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成立25周年《中国水利》专辑(2010年增刊)
东风渠灌区:配套改造见成效 管理水平得提升
  湖北省宜昌市东风渠灌区管理局     刘德华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12/8    

一、东风渠灌区概况

东风渠灌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以东,长江以北,荆山以南,沮漳河以西,南北各为50 km的范围内。灌区总面积2 437 km2,覆盖宜昌市的夷陵区、枝江市、当阳市,共涉及22个乡镇82.5万人。灌区粮、棉、油产量分别占宜昌市总量的40.7%、50%、44%,素有“宜昌粮仓”的美誉。

东风渠灌区水利工程以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为水源,由长61 km的总干渠集中引水,其下连接246条总长达1 569 km的干支渠,灌溉系统将1座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188座小型水库和3.9万口堰塘连接成典型的长藤结瓜式灌区,总蓄水能力6.5亿m3。灌区设计灌溉面积7.75万hm2,现有效灌溉面积6.46万hm2,其中水田5.93万hm2,旱地0.53万hm2。

二、配套改造成效

东风渠灌区在宜昌市内覆盖面广,受益人口众多,对宜昌市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解决涉及灌区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灌区水利发展格局,东风渠灌区管理局于1999年开始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截至目前,东风渠灌区共实施了7期可研11个年度的建设任务,东风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泉河干渠、官庄干渠、半月支渠、周河支渠等重要骨干渠道现已基本整治完成,累计完成明渠防渗衬砌74.72 km,加固渡槽9座,除险整治隧洞22处,明涵加固8处,涵闸改造287座,机耕桥、人行桥及测流设施改造132座;基本完成了重点工程部位水、雨、墒情的实时监测,初步实现了全灌区所有信息系统功能模块一个信息平台整合交换、一个门户网站应用、一张电子地图的统一发布。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不仅改变了过去水利设施病险隐患突出的旧损面貌,也为灌区内工农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提高了灌区粮食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灌区早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基础保障。

1.工程减灾效益明显

通过工程改造,东风渠灌区项目受益区险工险段工程事故损失率下降90%以上,全局每年减少崩、塌、垮等灾害损失近百万元。灌溉保证率由1998年的40%提高到2008年的49.6%,旱灾损失值由1998年以前的年均988万元降低到2008年的542.3万元,旱灾损失下降了45%。同时,灌区水利信息化系统的建成投入使用,使水雨情监测和水量调度更加及时、科学,增强了预防和应对暴雨、山洪等灾害的能力,降低了工程险情的发生频率,保障了工程下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灌区渠系工程状况的改善,增强了渠道过流能力,改变了改造前渠道通水能力不足设计流量45%的局面,缩短了输水时间和灌溉周期。经调查,东风一干渠首次放水时间缩短了45小时,受益区灌溉周期缩短了21.1%。灌溉服务比项目实施前更加及时、高效。同时,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实施以后,由于水的利用效率提高,平均每年增加供水量15 037万m3,其中农业净供水增加6 468万m3,非农业供水增加8 569万m3,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年(1998年)的0.4提高到0.6,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63,恢复灌溉面积1.59万hm2。

3.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提升

从2004年7月东风渠灌区水利信息化项目开始实施至今,灌区通信网络日趋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也跨入了一个全新时期,重点部位闸门监控、水量计量、土壤墒情、城镇供水水质、水工建筑物、电站、气象等监测项目已基本覆盖灌区重点地段,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所开发的深层次应用如用水管理、防汛抗灾、水土保持、水环境管理等已初具雏形,灌区水资源的管理已经从人工控制向半自动化迈进了一大步,管理手段日趋先进,管理理念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现代节水灌区的发展。

4.水事环境改善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为灌区内农民用水户协会的组建及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工程条件,也间接推动了灌区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在工程管理体制上,将支渠以下小型水利工程交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进一步明确了灌区管理单位和协会的管理范围,明确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主体,建立了小型水利工程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资体系,拓宽了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调动了用水户投资投劳积极性,改变了长期以来末级渠系有人用无人管的恶性循环。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用水户自己的组织,其管理决策得到了用水户的参与,体现了用水户的意志,从而大大减少了用水矛盾,规范了用水秩序。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改革实施后,灌区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0%以上,水费回收率也由组建协会前的不足60%上升到95%以上,实现了用水户和水管单位的双赢。

5.生态效益突出

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改变了水利工程基本面貌,也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东风渠官庄水库作为宜昌市城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承担着百万人安全饮水的重任。东风总干渠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水利工程及水环境的改善为官庄水库向城区提供清洁的生活饮用水提供了基础保障。官庄水库全年水质70%达到国家Ⅰ类水质,30%达到国家Ⅱ类水质。东风一干渠渠道区域多为沟谷与岗岭相间的破碎地带,由于林木被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等人类活动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沿渠坡面供排水系工程得到完善,保土、保水功能增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6.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东风渠灌区是宜昌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增加了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持续的工程改造,消除了大量的病险隐患,提高了东风总干渠及主要干渠的通水能力,加之工程改造后的节水效益明显,东风渠灌区在确保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的前提下,利用富余水量进行发电生产和沿渠城镇供水,年增加收入近千万元。

三、发展规划和设想

1.灌区总体规划情况

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总投资10.75亿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7.05亿元,田间工程投资3.7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对骨干渠道续建配套及衬砌1 102.16 km,改造和加固渡槽35座、隧洞129处(23.3 km)、水闸(包括剅管)2 426座及机耕桥和人行桥407座(含2座公路桥加固),并对999处量水及跌水等其他建筑物进行配套,典型区田间工程改造及建立灌区信息化系统。

2.发展设想

按照国家提出的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目标,东风渠灌区在未来10年内还面临着更加繁重的建设任务。东风渠灌区管理局将秉持项目强水的思路,把项目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依照轻重缓急分批实施规划内未实施的内容,积极改善水利工程面貌,为灌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粮食生产安全、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发挥水利保障民生和服务民生的重要作用,推动和促进灌区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①继续抓好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的争取和落实,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入的机遇,确保中央、省投资的连续和稳定。在资金投入方向上,在骨干渠系、重点建筑基本完成改造后,向支渠及田间末级渠系方向转移,在全灌区掀起末级渠系改造的新高潮,确保水能及时、有效地输送到田间地头,使水利设施更好地服务“三农”,更好地服务于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十二五”期间,东风渠灌区管理局计划对灌区5条总长51.55 km的干渠、23条总长335.97 km的支渠和5座渡槽及其他配套设施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争取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6.67万hm2),新增粮食产量1 705万kg,新增节水能力1 500万m3,渠系水利用率提高6%。

②进一步抓好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及应用。针对信息化建设在东风渠灌区的探索与发展实践,下一步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领导,形成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实行全灌区“一盘棋”的全面整体发展战略。二是按照“信息传输、采集、处理、利用四种信息能力动态平衡发展”的原则,依托灌区信息化现有基础,逐步整合资源,开发实用的灌区用水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以用水安全为约束,以提高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目标,通过协调各方面因素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三是不断完善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建立健全灌区信息化持续发展机制。

③进一步处理好项目建设与工程日常管理的关系,做到一手抓建设管理,一手抓常规管理,消除“重建轻管”的思想,使已建、在建工程做到管理规范,运作有序。同时,通过持续的项目建设,锻炼和培养一批工程管理人员,在实践中练好兵,熟练掌握工程技术,进一步提高灌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