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经验交流 > 灌区交流 > 正文
中国水利建设与管理导刊 2010年2月23日
内蒙河套灌区管理总局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
  何军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3/29    

水利如何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由过去单纯为农业服务向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服务转变,一直是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决策者思考的问题。近年,他们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在水管体制改革群管参与灌溉管理等方面取得进展,为灌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根据国务院、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总局积极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灌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局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改革,先后组建各种形式的管水组织,其中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341个,改制覆盖面占灌区总面积的99%,对于促进农村节水、管水、用水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总局又全面推行“亩次计费”和标准化协会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100个标准化协会,以标准化协会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协会的能力。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协会78个。为从根本上解决群管工程维护和协会运行经费的问题,巴彦淖尔市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3年时间在灌区全面推行终端水价。目前,在全灌区已全面推行终端水价改革,正在进行收尾工作。标准化协会建设和终端水价的推行给农民带来实惠,为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灌区的建设与管理在前两年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水平,目前已进入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轨道。

按照《巴彦淖尔市水务体制和水管体制改革方案》的要求,近年,全市7个旗县区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方案。如杭锦后旗大南渠农民用水户协会于2007年1月成立,不久前,又进行了重新改选。按照“组建程序要健全,选人机制要民主,组织程序要合法”的原则,在旗水务局、镇政府和水管单位的共同支持下,通过民主规范的组建程序组建协会,在组织建设工作上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多年来,大南渠灌域内,水难管、费难收的现象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协会成立初期,总局协助当地政府,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等多种形式,了解了民情,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一是因灌域涉及村组多,直口渠多,且改道渠、西岔子两大支渠输水条件差,所辖两所五段七道配水困难,影响了部分用水户灌溉。二是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原因,存在水费收取不明白、浇水不放心的现象,造成了水费收取困难的状况。三是群众对协会信任度低,经常发生用水矛盾。针对这些问题,在水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协助下,协会出台了《工程管理制度》《灌溉管理制度》《防洪防汛管理制度》《群管水费计收、管理、使用办法》《群管渠道优化配水方案》等有关管理办法,并经农民用水户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进一步完善了用水管理制度,改变了在灌溉用水高峰期出现上下游抢水的状况,促进了水管体制改革群管工作的开展。据悉,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近些年当地没有发生过一起用水纠纷,用水管理秩序明显好转。

从1999年开始,总局在广泛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用水户参与的灌溉管理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7年年底,灌区已组建各类群众管水组织1183个,这些群管组织在农业灌溉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村水利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靠“两工”和“三提五统”解决群管工程中出现的管理问题的做法已成为历史,现在单靠“一事一议”解决群管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举步维艰。工程没有经费保证,年久失修,破损严重,输水效率低下,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增加了农民的水费支出。过去,用水户协会管理运行经费不足,运行效率低下,在水费收取、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问题比较突出,个别地方出现了“搭车收费”现象,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根据这种情况,总局按照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及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并借鉴其他灌区成功经验,在灌区40条渠道实行群管水价改革试点,取得十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进一步规范了水费计收秩序,增加了水费收取透明度。群管水费开收后,实行“两费合一、一价到户、开票到户、明白卡到户”的供水收费新机制。即到农户的终端水价由国管工程水价和群管工程水价两部分组成,除以上水费及农民“一事一议”应负担的建筑物重建、新建以及支渠以下渠道清淤外,农民不再负担其他费用。二是群管水价改革是在亩次计费基础上实行的,按亩计费促进了节水增效。“亩次计费、轮次结算、用多少水、缴多少费”的办法,增强了用水户的节水意识,达到了节水增效的目的。三是促进了群管组织建设。通过群管水价试点改革的带动,试点协会登记、注册,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组织,也促使其他非试点协会积极登记注册。协会运行经费及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得到保障,群管工程的维护与管理有了合法稳定的经济来源,为协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四是规范了群管工程水费的收、管、用等环节,使群管工程水费收取办法有了合法的政策依据、明确的收费标准和开支标准。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费收取办法监督机制,不少地方借机加码和“搭车收费”。群管水价改革后,彻底改变了过去供水收费、开支、管理各个环节秩序混乱的局面,杜绝了“搭车收费”现象。五是提高了用水户参与灌排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水管单位、群管组织和用水户在水务管理上的良性互动奠定了基础。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