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浙江省推广喷微灌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水利厅     蒋屏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11/25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农业生产水平跨越提升,已可以实现无土栽培,然而不能无水栽培,足见水是万物之源,值得珍惜。浙江是南方多雨省份,降水充沛,空气湿润,为何也要推广喷微灌?花钱搞节水灌溉,节下的水白白流入河、汇入海,岂非劳民伤财?这些疑虑影响不少人士的思维乃至决策,以致于节水灌溉事业举步艰难。在浙江,降水不均,需要喷微灌“及时灌水”;低丘缓坡,需要喷微灌“人工降水”;开源太难,需要喷微灌“节约灌水”;劳力太贵,需要喷微灌“节本灌水”;高效生态,需要喷微灌“精准灌水”。经过二代水利人的不懈努力,随着形势发展,喷微灌技术推广应用展现了新局面。

一、 推广喷微灌技术的历程及效果

浙江应用喷微灌技术起步较早,到目前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试点试验、局部应用阶段。1975年,我省引进了喷微灌技术,制定了发展区划,着手开展试验、示范与推广。较为典型的工程实例有:余姚茶场固定喷灌;海宁桑园喷灌;西湖龙井茶园喷灌;黄岩柑桔喷灌;温州自动控制蔬菜微喷灌等。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是发展缓慢阶段。由于喷微灌工程一次性投入较大,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相对落后,政府缺乏扶持政策,又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后形成分散小规模的种植模式,双重原因影响了喷微灌技术的应用推广。2000年以来为加快发展阶段。随着我省高效生态农业快速推进,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完善,农村种植大户、农业股份公司、个体农庄以及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等相继涌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为喷微灌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各地水利部门也积极探索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尤其余姚经验为全省创造了示范典型。

余姚市水利部门围绕“廉价、实用”的目标,从工程各个环节寻求降低造价的措施,形成了经济型喷微灌技术模式,使喷微灌工程造价从1200~1600元/亩降低到600~800元/亩。其措施概括为“六化”:1、单元小型化,喷微灌工程控制灌溉面积100亩左右,每组轮灌不超过10亩,减小输水管管径。2、泵站移动化,移动喷灌机组代替固定泵站,节约首部工程投资。3、管道塑料化,余姚市塑料工业发达,占工程造价50%的管道采用聚乙烯材料。4、干管河网化,在平原河网地区,以纵横交错河道作为喷微工程“主管网”,减少管道长度。5、微喷水带化,用喷水带代替喷头,虽然性能和使用寿命不很理想,但一次性投入大幅度减少。6、管带薄壁化,合理减小管壁厚度,降低单位管材价格。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在财政补助政策引导下,迅速发展了一大批经济型喷微灌设施,把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效益农业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当地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目前这项技术已应用到该市山区的竹笋、杨梅、板栗和平原的蜜梨、蔬菜、葡萄等作物,还推广到鸡、鸭、兔、猪等畜禽养殖场的降温与防疫。

2009~2010年,我省以政府补得起、农民有效益为出发点,借鉴余姚经验,按以下原则确定了一批示范区:1、有较为便利的灌溉水源,有一定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2、农户有积极性,乡镇村干部有认识,农村公益设施的管护有制度;3种植的经济作物在当地有代表性,应用喷微灌技术有较好的预期效益,对周边能起到示范辐射作用。两年共选择了228个示范项目,分布60个县,涵盖我省有代表性的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等十多种经济作物。项目定位于“经济适用型”,采取降低建设成本的措施为:1、小单元轮灌,轮灌区不大于10亩;2、干、支主管道变径设计、地埋固定,管带及水泵机组移动;3、管材、配件、水泵等器材主选质量有保证的国内产品;4、简化实施程序,减少工程间接费。这批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发挥效益,很受农民欢迎。投资效益分析:平均亩投入715元,省财政补助200元,年运行费以及易耗材料费210元,年增效益600元,动态投资回收年限2年。效益体现以下几方面:1、瓜果、蔬菜可增产30%以上;2、葡萄、蜜梨、木耳、茶叶等作物品质改善,销售价格提高15%以上;3、节省劳力、用肥、施药等农业成本亩均200元左右;4、相比渠道输水灌溉节地2%;5、投资构成中78%为管材设备,产业拉动作用明显。

二、新时期推广喷微灌技术的实践

分析我省农业生产现状,喷微灌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我省低丘缓坡有果园、茶园、桑园面积1000余万亩,难以实行常规的地面灌溉,具备灌溉条件仅15%,绝大部分经济园地靠天收成,产量和品质低而不稳。我省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大田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设施大棚栽培面积100多万亩,高产出的效益农业需要精细的灌溉技术相配套,是应用喷微灌技术最好平台,但是目前应用面积仅5%左右。我省约250座水库转向城乡供水,饮用水源的保护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库区经济发展,应用喷微灌技术既能帮助库区农民增收,又能遏制农业面源污染,但目前应用寥寥无几。概括而言,我省1000万亩低丘经济园地,1000万亩大田经济作物,100万亩设施栽培,250处水库库区将是喷微灌发展的潜力。

为科学规范地推进我省喷微灌技术应用,近两年,省水利业务部门致力于规划、技术研究、培训、宣传等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1、研究制定喷微灌发展规划。编制了《浙江省百万亩喷微灌工程规划》。明确实施目标为:用1~2年时间,在每个县(市、区)建立至少一个喷微灌示范工程;到2015年,扩大辐射到效益农业重点乡镇,全省规划项目约3500个,新增喷微灌面积108.82万亩,其中喷灌面积55.24万亩,微喷灌面积18.02万亩,滴灌面积35.56万亩,总投资14亿元。争取到2020年全省喷微灌技术应用面积占适宜发展面积50%。

2、研究不同作物喷微灌发展模式。综合作物品种、栽培模式、地形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选取目前省内种植较为普遍或经济效益较好或极具区域特色的高档果蔬、花卉、果树、苗木、经济林木、药材等作物为典型,结合10个经济型喷微灌设计实例,编印《浙江省经济型喷微灌典型设计汇编》,以规范各地喷微灌工程项目建设,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3、组织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去年3~5月举办了六期全省水利员喷微灌技术培训任务,参加培训的学员934人。同年11月,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支持并资助我省举办全省农村水利技术业务培训班,聘请资深专家教授对各县(市、区)从事喷微灌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集中授课。仅1年中累计1279人次参加了喷微灌技术培训,各地也因地制宜结合示范项目对农户开展技术辅导。

4、扩大节水技术宣传和普及。制作了《喷微灌——现代节水农业的先进技术》宣传片发放到各地水利局,由各地水利局发送给各乡镇,组织农户收看,并充分利用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在作物灌溉季节大力宣传介绍喷微灌技术,扩大农户对喷微灌技术的了解。水利学校师生在暑假期间,组织“珍爱生命之水•构建生态和谐”节水灌溉科普知识宣传实践团,奔赴我省丽水、金华、衢州、临安等地开展节水灌溉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

三、深入推广应用喷微灌技术的思考

纵观国内外灌溉农业的发展,喷微灌技术是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深刻变革的重要举措。为了把喷微灌技术推广应用作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的重要措施,作为水利服务“三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统一认识,制定扶持政策。喷微灌技术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提升现代农业水平意义重大,应纳入政府惠农强农的议事日程,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实事工程来抓。由于农户还缺乏主动性,自主投资的能力仍十分有限,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引导,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建立以政府安排补助为引导、以科学规划为依据、以宣传和培训为纽带、以农民增收为动力的推广应用机制。

2、研究发展规划,优化工程设计。根据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布局,结合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趋势,明确喷微灌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按照“经济、实用”的原则,借鉴各地经验,因地制宜地优化工程技术方案,建立不同作物类别、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喷微灌发展模式。

3、强化科技先导作用,增强节水农业发展后劲。充分利用灌溉试验站网平台,开展栽培、品种、灌溉、施肥等技术的跨学科联合研究,根据喷微灌少灌勤灌的特点,发挥各种因素的耦合效应,创新农艺技术模式,形成科学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并将研究成果通过宣传、培训和基层服务组织的有效手段加以推广。

4、加强节水灌溉产品认证,建立责任推广制度。为保障喷滴工程建设质量,按照水利部《加强农业节水灌溉产品和农村供水产品认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喷微灌设备、管材等产品的认证工作,杜绝质次、伪劣产品进入喷微灌工程建设市场,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重视对农户的技术指导与培训,避免建设与使用的脱节。鉴于喷微灌与传统灌水方式差别较大,要充分发挥基层水利推广体系作用,实行责任考核制度,让农户真正理解并准确掌握喷微灌操作要领。各级财政应当安排必要的宣传培训经费,使喷微灌技术的推广取得应有成效。

5、加强各部门合作,推动喷微灌技术的应用。喷微灌技术的推广,从产品研制开发、作物灌溉试验研究、工程规划设计,到经济作物、畜牧养殖、城市园林等领域的应用,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科研以及生产企业等有关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应当在政府统一领导下,明确水利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合力开展如下工作:1、围绕总体目标,尽早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和总体规划;2、及时组织产品研制开发,提升喷微灌产品的制造能力,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3、加强跨学科的试验研究,创新农业生产技术;4、组织开展喷微灌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