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我国农田污水灌溉现状综述
  蔡秀萍 周宁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3/11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同时宝贵的水资源还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据2004年水资源公报数据,在全国总用水量中,生活用水占11.7%,工业用水占22.2%,农业用水占64.6%,生态用水占1.5%。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75%以上的有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海南、甘肃、河北7个省(自治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可见,我国的农业灌溉用水量很大。

在我国,部分地区工农业争水现象较为严重。解决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一方面要在工农业和生活中采取各种节水技术措施,另一方面应看到污水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应当对污水加以利用。合理的污水灌溉既能满足农业对水的部分需要,节约水资源, 又可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当然其中也存在着必须充分重视的防止环境污染问题,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我国污水灌溉现状

我国大规模地主动利用污水进行灌溉开始于1957年。随着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和农业缺水状况的逐渐加剧,污灌面积也在增加。1963年为4.2万公顷,1976年l8万公顷,1980年133.3万公顷,1991年306.7万公顷。据全国第二次污水灌区环境质量状况普查统计。1998年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为361.84万公顷,占我国总灌溉面积的7.33%,约占地袈水灌溉面积的10%,该面积~:t20世纪8O年代初第一次污水灌溉普查时增加了1.6倍。污水灌溉的农田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海、辽、黄、淮四大流域,约占全国污水灌溉面积的85%。污水灌区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往往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主产区。

二、污水灌溉的效益

在科学指导下合理开展污水灌溉,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和消除污染的有效途径。

(一)缓解缺水压力。我国农业每年缺水达3004L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因缺水造成的粮食减产达250~4004L公斤。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废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据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全国工业和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总量达439.5亿吨,这些污水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如果能将污水予以合理的利用将能够缓解农业缺水状况,同时节省的水资源又可以转而用于工业和生活。

(二)减轻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污水中的污染物往往包括大量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由于土壤含有大量微生物,以及土壤的理化结构,有机物在其中可以得到降解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以被植物吸收,减少了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 同时由于用于污灌的污水处理程度可以低一些。能够降低污水的处理费用。

(三)给农作物提供养分,能够增产增收。全国每年的污水排放量为4164~立方米。根据统计,污水灌溉旱田一般情况下可增产50%^一150% , 水稻可增产30% ~50% ,水生蔬菜可增产5o%~300%。废污水中一般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氮、磷、钾等为多,废污水中还含有钙、镁、锰、铜、锌、钼等多种微量元素。将污水用于农业灌溉将会提高粮食的产量。胡宏友等专家将城市生活污水用自来水稀释后灌溉凤仙花,发现与用自来水灌溉相比,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都有所提高,土壤中酶的活性也得到提高。

(四)节约肥料。污水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其合理使用减少了肥料的施用量,并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三、污水灌溉的不良影响

随着污水灌溉面积的扩大,污灌所带来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对环境已经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一)对土壤的污染。一般来说土壤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有机物对土壤的污染在一定时期内都可被降解。但是这种自净能力是有限的,长期大量的污灌势必会造成污染物的积累, 尤其是重金属的积累。

辽宁省几个污灌区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例如。鞍山市宋三污灌区的土壤监测结果显示(1989~2003):土壤中镉、汞的样本超标率分别为40%和3-3%,较之1989年的污染有加重趋势。从污染累积指数看,土壤中镉、汞的富集效应相当明显。而沈阳市张士灌区利用沈阳西部工业区排放的污水灌溉农田已有近40年的历史,灌溉面积2 800公顷,经监测灌区内细河河床铅沉积约143.2吨,镉沉积约22.7吨, 污染状况严重,实施修复性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二)对农业的影响。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被作物吸收并残留在作物体内,会使作物品质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消耗大量氧气并释放热量,从而导致作物根部因缺氧或沤根而死亡,造成作物减产。另一问题是污水的矿化度高,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

(三)污染地下水。污染物经土壤渗入地下水会直接危及饮水安全,有的还可形成污灌反漏斗对深层地下水形成威胁。刘凌等在徐州用奎河水进行舍氮污水灌溉试验研究,发现污水灌溉对地下水中硝酸根离子浓度影响较大,尤其是长期进行污灌的土壤,易造成地下水中硝酸根离子的污染, 而硝酸根离子反硝化产生的亚硝酸根离子是致癌物质。

(四)对健康的影响。污水灌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三条途径:一是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进而污染农作物,受污染的农作物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累积衍生,使人患上多种慢性疾病;二是污水灌溉导致地下水或河水污染,人食用受污染的水及其水产品会产生疾病,如日本的“水俣病”就与水污染有关;三是用污水灌溉时,会产生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污水中还携带病菌和寄生虫等,这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如在很多污灌区周围的生活区都有流行病的发生。污水灌溉所造成的一系列有害影响,很大一部分是由于目前污水处理理论和技术体系不够完善以及监控、管理体系严重滞后造成的。

四、污水灌溉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要合理选择灌溉对象。植物不同的器官对污染物的吸收累积程度也不同. 一般呈现根、茎、叶、籽粒、果实依次递减的规律。因此,食用根、茎、叶的作物不宜污灌,高粱、玉米等高杆植物与低杆植物相比不易受污染,非食用目的的植物如棉花、林木较适宜污灌,但污水回用于城市园林植物至少要经过二级处理。因各地二级污水来源不同,水质复杂,以及不同植物对环境的耐受能力不同, 所以,二级污水回用于城市园林植物要有选择地使用。如:对草坪草、灌木、乔木可以利用,而某些对水质较为敏感的花卉,如万寿菊等,则要慎重使用。绿色食品不宜污灌。中药材更应杜绝污灌。

(二)要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食用果实的作物在生殖生长阶段不宜污灌。这个阶段作物生长旺盛,果实吸收养分多,吸收的重金属等污染物也多。如小麦在灌浆期应杜绝污灌。根据现有的污灌经验,利用污水灌溉的优先顺序依次为:播前灌,非苗期,苗期。气温低时优于气温高时。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清污混灌或轮灌,防止灌水量过大引起污水大量渗漏污染地下水。大水漫灌是不科学的,应发展滴灌。而喷灌易使病菌和污染物扩散入空气中,也不宜采用。

(三)要考虑污水的种类和土壤、地质条件。不是任何种类的污水都可以用来灌溉的。不可用作灌溉的污水有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试剂、农药、石油炼制、焦化和有机化工等行业排放的污水。喀斯特地区或活动含水层低的沙地就不宜污水灌溉,因为在这类土壤和地质条件的地区进行污水灌溉污水容易渗漏会污染地下水。

五、结论

污水灌溉有明显的益处,也有必须慎重对待的风险。我国水资源相对缺乏决定了污水灌溉是现实的选择。应当采取科学、系统的政策和技术措施,趋利避害,既实现经济效益又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来源:工作研究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