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成立25周年《中国水利》专辑(2010年增刊)
赣抚平原灌区:夯实发展基础 提升灌区服务保障能力
  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     彭小斌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12/8    

一、基本情况

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是江南最大的引水灌区,地处赣中偏北的赣江和抚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带,是一座以农业灌溉、防洪排涝为主,兼顾城镇工业、生活、环境供水及内河航运、水力发电等功能的大型综合开发水利工程。灌区地跨宜春、抚州、南昌三市的7个县(市、区)37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为8万hm2,排渍面积4.67万hm2,享有“赣抚粮仓”“鱼米之乡”之美誉。

为解决灌区先天投入不足、配套不全,后天老化失修严重、用水效率低下、灌溉效益较差等问题,在水利部的重视关怀下,赣抚平原灌区自1997年起,连续14年被列入全国重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计划,工程效益衰减的趋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二、主要思路与举措

1.创新建设理念,夯实灌区发展基础

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江西省赣抚平原水利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抢抓国家对水利大投入的历史性机遇,时刻关注国家水利有关政策,全面统筹规划,积极做好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在国家水利投资项目启动后,及时将项目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报送给上级部门审查批复,以高标准、严要求、新举措抓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工程建设,进一步夯实骨干工程基础,提升灌区对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2.创新管理理念,强化建后管理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工程管理。全面梳理、修订、完善、补充有关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逐步规范用水管理。确立并坚持了“水权集中,统一调配,分级管理,计划配水,合同供水”的灌区用配水原则。三是切实加强依法管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组建了灌区水政监察执法队伍。积极争取出台了《江西省赣抚平原条例》,成为赣抚平原灌区水利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依照法律法规和灌区条例,加强水政监察执法,特别是针对沿渠乱种乱建、乱倒垃圾、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加强资源保护,保持“一渠清水”。四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通过对基层管理单位推行工作量化管理模式,细化了管理内容,并将职工的收入与工程管理水平挂钩,有效地提高了机电设备、工程建筑物及渠道、分水口的管理水平。通过各项措施的有效开展,灌区工程管理、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理等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赣抚平原灌区取得的突出成效

赣抚平原水利工程运行50余年来,特别是1997年以来,灌区大力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骨干工程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渠道输水能力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已成为确保当地人民群众粮食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的重要基础设施。

1.农业灌溉效益显著

赣抚平原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大豆、油菜、棉花等作物。据统计,灌区内年产粮食近10亿kg,灌区以占全省1/50的粮食种植面积产出近1/20的水稻产量,为灌区赢得了“鱼米之乡”“江南粮仓”的美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以来,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灌区的供水服务与保障能力极大提高。迄今为止,累计完成投资近2.1亿元,恢复灌溉面积0.4万hm2,改善灌溉面积1.33万hm2,项目受益区亩均粮食产量从实施前的614 kg增加到800余kg。灌区连续多年保持粮食增产,实现了粮食播面、单产、总产的稳定增加,粮食商品率逐年增加,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真正成为“江西第一粮仓”、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2.节水效益显著

项目实施前,灌区干渠渗漏严重,险情不断,部分堤段还经常出现坍塌,干渠上分水口涵闸大部分锈蚀破坏严重,启闭设施和闸门形同虚设,或有闸无门,长流水现象十分普遍,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难以满足灌区日益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注重灌区干渠的整险防渗、分水口改造等,大力增加干渠输水能力,不断提高灌溉效率。通过测量数据分析,截至目前,赣抚平原渠系水利用系数为0.465,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36,灌区灌溉用水保证率可达80%,分别比项目实施前提高了26%、25%、21%,灌区农业用水每年可节约毛用水量约5亿m3。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后,极大地增强了灌区排灌能力和排灌效率,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水利工程整体抗灾能力,大幅度地节约了水资源,有力保障了农业用水安全和粮食安全。

灌区大量的农业节余水量,为灌区大力发展非农业供水提供了水源保障,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农业节水效益逐渐转化为城市供水效益。目前,灌区非农业用水的年净用水量由项目实施前的4 000万m3提高到目前的近2亿m3,大大提高了灌区的经济效益和自我维持能力。

3.减灾及其他效益显著

项目实施以来,灌区工程抗灾保安能力大为提高,农民受灾损失和抗灾负担大为减轻,据测算,项目实施后,旱涝损失每年平均减少600多万元,并成功抵御了2003年、2007年等特大旱灾,做到了大旱大涝之年无大灾,成效惠及千家万户。此外,项目实施后,干渠以上渠道的险工险段基本消除,极大地减轻了农民岁修(抢险)负担,同时,美化了灌区环境,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现有投资力度与改造需求不匹配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工程分两期实施,总投资5.90亿元,其中骨干工程3.69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总投资约2.1亿元。按现在的投入力度,灌区仅骨干渠系全部改造完成还需要近10年时间。

2.地方配套资金与中央投资不匹配

江西省是经济欠发达的中部省份,经济底子薄,财政收入低,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足额到位,致使一些年度项目仅完成了中央投资和少量到位配套投资部分,无法按照上级下达的计划全面完成。按照目前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验收办法,就不具备验收条件,无法进行竣工验收。

3.末级渠系投入与骨干工程投入不匹配

自1998年大水以来,国家虽加大了对国有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但是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基本上没有政府投入。目前,赣抚平原灌区仅实施了干渠改造任务,且尚未全部完成,而末级渠系基本为土质渠道,岸坡不规则,淤积严重,一些渠段几近坍塌,使得骨干工程建成后,田间仍然用水不畅,形成了“上通下阻”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工程整体效益的发挥。

五、几点建议

1.修编规划报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相对水利部批复的《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目前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时代背景、规划思路和理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和显著的变化。有必要针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按照水利部党组新时期治水新思路,对原规划报告进行修编,或至少根据建筑材料价格的实际变化对原规划报告进行概算调整。要继续把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多方加大投入力度,促进项目建设和工程的良性运行。

2.提高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取消或减少地方财政配套比例

根据地方配套实际,建议取消地方配套资金的规定,或适当降低地方配套的比例。在地方配套不能到位的情况下,根据灌区工程建设实际,建议按已到位资金完成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上级应出台相应的验收办法;同时,未进行实施改造的渠段不必再编制实施方案,下一年度可直接向上级申报继续实施该项目。

3.统筹骨干和田间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在搞好灌区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应结合骨干工程建设,加强支斗渠以下的田间灌溉设施的改造配套。在加大对灌区骨干工程建设投入的同时,利用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对农民多予少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政策,将末级渠系工程纳入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范围,安排一定政府资金用于田间工程配套,确保渠系上下畅通,促使末级渠系工程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