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7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领导之声 > 中央领导 > 正文
回良玉副总理在2009年国务院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11月10日
  国务院副总理     回良玉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9/11/16    

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今年农业生产已成定局、实现粮食连续6年丰收和农民收入连续6年较快增长、正在谋划明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时机,在今年抗御干旱等历史罕见自然灾害取得巨大成就、全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即将全面展开的重要时节,国务院召开这次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十分重要、十分必要、十分及时。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结和交流近年来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举措、新经验,分析研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研究新阶段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针对今年持续干旱的严峻形势,部署安排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为明年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昨天,与会代表考察了河南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看到了大干苦干、改变面貌的典型,也看到了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的实例,大家普遍感到深受启发、深受教育。刚才,河南、江苏、山东、广东和水利部、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的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工作情况,他们的发言各有特色,重点介绍了好经验、好思路、好方法,讲得都很好。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强“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在连续5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在历史罕见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下,在国内外农产品价格波动很大的不利条件下,在国际金融危机的空前冲击下,农业农村发展继续呈现良好的态势,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抓改革、促统筹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从目前情况看,至少有六个方面好于预期:一是粮食生产好于预期,有望实现连续6年丰收;二是农民收入好于预期,有望实现连续6年较高增长;三是农民工恢复就业好于预期,就业数量和工资水平稳步回升;四是农村改革进展好于预期,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五是农村民生改善好于预期,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六是农村稳定形势好于预期,没有出现重大群体性事件。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叠加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种推动力量同向合力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强化抗灾减灾工作,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今年我国自然灾害相当严重,灾害种类多、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特别是今年我国不仅总体偏旱,而且旱情主要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发生在作物生长关键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冬小麦主产区年初出现30年一遇的严重冬春连旱,局部地区50年一遇;部分玉米主产区发生严重春旱和伏旱高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动员和组织广大军民,奋力抗灾救灾,千方百计降低灾害影响,千方百计弥补灾害损失,终于在大灾之年创造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佳绩。回顾总结今年以来农业农村发展走过的不寻常历程、“三农”工作取得的不平凡成绩,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极端重要性。如果没有中央坚定不移地强化水利基础,如果没有各地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果没有各方面坚强有力地协调配合抗灾,就不会有今天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形势。

去冬今春以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工作上有创新、在实践上有突破,其丰富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鲜明的特点值得深刻认识,有效的做法值得借鉴推广。一是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视程度大为提高,不仅做了全面部署,而且很多地方领导亲自参与。春季冬小麦主产区和夏秋玉米主产区干旱发生后,各灾区主要领导都亲自组织动员、亲临一线指挥,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抗灾夺丰收有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是数额巨大的资金投入。在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鼓舞下,各地继续加大财政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力度,2008-2009年度各级财政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为885.08亿元,比上年增加361.77亿元,增长69%。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27.48亿元,省级财政投入217.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0%、83.4%。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增加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群众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投入,本年度受益农户、民营及其他社会组织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达349.42亿元。三是重点突出的工作安排。按照去年国务院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各地坚持把民生水利作为重点,大力开展抗旱设施、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配套改造等工程建设,大大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去冬今春以来,共完成623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242处大型灌区、92处中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同时一大批江河治理、水土保持和农村小水电工程陆续上马。四是建设机制的不断创新。按照2009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全国有23个省(区、市)开展了县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有近1000个县(市、区)完成了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编制,并将批准的规划作为地方各级政府组织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各级政府安排补助资金的主要依据,有效整合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脆弱的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偏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极为紧迫的重要工作。一是我国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亟须改变。“水少、水多、水脏、水浑”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特别是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缺乏的状况还相当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用水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保障城乡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用水的难度在不断增加。二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还不稳固,亟须加强。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到2020年全国需要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000亿斤。我国特殊的自然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决定了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灌溉,水利对保障粮食产能增加的作用更加突出。目前,农田水利对农业的支撑能力明显不足,全国有一半多耕地靠天吃饭,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很多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运行效率不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工程管理相对薄弱,一些设施特别是中小型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还十分薄弱,每年水旱灾害造成粮食损失大约1000亿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利基础设施滞后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推进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最有潜力可挖的途径之一。三是民生水利建设依然滞后,亟须加快。水利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目前仍有1亿多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病险水库安全隐患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一些地方干旱缺水经常发生,群众生产用水比较困难;部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移民生活相对贫困;局部地区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等等。四是当前部分地区旱灾严重,亟须应对。最近一个时期,我国不少地方又发生严重旱情。9月下旬以来,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五成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位持续下降,特别是长江、珠江流域干支流来水明显偏少,其中湘江、赣江及北江出现历史最低水位,洞庭湖、鄱阳湖及西江出现历史同期低水位。目前,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区、市)越冬作物受旱面积达1880多万亩,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据预测,旱情还将持续,并有发生秋冬春连旱的可能。北方地区的形势也不乐观,水利工程蓄水明显不足。据11月1日统计,全国有23个省(区、市)的大型水库蓄水量比多年同期偏少,其中湖北、湖南、辽宁、广东、内蒙古、北京、天津等省(区、市)严重偏少,今冬明春用水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刻不容缓,夯实“三农”工作的水利基础迫在眉睫。

明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一年,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将十分复杂,对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国际看,金融危机的影响将会持续,全球金融安全、世界经济稳定和均衡发展、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问题相互交织,给世界经济和各国发展稳定带来重要影响。从国内经济运行看,我国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新旧矛盾交织在一起,保增长和调结构的难度都在加大。从自然条件看,全球气候变化使气候不确定因素增加,冷暖波动加大、旱涝失衡加剧、气象灾害加重的趋势日益明显。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特别需要农业的稳定,特别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复杂的气象灾害形势特别需要更加积极地应对,特别需要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把握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的重要机遇,紧紧抓住国家财力增长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全社会关注“三农”的良好氛围,认真研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大举措,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事要事来部署,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推进,作为重要民生问题来解决,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实施,切实把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奋力夺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胜利。

二、突出重点任务,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

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土资源保护能力,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多渠道增加投入为保障,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整合政府各种资源,激发农民和社会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强力支撑。

围绕上述要求,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着力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力做好抗旱工作。要密切关注各地旱情发展,针对今年干旱暴露出的问题,强化抗旱举措,加大抗旱力度,抓紧做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和相关工作。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坚持防旱与抗旱结合,以防为主。按照大中小结合、蓄引提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供水工程,夯实防旱抗旱基础。二是统筹考虑发生一般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的不同要求。既要考虑抗御一般干旱或严重干旱的要求,按照现行的建设标准规划设计和修建一般性的供水工程,又要考虑一旦发生超标准的特大干旱,也能够靠事先在一定范围内兴建的少量高标准水源工程紧急启用,保证受旱地区群众生活和主要生产用水基本正常供应。

第二,抓紧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要将影响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农业生产用水安全的水毁灾毁水利工程修复,作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任务,优先安排资金,抓紧时间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要重点抓好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水毁灾毁水利工程修复。必须在明年汛前全面修复各类防洪设施,确保安全度汛;必须尽快修复直接影响群众生活的饮水工程,确保群众饮水需要;必须利用冬季农闲抓紧修复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塘坝和沟渠,确保明年抗旱春灌用水需求。

第三,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央提出到2010年底基本解决规划确定的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明年是最后冲刺、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年,任务极为繁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部署,密切配合,抓紧实施病险水库专项整治规划,进一步强化责任和责任追究,落实好建设资金。要统筹各种力量,切实提高前期工作质量,加强资金使用、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真正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确保规划如期完成。

第四,切实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当前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要按照《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进度。要认真搞好饮水安全示范县建设,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强对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健全受益农户的全程参与机制,继续完善水价制度,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确保农民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第五,积极推进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要真正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创新节水机制和节水模式。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灌溉排涝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尽快完成今年国家安排的242处大型灌区和92处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项目和100个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任务。加快灌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推广灌溉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民和用水户协会参与管理机制,提高灌区管理水平。

第六,大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要以现有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改造为主,适度新建小型水源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修建小微型抗旱水源工程,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和“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尊重民意、民办公助,集中连片、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完善机制”的原则,实施好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县建设。

第七,认真抓好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治理。中小河流是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洪保安和提高农田排涝标准,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要切实搞好规划,增加投入,加快中小河道治理步伐。今冬明春要重点对严重影响防洪安全的部分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进行应急治理,切实避免或减少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要把河道治理与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在注重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充分考虑水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第八,扎实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继续抓好长江上游、黄河中游、东北黑土区和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加快小流域综合治理,突出抓好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抓紧扩大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作。大力推进牧区水利建设,抓好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继续搞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农村水环境整治力度,有效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努力营造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三、健全体制机制,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三农”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牢固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把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土地整治、耕地质量建设结合起来,与农业综合开发、粮棉油高产创建结合起来,与村镇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和水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方责任。各地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到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建立各个层面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绩效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把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目标任务和工程效益,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政绩和行政效能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管理。通过“以奖代补”、定期评比表彰等方式,调动基层和群众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县、乡人民政府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并认真抓好实施。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土地、建设、气象等部门要依据规划,整合力量,加强指导,完善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二是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资金投入是关键。水利部门测算,目前仅每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的劳动工日,比上世纪末约减少100亿个,即使按每个工日10元计算,相当于每年减少投入1000亿元。农田水利欠账太多,有些地方已难以为继。因此,各地、各部门要多方面努力、多渠道筹措、多方式探索,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不仅要努力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还要研究制定吸引农民资金、信贷资金以及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政策。

三是健全组织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造福农民群众,必须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部门制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和有关政策,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通过“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要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有关要求,组织农民参与工程规划、建设、筹资、投劳、运行、管护的全过程,使农民真正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受益的主体。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农民自愿出工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民根本利益的有效举措,不能简单地视为增加农民负担。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制定组织农民投工参加当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体办法。

四是深化水利改革,提升管理水平。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主体缺失、管理能力薄弱,是造成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重要原因。各地要加快建立和创新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机制。要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类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主体。要继续推进以产权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改革,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等方式促进使用权流转,落实管护责任。要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明确服务职能,理顺管理关系,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稳定乡镇水利员队伍。要适应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求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民主议事制度。

五是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区、各部门要运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加强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把政策和要求原原本本地交给干部群众。要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效果,特别要注重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可推广性的典型宣传,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着力宣传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的典型,宣传增加投入、创新机制的典型,宣传因地制宜发展水利、让农民得实惠的典型,激发各方面参与、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

四、统筹做好今冬明春农业农村各项工作,努力保持农业农村良好发展势头

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都非常繁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并为明年农业农村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加强强农惠农各项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自然灾害,今年中央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多、力度大,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在年底以前,对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2009年中央1号文件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农业生产各项补贴、农村低保补助是否落实到位,财政支农投入资金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贴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清欠农民工工资、征地补偿安置费是否落实到位。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基层、兑现到农户。

第二,认真抓好冬春农业生产。近期国务院出台了多项促进秋冬种生产的政策措施,包括明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每斤提高3分钱,继续实施小麦、油菜良种补贴等等。要加大宣传力度,明确传达政策信号,抓紧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要稳定夏粮生产,扩大油菜面积,大力开发冬季农业,搞好秋冬作物田间管理。抓紧制订分类管理方案,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受旱严重地区要指导农民浇好冬前水,增加土壤墒情。要完善重大病虫害防控预案,集中开展冬季病虫害防控行动,努力减轻病虫害损失。抓好“菜篮子”生产,保证有效供给。加强产需衔接和运行调节,保障秋冬种生产用肥、用油、用电需要,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利用冬闲时节,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务农本领和创业就业能力,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第三,继续搞好秋粮收购和农产品市场调控。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粮食临时收储政策,引导国有粮食企业和其他加工经营企业积极参与粮食收购,完善服务,方便农民售粮,确保颗粒归仓。要密切跟踪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变化,特别要注意当前农产品价格下行的态势,搞好宏观调控,防止农产品市场的大幅波动。

第四,切实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冬春季节是重大动物疫病高发季节,也是防控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元旦、春节前后,畜禽大量出栏、补栏,调运频繁,容易发生疫情,并造成扩散蔓延。要加强集中免疫力度,落实强制免疫各项措施。加强疫情排查,积极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加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力度,及时收集、统计和分析监测结果,提高疫情预测预报能力。要完善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做好应急队伍建设和相关技术、物资的储备工作。落实村级防疫员补助政策,稳定基层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要加强兽药质量监管,提高动物产品安全水平。

第五,扎实搞好森林草原防火。近一段时期,东北、华东、华南、中南等地部分林区持续出现干旱、大风天气,引发森林火灾的危险性极大。10月20日以来,我国南方就相继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各地要加大隐患排查,加强林区生产生活火源管理,严格执行野外生产用火审批制度,消除火灾隐患;强化农田防护林网火源管理,确保农田水利设施安全。要广泛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和警示教育,认真落实防火责任制,强化火情监测,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和应急能力。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扑火安全。

第六,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今年我国自然灾害较重,受灾地区广,灾区困难多。各级政府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安排好灾区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确保灾区群众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不受冻,帮助他们平安过冬。要解决好困难群众冬春生产所需的资金和物资,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第七,及早谋划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明年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三农”工作任务相当艰巨。粮食要在连续6年丰收的高起点上继续增产难度很大,主要农产品要在供略大于求的格局下保持价格稳定难度很大,农民收入要在金融危机影响依然严重的背景下持续较快增长难度很大。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做好明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充分估计面临的特殊困难和挑战,认真谋划加强“三农”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特别要注意克服在农业连续6年丰收后松劲麻痹的思想,注意扭转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忽视农业的苗头,注意防止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不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倾向,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明年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努力,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局面,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