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9日 星期一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成立25周年《中国水利》专辑(2010年增刊)
湖北省泵站更新改造中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应用
  湖北省水利厅     蔡新明 刘英平 石品良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0/12/12    

一、基本情况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长江由西向东横贯全省。汉江从鄂西北入境,在武汉汇入长江。全省自然面积18.75万km2,其中山地占54%,丘陵占13%,平原占33%。其气候特点:鄂西北雨量偏少,一般年降雨为700 mm左右,易造成干旱;鄂东南、江汉平原雨量偏多,年降雨量一般为1 500 mm左右,一遇暴雨则易涝成灾。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人民针对湖北的地理特点,因地制宜地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步建成了以堤防、泵站、水库为主体工程的防洪、排涝、灌溉三大体系。至2009年年底,湖北省90%以上的县市发展了电力排灌站,建固定电力排灌站2万多处251万kW,控制排涝面积2 398.43万亩(159.9万hm2)、灌溉面积1 945.93万亩(129.73万hm2)。其中单机800 kW以上大型骨干电力排灌站达79处53.6万kW。全省形成了以中小型为基础、大型为骨干、大中小相结合的电力排灌工程体系。

在历年的排涝抗旱斗争中,全省泵站工程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力地提高了排灌区域的综合抗灾能力,对保障湖北省粮食安全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排灌泵站在历年抗洪除涝、灌溉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建设时间早、运行时间长,泵站设施老化损坏较为严重,效率逐年下降,一些设备带病运行,险情隐患比比皆是,事故故障时有发生。突出问题主要有:

①排涝抗旱标准不高。目前,全省1 679万亩(111.93万hm2)易涝农田的1 511万亩(100.73万hm2)得到初步治理,其中达到10年一遇排涝设计标准的大约801万亩(53.4万hm2),还有近1/2的耕地排涝标准不够。山丘岗地21.1%提灌面积未达到现行排灌标准,同时鄂西北还存在灌溉保证率低和灌溉死角的问题。

②排灌设施老化。由于泵站大都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长时间运行,机电设备和水工建筑物老化损坏严重,功能日益衰减,效益不断下降。经测试分析,全省大型泵站装置效率平均下降6.6%,提水总流量衰减18.13%;排灌面积衰减23.39%。

③泵站安全隐患严重。在历年的防洪排涝中,不少泵站不仅水工建筑物发生险情,主机、主泵和控制保护等辅助设施也存在隐患,造成不少泵站带病运行。

④配套工程不完善。泵站排灌区不同程度存在配套工程不完善,制约着灌排效益的发挥。表现形式有:排区的进水渠道淤塞,拦污栅、涵闸设施不完善;灌区渠系淤塞,渗漏严重,延伸不够等。

三、更新改造主要任务

1.更新改造范围

(1)大型排涝泵站

纳入《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规划》的排涝泵站共60处102座,装机901台49.63万kW,设计流量5 365 m3/s。国家发改委核定概算总投资29.2654亿元,其中,中央下达投资14.6033亿元,省级配套下达7.9785亿元,武汉市对大军山、塔尔头、汤逊湖等11处泵站下达1.1061亿元,县市自筹5.5775亿元。

(2)大型灌排泵站

纳入《全国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规划》的灌溉排水泵站共25处290座,1 761台31.58万kW,设计流量2 329 m3/s,规划投资19.7127亿元。其中,首批已启动更新改造的荆门大碑湾、宜昌沮漳河等8处泵站,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核定概算投资7.0499亿元,在2009年第二批扩大内需项目中,已安排投资1.666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0亿元,省级配套到位资金0.25亿元,县市配套0.4167亿元。

2.更新改造主要内容

泵站更新改造的建设内容以主电机、主水泵、变压器、开关柜、励磁装置和主电缆的更新或改造为主,并进行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的除险加固,适当改善生产生活设施及环境,并加强泵站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

3.更新改造进展

截至目前,全省60处大型排涝泵站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进行阶段验收等收尾工作,连续3年投入排涝抗灾。已开工的8处灌溉排水泵站,李家嘴一级、二级,郑家湾一级等12座泵站主体工程已完成,2010年已投入抗旱运行。

四、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与应用

大规模的泵站更新改造建设为生产厂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众多企业的参与为泵站技术创新与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大批新型产品和实用技术在泵站改造中得以广泛使用。

1.水泵改造

①结构形式改造。湖北省大型排涝泵站,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都是采用轴流泵结构形式,轴流泵由于受自身特性限制,最高扬程、平均扬程差距较大,因此轴流泵往往难以满足外江水位变化大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湖北省开始采用混流泵,特别是对于800 kW机组,采用混流泵更具有优越性。如武汉市的东湖泵站、嘉鱼县余码头泵站都采用混流泵机组。通过实际观测和运行,具有启动快、出力足的优点,高效区范围大。另外,部分站采用了抽芯式轴流泵。如浠水县望天湖泵站,该泵结构先进,具有效率高、抗空蚀性能好的综合优势,新转子可抽式结构,便于整体的安装和检修维护,水泵配用的电动机是整体吊装式电动机。

②空蚀处理。空蚀在泵站中是普遍存在的,致使水泵叶轮、密封环等过流部件运行寿命短、效率低等。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较早前就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试验,如对樊口等泵站采用了不同方案进行试验。修补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焊补修复、采用普通焊条或不锈钢焊条焊补空蚀部位、不锈钢板镶嵌和合金粉末喷焊。经综合比较分析,采用不锈钢叶片、外壳衬不锈钢带等办法较有成效,经过几年运行检验认为其综合抗空蚀能力相对较强。

③调节方式改造。湖北省口径1.6 m以下的泵多为半调节机构,半调节由于只能在停机时,打开叶轮外壳后才能调节,基本上是不调节的。也有部分站为机械全调节,但此设备有一定的不足,启动时有抬机现象等。为改变这种方式,公安县拓宇水利水电自动控制设备厂(属公安县闸口泵站)生产的MT—08型免抬轴叶片角度调节器,很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泵站运行过程中叶片调节时的抬机现象,主要是将着力点由电机外壳改在电机转子轴的上端,利用液压传动调节叶片。该项技术属国内首创、世界领先的技术产品,荣获水利部2009年度大禹科技进步一等奖。

2.电机改造

①增容改造。增容改造可根据其负载增加率确定改造方案,如果其负载增加率在25%以内,基本上可以不改造电动机内部外形尺寸。

如武汉市塔尔头泵站,为配合水泵改造,电动机必须增容,提高转速。将原TDL 800—24/2150同步电动机提速增容改造成TL 1000—20/2150同步电动机。为此定子部分磁极对数由原来的12对减少至10对。由于电动机转速升高,电机容量与转速近似成正比增加,电动机功率可提高至1.2倍,增容20%,达到960 kW。电动机增容,相应的定子电流也将增加,根据电流要求,电动机线圈的匝数由原来18匝减为16匝,保证线负荷与电流密度不变,即热负荷不变,以保证电机的温度不变。由于线圈减少匝数,增大线径,使电动机的线负荷略有增大,故电机的增容会超过20%,达到1 000 kW。

②绝缘等级提高。电机定子绕组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材料,绝缘等级由E级提高到F级,使电机具有良好的防潮、抗老化和耐热性能,电机运行更加安全,使用寿命更长。

③推力瓦改造。湖北省单机容量800 kW以上的大中型水泵机组有70多处,其电机基本上都采用巴氏合金推力瓦,运行中,推力瓦温度较高,烧瓦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机组安全运行。运行一段时间后,巴氏合金推力瓦需刮瓦,既增加工作量,又大大缩短了轴瓦的使用寿命。较大机组机组启动时,每次还需用顶转子装置将电机转子顶起,使润滑油进入推力瓦与镜板之间形成油膜,以减小启动力矩,其开机程序烦琐。

汉川一、二站等泵站使用省樊口泵站管理处研制的金属弹性塑料瓦,相对传统的巴氏合金瓦,安装工序简单,劳动强度低,机组运行平稳,振动小,温升小,使用寿命长。能降低机组停机过程的制动转速,减小制动力矩和制动块的磨损。取消了刮瓦和研瓦工序,减少了安装检修工作量,缩短了工期。800 kW机组停机1个月以内,开机时可不顶转子,800 kW以上机组,取消了高压油减载装置,简化了开机程序。盘车轻便,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弹性金属塑料瓦只需加透平油即可盘车,且允许连续盘车l0圈,盘车人员减少一半以上。

3.数字模拟与仿真技术的应用

机组与进出水流道匹配非常关键,选择不合理很有可能出现空蚀、振动或其他问题,对泵站的安全运行影响较大。为检验其方案的可行性,采用数字模拟与仿真技术来指导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原型试验。如荆州市新滩口泵站装机10×1 600 kW,水泵为28CJ56-70,电机为TL1600—40/3250。泵站采用钟形进水流道和低驼峰出水流道加拍门控制的布置形式。经过近20年的运行,泵站存在四个方面的技术难题:实际运行扬程与设计扬程有偏差;大流量时振动大,水泵空蚀、磨损严重,噪声大;多年平均运行效率低;水泵机组的容量没有充分利用。为此,先对进水流道进行计算机数字模拟分析计算,确定流道改造线型,同时进行水泵装置模型试验研究。根据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以及装置模型试验结论,流道的改造方案确定为采用老泵(28CJ56)与簸箕形进水流道的改造方案。簸箕形进水流道的方案在我国属于首次实施,这对于在全国平原湖区推广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4.断流装置改造

①储能式电液气一体化真空破坏阀。阳新县富池口等泵站使用的储能式电液气一体化真空破坏阀,解决了老式真空破坏装置使用不便、操作不灵、效果不好等问题。

②自由侧翻式拍门。自由侧翻式拍门是对目前国内外传统拍门结构设计的重大突破,由原来阀板上下旋启改成自由侧翻式,该拍门无需任何启闭装置,能自动启闭,运行时阻力小,开启角度大,闭门时撞击力小,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节能降耗,是一种全新的节能型断流装置。此拍门在湖北省松滋市大同垸、枝江百里洲等泵站应用反映较好。

5.清污机改造

汛期排涝时,大量水草拥至泵站拦污栅前,阻塞进水渠道,造成泵站无水可排,严重影响泵站效益发挥,成为困扰防汛排涝的一大难题。在湖北省20多处泵站改造中使用的平车轨斗式移动清污机,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近两年的防汛排涝中得到了检验。获得三项国家技术专利,达到了实用化的目标。与同类产品相比,平车轨斗式移动清污机具有单次清污容量大、效率高、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

6.信息化建设

湖北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泵站安全运行和节能降耗这个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达到提高泵站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的目的。在泵站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采用计算机控制和网络通信等技术,建立了计算机监控系统、视频监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三大系统,实现了数据实时采集处理、工程设施远程监控和远程管理可视化等目标,确保了工程科学、安全、经济、高效地运行。

为更快更好地完成泵站信息化建设工作,湖北省对全省泵站的信息化工作进行统一部署,统一了标准和接口,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60处改造后的泵站运行状态可通过水利专网实时查询;对于大型排涝泵站,除了可查询运行状态外,还要求可查看现场图像;对于泵站调度,依据事权划分的原则,省、市、县各级水利防汛部门可对所辖泵站设施进行远程调度。

五、改造后的效益

①提高泵站安全运行可靠性。从根本上解决机电设备老化和建筑物破损问题,增强大型泵站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更新改造实施后,重点对老化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实施计算机监控,消除安全隐患,减少重大事故发生率。泵站工程完好率和设备完好率从现有的不足70%提高到90%以上,安全运行率从现有的不足80%提高到98%以上。

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粮食产量。更新改造后将有效地提高基本农田的排灌标准,农业生产的排水条件将得到大大改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将建成一大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③提高防洪排涝标准,为排涝区人民生命财产、工农业生产提供安全保障。更新改造后防洪标准将由现有的3年一遇~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以上,改善防洪面积3万亩(0.2万hm2),新增排涝面积4万亩(0.267万hm2),改善排涝面积2 048万亩(136.53万hm2),新增流量95 m3/s。

④提高泵站装置效率,降低能源单耗。为降低排涝运行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构建节能型社会提供保证。更新改造后,装置效率从40%~50%提高到60%~65%,平均能源单耗下降2~3 kWh/(kt·m)左右。

⑤提高我国机电设备的生产能力、新产品的开发和科研能力。注重科技要素、提高科技含量是湖北省泵站更新改造中的一大亮点。国家启动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以来,湖北省泵站行业自主创新、研发新产品10多项,其中获水利部大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10余项,开展基础应用技术研究3项,推广使用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数十项。

⑥站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通过绿化,对改善泵站及周边小气候环境和空气质量大有益处。泵站环境的改善将重塑水利的形象,推动水利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改善了排入外河的水质,减少了水质净化和治污的费用,将有效提高内河航道的通航能力。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