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成立25周年《中国水利》专辑(2010年增刊)
都江堰灌区:节水增效 和谐发展
  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     张开勇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12/8    

一、都江堰灌区概况

都江堰创建于公元前256年,迄今已有2 260多年的悠久历史。经过历代的维护和发展,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都江堰进入一个建设与发展的高速期。灌区从成都平原扩大到川中丘陵区共7个市37个县,灌溉面积由1949年的18.8万hm2,发展到目前的68.67万hm2,是全国第一个实灌面积突破1 000万亩(66.67万hm2)的特大型灌区,具有灌溉、城镇供水、防洪、环保、发电等多种功能。灌区现已建成干渠44条,分干渠67条,万亩以上支渠268条,共长6 921 km;干渠、分干渠上建有大型水闸6座,中型水闸38座;渠系上小水电站183座,总装机28万kW;有大型水库4座,中型水库15座,小型水库417座,山平塘47 159口,石河堰3 093节,总蓄水量29.43亿m3,形成了引、蓄、提相结合,独具都江堰特色的工程格局。

二、节水改造情况

1.规划情况

按照批准的《四川省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报告(修编本)》,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静态总投资609 579.42万元,其中:骨干工程投资423 318.92万元,田间工程投资186 260.49万元。主要内容包括:

①改造渠首内江闸群,修建、扩建岁修期供水联接暗渠1.17 km。

②丘陵扩灌区新建井研、大英两个扩灌补水区和简资灌区续建配套。新建干渠、分干渠12条,长222.71 km,大于1 m3/s的支斗渠16条,长150.9 km,合计373.61 km。

③整治、维修、扩(改)建、衬砌防渗渠道。干渠28条,长1 141.51 km;分干渠35条,长903.02 km;大于1 m3/s的支斗渠394条,长3 152.22 km:合计5 196.75 km,各类渠系建筑物7 286处。使应衬砌而未衬砌的渠道90%以上得到衬砌防渗。

④田间节水工程采用“浅、薄、湿、晒”的水稻灌水方式和旱育秧技术,改造中低产田和下湿田;使用U形渠槽衬砌,混凝土低压管道、喷灌、微灌、大棚等先进节水技术,改造已成灌区田间工程和丘陵扩灌区新增灌溉面积一步到位,实现新增田间节水灌溉共63.33万hm2(近期示范区6.67万hm2)。

⑤建成水利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网络。

2.实施情况

中央从1996年起,开始对都江堰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都江堰灌区按照“打造人民渠、东风渠2条高速输水通道,扩灌大英、简资、井研3片丘陵灌区,重点整治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重点病险、‘卡脖子’工程和效益显著,有利于灌区改革,具有一定投资配套能力”的原则选择项目。至2009年累计下达投资计划11.06亿元,其中中央6.90亿元,地方自筹4.16亿元,灌区实际完成投资11.12亿元(中央6.90亿元,地方自筹4.22亿元),新建、扩建、整治渠道855.036 km,整治建筑物6 925座,完成土石方857.34万m3,砌体112.2万m3,混凝土(钢筋混凝土)1 859万m3,投劳1 157.34万个工日。

三、建设效益

1.灌区改造确保了粮食生产,促进了农民增收

都江堰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供水保证率,新增灌溉面积1.62万hm2,改善灌溉面积7.76万hm2,确保了灌区粮食作物的适时栽插和充分灌溉,促进了灌区粮食增产,使项目受益区亩均粮食产量提高率达到21.9%,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率达到58.1%。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受益区实现增产粮食1.07亿kg,折合人民币农民增收1.47亿元。受益区农民人均收入由实施前的2 247元,增加到2004年的3 078元,为灌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

如中江联合分干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成后,联合分干渠实现改善灌溉面积0.19万hm2,恢复灌溉面积0.02万hm2。由于提高了供水保证率,灌区作物能适时栽插,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水稻亩产平均增产130 kg,小麦亩产平均增产50 kg,油菜亩产平均增产43 kg,玉米亩产平均增产75 kg,累计增产作物产量439.2万kg,增加收益373.3万元。

2.灌区改造促进了灌区节水,减轻了农民负担

灌区改造的突出效益就是实现了大幅度的农业节水。通过渠道衬砌和科学的防渗、整治病险工程、对渠系建筑物及量水设施全面配套等,减少了水量损失,提高了渠道输水能力。据测算,在相同水位情况下,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32提高到0.463,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485提高到0.52,渠道水利用系数均值由0.645提高到0.94,提高率为45.7%,灌水周期由30天缩短为20天,受益区亩次平均用水量下降17.7%。年增节水能力4.82亿m3,部分实行计量供水的灌区减少农民水费支出约150元/hm2。同时将节约水量的41%用于扩大丘陵灌区和改善现有灌溉面积,节约水量的48%用于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其余11%用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灌区改造改善了灌区及城市生态环境

灌区规划改造将灌区节水改造与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统一考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使灌区内山、水、田、林、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大大提高了水利环境效益。同时实施重点病险工程整治后,渠道滑坡垮塌、溃渠现象大幅度减少,使生态环境免遭破坏。通过节水改造和灌区水量优化调度,2009年向灌区提供农村饮水和生态环境用水近10亿m3,其中向成都市提供环保用水5亿m3,大大改善了成都市及灌区的生态环境,使成都市获得全国十佳魅力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奖,实现了人水和谐。

4.灌区水利信息化自动化的实施,提高了应对突发水质事件的能力

2004年3月初,正值岷江枯水期和灌区育秧用水前期,沱江河发生了严重的水质污染事件,沿江两岸农村饮水告急,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管理局和灌区相关管理处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水利厅的要求,紧急跨流域调水支援。在岷江来水不到110 m3/s的情况下,如何科学配水、合理调水,确保在冲污的同时保障灌区内工业、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的需要就成了一大难题。此时,在灌区内已经广泛应用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和闸群自动控制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计算机自动绘制的水位过程线,并结合历史资料和经验,准确预报了来水,同时通过实时采集的水情数据,结合冲污需水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配水计划。从3月4日开始通过闸群自动控制系统,准确地调配水量,并通过实时水情数据、闸位数据、图像信号不断反馈来水和调配水情况,使整个冲污过程做到了有理有据配水,有条有序控制。根据计算机反馈的数据和相关统计结果,通过青白江、毗河向沱江河突击输水流量超过了35 m3/s,从龙泉山三岔水库放水约600万m3,累计共向沱江输水5 700万m3,极大地缓解了沱江的水污染状况,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工程在这一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水利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科学管水的水利精神,体现了都江堰在社会和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

5.灌区改造提高了渠道工程的整体防洪能力,减灾效益显著

通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重点“卡脖子”、病险工程得到了彻底整治,渗漏、滑坡等病险工程得到有效治理,提高了渠道的防洪标准,险工、险段工程事故率降低50%以上,损失率降低47.2%,涝渍、干旱灾害损失率下降41.2%,节约了抢险人力、物力和经费开支,减轻了防汛压力,降低了工程出险带来的负面影响,新增减灾能力2 868万元。

如人民渠二处灌区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3条主干渠病险严重,常常是每两年都要发生一次渠道溃堤或出现即将溃堤的重大险情,在这种情况下,渠道必须停水抢修,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1998年前干渠就发生过几次重大险情。

自1998年以来,由于国债资金的投入,加大了对严重“卡脖子”和重点病害渠道整治的力度,工程运行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降低,1998—2009年年底,渠道未发生一次决堤事故,停水抢修次数明显减少,用于水毁工程整治的投资也明显减少。根据测算,防洪减灾效益年均在300万元以上。

四、发展规划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简单的“抗灾夺丰收,防汛保平安”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大型灌区必须以完善的工程体系、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灌区综合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服务民生。

自2008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都江堰灌区率先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在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彭州市各选择10万亩(0.67万hm2)左右的灌溉面积进行试点。经过两年的建设,整合水利、农业、交通、建设、国土、环保等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到试点区,在工程配套建设、供水服务、水管体制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下一阶段都江堰管理局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扩大试点面,为把都江堰灌区建设成为工程配套完善、技术先进、制度落实、机制健全、管理科学、效益显著、节水节能、人水和谐的水利现代化灌区而积极探索。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