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制度保证 资金投入 技术支持——我国农业节水潜力巨大
来源:中国水利报 2009年10月30日
  赵洪涛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9/12/16    

编者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而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节水之路。2009年10月25日,主题为“大力推进农业节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中国农业节水与国家粮食安全高级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重点论证了水资源紧缺对粮食安全的制约和影响,探讨了大力发展农业节水,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粮食发展的相关措施,从而为中国的粮食安全,乃至推动全球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一些理论导向和现实依据。本期推出“农业节水与粮食安全”专题,总结本次论坛成果,与读者共享。

“今后一个时期,灌溉用水总量总体上只能维持现有水平,而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必须走内涵为主的节水增产之路,要靠继续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来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这是唯一的道路。”在10月25日举行的中国农业节水与国家粮食安全高级论坛上,水利部副部长鄂竟平一语道出了加快农业节水事业发展以及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在场400多位代表的认同。这次论坛,在围绕推进农业节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相关议题展开广泛交流研讨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农业节水的巨大潜力。

严峻挑战下农业节水是唯一出路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要素。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农业灌溉大国,却面临着水资源短缺这一无法回避的水情。我国的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这也决定了中国的农业发展必须走节水之路。

虽然近几年我国实现了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粮食生产的基础并不牢固,保障粮食安全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农业生产水资源供需矛盾更趋紧张。

据了解,目前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近年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量明显减少,南方也出现了少有的缺水问题,每年农业生产缺水量高达300多亿立方米,年均因旱成灾面积达2.3亿亩左右。“今年,我国旱涝、冰冻、台风等灾害有加重趋势,受灾范围之广、受灾程度之深、受灾频率之高,历史罕见。因此,对于当前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形势决不能盲目乐观。”在论坛上,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耕地、水资源紧缺及气候异常也仅仅是我国农业粮食生产和安全所面临问题的一部分问题。事实上,这种严峻形势来自方方面面。“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导致了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和用水矛盾增加,人口的持续增加又使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而部分农田水利设施标准低、配套不全、老化失修等问题也造成了粮食生产的效益衰减。同时,世界粮食产量增长趋缓,全球粮食储备明显减少等情势也给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带来了压力。”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原副部长、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会长翟浩辉认为,未来我国粮食安全的挑战既来自国内也来自国际。

制度保证 实现农业用水的战略转移

严峻形势下,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水情,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的有效途径成为这次论坛的主题。

“必须实现农业用水的战略转移,由现在相对粗放的农业转变为高效节水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用水的负增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志栋在这次论坛上建言,要实现农业用水战略转移,就必须从以供水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需水管理为主。

在今年的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上,水利部部长陈雷就曾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而要实行这一管理制度,需大力推进水资源工作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向合理开发、有序开发转变;从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从事后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综合运用工程、技术、行政、法律等综合手段,解决好水资源问题。这无疑为农业节水和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建立稳定的节水灌溉投入机制,尽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投入为基础、社会投入为补助的多元化节水灌溉投入机制;制定科学的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尽快形成合理的农业用水分配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尽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研究制定鼓励节水的优惠政策和补偿政策,尽快调动灌区管理者和农民节水积极性;

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尽快在有条件的灌区全面建立用水户协会等。”鄂竟平在论坛上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实施多项措施,加快推进农业节水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农业节水工作。

多元投入加强建设 农业节水灌溉应提高科技含量

本次论坛上,众多与会领导和专家纷纷建议,加大投入,并致力于提高科技含量。

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在发言时建议:“应进一步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增加投入,深化改革,提高科技含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要求,把水资源保护、利用得更好,为城乡饮水安全、国家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和保障。”

“抓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规划内434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同时,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资金,对1500个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并加大投入,全面推进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的配套建设,优先发展粮食主产区、严重缺水地区、贫困地区以及生态脆弱地区的末级渠道和田间工程的配套,以尽快形成完整的节水灌溉工程体系。”在论坛上,水利部的一系列规划和措施赢得阵阵掌声。

据了解,下一阶段,水利部将针对长期以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积极研究政策,拓宽各级财政投资渠道,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建立稳定增长的节水灌溉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同时,努力建立通畅的节水灌溉的贷款和保险渠道,构建广阔的投融资平台,努力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企业和民间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

水利部农水司司长王晓东告诉记者:“通过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先进实用、适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技术与设备的引进和研发,建立节水灌溉设备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以乡级水管站、灌溉试验站、农业服务组织和技术带头人为主体,科研单位和企业广泛参与、政府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统一技术标准,建立全国节水灌溉材料设备质量监督体系。”

潜力巨大 农业节水任重道远

据介绍,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2%左右,主要消耗于灌溉用水,是用水第一大户。而我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还远低于发达国家0.7~0.8的水平,单方水生产的粮食也只有1公斤左右,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只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41.8%,并且相当多的为较低水平。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全国渠道输水损失占整个灌溉用水损失的80%以上。同时,用水浪费现象十分突出,传统、粗放的农业用水方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灌溉定额普遍偏高,全国平均每亩实际灌溉用水量高达450~500立方米,超过实际需水量的1倍,有的地区高达2倍以上。

综合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农业节水目前仍有巨大潜力。随着政策制度、法律法规、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等方面的逐步完善,农业节水之路将会越走越宽,而这一市场前景也将愈加广阔。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