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何东成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09年12月29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     何东成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1/4    

同志们:

省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工作会议,是为了传达中央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粮食基础能力建设有关精神,更好地安排部署2009年度新增农资综合补贴扶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工作。涉及到这次建设任务的省辖市主管市长、财政局长、水利局长和96个县(市、区)的县长以及有关灌区的负责同志都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了会议。刚才财政厅和水利厅的负责同志就项目资金使用和建设工作提出了意见和明确的工作要求,各市、县要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充分认识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一)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总产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我省粮食产量的高低,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省地处南北气候交接,东西地貌连接的过渡地带,水旱灾害频繁发生。长期以来,洪涝和旱灾一直是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最大因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分布最广、与农民联系最紧密、受益最直接的基础设施,适用范围广,一次性投入低,方便运行使用等优势,对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其运行状况,能够有效促进农田灌排体系整体效益的充分发挥,大大提升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益,从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是我省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投入,工程建设标准低、历史欠账多,特别是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尤其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集体组织逐步淡出建设主体地位,“两工”逐步取消,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经营管理不善、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从今年春季的抗旱浇麦,到今年秋天的防洪排涝、田间排水工程建设来看,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欠帐很多。这与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更好地服务“三农”的要求,与发展现代水利和2020年实现130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要求,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广大农民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增强使命感,把新增农资综合补贴扶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认真部署并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三)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为我省粮食战略安全提供保障

经过多年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省基本形成了防洪、除涝、灌溉排水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2009年我省将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粮食发展的关键措施,全力实施夏粮生产“600抗旱夺丰收计划”和秋粮生产“450行动计划”,夺取了大灾之年粮食丰收的重大胜利。实践证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手段,是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2010年是我省启动粮食核心区建设的第一年,省委、省政府正在研究制定《中共河南省委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0年粮食增产计划的实施意见》,提出了201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80亿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00亿斤。这对我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是目前紧迫的一项任务。

省政府决定,本次中央财政下达我省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目标,把项目实施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推进。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改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现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组织领导,共同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部门协作,分工负责

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一项强基础、惠民众、管长远的民生工程。各级政府和财政、水利等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加强部门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项目选择、实施方案审查、以及项目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和验收工作。县级政府作为项目申报主体和管理主体,切实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政府在筹集资金、建立机制、组织发动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这批资金不需要市、县配套,为了实施好项目建设,县级政府要按照项目总投资的5%,从县级财政上支出项目的前期工作费和管理经费,以确保项目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设要求。

县级财政部门要管好用好项目资金,积极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要会同县级水利部门编制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工程概预算。二要及时拨付、使用项目建设资金,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三要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督与检查,及时了解资金到位、使用和工程建设进度情况。

县级水利部门要合理确定项目建设地点、规模,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抓好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一要依据轻重缓急、农民的意愿,选择项目,会同县级财政部门编制实施方案,并按要求填写标准文本。二要积极做好技术指导、服务和技术审查工作。在项目申报过程中,一定要组织好专家,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的论证。三是在项目竣工后,与县级财政部门一起及时进行项目的初验。

(二)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强化各级政府责任

各级政府要将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重要工作之一紧抓不放,要成立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为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效益,将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监管,以及管护机制等因素纳入考核范围。一是建立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建立全面规范的绩效考评体系,重点扶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地方。二是加大绩效考评工作力度。采取日常与全面考核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各地是否按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项目资金,是否按方案要求使用资金,是否达到“旱能灌、涝能排”和农民满意的预期目标。

三、提高建设标准、注重规模效益,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式发展

2009年度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是继全省抗旱应急灌溉工程建设、防洪排涝减灾工程建设之后,省委省政府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项目建设总规模6.85个亿,资金集中投入,直接切块下达到县级财政,主要用于支持农村水利重点示范区建设和小农水面上工程建设两个方面。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是要针对当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环节,摸清现状、找准问题,理清思路、科学设计,避免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盲目性、随意性。二是要突出建设重点,增强示范效应。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了一批农业增产增效潜力大、示范作用显著、前期工作充分、建设规划完备、群众积极性高的县(市、区)进行示范区建设。通过建设27个现代化高标准水利示范区,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发挥示范片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相邻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三是项目建设要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发挥工程的整体效益。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支持粮食核心区内的田间工程,完善灌排体系建设。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四是强化建设管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点多面广,加强建设管理十分重要,积极推进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严格基建程序。所有项目都要建立公示制,公布项目法人、资金数目、建设队伍,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通过项目建设,达到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

同志们,2009年度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计划已经下达各县(市、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以时不我待、争分夺秒的精神状态,抓紧做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要力争建出精品、创出典型,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为2010年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100亿斤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