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成立25周年《中国水利》专辑(2010年增刊)
河套灌区:节水改造让灌区焕发生机和活力
  内蒙古河套灌区管理总局     武银星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12/8    

一、灌区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基本实现由传统灌区到现代化灌区的转变

内蒙古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现引黄控制面积116.2万hm2,有效灌溉面积57.4万hm2。内蒙古河套灌区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开始开渠引水,清朝后期形成八大灌渠,成为我国西北最重要的农业灌溉区,于是就有了“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誉。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无坝自流引水”,灌溉保证率很低,根本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始终把河套灌区的建设当做“生命工程”,坚持不懈地大搞水利建设,逐步使灌区旧貌换新颜。

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开始了以保灌工程为重点的第一次大规模水利建设,1950年修筑了黄河防洪堤和黄扬闸(后改名为解放闸)工程。1961年建成了黄河三盛公枢纽工程和黄河左岸总干渠,形成了灌水渠系网的基本框架;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进行了以灌排配套为重点的第二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阶段。解决了引水难的问题之后,为解决因灌排工程不配套,地下水水位急剧上升致使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1965年疏通了总排干和10条排水干沟及分干沟,1975年又对总排干沟进行了扩建,使河套灌区的排水骨干系统基本形成;从80年代末至1995年,是以灌区续建配套为重点的第三次大规模建设阶段。1988年,利用世行贷款6 000万美元,连同国内匹配资金和群众集资、投劳,进行配套工程建设。建设项目从1989年正式实施,1995年完工。其间,共开挖灌溉渠道7 645 km,排水沟道2 535 km,修建钢筋混凝土建筑物85 608座;从1998年开始河套灌区进入了以节水为中心的第四次发展阶段,积极争取和实施了一大批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使灌排配套的骨干工程体系逐步完善。灌区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基本实现由旧灌区到现代化新灌区的转变。目前,灌区已拥有总干渠1条、干渠13条、分干渠48条、支斗农毛渠8.6万多条,排水系统有总排干沟1条、干沟12条、分干沟59条、支斗农毛沟1.7万多条,各级供排水渠(沟)道长达6.33万km,各类建筑物13.25万座,已形成灌排配套的骨干工程体系。水利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牧业生产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夯实,服务地区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灌区发展迎来崭新阶段

从1998年开始,灌区认真贯彻水利部提出的“两改一提高”精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投资,灌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98年,河套灌区组织编制了《内蒙古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2000年被水利部以水总176号文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水利部批复的大型灌区整体规划。规划总投资61.21亿元,分两期实施,到2015年完成。

截至2009年年底,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近10年累计投资8.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5.4亿元,共衬砌杨家河、义和、永济等支渠以上渠道155 km,整治总干渠、总排干沟等骨干渠沟1 194 km,配套支以上骨干建筑物635座。2010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资金达到1.5亿元,目前各项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

1959年开工、1961年竣工的总干渠第二分水枢纽,设计过闸流量为313 m3/s,设计控制灌溉面积20.2万hm2,是河套灌区输水大动脉上的一座重要工程。在经历了40年的风霜之后,于2000年进行了除险加固,有效地消除了节制闸渗径短等隐患,进一步提高了抗渗能力。2009年8月,一座总装机容量为1.05万kW的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开工建设,到2011年建成后,不仅灌溉期年发电量可达3 317万kWh,而且还可有效解决节制闸落差超标的问题,充分利用水能资源,同时也成为“二黄河”国家水利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对当地发展旅游等第三产业起到带动作用。

永济渠是河套灌区最古老的灌溉渠道之一,2005—2006年,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实施中,对永济干渠29 km进行衬砌之后,渠道阴渗明显减少,改善了渠道两侧的土地盐碱化,提高了渠道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了维护费用,而且使渠道水利用系数由0.88提高到0.92,年节水2 000多万m3。

在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中,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建立了项目法人全面抓、建管组具体监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工程建设管理体系,保证工程建设规范进行。二是强化“四制”管理,严把工程质量。组建项目管理机构,项目法人下设工程建管组、合同管理组、财务物资组,并组建了相应的现场管理机构,强化了工程的建设管理。同时通过招标确定建设监理单位,每项工程均组建施工监理组,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严把标准质量关。在项目实施中,按照合同法的要求,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对施工、设计、监理等项目,均签订合同,有力保证了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三是强化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在建设资金的管理上,采用“三专一封闭”模式,即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人管理,封闭运行,杜绝任何截留和挤占工程建设资金的现象。四是强化后续管理,注重实践创新。为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对于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全部纳入管养分离改革的范畴,确保了工程建后管护和效益的发挥。

三、节水改造让灌区生机无限,凸显节水、工程、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通过对各级渠道进行防渗衬砌、整治及建筑配套,使河套灌区灌排系统逐步实现引水、输水、配水、灌水等环节全面节水,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缓解了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同时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治理京津风沙源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节水效益。在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同时,河套灌区还大力推行田间节水灌溉,将灌区灌水畦块缩小到0.03 hm2以下,逐步推行1亩(0.07 hm2)3畦,推广喷灌、滴灌、畦灌膜上灌、沟灌、水平灌溉等田间节水技术。目前,已实施的衬砌段落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提高了0.156。如杨家河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已由过去的0.74提高到现在的0.89,年均节水量2 650万m3。据统计, 2000年以来通过工程、管理及综合措施,全灌区累计节水达30多亿 m3。

工程效益。1998—2009年,通过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大型骨干建筑物的改造、重建,使运行工况明显改善,全灌区工程完好率由61.6%提高到目前的73.8%。同时,也促进了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逐步构建 “三个体系”(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行政管理体制体系、与灌区农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体系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效益。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水利工程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实施排水畅通工程,改善了灌区的土壤种植条件,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加快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维护了边疆稳定。全灌区油料、番茄、蔬菜等高效节水农作物种植面积由1998年的5.04万hm2扩大到2009年的30.53万hm2,粮油总产量增加15%,水分生产率提高20%;灌区GDP总值由1998年的104.31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22亿元,增长400%;农民纯收入由1998年的2 268元增加到2009年的8 066元,增长256%;灌区粮食总产量由1998年的16.72亿kg增加到2009年的24.5亿kg,增长46.5%。

生态效益。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后,通过灌溉渠系防渗措施和营造防护林工程的实施,灌区的渠道和建筑物周边逐渐形成了渠、沟、路、林、田相配套的格局,改善了生态环境。

四、新规划吹响灌区“二次创业”的号角,灌区迎来新一轮投资建设高潮

河套灌区根据水利部《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2009—2020年)》精神,已编制完成了《黄河内蒙古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了自治区水利厅审查。2010年5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也正式全面启动。

目前,国家对河套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投入正在逐年增加,已由过去的每年2 500万元,陆续增加到2010年的1.5亿元。下一步,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国家、自治区“严禁使用地下水,控制使用黄河水,鼓励使用中水”的用水政策,支撑工业用水,主要是通过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以水权转换的方式进行。目前已编制完成《河套灌区水权转换规划》,计划通过水权转换,实现农业节水7.6亿m3,分两期实施。一期安排4亿m3,可融资水权转换资金36亿~54亿元,在灌区内5个旗县区分别建设1个高效节水示范园区,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既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又能用节约出的水量支撑工业快速发展。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