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正文
健全管护长效机制 推进农村水利科学发展——关于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的思考
  浙江省金华市水利局局长     包晓华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3/12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管理,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如何建立一支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健全农村水利设施长效管理的体制机制,让农村水利设施有人管、管得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益和作用,促进农村水利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这是新形势下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探索建立健全农村水利设施长效管理的体制机制,在市(浙江金华市)本级(婺城、金东区和市经济开发区)就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市本级农村水利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治水理念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提高防洪保安能力、城乡供水能力、水环境生态能力“三大能力”,着力抓好千库保安、千万农民饮用水、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等“三千一万工程”建设,掀起了新一轮农村水利建设高潮,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农村水利事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市本级农村水利同样取得了较快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初步建成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市本级(婺城、金东区和市经济开发区)累计建成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146座,蓄水1-10万方的山塘572座,蓄水1万方以下的山塘10607座,堰坝190座,总库容45270万方。完成安地、金兰、莘畈中型水库和一批小型水库、山塘的除险加固。建成堤防221.76公里,保护人口62万人,保护耕地12.91千公倾。

二是初步构建农业高效节水体系。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因地制宜采取节水新技术,完成了“乌引”、金兰和安地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1个,水轮泵站3台,水闸4座,灌溉机电井96眼,机电排灌站装机21.27千千瓦,有效灌溉、旱涝保收、机电排灌面积分别达到24.01千公倾、21.21千公倾、14.37千公倾,分别占耕地面积的65%、57%、39%。

三是加快建设农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按照“两年基本完成,一年扫尾”的目标,突出抓好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以千万农民饮用水和农村安全饮水国债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水库资源,集中分片供水、区域联网供水、偏远山区独立供水相结合,大力开展水库引供水工程建设,加快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近年来,市本级投资3.65亿元,受益行政村570个,受益人口48.74万人,明年市本级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将进入扫尾阶段,明年前底计划基本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加强了农村水环境整治。市本级有水域面积134.06平方公里,河道总长1011.519公里。近年来,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以恢复和改善水体功能为目标,围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措施,积极建设生态型、景观型河道。完成万里清水河道整治381.75公里,实施以水源为重点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加大黄土丘陵开发力度,加快农村水电开发。

在市本级农村水利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村水利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大部分水库、山塘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到当时的技术、资金、物质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加上运行了三四十年,目前进入了病险多发期,急需除险加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渠系老化失修严重,且没有及时配套,渠道渗漏水现象严重,农业灌溉方式粗放,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农业和农民对生活生产用水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防洪、供水、水环境保障能力需要不断提高,农村水利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

二是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缺位问题严重。一些山塘、堤坝、渠道年久失修无人维护,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村民随意向河道倾倒垃圾现象普遍,加之工业、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河沟池塘“脏、乱、差”现象严重,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等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涉河违章建筑屡禁不止,任意填埋河道、非法侵占水域的水事违法案件仍呈多发态势。大量水域被侵占,众多水域已不复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区域的防洪、排涝、蓄水等综合功能的正常发挥,还破坏了水环境、水生态,影响人水和谐相处,影响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的人员缺失问题突出。原来有区一级水管站,后经机构改革,撤销区水管站,设立了乡镇水管员,但现有的乡镇水管员都是身兼多职主要从事于政府的其他中心工作,大部分是不务正业,变成水利工作只是附带而已,部分乡镇甚至已没有水管员。大部分村又没有负责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的人员。村民群众没人来管,基层政府又鞭长莫及,大多农村水利设施处于“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政府管不到”的“三不管”境地。

四是农村水利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水利工程建设难度大,管理难度更大,谁来管、怎么管,至今仍是未解的难题。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明年就将基本完成,但是如何有效管理,保障发挥长效作用,仍在不断探索之中。河沟池塘的长效保洁机制也没有真正形成。

二、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的决定因素。要管好农村水利设施,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就是要落实有人去管的问题。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农村水利设施效益的迫切需要。建设与管理同样重要,水库、山塘、河道、渠道、水域和饮水设施等农村水利工程量多面广,需要有人去管,并且管好它。研究和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管理,是农村水利工作的当务之急和迫切需要。众多的水库山塘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各乡村,一旦疏于管理,容易酿成大祸,后果不堪设想。农民饮用水工程建成了,如果没有管好,那么就会失去工程效益。如果水利设施无人管,不管好,就会威胁农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就会无法发挥正常效益,造成投资浪费,形成水利建设的恶性循环。建立一支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形成快速反应、协调高效的水利管理网络组织,可以有效保护农村水利工程,使其充分发挥效益,推进农村水利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需要。农村水利设施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的基础设施,与农民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管理,提高其利用效益,就是满足和改善农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有了一支完善的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为管好农村水利设施提供最坚实的基础,可以使水库山塘更安全,农民饮水更放心,农村环境更优美,真正兴利于民。

再次是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水利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的“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中,河沟池塘整治是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健全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巩固河沟池塘整治成果,推进农村面貌的新变化,以此来更好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通过管好农村水利设施,加强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用水和农民生产用水,以此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三、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的设想

新形势下,农村水利设施谁来管、怎么管,全国尚未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建立农村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正是建立健全农村水利设施的长效管理体制机制的积极探索,从市本级农村的实际出发,我们对市本级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

(一)要明确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推进基层“强塘”工程的组织实施,以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用水为目标,进一步发挥农民自我管理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农村水利设施管理队伍,努力解决村级末端涉水事务管理缺位的问题,逐步建立起保障农村水务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要明确基本原则。加强农村水务管理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必须坚持水务员队伍建设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组建一支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作为农村水务管理的主体。

(三)要明确农村农民水务员的职责。农村农村农民水务员在村两委的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农村公共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负责农村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负责农村水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上报。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可根据各行政村实际情况,具体安排农村农民水务员的涉水工作任务。

(四)要落实农村农民水务员配置。婺城区和金东区水务局要高度重视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综合考虑各行政村水利设施状况、人口和具体水务管理任务等因素,合理配置农村农民水务员。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农村农民水务员的职责、聘用、管理等提出明确要求,确保2009年农村农民水务员上岗到位。

(五)要强化培训教育。区水务局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做好农村农民水务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农村农民水务员学习农村水务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农村农民水务员的业务素质。

(六)要加强管理。区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制订农村农民水务员考核办法,细化农村农民水务员工作职责,签订工作责任书,加强监督检查。

(七)要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村水务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加强协作,共同推动农村水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区财政要建立农村水务管理补助专项资金,保障队伍建设所需经费和农村农民水务员待遇落实到位。

(八)要市、区联动。市、区是一家,市财政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建立相应的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资金补助制度,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市水利局负责牵头和面上指导工作。总之,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全省、全国都还没有一条成熟的路子、办法,只有通过市和区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把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建设这项工作做好,不断积累经验,切实造福于农村和农民。

四、怎样当好农村农民水务员

农村农民水务员首先要找准角色,明确定位。我想,农村农民水务员要当好“五员”。

一是当好“宣传员”。农村农民水务员长期接触农村群众,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可随时深入宣传水利工作,将常用的水利法规知识、水雨风旱险情、村社水事动态等信息传递到各家各户,提高群众的水事意识。

二是当好“巡查员”。农村农民水务员要严格履行日常巡查和维护管理的职责,时刻关注水利设施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各类水事问题,按照能力范围内可处理的立即处理,能力范围内不能处理的及时向镇街报告的原则,及时妥善处理好萌芽状态的水事,违章种植、建筑、挖填等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制止和清理,确保各类水利设施发挥应有效益。农村农民水务员要对村里的“水事”了如指掌,哪段水渠有损毁渗漏,哪个涵洞水量过大,哪里发生了争水纠纷,均可在第一时间或向上报告,或及时处理。农村农民水务员是管水队伍网络的“末梢神经”,这根“末梢神经”敏感起来了,农村基层的许多“水事”就可“小事”化了,否则,“小事”产生的后果也可酿成大问题。

三是当好“协调员”。农村农民水务员来自本村,对全村的水利设施和农户用水需求较为了解,要科学调度村内山塘水库水源,调配本村田间用水与邻村间的灌溉用水,保证农田灌溉用水得到合理分配,既可节约用水又化解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是当好“疏导员”。水务员熟悉本村地形地貌和每家每户的情况,经过培训掌握基本的防汛抢险等知识后,遭遇暴雨、洪涝、干旱、台风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要及时组织群众开展抢险自救工作,或及时疏导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蒙受损失。

五是当好“联防队员”。市本级三个区1000多名水务员,是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处理突发水事的有生力量。通过建立科学可行的联防机制,统筹调度,集中处理各类突发自然灾害险情和应急水事,从而全面提升农村水事的应急处理水平。

综上所述,建立农村农民水务员队伍是深受农民欢迎和期待的民生工程,要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加快实施,搞好试点,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尽早建立一支由农民自主管理的网络队伍,努力健全农村水利设施长效管理的体制机制,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二〇〇九年十月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