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经验交流 > 市县交流 > 正文
潺潺流水润沃土——重庆市梁平县2009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纪略
2010年4月5日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4/5    

水利,农业的命脉。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2009年,重庆市梁平县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为契机,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开展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国土整治等项目,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切实解决了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灌排系统不畅,配套设施老化,防灾抗灾能力弱,关乎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有水难浇  小农水成为惠农“短板”

3月21日下午,明媚的阳光照射在春日的田野,桃李争妍,蜂蝶翻飞,生机盎然。

在仁贤镇、和林镇到处都是热火朝天、激昂奋战的场景。数十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战场”上,群众和干部正挥洒着汗水,为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由于多种原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县水务局局长戴晓稳告诉记者,梁平是农业大县,水资源短缺、农灌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梁平县农业发展的两大主要瓶颈。

据了解,经过多年努力,到2008年全县已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7485处,灌溉渠道3603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8.38万亩,旱涝保收灌溉面积15.62万亩。由于这些农业灌溉设施大都修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差,加之长期使用,配套不完善,管护跟不上,致使灌区“带病运行”,小型水利“多吃老本”。

调查显示,梁平县目前大中型灌区有不少基本农田失去灌溉能力,现有大中型灌区支渠、斗渠、农渠淤积渗漏严重,小型水利工程完好率仅有60%左右,40%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随着全县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水利“大动脉”正逐步打通,但与之配套的小农水明显投入不足,阻塞了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使水利骨干工程的综合效益打了折扣。“上面(渠首)水漂漂,下面(田里)没水浇”,形象地道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滞后对农业灌溉的制约,从而严重影响全县农业生产,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如何提高农田水利化水平、确保粮食安全?成为摆在梁平县水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规划先行  多元投入破资金“瓶颈”

转机出现在2009年。

去年,财政部、水利部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对亟待改善的梁平水利设施建设来说,无疑是难得的“东风”。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抢抓机遇,用好政策,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打造精品工程。县水务局、财政局按照中央财政提出小农水建设实现“四个转变”的思路,紧紧围绕全县小农水实际和农民群众的意愿,科学布局,高起点进行规划。

依据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关于2009年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批复》和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09年度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通知》下达的计划,2009年梁平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补助资金项目涉及梁山、仁贤、和林、金带4个镇,总投资2295万元,进行塘坝改造71处,改造引水堰1处,泵站1处50千瓦,排灌河堤整治1处,大型灌区末级渠道整治25公里,小型灌区渠道改造9公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0.13万亩;需完成土石方67707.7立方米,砌石方26803立方米,砼3000.33立方米。

项目建设完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将从改造前的0.45提高到0.65,不仅可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2万亩,改善灌面2.3万亩,改善排涝面积0.3万亩,还能新增节水能力50万立方米,用于城镇生活工业供水及沿途农村人畜饮水,从而缓解项目区供用水矛盾。

“小农水是一个项目多且分散的工程,如果没有规划,容易造成无序建设、重复建设。”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有了规划,就像是有了一只把千头万绪拎起来的手,统筹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避免低效投入。

面对启动实施重点县建设的历史机遇,梁平县以规划为平台,以专项资金为导向,财政部门搭建资金整合平台,大力整合其他相关小农水建设的资金,革除了原先小农水建设小而散形不成规模效应的顽疾,破解了“投入渠道单一、筹资困难”这个一直制约水利建设的瓶颈。

在中央财政、市财政安排梁平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200万元基础上,县财政配套200万元,灌区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445万元,同时,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其他水利项目等各类项目资金450万元,实现了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上的双“突破”,形成了项目建设资金大投入的喜人局面。

县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资金整合所做的不是简单的加法,因为有规划作前提,聚拢的大笔资金统筹安排,配套使用,做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合力推进  确保民心工程惠民生

3月21日,县水务局工程管理站的同志来到仁贤、和林等乡镇,查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展情况。尽管是星期天,天气也有些炎热,但他们的工作热情却分外高涨。“这么多年,小农水投入一直是个欠账。许多水利设施都是带病运作,举步维艰。这次我县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简直是如沐春风。”县水利工程管理站站长蒋茂志说,“不把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心中有愧呀。”

小农水建设是一项时间紧、投资大、劳动力集中、公益性强的系统工程。如果时间抓不紧,安排脱节,就会错失良机,事倍功半。对此,梁平县把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早宣传、早发动、早安排,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促使各项目顺利开工,顺利建设。

县财政充分发挥牵头和协调作用,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为平台,以整合资金为手段,与相关部门建立了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密切协作的基础上,财政抓审批、定制度、管资金;部门管项目、促进度、把质量,做到了有决策、有分工、有协作。同时,强化项目管理,把工作重心由源头转向地头,老工程改造,主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其尽早发挥效益;新建工程,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要求进行,严格技术规程,严把工程质量,争取“旱能灌、涝能排”。

工程建设上,县水务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加强项目建设管理,科学组织项目实施,加强指导监督,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质量监督制、合同管理制和县级报帐制,确保工程建设按期保质保量完成;认真落实监督机制,广泛地动员项目所在村组、用水协会派代表参与工程监督,项目业主随时对项目的进展与质量进行检查与监督,对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改正;积极推广新技术和先进经验,严把工程质量关,争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这项民心工程早日惠民。

“过去没项目的时候想项目,现在有了项目却开始‘怕’项目。”县水务局有关工作人员坦言工程建设带来的压力。据了解,为促进建设进度,中央、市推行严格的绩效考评,坚持实行县级报账制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及时跟踪问效,确保建设资金落在实处,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别对重点县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把考评结果和资金挂钩,打破“平均主义”,实行优胜劣汰。这样,极大程度上调动了各级政府部门和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保证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实效。

如今,行走在梁平的田间地头,看到百姓挥锨、干部参与的治水美好画面,看到青山绿水和秀美的田野,也仿佛让人们看到了这片土地上的希望,看到了的田园牧歌般的新生活。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