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中国水利报现代水利周刊 2010年1月14日(第337期)
寻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途径——董仁杰专家访谈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2/26    

董仁杰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背景新闻

组合家庭人工湿地系统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的组合家庭人工湿地系统适合农村分散式家庭污水的处理,可有效解决农村污水肆意排放的现状,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处理填充空白。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以基质、植物及微生物协同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进行污水处理的新型生态系统。它工艺简单,去除氮(N)、磷(P)能力强。中国农业大学在北京市教委、天津市农委和科技部的资助下,对专利技术进行熟化、改进和二次创新,将组合家庭人工湿地系统应用于北方地区农村单户家庭的生活污水处理。

摘编自《科技日报》

现代水利周刊: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如何?

董仁杰:我国水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及环境水质恶化日趋严重。2005年,中国将实现村容整洁和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农村地区没有统一的地下排水管道,农民生活污水多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全国50%的非点源污染来自农村废水排放,直接威胁着农民的生活环境和饮用水安全。近些年,我国的污水处理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率还不到1%。对于高人居密度的大中型城市,集中式的污水处理模式行之有效,但对于农村地区来说,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高,难以推广。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由于其低廉的成本已成为现在农村处理污水的关注点。传统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有氧化塘、化粪池和土地渗滤系统。氧化塘视觉美观较差,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和氮素的硝化去除不良。化粪池多为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出水具有较高浓度的悬浮物、生化需氧量(BOD)、氮(N)、磷(P)和细菌,不能直接排入水体。在美国,化粪池是地下水污染最严重的3个污染源之一,这就证明它不是一种合适的农村污水独立处理系统。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北方地区的应用过程中,冬季微生物的活性难以维持,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适应广泛气候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农村家庭污水分散处理模式的开发,成为现在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现代水利周刊:组合家庭人工湿地系统有哪些特点或优势?

董仁杰: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以基质、植物及微生物协同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进行污水处理的新型生态系统,具有投资少、建设运营成本低,净化效果好、去除氮(N)、磷(P)能力强,工艺、运行维护简单,不占用地上面积等特点。中国农业大学为此开发了组合家庭人工湿地系统,并在北京市教委、天津市农委和科技部的资助下,对专利技术进行熟化、改进和二次创新,将组合家庭人工湿地系统应用于北方农村地区单户家庭的生活污水处理,考察其净化处理效果,进一步探讨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广,进行农村家庭污水处理、改善农村环境的可行性。

现代水利周刊:目前组合家庭人工湿地系统在推广应用上存在哪些问题?

董仁杰:首先是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够。我们在山东建设示范工程的时候,刚开始农民不让建,不知道建这么个东西干什么用,后来经村上的干部多次做工作,才得以解决。这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系统刚开发,在宣传推广上还有很多欠缺,致使很多农民朋友对我们的系统不了解。同时,这也说明我们的农民朋友还没有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污水处理的迫切性。在这方面,需要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的宣传,逐步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其次就是经济问题。环保事业具有很大的公益性,尽管组合家庭人工湿地成本低,但就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而言,对于很多家庭,这仍然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因此,在推广初期,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以及政策支持,将会大大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

现代水利周刊:您觉得组合家庭人工湿地系统的发展前景如何?

董仁杰:我们开发这个系统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善我国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的现状,因此,它对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具有针对性。其建设维护费用低、操作维修简单、反应池体模具化生产,且可分散处理单户农民用水。此外,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机理是生态环保的,因此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现正值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期,作为改善村容村貌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应用组合家庭人工湿地系统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考虑到市场推广,我们在设计时,将反应池体模具化,方便运输和批量化生产,从市场运作的角度讲,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作为社会公益的一部分,污水处理系统的推广还有赖于国家政策的支持。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