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灌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江东灌区位于嫩江左岸,齐齐哈尔市东部城郊。北起富裕县塔哈乡,南至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东、西分别以乌裕尔河堤防及齐齐哈尔市为界。区内辖富裕县塔哈乡、建华区、铁锋区、昂昂溪区、省种畜场、车辆厂农场、崔门种畜场等一县三区的七个乡镇和五个农牧场。灌区总土地面积81.5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53.89万亩,受益区人口6.84万人。
1.2 气象
灌区属温热半干旱农业气候区,春季多风少雨,蒸发量大;夏季温热多雨,空气湿润;秋季降温急骤,冬季漫长寒冷。该区年平均气温3.2℃,夏季最高气温41.5℃,冬季最低气温-39℃,年温差高达70℃以上。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420mm左右,降雨年内分配不均,70%集中在7-9月,春季4~5月干旱风大,雨量偏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常发生春旱。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1485mm,为降水量的3.5倍。平均年日照时数2840小时,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2700℃,无霜期140~144天。灌区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6m/s,历年4、5月份最大平均风速20m/s,从而加重了本区的春旱程度,本区最大冻深2.2m。
1.3 地形、地貌
江东灌区位于松嫩平原西部,地形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海拔高程在151-140m,地面坡降1/8000~1/10000,地质构造属于松辽坳陷的西部倾斜区,自白垩纪以来,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和松散沉积物,上覆较厚的第四纪堆积物。按其形成特点可划分四个地貌单元:
江东高漫滩:位于嫩江东岸城防堤内侧,北起小哈柏,南止南山泡,目前此区的主要工程有西塔哈排干、铁锋水师排干、南湖水源及南湖出口排干等工程,局部地形较复杂,多砂岗自然堤、风积砂土和蝶形洼地。
边榆高漫滩:位于嫩江古河道以东,包括省种畜场、铁锋区、昂昂溪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南部和并部多砂岗和浅蝶形洼地,中部较为平坦。
乌裕尔河低漫滩:位于边榆高漫滩以东,乌袷尔河西岸。该区地势低洼,多泡沼,七干渠和团结干渠及连环湖补水干线位于此区。
嫩江低漫滩: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南北坡降1/4000,东西坡降1/6000,地面高程在143.75-142.0,地貌类型简单。
1.4 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
⑴水文地质
根据省黑龙江省水文工程地质队普查成果,灌区可划分为上部孔隙潜水和下部孔隙承压水两大分区。
①上部孔隙潜水区
主要分布在二道桥、扎龙屯、库木台、理建屯一线以西及嫩江漫滩大昂灌溉范围内,含水层岩性主要以砂砾石为主,水位埋深2-5m,厚度20-40 m,单井涌水量1000-3000t/d,补给来源充沛,主要为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
②下部孔隙承压水区
该区主要分布在二道桥-理建屯一线以东地区。含水层为第四系砂、砂砾石,厚度100 m,上部隔水层为30-40 m的青灰色淤泥质亚粘土。含水层埋深60-70 m,单井涌水量1200-2000 t/d,补给来源主要为地下水径流和深层地下水的越流补给。
灌区地下水属低矿化度、中性、微硬的重碳酸盐水,PH值7-8.4,矿化度0.38~1.64g/L,总硬度4-13德国度,灌溉指数8~18,适宜农业灌溉。
⑵工程地质
六干分区:由地质钻孔揭露,六干上游段表层为粘土,厚度为1-5m,下游段表层为砂壤土,厚0.5m -3.0m,个别地段有细砂直接露出地表。中层分布有细砂或淤泥夹砂,厚2-3m,下层为中粗砂及砾石,砂砾石一般距地表4-10m。
大昂分区:对拟建大昂泵站进行了地质钻探,共布钻孔3个,孔深10m-25m,进尺50m。钻孔揭露深度内,均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按地层岩性、成因、物理力学性质自上而下分为五层:
①层级配不良细砂:分布于岸上,厚度3.20m,黄色稍湿、稍密。
②层低液限粘土:分布于岸上,厚度1.8m,黄褐色、呈坚硬状态、含砂。
③层级配不良细砂:分布普遍,厚度4.0-4.6m,黄色稍湿~饱和稍密。
③1层低液限粘土:分布于ck2和ck3两孔,关于③层级配不良细砂中,厚度2.0m,灰色、黄灰色,呈软~流塑状态,具有高压缩性,夹粉细砂。
④层级配不良砾砂:分布普遍,揭露标高136.90-137.90m,最大揭露厚度11.90m。黄灰色、灰色,颗粒呈圆~次圆状,级配较好,中密、饱和。
④1层级配不良细砂:夹于④层中,饱和中密。
④2、④3层级配良好(不良)砾:夹于④层中,饱和、中密。
⑤层级配不良中细砂:灰色、饱和、中密。
地基土承载力评价结果为:①fk=140KPa,②fk=250KPa,③fk=140KPa,④fk=300KPa,⑤fk=250KPa。
1.5 社会经济状况
江东灌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包括齐市铁锋区的扎龙乡、铁锋乡、昂昂溪区的水师乡、榆树屯乡、昂昂溪乡、建华区的建华乡以及富裕县的塔哈乡,还有省种畜场、车辆厂农场、崔门种畜场等单位,共七个乡镇和五个农牧场,总土地面积81.56万亩,现有耕地53.89万亩。
灌区内共49个村,总户数15600户,总人口6.84万人,乡村劳动力2.8万人。灌区内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及部分草原、水面发展养殖业和渔业。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06年-2008年旱田平均单产350kg/亩,水稻平均单产450 kg/亩,粮食总产14368万公斤,经济作物主要以蔬菜为主,单产1000 kg/亩,总产33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23652万元,人均纯收入2075元。
1.6 渠道防渗工程现状
江东灌区已有灌溉干渠6条,长65.07km,主要包括六干渠、七干渠、四干渠、西塔哈干渠、大昂东、西干渠;分干渠、支渠24条,长100.26km。已建设六干渠防渗工程30.524km,支渠防渗工程7.116km,斗渠防渗6.41km,干、支渠道衬砌率22.77%。
2 灌区渠道防渗防冻胀技术措施应用情况
江东灌区用水渠道多为填方渠道,沿程输水渗漏损失比较严重,因此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的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渠道防渗。参照“渠道防渗工程技术”一书所列的七种防渗措施,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灌区节水改造项目采用的防渗方式为砼板底铺防渗膜的防渗型式。
遵照“渠道防渗工程技术”渠道防渗采用全铺式复合土工膜作为防渗材料。防渗顶高程为设计水位以上超高50cm。边坡采用现浇砼板为保护层,护坡板横缝平行于设计堤顶,竖缝错开分缝,护坡板下设现浇砼齿墙固脚,齿墙顶高程与设计渠底齐平。为防止冻胀,坡面防渗体在复合土工膜下作10 cm砂垫层,齿墙下设20 cm砂垫层。现浇混凝土板之间及齿墙之间充填三毡。从近几年已实施的防渗效果来看,该种防渗防冻胀措施经济可行。
3 典型渠段防渗防冻胀技术措施案例分析
江东灌区到目前为止已完成1999至2008十个年度灌区节水灌溉续建配套项目实施方案,各年度护砌渠段运行多年,稳定性良好。
灌区防渗主要是六干渠防渗,渠底土质为粘性土,渗漏很小,因此对渠底不采取防渗措施,只对渠坡进行防渗护砌。渠道防渗采用全铺式复合土工膜作为防渗材料,坡比1:2。防渗顶高程为设计水位以上超高50cm。边坡采用现浇砼板为保护层,现浇砼板规格为90 cm ×100 cm ×10 cm,不够此规格的板放在护坡最下端,护坡板横缝平行于设计堤顶,竖缝错开分缝。护坡板下铺10cm砂垫层,复合土工膜放于二者之间。护坡板下设现浇砼齿墙固脚,齿墙顶高程与设计渠底齐平,规格为30 cm×50 cm,每5m分缝,缝间充填三毡,齿墙下设20cm砂垫层。详见附件(六干渠防渗工程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区土质情况,渠坡复合土工膜采用单位面积400g/m2,膜厚0.3mm,0.5Mpa水压下不渗水的复合土工膜(PE膜),接缝焊接长度不小于10cm,焊接强度不能低于复合土工膜本身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抗冻等级为F150。抗冻砼必须使用有引气剂作用的外加剂,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GB8076-87《混凝土外加剂》的规定,抗冻砼配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水泥应选用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砂垫层选用中粗砂,施工中要求洒水整平,用平板振捣器震实,密度达到中密以上。
4 防渗防冻胀技术措施应用的体会和经验
结合灌区实际,从已实施的防渗效果来看,我灌区采取的防渗防冻胀措施经济可行。防渗工程建设以前由于渠道土质不好,渠道两侧冲刷、渗漏严重。渠道防渗后,防渗、防冲效果较好,不仅解决了渠道渗漏问题,而且提高渠道的输水能力,缩短输水时间,起到了防冲、减淤、防坍塌、稳定渠床以及保障输水安全的作用。从运行情况看,没有变形、沉陷等现象发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相应的技术规范进行施工,严把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