝卜、糖菜、葫芦、葱头、胡麻等农作物轮茬种植的有11套,0.55万亩。按09年市场价马铃薯每公斤1.2元预测,综合计算每亩最低可增加收入800-900元,总收入6615万元,人均增收7190元。折算后,2009年从事喷灌圈种植的农户人均收入预测可达到10570元。比08年增收25%。人均种植达15亩红萝卜的当朗忽洞苏木杨贵村人均收入可达到1.41万元。

4、2009年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农户收入情况预测

2009年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新增大型喷灌37处,膜下滴灌0.4万亩,总计面积达到54312亩,涉及农户2225户,8289人。以马铃薯种植为主,年增产5627公斤,按09年马铃薯市场价每公斤1.2元计算,预测增值6752万元。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区农户预测人均可增加收入8146元,达到11526元,比08年增收31%。

(二)为了进一步了解喷灌圈种植效益,我们走访了几个典型的建设事例

1、喷灌圈建设典型当郎忽洞苏木杨贵村

杨贵村位于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苏木最西端,与察右中旗乌素图镇接壤,紧靠乌科公路,是全旗新农村试点村之一。全村常住户数131户,人口410人。现有耕地5500亩。该区域地形平坦,土壤属沙壤土,地下水丰富,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红萝卜的种植。

2006年,村主任孙来组织4户农民首先在自家改造完的机电井上联户建起了第一套大型指针式喷灌圈,种植胡萝卜,当年受益25万多元。2007年,村民又联户新建了6套喷灌机,并全部投入了运行。当年,喷灌圈内的红萝卜因品质好受到商贩青睐,亩均红萝卜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全村平均下来人均纯收入超万元,在大旱之年创下了奇迹,成了全旗第一个万元村。2008年,该村又上2套喷灌圈。截止目前,全村安装大型指针式喷灌10套,5500亩耕地大型指针式喷灌圈覆盖50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90.9%。2008年红萝卜产量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喷灌圈红萝卜亩均3000—4000公斤,虽受红萝卜市场价格下滑影响,人均纯收入仍达6300元。2009年,全村5000亩喷灌圈,种植红萝卜3500亩、马铃薯1000亩、甜菜500亩。通过订单农业的形式被山东客商全部以每公斤1.3元的价格收购了2000亩红萝卜,亩均收购价均在2300-2700元之间。加上马铃薯和甜菜的收入,人均收入突破了1.41万元。解剖杨贵村这个设施农业典型,我们总结它的成功经验为:

一是选中了适合喷灌圈发展的主导产业。杨贵村种植红萝卜有着比较长的年头,1992年起步,至今已有17年的种植历史。由于红萝卜种植上是高投入,田间管理上是“细农活”,在起步阶段,仅有几户农民种植,在初始阶段价格时高时低,效益有亏有盈,品质上好的拿到街市销售,其余的以青饲料出售到周边牧区。同时,由于当时市场行情不稳,龙头企业少,没有形成规模市场,收入不稳定,效益不太好,一直没有形成种植规模。随着人们对红萝卜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认同,以及毗邻察右中旗乌素图红萝卜市场的发育壮大,红萝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市场行情逐年看好,近几年价格一直稳定在每斤0.3—0.5元,08年达到0.6元。在市场效益的驱动下,农户由种植几分发展到几亩、几十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并成为农民主要致富产业。

二是农户的水利建设投入意识明显增强。大型指针式喷灌圈作为节水农业的一项重要工程,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建设一处500亩的喷灌圈,需要购置进口喷灌设备、打深机井、上电、埋管、安装,总计投资55万多元,亩均投入近1100元。种植1亩红萝卜从整地、施羊粪底肥、化肥到购置籽种、打药和浇水电费等,总计需要投入种植成本580元。尽管种植红萝卜的产量高、效益好,建指针式喷灌圈可以增加耕地、减省劳力、提高效益,并有水利项目投资一半补贴,但对于农户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现实。按平均每户种30亩红萝卜,种植成本当年需要投入1.7万多元。农民作为节水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和最大受益者,其参与和支持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喷灌圈建设的成效。节水到底能给自己带来多大好处,才是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连续几年的干旱,周边地区深层机电井的开发,使得杨贵村灌区水位明显下降,大多筒井缺水甚至报废,使该村一直沿用开发地下浅层水进行筒井灌溉难以为继,以深机井置换筒井,发展节水灌溉农业成为必然选择。面对这一现实,2006年村委会主任孙来率先借贷投入资金,新上了1套指针式喷灌圈,当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种植红萝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孙来投资兴建喷灌圈的典型示范引导下,村民们联户兴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2007年,经过村“两委”班子组织村民座谈讨论,算账对比,在旗、苏木两级政府和水利等部门的支持下,把多种支农资金捆绑使用形成项目支持,村民投亲靠友借资金、跑信用社贷款,短短20天时间筹措建设资金90万元,定购了美国林赛大型指针式喷灌圈6套,决定将筒井浇灌种植进行一次性置换。从3月22日开始落实,到6月20日先后完成了规划、打井、管道埋设、电力配套、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并投入运用。在全旗首创了由大户或企业租用农户土地兴建喷灌圈向农户自我联合兴建转变的良好开端。

三是形成了水利设施的良性化管理体制。喷灌圈种植要求的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高,从日常的维护、保管和使用,到喷灌圈内统一种植品种、统一耕作、统一浇水,分户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管理也需要有一套科学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和制度。特别是管理上需要协调喷灌圈内各种植户之间的关系,负责喷灌圈的日常管理、故障维修、水电费收取以及种植计划的统一安排,喷灌圈的管理办法和组织机构也就应运而生。在苏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两委”班子和村民议事会进行讨论决定,喷灌圈内的农户以自愿入会的形式成立了1个用水协会,每个喷灌圈又组建1个用水小组。还根据需要成立了1个萝卜协会和金土地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协会和公司注册的有关要求,分别在旗民政和工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办理了有关证书。通过民主推选,村支部书记任理事长,村主任、支部副书记和3名种植大户担任理事。

用水协会的成立和运行,一是推进了耕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同一喷灌圈内,既涉及种植农作物的调茬问题,又涉及不同农户种植不同作物的用水需求,这就要求协会做好各喷灌圈的种植计划安排,做到既科学又节水灌溉农业。在每年冬春季节,组织协会成员,分析市场,安排种植计划,协商作物调茬问题成为协会所必需开展的工作。同时喷灌圈的统一种植也有利于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经济效益明显增加,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用水协会的成立,对灌溉用水实行统一供应,计量收费,改变了过去农业灌溉用水无法计量,收费难的现象,形成良性化管理体制。三是喷灌圈由联户投资兴建,产权、经营权属个户或联户所有,自行管理,产权明晰。本着“谁受益、谁投入、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的原则,联户直接管理喷灌圈,从而改变了以往“大锅水”的现象,解决了过去农村集体水利设施管理不善的问题,为水利工程建后管理探索出了一条市场化管理道路。四是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观念逐步形成,减少了用水矛盾,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用水户的利益,实现了节水灌溉农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五是有效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和兴建水利设施积极性。在喷灌圈种植成本投入大、集约化要求程度高的驱使下,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土地加工整理细致,有机肥施用充足,浇水、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到位。每年冬季农户家家提前购进羊粪,仅08年就投入12万元购进2000多方。

红萝卜协会和金土地公司的成立,把松散的农民集中起来,形成规模销售优势,发展订单种植,统一采购籽种,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解决了一家一户难以办到或办不好的事情。红萝卜协会和金土地公司成立以来,2009年帮助农户与山东客商签订了红萝卜购销合同,统一销售近2000亩红萝卜;帮助农户向金融部门担保贷款240多万元,联系采购“红映2号”籽种5000多桶,既节约了采购成本,又防止假冒伪劣籽种的流入,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真正发挥了协会的作用。

杨贵村建设喷灌圈发展节水农业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周边的三补和和四间房等10多个自然村纷纷效仿,联户建设喷灌圈发展节水农业,目前,已形成了以杨贵村为龙头的当郎忽洞苏木规模综合节水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内现有大型喷灌机52套,软管及其他微喷圈间配套,形成了3万亩的高效节灌区,占总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这种政府扶持补贴,农户筹资联户建设,统一规划实施,用水协会管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引起了自治区水利部门和乌兰察布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自治区水利厅建议有关地区多次来我旗参观学习,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当郎忽洞苏木杨贵村是全市在抓现代农业、设施农业方面最有典型辐射作用的亮点,在全市先行了一步,具有普遍推广意义,市委吴永新书记评价:“杨贵村的路子就是我市现代农业的路子”。

2、膜下滴灌建设典型红格尔图镇高烟洞村和贲红镇二亩地村

红格尔图镇高烟洞村共有耕地面积1450亩,2008年,种植马铃薯面积1216亩,其中膜下滴灌1050亩,平均亩产2000公斤左右,比普通水地增产近500公斤,比旱地覆膜增产近1000公斤。

贲红镇二亩地村现有耕地面积1100亩, 2009年,在政府和水利、农业部门的支持下,50余亩耕地全部种植了膜下滴灌马铃薯,夏季,郁郁葱葱的薯苗与周围因干旱而荒芜的农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当地农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平均每亩产马铃薯2000公斤,比普通水地增产近500公斤,比旱地覆膜增产近1000公斤,比大田增产1600多公斤。

两村的种植实践表明:滴灌能节水40%—70%,节约耗能50%,最适合灌溉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了。另外,滴灌不用施底肥,在统一浇地时把肥料、农药加到水中,直接滴灌到苗的根部,效果更好。不用人工浇地、施肥和除草,比其它地块省工70%,村民都说:种地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2004年以来,察右后旗遭遇连续五年的干旱,但从事节水灌溉农业农业生产的种植户收入却基本没有受影响,充分体现了节水灌溉农业设施农业在抗灾避灾、节水增效等方面的优势。这一点从喷灌圈建设典型当郎忽洞苏木杨贵村和膜下滴灌建设典型红格尔图镇高烟洞村和贲红镇二亩地膜下滴灌马铃薯种植的成功经验中可得到充分体现。

五、喷灌、膜下滴灌与大田灌溉的效益比较

察右后旗大力发展喷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一是实现了节水、增效的目的。喷灌的节水效果明显,改地面大田喷灌为喷灌,有效地防止了水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了水的有效利用率。如漫灌方式要满足地块末端的湿润深度达到作物的根系深度,必然造成大量的深层渗漏;另外,渠道渗漏和渠道水面蒸发也损失了大量的水。根据保尔公司在欧洲的测试,喷灌相比漫灌可以节水60%~70%。在国内,约10年前,在喷灌技术普及的初期,该设备就已经比漫灌节水46%。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上节水60%~70%的水平。

二是实现了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2009年,察右后旗遭受七十年不遇的四季连旱,但在节水灌溉项目区,由于采用了喷灌、管灌、膜下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大缓解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当郎忽洞苏木的杨贵村还在大旱之年收入实现了翻番。

三是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喷灌、膜下滴灌项目区建设,在提高干部群众对节水灌溉认识、推广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旗广大农民对喷灌、膜下滴灌建设兴致陡增,从2006年的全旗1套喷灌圈500亩,发展到了2009年的8.79万亩,2010年还将突破10万亩。

四是增加了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察右后旗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是农民贫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农业措施与普通的大田灌溉相比,效益非常可观,以2009年种植马铃薯和胡萝卜为例比较。

1、以种植马铃薯为例

节电:根据实际调查,年亩节电35元。

省工:整地整渠整堰年亩250元,浇地拨畦年亩60元(50元/6亩.次,年灌7次),共计310元。

节地增产效益:亩净增产200公斤,增益200元(1.0元/公斤)。

提高商品率增效:按10%计,200公斤增效60元(0.3元/公斤)。

以上四项共计亩增效605元。

2、以种植红萝卜为例

节电:亩次节电10元,年灌14次,年亩节电140元。

省工:整地整渠整堰年亩250元,浇地拨畦年亩120元(50元/6亩、次,年灌14次),共计370元。

节地增产效益:亩净增产400公斤,增益320元(0.8元/公斤)。

提高商品率增效:按10%计,400公斤增效80元(0.2元/公斤)。

以上四项共计亩增效910元。

六、察右后旗喷灌、膜下滴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和种植大户座谈,普遍希望从国家到地方,要加大发展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投资力度,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满足他们的种植要求,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现在的节水灌溉补助政策希望再优惠一些,发展方向应向大型的、节水、节能、增效程度高一些的工程倾斜。对于工程中的自筹资金比例也比较满意,这样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使工程的效益长久发挥,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但基于察右后旗是一个资源性缺水的旗县,发展喷灌、膜下滴灌仍有不少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一是新建、上规模的问题,二是上水平、增效益的问题。

(一)关于新建、上规模的问题

一是水资源匮乏:我旗节水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水资源形势仍十分严峻。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基本上是靠超采地下水来维持的。全旗范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2米多。09年因干旱下降达20米。人们形象地说:“井越打越深,泵越换越大,钱越花越多,水越抽越少”。每年浅井报废率为9%,深井报废率在3%以上。2000多眼筒井现在还能使用的不足百眼。

目前,我旗仍有5万多亩灌溉面积需要进行节水改造,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和投入水平,预计要用3年时间,投入1000多万元。但没有考虑水资源匮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原因。

察右后旗的水资源状况在客观上要求我旗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节水的路子,必须在节水中求生存,求发展。在一些喷灌圈集中的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急切需组织完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制定用水计划,协调用水矛盾。

二是农民投资不足:节水灌溉农业工程尤其是高效节水工程,如喷灌、渗灌、膜下滴灌等一次性投入较大。打一眼机井就需要10多万元,还需要管道、电源等配套设施。再加上种植成本,一亩地还需投入四五百元,现在大部分地区老百姓还不富裕,很难拿出更多的钱来搞节水灌溉农业。

(二)关于上水平、增效益的问题

一是种子工程:种子的好坏是土地能否达到高产最关键的基础因素之一,147个喷灌圈按60个(3万亩)种植马铃薯,约需良种6000吨,但后旗仅有200多亩的良种繁育基地,仅能满足少部分“克新一号”良种的需求。其他专用薯种子繁育基地没有。所以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迫在眉睫。

二是农机具配套:喷灌圈的建设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耕作、播种、施肥、收获需大量大型农机具配套,现仅有10多个喷灌圈具备农机具条件。所以要分区域建立农机服务队,为喷灌圈的规模种植提供服务。

三是种植技术:传统的种植技术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种子的选择、耕作技术、施肥农时的把握、病虫害防治等要全面了解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种植水平,才能使喷灌圈的效益综合发挥。所以要加强马铃薯栽培技术及其他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四是产后服务体系的配套:规模种植,现代设备的装备,土地产出效益显著,但是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确,同样存在风险。为了发展马铃薯种植规模,打造乌兰察布市“薯都”品牌,以及降低马铃薯种植户风险,加强马铃薯加工业和储藏业的配套发展,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产后服务。

七、对察右后旗今后发展喷灌、膜下滴灌的建议

(一)选择科学合理的节水模式。节水灌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实效,既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要本着“宜喷灌则喷灌、宜滴灌则滴灌”的原则,把节水区域分为几个类型区,因地制宜,具体实施。根据当郎忽洞苏木补力图、甲力汉以及乌兰哈达苏木平地脑包一带,高平原孔隙水承压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埋藏深度30~130m,出水量约1000吨/日的水文地质类型,应重点上喷灌圈。根据白音察干镇、石门口的三木匠村、贲红镇的南大渠村、大六号镇的庙湾村和南梁村,山间盆地孔隙裂隙承压水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埋藏深度在30~60m,出水量500~1200吨/日的水文地质类型,应重点上膜下滴灌。根据白石崖、五德沟、霞江河、丹岱河、韩勿拉河等河谷一线,河谷洼地潜水区,地下水位浅,埋藏深度2~20m,出水量500~2000吨/日的水文地质类型,平年应覆膜,旱年应膜下滴灌。

(二)喷灌圈应该向微、滴灌转型发展。目前,全旗节水灌溉面积只有8.79万亩,分别占总播面积和可灌溉面积的12%和79%,这说明发展节水灌溉的潜力还很大。加快发展节水灌溉,在干旱的地区新增发展节水灌溉,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改造老灌区,进一步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或提高灌水保证率,显得尤为迫切。

但水资源条件匮乏已成为制约成为了进一步扩大节水灌溉发展的最大瓶颈, 2009年干旱造成深井水位下降20米,大部分喷圈需补打机井,用水成本加大,每亩成本增加200元,而膜下滴灌种植户既没有增加成本,投资政府又全部补贴,另外,膜下滴灌比喷灌圈节水50%,所以,发展膜下滴灌应成为今后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首选。

同时,要合理利用方型耕地与圆形喷圈地剩余部分,在现有的喷圈边角建微滴灌,每个喷圈138亩,全旗147个喷圈20286亩,既高效利用了现有水源、地块,又巧妙实现了喷灌圈向微、滴灌转型,可起到节水节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示范推广的作用。

(三)政府主导推动节水灌溉全面发展。要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推进农田节水工作的意见》精神,充分认识节水灌溉农业的重要性,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明确节水思路,制定节水政策,创新节水机制,把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作为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措施来抓。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政策,抓好目前涌现出来的当郎忽洞苏木3万亩喷灌圈示范基地和贲红镇3.5万亩膜下滴灌示范基地建设。要会同农业、科技等部门及示范项目所在苏木乡镇,制定示范推广工作方案。要加强技术业务指导,组织农业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农业种植专业户进行现场示范培训。要认真听取农户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掌握建设、应用、推广各个环节的动态情况,注意总结示范经验,扩大示范效果。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增强农牧民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认识和节水意识,不断提高农牧民对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意愿和积极性,加大对节水工程建设的投入,走自我良性发展的建设道路。

(四)资金整合形成多元投资建设的机制。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缓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资金投入少,投资来源单一。要从根本上解决建设所需的资金,必须多层次、多渠道的从国家、集体、个人三方进行筹集资金,建立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运行体制,保证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的足额到位。应鼓励群众以及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坚持群众投入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的原则。节水灌溉建设关系到农民自身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应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工投劳,但考虑到节水灌溉建设一次性投入较大,农民承受能力有限,且关系到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等社会政治因素,国家应该给予适当资金补助。政府可对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水土保持、草原建设、退耕还林等方面项目实行统一规划,各部门各投其资,各负其责,各记其功,这样既解决了建设资金,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外,考虑到这类项目有一定的投资偿还能力,对发展节水灌溉积极的农户,也可以安排一些贴息贷款加以引导。

(五)配套完善市场机制,在品牌效益上下功夫。2008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8800万亩,占世界总面积的 1/4。从规模上看,虽然我国已经成为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但是我国马铃薯单产较低、专用品种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一方面是马铃薯病毒导致种薯退化,另一方面就是马铃薯的商品化率低。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计算,我国马铃薯生产潜力是目前产量的2~3倍,也就是在不改变水肥和田间管理条件的情况下,良种薯每亩可产2000--2500kg,最高产量可达3500--4000kg。专用马铃薯是指适宜于进行油炸薯片、油炸薯条以及全粉生产的专用马铃薯品种,一般品种和种植技术很难适应其由于加工工艺和成品质量对品种原料外在和内在质量有特殊要求,必须使用专用薯。因此,发展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专用薯基地是将喷灌圈和膜下滴灌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