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建立我市农村水务建设与管理新机制的意见》精神,2006年底,北京市共成立125个农民用水协会、3927个村分会,组建1.08万名管水员队伍。2009年,北京市将对管水员队伍进行考核续聘。因此,对两年来农民用水协会和农村管水员队伍工作情况、取得成果、存在问题等进行总结十分必要,以便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提高农村水务建设管理水平。
1 主要工作
1.1 初步建立循环水务末端管理制度
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队伍的工作全面渗透到农村“水源保护、供水、节水、用水、排水、再生水利用”的循环水务工作各个环节之中,初步建立循环水务的末端管理制度。
(1)水源保护工作中,负责水源井周边30m范围内达到“四无”(无污水、无垃圾、无厕所、无养殖粪污)要求。
(2)供水工作中,负责村级水厂封闭管理和“三证三卡五公开”的制度建设。
(3)节水工作中,负责节水宣传、监督、节水器具推广和轮灌协调。
(4)用水工作中,负责计量、收费。
(5)排水工作中,负责管网、沟道和乡村水环境的巡查。
此外,全面负责农村各项水务设施的维修与保养,提高了设施的完好率,延长使用年限。
1.2 初步建立农村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月统月报制度
组织开发了《农村用水月统月报及农业水资源费管理系统》。管水员队伍承担起农村用水计量统计工作。两年来,共统计农村用水记录70多万条,形成了管水员记录一水务站录入—区县水务局核实一市水务局抽查的农村用水月统月报管理制度。
1.3 大力推动农村循环水务建设
按照“饮水安全、用水计量、节水高效、雨洪管理、中水回用”的要求,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队伍积极参与农村循环水务建设。
农民用水协会在工程前期组织农民进行“一事一议”,建设过程组织农民投工投劳,工程完工后负责设施的运行管理。
管水员则充当起设计“参谋员”、监管“协调员”及施工“安全员”的角色。
两年来,涌现出了房山牛家场、田各庄,怀柔卢庄、郑重庄、北宅、昌平酸枣岭、门头沟炭厂、顺义北郎中、通州东夏园、丰台太子峪及海淀车耳营等一批循环水务的典型,农村循环水务建设取得突破,循环水务意识开始扎根农村。
2 主要成效
2.1 保障了水源安全
各区县水务部门充分利用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队伍开展水务设施普查、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将各项水源保护措施落实到位。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夕,全市近4000管水员看护了密云水库、水库上游河道、京密引水渠、怀柔、昌平城市地下水源地及农村水源井,整改水源周边安全隐患472处,有力保障了水源安全。
2.2 保障了供水安全
各区县逐级签订供水安全责任书1.5万余份.做到“一井一人”,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农村供水厂基本实现封闭化管理,非工作人员一率不准进入供水厂;农村供水设施得到维修和保养,停水事故显著减少。
供水安全事故由2004年的7起下降到2007年的1起,2008年未发生供水安全事故。
2.3 保障了水环境安全
全市500处农村雨洪利用工程、2万多km沟道和农村排水管网全部责任到人.由管水员进行巡视看护;2008年共组织管水员清运垃圾3500m3,打捞漂浮物1400m3,投放药剂5.4t,保护了农村优美的环境。保障了奥运水环境安全。
2.4 提高了用水效率
2008年农业用水总量为12.0亿m3,比2006年的12.8亿m3减少了8000万m3.其中用清水9.3亿m3.比2006年10.8亿m3减少了1.5亿m3,农村生活用水量为2亿m3,比2006年的2.2亿m3减少了2000万m3。
新建供水工程中人均用水量由136m3减少为92m3,下降了32%,典型村人均用水量下降了50%以上。
2.5 降低了村集体负担
通过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农村有偿用水和收费机制的建设.降低了用水总量,减轻了村集体负担。
朝阳区金盏乡北马房村每年供水电费由22.3万元减少为5.8万元;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生活用水电费由6万元减少为4万元;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华山村两眼生活用机井由平均每天抽水10h减少为7h,年节约电费开支约3万多元;通州区潞城镇东夏园村2007年水泵维修次数比上一年减少40%,且全年IC卡机井电表无一丢失。减少经费开支4600元;延庆县沈家营镇八里店村仅2007年一年,管水员共维修水务设施85处,节约维修资金7000多元,农业灌溉年减少用电量6900kW·h,节约3400多元。
3 主要做法
3.1 从统筹城乡高度上定位农民用水协会及管水员队伍
(1)把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队伍作为“四级”水务的重要环节。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队伍是水务科技和循环水务理念进村人户的传媒,是各项水务基础数据的重要来源.是水务政策措施最终执行者.是水源保护的源头,是“四级”水务管理体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
(2)把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队伍作为城市供水保障的生力军。北京市城市供水的水源地及其保护区大部分在农村,涉及到800多个村庄.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加强对河道、水源周边环境的巡视,维护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水源保护区污染物的排放。同时,积极维护供水设施.保护村庄供水安全,间接支持城市水源地向城市供水。
(3)把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队伍作为落实水务城乡一体化的载体。循环水务建设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用水协会是农民参与循环水务建设的组织者,管水员是参与者,也是政府购买服务,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的具体体现,因此他们是落实水务城乡一体化的载体
3.2 从完善制度上构建农民用水协会及管水员队伍
(1)建立健全农民用水协会及管水员队伍自身管理制度,规范其工作。先后印发了《农民用水协会五项制度》、《北京市农村管水员考核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管水员选用考试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各区县也制定了管水员考核实施细则、管水员工作奖励办法等配套文件。强化了农民用水协会规范运行管理,使管水员的推荐、考试、签责任书、奖罚措施、续聘等各个环节在操作上都有制度、有标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2)进一步推进各项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明确农民用水协会及管水员队伍工作标准。一是水源井周边30m范围内必须达到“四无”标准:二是村镇供水厂必须实行封闭管理制度,应按照“三证三卡五公开”制度要求运行管理;三是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应建立“专业维修、管水员管护”专群结合的管理制度;四是河道管护要达到“不黑不臭无水华、岸坡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的管理要求。
3.3 从能力培养上强化农民用水协会及管水员队伍
(1)强化教材的编制。北京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农村水务管理概论》、《农业用水水资源费征收管理20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管理手册》等教材,并以漫画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现,便于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队伍理解吸收。同时,各区县水务局也结合本区县农村水务管理重点,编制了一系列培训教材,海淀区《农村安全用水指南》和《水务基础知识读本》、顺义区《管水员工作手册》和《水务法律法规手册》、昌平区《农村水务实用手册》及怀柔区《水法律法规汇编》等。
(2)加强队伍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民用水协会会长及管水员6-3万人次,人均培训6次.共有5100名管水员取得了水土保持工、灌溉工程工、管道工、计算机操作工等证书.占到管水员总数的47%。
(3)注重由培训向培养转变。除加强培外,还通过实践演习、演讲比赛、征文活动、参与工程建设等多种方式,向管水员传授水务常识、管护技能、法律法规、电脑、写作、摄影等知识。昌平区举办了“管水员的一天”征文活动.收到投稿200余篇.并收录汇编优秀稿件53篇:举办“我与奥运”演讲比赛,共收到演讲稿150余份;举办“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摄影比赛,收到作品1000余份:开展“迎奥运水安全、环境保护专项活动”,捡白色垃圾、清理渣土、打捞漂浮物等.管水员参与1100余人次。大兴区组织管水员学习电脑知识.获得计算机系统操作工资格证书。丰台区组织管水员参加应急供水演习。门头沟区龙泉务村在“三八”节期间.组织女管水员开展农村节水节目表演等怀柔区组织管水员开展知识竞赛活动。
3.4 从典型带动上推动农民用水协会及管水员队伍
(1)积极培育典型。建立了循环水务典型、阶梯水价典型、先收费后补贴典型、集约化供水典型、保奥运安全典型、辛勤劳动的管水员典型等方面近100个。并利用媒体宣传、加强交流等方式在农村推广.全面推动农民用水协会和管水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2)利用媒体宣传推广。在《北京水务报》开辟“京郊水务园地”专栏,宣传农民用水协会及管水员的先进事迹、管理心得、工作成效等。并发放到各村级农民用水协会,2008年共报道典型25个。2007年,《京郊日报》报道了房山区十渡镇平峪村管水员蔡丰河“五一”坚守岗位的先进事迹。2008年,《北京日报》报道了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刘家河村用水管理先进经验。北京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也分别报道了房山、昌平基层水务管理经验。
(3)开展交流活动。2008年和2009年,组织各区县优秀水务站、村分会及管水员进行交流演讲,以农民用水协会会长和管水员的现身说法来推广经验。在组织全市交流的基础上,两年共组织各区县之间相互交流近20次。
4 存在问题
(1)管水员技能偏低。突出表现在管水员对电力设施维护、供排水管道维修、月统月报记录、突发机制处置等技能掌握不够。
(2)农民用水协会作用发挥不够。一是部分村庄对公共涉水事务的管理,没有按照“一事一议”方式进行公开透明管理;二是部分用水协会对管水员分工不明确;分工不均匀.对管水员的管理人为因素较多,制度约束不够;三是对设施运行管理维护不够。
5 下一步工作建议
(1)抓好管水员续聘工作。坚持队伍稳定,实行局部调整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管水员续聘工作,并进一步规范管水员的管理。
(2)确保补贴资金发放到位。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管理体制推进,各区县要加强管水员补助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足额发放.要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和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政策措旌,以保障管水员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推进农民用水协会“一事一议”制度建设。推动农村用水以量计征、水费公开透明、农民参与农村循环水务建设。
(4)抓好培训工作。抓好新增管水员各项技术培训,同时进一步提高管水员供水安全技能。
(5)加强管水员监督检查工作。按照相应比例,加强对管水员工作的检查,保障其工作到位。
来源:《北京水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