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叙永县麻城乡麻城村看到,一条条新建水渠、一座座造型别致的蓄水池,像脉络一样把农田土地连接起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让麻城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麻城村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比起以前可以说是翻天覆地,以前的望天田,如今变成了旱涝保收田。这得益于新农村建设。”望着长势喜人的烤烟苗,麻城村党支部书记这样告诉记者。
麻城村的变化,是叙永县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在遭受持续旱情影响之后,叙永人深切感受到,一般性的防灾减灾措施已经抵挡不了日益变化莫测的自然灾害,要从根本上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就必须致力于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反复尝试,叙永县从“各炒一盘菜”到“共办一桌席”,以产业化为“跳板”,迈上了整体推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道路。
微水工程作用大
在叙永县水潦乡海涯村,红砖砌成的圆形蓄水池在今年遭遇旱情时发挥了大作用。
“今年遇到了连续几个月的旱情,好在这个蓄水池帮了大忙,保住了我家的十几亩甜橙。”在海涯村村民郑祖品看来,这些蓄水池就是一道道抵御旱魔的坚固防线。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叙永县新农村建设的一大载体。在干旱之后的短短两个多月里,水潦乡共建蓄水池200多口,改造沟渠10余公里,铺设管网2万多米。
微水工程,使海涯村一带的甜橙在干旱中躲过了一劫。目前,海涯村4000多亩甜橙已挂果。据村党支部书记介绍,相比去年,今年的甜橙产量有所减少,但在今年严重的旱情面前能保住树苗不死,蓄水池确实功不可没。
畅通的道路打开了闭塞的大门,一条通乡水泥路又为生活在穷山僻壤中的村民接通了市场之脉。因为通了水泥路,村民的水果销路根本不愁,不少客商都提前打电话上门订货。
整体推进兴水利
“是整体推进还是零敲碎打,哪个更能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叙永县水务局水利股股长自问自答,“整体推进、综合治理显然比较有效,比如,有利于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实行大规模整治,有利于为农业产业化发展铺平道路。”
叙永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说,由分散治理向整村成片建设的转变、由单一治理向山水田林路电气园房综合治理的转变,是叙永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以突破的关键。叙永县打破地域和行政界线,一村一村地抓,一线一线地连,一片一片地推,由点到线,从线到面,几个村整体推进,凸显集中连片的规模效应。
整体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最大的难题是资金。叙永县农工办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建一口蓄水池需要8000元左右,建一口沼气池需要3000多元。如果全部由政府财务投入,仅这两项建设叙永县就需要支出好几千万元。而实际上,叙永县今年在麻城乡、龙凤乡、水尾镇整体推进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投入的项目资金仅1000万元,剩余部分全部由村民投工投劳集资解决。
“农民主体,政府引导,项目帮扶。”叙永县水务局负责人的话印证了叙永县破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困局的总体思路,“通过项目带动,发挥农民自身的建设积极性,农民的事由农民自己做主。”
农民主导建设,除了群众投入,还包括群众决策、群众建设、群众管理、群众监督。建什么?建多少?建成以后怎样管理?这些全部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自发完成,政府只是提供项目引导部分资金补助。这样,农民也有积极性。麻城村村民周怀能举例说,有一次修沟渠需要占用一家村民的土地,在以前肯定要做大量思想工作,而且还不一定做得通。这次人家二话没说,把土地直接让出来,“都晓得水渠修好了,大家都得利,现在眼前利益稍微受点小损失没有什么。”
事关自己的生产生活利益,农民把资金管理权、工程质量监督权充分利用起来,一点都不含糊:麻城村在修沟渠时,村民们推选了大家信得过的几个监督员,几天几夜守着工地,水泥、石板都要用磅秤过一遍。
长远利益激发农民积极性
“修路、建沟渠,农民不出一分钱,只是占用一点土地而已。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干?”周怀能的几亩土地原来在沟渠旁边,几乎每年都被淹。他说: “今年沟渠建好了,明年再下大雨都不用怕了,几亩地有了保护伞。”
连年的自然灾害,唤醒了农民对兴修水利的重新认识,让他们看到了兴修水利带来的长远利益,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更激发了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叙永县山区喀斯特地形地貌为水果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地理条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水果便成了叙永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并逐渐取代玉米、洋芋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海涯村成立了甜橙协会,其甜橙产业规模初现轮廓。丁世江家的甜橙去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
产业发展需要配套建设。随着水果产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足的制约效果也初步显现。麻城村村民张龙均对刚修建的几公里沟渠非常满意:“以前邻河边的5亩地,一遇汛期雨季,就会被淹,全是‘靠天吃饭’。现在修建了排水沟渠,原来的这些‘烂秧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
经历持续干旱后,由“醒”而“变”,叙永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动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增添了新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