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刘满仓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型灌区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是农业、农村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中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技术改造。灌区“两改一提高”(工程改造、体制改革、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已经成为民生水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的主要建设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战场。灌区改造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既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既是经济任务,也是政治任务。
河南省政府组织召开这次“全省灌区工作会” 一定会有力地促进全省灌区建设与管理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一定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全国带了一个好头。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
一、河南省灌区建设与管理成效显著
河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和水利大省,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国8.5%,大型灌区规划面积占全国10.2%。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把干好农田水利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大事来抓。全省粮食总产连续四年突破1000亿斤,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灌区的支撑作用功不可没。
近几年,河南省的灌区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全国位居前列,全省灌区改造项目实施进度和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比例也位居全国前列,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2010年两批项目的省级配套资金比例均占地方配套的资金的65%以上,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财政部、审计署、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对全国大型灌区的历次检查中,河南省灌区改造项目中的问题也相对较少。灌区的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两定”基本完成,“两费”落实相对较好。河南省水利厅提出的灌区渠系建设的新思路具有前瞻性,现代灌区示范项目建设,创新了灌区建管理念。正是由于河南省灌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扎实有效,水利部农水司加大了对河南省大型灌区改造投入的倾斜力度,连续几年投入全国第一。这次参加河南省全省灌区工作会,有幸亲身感受到了河南省大力推进灌区建设与改造的决心和信心。今后,我们将继续积极支持河南省各类灌区改造工作。
二、大型灌区改造费省效宏,是国家今后投入的重点
全国434处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61亿亩,以占全国1/7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占全国1/3的农业总产值、1/4的粮食总产量(其中80%是商品粮),同时提供了1/7的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由于从新建和改造看,改造灌区比新建灌区投资省、见效快,从灌区的规模分类看,大型灌区改造比中小型灌区改造亩均投资较少,从灌区的保障能力看,大工程抗大旱、小工程抗小旱,国家近期必然要优先保障对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自1998年启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以来,已累计下达大型灌区配套与改造投资390亿元,其中中央资金216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据初步估算,大型灌区配套改造项目实施以来,共新增灌溉面积23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000万亩;灌区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由改造前的0.49提高到0.53,年新增节水能力120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0亿公斤。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国各地农田灌排工程设施的节水改造建设,十年来,在全国灌溉用水总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平均每年新发展灌溉面积400-500万亩,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发展了农村经济,改善了农村生态、生活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正是由于大型灌区地位重要,大型灌区改造费省效宏,“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同时,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产能重点县建设绝大多数依托大中型灌区。因此,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一定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国家投入的重点。
三、大型灌区改造任务艰巨,是我们今后努力的重点
大型灌区“两改一提高”工作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要求我们扎实工作,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一是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兴建灌区不是目的,改造灌区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水利工程的效益是在运行管理中产生的。不仅要努力把工程改造好,要更加注重研究和运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各种工程措施、途径和方法,减少灌溉水的无益损耗;更加注重对灌区内各种工程设施进行有效地控制、调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地分配水资源,并在田间推行科学的灌溉制度与灌水方法。灌溉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志是在恰当的时间将适量的水送到合适的地点。这是所有灌区需要始终努力的方向。
二是要坚持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同步。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的建设内容是干、支渠道或一个流量以上的骨干工程,但田间工程配套建设远远滞后,造成“上通下阻”,也使骨干工程改造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今后,要认真规划,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土地整理水利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粮食产能工程建设项目等,应该优先安排骨干工程已经基本完好的区域的田间工程配套改造,在充分发挥骨干工程改造效益的同时,也使自身项目投资省、见效快。争取“十二五”全面跟上骨干工程改造的步伐,2020年前,形成从骨干到田间完整的灌溉工程体系。
三是要坚持节水与提高产能协调。灌区改造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内容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要在总结当地经验和客观分析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根据各灌区实际情况,找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效率与效益的关键环节,讲求实效。同时,由于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河南省的基本省情,要始终注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与效益。灌区改造所恢复、新增的灌溉面积需要新增用水量,提高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提高灌溉保证率,从而提高单产和复种指数也需要新增用水量。由于人增、水减、地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支持生活、工业、生态用水要求,只有依靠灌区节水挖潜。农业是第一用水大户,而大型灌区又是节水的主战场,大型灌区应该始终坚持以节水为中心。
做好灌区建设与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要切实加强灌区改造的前期工作,切实加强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切实加强灌区改造的项目管理,切实加强灌区自身的能力建设。昨天,水利部与各省利用视频签署了“2010年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责任书”,河南省作为唯一的代表在现场签字。如果说河南省的灌区建设与管理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有许多值得我们共同学习的经验,那么也可以说,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灌区工作、各部门通力合作抓灌区建设与管理的做法更值得我们学习。我相信,河南的灌区建设与管理一定会为全国树立一面旗帜!
最后祝河南更加美好,河南水利、河南灌区更好更快发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