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4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顺应形势不断创新
积极探索农田水利促进效益农业发展的路子
(二○○一年八月)
  绍兴市水利水电局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2/3/28    

1998年,绍兴市四届一次党代会通过的《加快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分三步走,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因此全面加快。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要求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对此,近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依据绍兴市发展现代农业规划,努力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在探索农田水利促进效益农业的路子上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认真分析当前农田水利面临的新形势

到200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82元,从总体上看,绍兴农村已实现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全面建设小康,向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利的服务对象和建设重点、标准也相应变化。因此,必须对当前农田水利面临的形势作认真分析研究。

(一)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效益农业形成新格局

一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有1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6724户,大田承包面积达35万亩。二是农业新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全市已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1万亩,推广新栽培技术126.30万亩。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九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共投入资金42亿元,改善灌溉面积162万亩,平原产粮区达到了70天旱涝保收的标准。

目前,全市已拥有粮食型园区130个,面积15.6万亩;综合型园区160个,21万亩;设施型园区53个,4.1万亩。有67个园区被绍兴市委、市府命名为先进园区,有22个园区被列入省级优秀示范园区。并正在形成各县特色的效益农业新格局。第一,农业布局优化。在全市逐步形成三大农业特色区域:以规模化、机械化为特征的粮食农业区域;以优高型、生态型为特征的林特区域;以集约化、高效益为特征的城郊型农业区域。第二,种植结构优化。在稳定粮棉油基地的同时,形成一批优质高效的蔬菜、名茶、食用笋等基地。第三,水产养殖业加快发展。建立了一批淡水养殖基地,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不断提高。

(二)现代农业对水利提出新的要求

农业现代化,水利要先行。现代农业的发展对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有高标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效益农业发展后,投入增多,产值也大幅度提高,一旦遭灾,损失将更惨重。必须做到洪可泄、涝可排,旱可灌。二是对水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名优特产品,优高农业,水,既有量的要求,又有质的要求,如我市近年兴起的种养殖大户,对水质要求不断提高,否则生产的产品将直接受到污染或导致死亡,影响生产、产出和销售。同时园区建设效益农业对美化、绿化、量化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园区既是生产基地,又是一道风景线。三是水利设施的科技含量要大幅度提高,节水、灌溉必须采用新技术以减少成本,提高有效利用率,优化配置水资源,保证作物更好的生长,生物健康成长。四是服务上要有新内容。现代效益农业,水利部门应承担指导、信息服务的多种职能,以满足生产经营者的需要。

(三)农田水利滞后农业现代的发展

1998年的长江洪水,促使我们认真反思绍兴水患,当时存在的主要水利问题是:

1、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境内的两江(曹娥江、浦阳江)防洪工程标准不高,干流及主支流一般仅十年一遇左右,个别堤段还不到五年一遇防洪标准,尤其是曹娥江上游长乐江、黄泽江堤防护坡坍塌,大方脚淘空,整体防洪能力不高,抗灾能力偏低。两涂(绍兴海涂、上虞海涂)抗御风暴潮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上虞海涂,长达42.18公里一线海塘,防洪能力为五十年一遇的仅13.91公里,十至二十年一遇的11.45公里,而五年一遇的达16.82公里。

2、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存在隐患。

一是工程年久失修。我市大部分水库建于七十年代以前,因为受当时条件限制,建设标准不高。由于水工程建造年代久远,工程破损、失修、老化严重,有的还在带病运行,灌区渠道设备陈旧,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漏洞常出。如上浦闸工程运行已有二十年,机电设备已局部老化,混凝土建筑物亦发现局部腐蚀,引水渠道总干渠淤积等,急需更新改造。二是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个别渠管所已名存实亡。制度不全,或执行不力,一些水工程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责任性不强,必要的维修养护未到位,工程存在隐患。三是管理设施落后。现代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房陈旧破损,环境卫生较差。

3、水环境整治任务繁重。

主要表现在:水资源不足,蓄水量有限。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33%。水污染严重,减少可利用水源。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使可用水源大幅度减少。河底淤积严重,影响行洪排涝蓄水。据统计仅绍兴平原河网就有淤泥4000万立方米。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在抗御自然灾害上不能为效益农业提供良好的保障;在灌排供水系统上不能提供技术先进系统配套的设施;在发展优高农业、名优特产上不能提供良好的水质,总之,阻碍和影响了效益农业、优质高产的发展。

二、认真研究现代化农田水利的新思路

面对迅速发展的农业现代化和相对滞后的农田水利形势,必须研究和探索新的思路,使之相适应,相配套,水利要加快促进效益农业发展的步伐。

(一)目标上要新制定

按照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加快生态环境的改善,我市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路是: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指导,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全面规划,加快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建立高效用的用水体系;抓好灌区配套改造、河道疏浚、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防治水土流失等工程实施;尽快改善水环境,加强政策扶持,科技服务,为农业现代化作出新贡献。具体在水利建设上要求完成曹娥江、浦阳江和绍兴、上虞海涂的标准堤塘建设;完成小舜江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的全面加固除险;大规模地开展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以河道“三清”为主要内容的平原河网综合整治;改造和完善绍虞平原和诸暨湖区的排涝体系;县以上城市以及柯桥等重点城镇防御洪涝体系,按照50年一遇的标准,确保在三年内建设完成。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要求五年内基本完成全市85万亩低产畈田的改造任务;建成40万亩粮食、蔬菜、茶桑园、水产、林特等各种类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每个县(市、区)有1~2个集农科教于一体、现代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综合型园区。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上,要求如期完成“十年绿化绍兴”的宏伟工程,加快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全面控制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达到54.5%;全面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广泛开展生态村、镇(乡)建设活动,到2005年,全市建成30个生态镇(乡)示范点,走出一条结构协调合理,资源有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路子。

(二)标准上要有新突破

按照新世纪和现代化的要求,我市在近年工作的基础上,确立了水利建设和管理“五大标准”。一是标准城防。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体现城市水利、环境水利、生态水利的要求,通过“绿化、文化、硬化、亮化、净化”工程达到保护、美化城市的目的。二是标准堤防。标准堤是指防御洪(潮)标准达到防洪规范要求,断面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农村防洪堤工程。根据我市的实际,标准堤的要求是:设计标准化,总体布置美化,工程质量优化、管理规范化。三是标准农田。标准农田建设必须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要做到“田成方、路相连、树成行、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机配套”的现代标准农田。四是标准水库。标准水库建设以“安全、规范、高效”为目标,做到管理无失职、工程无危险隐患、库区无水土流失;达到工程建设现代化、日常管理正规化,运作机制市场化。五是标准河道。标准河道建设以“水清、流畅、景美”为目标,做到河面无漂浮物、河中无设障、河底无淤泥;河岸硬化、沿河美化、管理规范化。

(三)政策上要有新扶持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近年,市、县两级继续加大支农扶持力度,今年全市财政扶农资金达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水利投入不断增加,2000年投入近13亿元。各乡镇根据实际,制订了“一投、二集、三补、四挂”的激励政策。一投,即是用足用好义务工,发动群众投工出力。二集,本着公益事业大家办的原则,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筹集一些资金,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建筑业主、工商业主为家乡事业尽一份力。三补,镇、村根据财力,予以适当补助。皋埠镇每年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均在100万元以上。四挂,即是把水利工作与镇、村干部的岗位责任制考核挂钩。二是改变投入方式。农田水利过去以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为主,现在一些农业园区内,水利设施的重实用性,投资业主根据种养殖结构不同,选择不同的水利设施,相应科技含量也提高。在园区农田水利建设上,我市以业主投入为主,各级水利部门主要给以技术指导和适当补助,体现支持、引导、服务的思路。三是深化产权制度的改革。为适应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需要,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我市继续推行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行股份制,大胆实行招标制;继续完善承包制或租赁制;政策上对园区业主给予倾斜,以调动经营者承包和合理使用小型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三、加强领导,明确重点,为效益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证

近年,我市各级十分注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突出重点加快建设步伐,改善水环境,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促进效益农业的发展。

(一)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近年,我市水利建设步伐全面加快,近二年来,我市水利工作以城市防洪工程、钱塘江干堤加固工程为龙头,继续抓好小舜江供水工程、标准城防、标准堤防建设等12项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广泛发动群众,扎扎实实开展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标准河道建设、小流域治理以及以标准农田建设为主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至2001年6月20日,全市累计投工9396.69万工日,完成土石方9553.9万方,投入资金247929.6万元。全市已完成50~100年一遇标准海塘建设78.8公里,投资3.14亿元;建成50~100年一遇标准城防堤130公里,今年已清淤65万立方米,投资15.4亿元。近三年来,已进行小(二)型以上水库除险327座。从总体上说,我市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农业现代化和效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二)综合治理,营造良好水环境

今年,小舜江工程已建成通水,投资20亿元;日处理污水50万吨的绍兴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日处理污水30万吨,工程总投资将超5亿元。我市乡镇平原河网全面开展河道综合整治,仅绍兴市本级2000年新砌河坎30公里;河道“三清”实效长效管理机制,水面保洁工作已有较大好转;经过全社会的积极努力,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质呈不断好转趋势。

(三)抓好典型示范,建设水利示范园区

一是改造老园区。对已经建成的水利园区,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经营项目的改变,我们积极引导,搞好技术服务,同时对农田水利设施也作相应的调整改造,使之与新的经营项目相适应,如省水利示范园区皋埠沈江园区自1996年12月动工兴建,1997年10月完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217万元,原主要为农田粮食园区,去年已改为水产养殖园区,相应的水利设施已作调整,使园区成为现代化程度较高、操作示范性强的现代水利示范园区和效益农业生产基地。

二是建设新园区。今年,市本级积极扶植皋埠镇600亩的国家级中华鳖原种场园区,将其列为绍兴市水利示范园区,并积极申报省级水利园区,水利设施投入在410.6 万元以上。建设目标要求达到园区渠系衬砌化、机耕路刚性化、泵房标准化、路网绿化。河道以“水清、流畅、景美”为目标,做到河岸硬化、河沿绿化、河面净化、河底深化。建设标准达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三日雨量四日排出。东浦镇近几年来,镇村二级每年投入350万元资金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其中炬星农业园区投资178.9万元,用于农田基本建设。

三是推广先进科技。进入九十年代我市大力开展以节水为重点的农业灌溉工作,推广薄露灌溉等节水技术,成效显著,至2000年底,全市区完成渠道衬砌1900公里,建成节水灌溉面积50千公倾,发展水稻薄露灌溉面积40千公倾。此外机械化施工技术普遍应用,改善和提高了农田灌排渠道施工的工艺化水平。我市的农业园区,“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村”等农业科技已基本普及,一大批园区的灌水泵站实施了电脑控制,渠道灌、排分系、明暗结合,暗管采用PVC管,明渠建成三面光“U”型结构。应用全自动高频调速恒压供水装置,采用由计算机控制的全封闭地下低压管管道来进行农田灌溉。

进入新世纪,绍兴市委、市府要求我市各地在发展效益农业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实现突破。我市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将全面加快,农田水利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我们将在省厅的指导帮助下,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再创新的业绩。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