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的天府之国,25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已经全面开工,渐次揭幕的大戏,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着四川大干农田水利建设的磅礴气势和恢宏决心。
3亿与10亿
何谓大戏?25个小农水重点县,总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18.43亿元,相当于以往年度各县小农水建设规模的4倍。
大戏为何能得以上演?来自于四川在有限财力基础上的超常规投入,来源于整合资金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保障。省财政一次性安排3亿元资金投入重点县;各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65亿元,县均600万元;以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为依据,整合各类资金超过10亿元,县均整合资金超过4000万元。集中投入、资金整合不仅为小农水重点建设提供了保障,更为改革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新了机制。
6200公里与1亿方
资金怎么整合?整合到哪里?现有各种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管理上各有管理制度、办法、要求。四川要求“小而散、多而乱、重复交叉”的项目一律以县级农田水利综合规划为纲来布局。经县级人大常委会审批的县级小型农田水利综合规划,成为统领、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田水利工程的“宪法”。
统一的有权威的规划,和重点县的竞争立项机制,促成了跨行业、跨部门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形成了围绕“一个目标”的资金使用格局。25个县集中的资金全部用于末级渠道和小微水源工程建设。建设渠道6200公里,相当于北京到成都来回3次的路程。整治和新建塘堰站池1.9万处,新增和节约水量超过1亿立方米,相当于增加一个大型水库。
100万亩与150万亩
戏围绕什么唱?小农水项目必须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企盼的事情摆在最前沿,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蓝图,以现有灌区的挖潜配套为主,增加有效灌面。把“好钢”真正用在 “刀刃”上。
戏怎么唱?改变过去资金“撒胡椒面”的做法,突出重点、集中投入,真正贯彻 “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的原则。25个重点县2009年计划新增有效灌面100万亩,相对于以往全省3年小农水增加的灌面。
另外,着力于节水改造,重视对已有灌溉面积的改造,计划改善和节水改造灌面达150万亩。
92万与1.5亿
戏谁来唱?小农水设施直接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必须依靠群众。四川在重点县立项和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将重点县建设的意见直接征集到了村社、农户。25个重点县通过村民“一事一议”方式,征求了92万受益群众的意见,使农民真正成为建设、管理和受益主体。
92万人自愿投劳投资达1.5亿元,人均163元。群众的一致的欢迎,必将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