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领导之声 > 部级领导 > 正文
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专访水利部部长陈雷系列报道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1/1/4    

中央电视台:专访水利部部长陈雷

水利部这些年来在人们的印象里就是对付各种水害的。你比如说大旱、大水、地震之后的堰塞湖,还有山洪泥石流灾害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到水利部,专访水利部部长陈雷。听他讲一讲,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水利部是如何变害为利,防灾减灾的?

个人简介:

陈雷 1954年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2001年任水利部副部长

2005年起 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 政府常务副主席

2007年任水利部部长 党组书记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

2010年兼任武警水电指挥部第一政委 第一书记

记者:每年到了汛期的时候,不管这个人懂不懂水利,都会关心今年黄河、长江,尤其是长江能不能安然度汛。现在有了长江三峡,有了黄河小浪底,能不能可以保证说,每年到了汛期的时候,大江大河的问题,尤其是黄河、长江就可以安然地就把它解决掉?

陈雷:今年的汛期很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今年洪涝灾害非常频繁,长江发生了仅次于1987年以来的大洪水。三峡迎来了建成以后的最大的入库洪峰。

画外音: 2010年7月20日上午8时,每秒7万立方米流量的洪峰到达三峡,与此同时,汉江等部分支流发生较大洪水,如果长江和汉江洪水叠加,下游多个城市即将面临着严峻的防洪局面。人们把希望寄托于三峡工程,这个举世瞩目的水利设施,正面临着严格的考验。

陈雷:它(洪峰)入库是7万个流量,出库只有4万个流量,削峰率达到了43%。 三峡充分发挥了它的拦洪、削峰的作用。 通过十年的努力, 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峡建成以后, 应该荆江段以下达到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黄河 结合小浪底等水库的运用,黄河下游现在可以从原来的防御60年一遇防洪标准达到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画外音:2009年4月7日,历经8年初期运行检验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经历时间的检验,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开始了正常运行阶段。同时,五年之内,淮河临淮岗、嫩江尼尔基、广西百色等水利枢纽工程相继投入运行,治淮19项骨干工程如期建成,这些建好的水利工程,在频繁的自然灾害面前,经历了一次次考验。

记者:如果把这个国家比成一个肌体的话,大江大河可以看成是它的动脉,但是人的肌体就是这样,不能只有动脉,还有毛细血管,当大江大河问题得到显著的解决的时候,人们就自然就关注,那中小河流呢? 因为今年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问题都在这。

陈雷:您问的这些问题非常对,因为除了大江大河以外,还有重要支流,还有中小河流。 今年应该说大江大河没有一处决口,那么大中型水库没有一座垮坝。但是今年呢,中小河流有437条河流发生了大洪水,其中111条河流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洪水。 所以中小河流的抗灾能力是非常低的。

画外音:今年以来,发生在中小河流的严重洪涝灾害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近些年来,一般年份中小河流洪涝灾害损失占全国洪涝灾害损失的70~80%。由于历史原因,三分之二的中小河流达不到规定的防洪标准。从2010年开始,这些河流的治理将迎来一次全面的提速。

记者:我个人理解, 人类在面对水的时候,可能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是不分区别的。不是说因为我在小江小河,所以我的安全性就要比大江大河附近的人要需要的就低一些。 你们做水利的人,心情是不会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考虑?

陈雷:我们从来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我们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但是由于水利建设、防洪工程需要大量的投入。要从国家的财力、地方的财力统筹来考虑,有重点、分步骤、分阶段地加以治理和实施。 大江大河 一旦出事,对 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危及的范围和影响都非常大。

记者:其实我在想,您可能也会有一种比较矛盾的心态,因为从经济上讲,是有一个轻重缓急,但是从人的个体生命安全来讲是一视同仁的。所以在解决水利问题的时候,在处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恐怕你也有自己的一番想法?

陈雷:是 我们组织编制了一个中小河流治理的规划。计划用3年的时间,解决全国2209条中小河流的治理的问题。 每条河流大约可能要投入3000万左右,中央投入,地方还有配套资金,这样对保障中小河流的所在的县城、乡镇的防洪安全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那么经过6年时间的努力,应该说中小河流防洪的薄弱环节可以基本地得到治理。

记者:您说的6年恰好一个未来五年计划,正好。

陈雷:今年已经实施了一年,应该到"十二五"末,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画外音:最近几年,全球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繁,一些突然性的灾害,对水利部门提出了更大的考验。2010年,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泥石流滑坡体堆积在白龙江沿河长达1.2公里的河道内,河床涌高9米,在下游瓦场桥形成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当人们赶到现场时,发现这个堰塞湖的排险和淤堵河道清淤疏通难度,不亚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

陈雷:8月8日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这项工作难度是非常大的。

记者:您为什么在舟曲一下待20多天?

陈雷:当时整条江都被堵了,而且水位很高,水下的情况也不清楚,作业完全是要在水下进行施工作业。 整整用了24天,从下游到上游。

记者:您在北京指挥和在现场指挥区别是什么?

陈雷:在现场是最好的指挥方式。 可以掌握第一手情况,可以根据淤堵的情况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指挥协调有关部门共同采取措施来尽快地消除堰塞湖的风险和淤堵河段的风险。

画外音:24天夜以继日地排险,白龙江终于恢复了它的原貌,县城被淹地区全部退水。两年以前,唐家山堰塞湖的泄流渠安全泻下滞留了20多天的洪水,当洪水平稳流过下游的城市绵阳时,它同时创造了处理世界大型堰塞湖的成功例子。而这一次,难度更大的舟曲堰塞湖为我国处置大方量水下堰塞体、疏通大规模泥石流淤堵河道开创了成功先例。

记者:面对全世界范围内这种气候变化, 我们不可以改变气候的变化,我们不可以改变极端天气的出现,举一个例子来说, 西南五省区今年上半年这种持续干旱,我们也不可能命令老天爷什么时候干旱,什么时候不干旱。那么这些大的都左右不了,你们能做的是什么?

陈雷:今年西南五省干旱,受灾面积超过了1亿亩,受旱的人口超过2200万人。但是应该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解放军、武警官兵的共同努力下,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应该说把灾害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的程度。确实2200多万人没有一个人因旱喝不上水。

记者:我们回头看过去的这五年,像这种天灾,像地震也好、泥石流也好、洪水也好、大旱也好,当这些天灾发生的时候,水利部在应对的时候,脑子里面在考虑什么问题?

陈雷: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画外音:2010年11月6日,甘肃省甘谷县十五个村的村民们在家里拧开了自来水的水龙头,这是他们在自己干旱缺水的家乡,第一次喝到方便、干净的自来水。而这次惊喜,来源于十一五规划中农村饮水工程的落实。

记者:有几个时间点, 因为十七届三中全会时候就提出来,要在2013年底的时候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现在看这个时间到的时候,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

陈雷: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饮水安全的问题,我们欠账是比较多的。原来按照规划就是到"十二五"末,2015年要解决3.2亿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刚才您也讲了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来,要提前两年解决三亿两千万人的饮水安全。

记者:为什么要提前两年?

陈雷:因为这个涉及到民生,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每年大幅度增加投入,现在每年解决饮水安全的资金大数就在220亿到240亿,一年可以解决6000万人。所以,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提前两年就到2013年完成这个任务。

画外音:十年之前的世纪之交,联合国各成员国纷纷签下的千年宣言,我国在其中承诺,在2015年"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这是一个持续到十二五的计划,在十一五规划的末期,它进行得如何呢?

陈雷:今天我可以很高兴地跟您说,就是到2009年底,我们已经提前六年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来的,到2015年把饮水不安全人口减少一半的这个目标,就是中国是提前六年实现的。

画外音:甘肃省甘谷县的幸运村民们,只是十一五期间全国水利发展的缩影。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水利设施投入最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最快的五年。其中,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新增水库库容381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如期完成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对434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大批重点水利枢纽建成并投入运行。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今年我国粮食已经连续七年增产,水利基础设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陈雷:今年以来暴露出来的这些水利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水利部也制订了"十二五"水利发展的规划,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水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有关的政策措施。

画外音: "十二五"时期,水利部将重点展开四项工作: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大力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水平。加快解决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让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全面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夯实水利发展基础。

记者:如果我们拿五年做一个坐标来看,未来五年,对水利部来讲,最要紧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陈雷:第一还是要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重点就是要大力发展民生水利,重点要解决好饮水安全的问题,防洪安全的问题,粮食安全的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安全的问题。

 

人民日报: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

●解决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

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转向开发保护并重

记者:记得前不久你在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60周年之际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既开发利用水资源,又节约保护水资源,治淮思路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人水和谐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吗?

陈雷: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沿淮儿女60年的拼搏和努力中,淮河正逐渐变成一条安澜之河、清澈之河、富庶之河,变成一条人水和谐的河流。淮河治理,是新中国河流治理取得重大成就的缩影,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水利取得重大成就的缩影。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水和谐,不仅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水利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未来我国水利改革与发展的长期目标。

记者: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在世界居第125位。在一个水资源十分有限的国度,作为水利部长,你怎么考虑新时期我国的治水思路?

陈雷:“十一五”时期,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情和水资源贫乏的水情,不断丰富完善了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具体说,“十一五”期间,进一步确立了七大江河流域水利发展定位和区域水利发展布局,明确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

我们把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作为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加快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使水利更好地惠及亿万人民群众。民生水利快速发展,成为“十一五”时期鲜明特点。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国民生水利有什么突破?

陈雷:比如防汛抗旱。“十一五”时期,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我们成功抵御了2006年川渝百年未遇的旱情、2009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的干旱、2010年西南特大干旱,有效应对超强台风的袭击,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妥善化解了唐家山105处堰塞湖风险,及时抢修玉树震损水电工程,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和白龙江淤堵疏通任务。还有重点工程建设,5年来,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新增水库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完成专项规划内6240座大中型水库及重点小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开展了1000余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和103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5年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00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9亿亩,新增工程节水灌溉面积8500万亩。累计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

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记者:“十二五”时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重要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水利改革发展应在哪些重点领域、哪些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呢?

陈雷: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水利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战略大局。一方面,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转变水利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水资源要素配置的先导作用和水利基础设施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建设,迫切需要解决好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促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都需要全面推进水利各个领域改革,突破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新时期水利的战略定位。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体系,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其次,必须把握制约水利发展的突出矛盾。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水资源水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不断强化。水利发展仍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问题。再次,必须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准确把握加快水利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各项制度管理建设,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新政策新举措,各级财政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将有明显提高。

记者:“十二五”时期,水利发展改革有哪些主要目标呢?

陈雷:今后5年水利工作的主要目标包括: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到0.7%以下。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全国干旱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到1.1%以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水利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8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建设必须显著,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要不断增强。另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取得突破,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初步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初步理顺。

总之,要全面把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水利工作的重大部署,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更好地结合起来,把保障发展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构建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更好地结合起来,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

 

新华社:大兴水利 惠泽民生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 姚润丰)从年初的西南大旱到盛夏的南方暴雨,从东南沿海台风肆虐到泥石流穿村毁城……2010年注定是防汛抗旱历史上无法忘记的一年。在这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多事之年,作为主管水利的共和国部长,陈雷经常风尘仆仆地奔波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一线。

从读大学至今,农田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出身的陈雷三十余载基本没同水利分开过。几天前,在位于北京白广路二条2号的水利部里,从“十一五”水利发展成就到新时期的治水方略,从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到如何科学谋划“十二五”水利实现新跨越,陈雷部长娓娓道来。

兴水惠民新跨越——“十一五”时期水利投入力度最强、抗灾减灾成效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抗灾减灾成效最大、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是发展目标实现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陈雷简单概括了过去五年水利发展取得的辉煌跨越。

为什么极不平凡?

“‘十一五’时期,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我们以人为本、科学防控,战胜了淮河、长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成功抗御了2006年川渝百年不遇大旱、2009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干旱、2010年西南地区特大干旱,有效应对‘碧利斯’、‘莫拉克’等超强台风的袭击,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及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任务……”

陈雷部长的另一个“头衔”是“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国家专门设立一个“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面临着中国这样频繁的干旱和洪涝灾害。五年中,当一个个牵动全社会神经的灾害发生时,在唐家山,在舟曲,他总是奔波在水旱灾害一线,指挥着一次次惊心动魄的防汛抗旱抢险救灾……

这样一组颇具说服力的数据,印证了“十一五”防洪抗旱减灾取得的巨大成就:防汛抗洪减淹耕地2.9亿亩,减少受灾人口2.2亿人,防洪减灾效益达8453亿元;年均抗旱浇地面积3.7亿亩,年均挽回因旱粮食损失3921万吨。

为什么人民群众受益最多?

“过去五年,国家投资1008亿元,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确定的到2015年将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降低一半的目标;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今年年底将全面完成,如期向党和人民交上答卷;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33亿亩,改造中低产田1.29亿亩;对434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43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14亿公斤;全面完成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基本解决了无电乡村的用电问题。”

实际上,过去五年水利发展还取得许多值得自豪的成就:新建和加固堤防17080公里,新增水库库容381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开展了1000余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和103个县的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标;治理小流域2万多条,年均减少土壤侵蚀量3.68亿吨;黄河水量统一调度更加完善,连续11年不断流……

“十一五”水利发展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利工作是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基础工作。没有中央的重视,国家的支持,没有全社会的同心协力,搞好水利是不可想象的。五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指向明确、作用直接、见效迅速的水利扶持政策,大幅度增加水利投入。‘十一五’水利总投入是‘十五’的1.93倍,其中,2010年中央水利投资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87亿元,干成了一些多年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大事。”

大兴水利正当时——明年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文件聚焦水利,从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

近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利的改革发展,是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

水之利,内涵丰富。利在农业生产,利在经济建设,利在环境改善,利在民生福祉。如何把握当前我国水利的战略地位与定位问题?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全面深刻阐述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陈雷说,中央对我国基本国情水情的准确把握,是对水利发展阶段特征的科学判断,是今后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的基本依据,对统一全党思想、形成全民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您认为水利发展还面临哪些突出矛盾?

“我国是世界上治水任务最为艰巨复杂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在水资源、水环境领域尤为突出,不少地方水资源开发已超出承载能力。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列世界125位,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近2/3城市不同程度存在缺水,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9万平方公里。”

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现阶段在我国集中显现出来。发达国家在经济高度发达后花几十年解决的水问题,我国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解决。可想而知,陈雷肩上的任务将非常繁重。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短板。”他的话字字千钧。

陈雷介绍了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他表示,“3个把”明确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兴农田水利,围绕保障防洪安全继续加强江河治理,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

盛世治水铸新景——四大任务、八大目标勾勒出“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兴邦之要,其枢在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十二五”开局之年,大兴水利被列入“三农”政策的首位,预示着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即将展开。

“‘十二五’时期,我们将以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重点任务,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为战略举措,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为重要保障,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针对如何科学谋划“十二五”水利发展的问题,陈雷介绍,未来五年将突出抓好四件大事: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利改革。实现八大目标:

——防洪减灾综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基本建成。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基本完成,现有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隐患基本消除。全国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0.7%以下。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流域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格局初步形成,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全国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左右,全国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以下。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完成70%以上的大型灌区和50%以上的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净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000万千瓦。

——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基本建立。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到14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8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国重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提高到60%。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建立,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5万平方公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状况初步扭转。

——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不断增强。符合我国国情水情的较为完善的水法规体系基本形成,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处理机制基本建立。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渠道的稳定增长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与管护机制基本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初步理顺。

——行业能力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水利科技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水文服务能力和水利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国运昌隆,盛世治水。我相信,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水利事业一定能够实现新的跨越,让江河更加安澜、山川更加秀美、人民更加安康!”陈雷部长坚定有力的话语久久回响在记者耳边。

 

光明日报:江河安澜应有时

洪涝灾害年年有,但今年感觉尤其多。入汛以来,我国连续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主要江河流域都发生了洪水,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和严重损失。去年入秋以来,西南五省区更是发生了秋冬春三季连旱,历史罕见。

同时担任着国家防总副总指挥一职的水利部部长陈雷,这一年就显得特别忙碌。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中,陈雷在前线连续工作24天,排除了堰塞湖溃泄险情,夺取了白龙江河道清淤疏通工程攻坚战的胜利。

于是,我们对陈雷部长的采访,就从舟曲创造的堰塞湖应急处置和清淤疏通河道的奇迹开始了。

记者:不仅仅是在舟曲,在汶川地震时的唐家山堰塞湖上,也能看到水利人的身影,尤其是您,两次抢险都在前线连续工作二十多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可否请您再次回忆一下两次抢险的难忘经历?

陈雷:是啊,人民的利益高于天。每一次抢险救灾,我们水利人都会全力以赴。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频繁,除水害兴水利的任务十分艰巨,作为水利部部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有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水利基础才不断得到了强化,为我们防御水旱灾害,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2400多座水库、800多座水电站、1000多公里堤防受损,形成了105个堰塞湖。我们紧急抽调了1800多名水利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投入抢险救灾,对震损水利设施进行紧急排险,实现了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特别是成功处置了唐家山堰塞湖,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今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滑坡体构成复杂,河道两岸均为软基,大型施工机械必须通过b路基箱等辅助工具才能完成清淤疏通的水下作业,可以说,处置的难度前所未有。我们制定了科学的处置方案,采取爆破松动、机械掏挖等措施,当天就迅速解除了堰塞湖溃决险情。紧接着又连续奋战20多天,挖深槽、整河势、降水位、导水流,最终形成窄河、深槽、急流的泄流通道,到8月30日12时,实现了城区全面退水、街区道路畅通的目标。

记者:过去五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防汛抗旱任务十分繁重。今年入汛以来,全国连续出现多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主要江河流域都发生了洪水,但与往年不同的是,曾经千军万马、严防死守的抗洪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忙而不乱的景象,这份自信来自于什么?

陈雷:“十一五”期间,我国气候异常,水旱灾害频发多发。我们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避救抗相结合,防汛抗旱减灾取得了显著成效,防汛抗洪减淹耕地2.9亿亩,减少受灾人口2.2亿人次,防洪减灾效益达8453亿元;年均抗旱浇地面积3.7亿亩,挽回因旱粮食损失3921万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去年入秋以来,西南五省区发生了秋冬春三季连旱,持续时间之长、发生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均为历史罕见。我们把保障饮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首位,通过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项应急措施,保证了旱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没有一名群众没水喝。

今年汛期,我国降雨强度大、洪水量级高、持续时间长、受灾程度重,有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其中有111条河流发生超过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由于防御工作及时得力,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最大程度地保障了防洪安全、减少了洪涝灾害损失。在长江上游发生1987年以来最大洪峰流量,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洪峰的不利情况下,我们统筹考虑长江上中下游、左右岸和洞庭湖、鄱阳湖的防洪形势,科学调度三峡工程,大大减轻了长江干流中下游的防洪压力,没有出现1998年长江大水时千军万马上堤抢险的情况。如果没有三峡工程,这是很难想象的!

记者:这五年,我们深切地感到,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不断完善,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取得了跨越式提升,水利部门是如何积极行动,努力让越来越多的水利项目惠泽民生的?

陈雷:“十一五”的五年,是我国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最快的五年,是规划目标全面实现、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也是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

“十一五”期间,水利总投入约为7000亿元,其中中央水利投资达到2934亿元,是历史之最。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和加固堤防长度超过1.7万公里,新增水库库容381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长江、黄河干流重点堤防建设基本达标,治淮19项骨干工程如期建成,三峡、小浪底、尼尔基、百色等水利枢纽工程相继投入运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京石段实现向北京应急供水,确保了奥运会及首都的供水安全。

从民生水利发展来看,中央下决心投资了1008亿元,使得2.1亿农民喝上了放心水,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到2015年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喝上幸福水的农民,生活变得越来越有滋味。

我可以讲一个故事,甘肃东南部的甘谷县,历来干旱少雨,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吃水困难。有一个叫安远镇的地方,年降雨量仅有200多毫米,蒸发量却超过1500毫米,一遇旱情,当地群众就得靠畜驮、人背、车拉解决吃水问题,天不亮就得到沟里排队等水,近的一两个小时,远的三四个小时,在旱情特别严重的时候,连浑浊的“黄泥汤”也成了求之不得的甘露。去年6月,甘谷县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今年10月建成通水,解决了包括安远镇在内的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当地群众敲锣打鼓,热闹非凡,有个老农满眼是泪地拉住我的手说“过去挑水十里路,如今甘甜水入户,咱祖辈发愁的吃水难解决了”,喜悦和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我们还对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这项工作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如期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上答卷。开展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33亿亩,改造中低产田1.29亿亩。对434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部完成后,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43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14亿公斤。农村水电装机容量增加近2000万千瓦,发电量增加500亿千瓦时,全面完成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了234个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基本解决了无电乡村的用电问题。

记者:“十一五”这五年,水利事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站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展望“十二五”,就进一步加快水利事业发展,您有何设想?

陈雷:“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集中力量办成几件水利大事,着力构建流域和区域综合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发展道路。我们将突出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二是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三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四是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我相信,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水利事业一定能够实现新的跨越,让江河安澜、山川秀美、人民安康。我希望,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为之不懈奋斗。

 

经济日报: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发展道路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水利投资规模再创新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最快的五年,是规划目标全面实现、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最快的五年,是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十二五”期间,水利事业将如何再创佳绩?为此,记者采访了水利部部长陈雷。

记者:“十一五”期间,您认为水利发展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地方?

陈雷: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十一五”期间,新建和加固堤防长度17080公里,新增水库库容381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85亿立方米。“十一五”水利总投入超过6000亿元,是“十五”的1.66倍,其中中央水利投资达到2935亿元,是投资最高的五年。

从民生水利发展来看,投资1008亿元,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09年底我国就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的到2015年“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减半”的目标。对6240座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今年年底将全面完成。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33亿亩,改造中低产田1.29亿亩。对434处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全部完成后,可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43亿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514亿公斤。农村水电装机容量增加近2000万千瓦,发电量增加500亿千瓦时,全面完成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实施了234个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基本解决了无电乡村的用电问题。

从水土资源节约保护来看,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了用水总量微增长,部分地区实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十五”末的173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117立方米,年均下降10%,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今年底将达到0.50;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步提升。

从依法治水来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扎实推进水利依法行政工作,出台了6件涉水行政法规和13件部门规章,以及一批地方性法规,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水情的水法规体系;着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调整了一大批水利行政审批项目;修订工作规则和议事规则,完善决策制度和听证程序,推进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严厉查处了一批重大水事违法案件,妥善调处了一批历史遗留的重大省际水事纠纷,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从水利改革来看,我们不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到去年底,全国71.4%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了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我们对全国11371个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了全面改革,落实了公益性水利工程的人员经费和维修养护经费;同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价形成机制、农田水利建设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也积极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记者:过去五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防汛抗旱任务十分繁重,水利部门是如何应对这些考验的?

陈雷:“十一五”期间,我国气候异常,水旱灾害频发多发。我们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避救抗结合,上下联动、部门联手、军民联防,防汛抗旱减灾取得显著成效,防汛抗洪减淹耕地2.9亿亩,减少受灾人口2.2亿人,防洪减灾效益达8453亿元;年均抗旱浇地面积3.7亿亩,年均挽回因旱粮食损失3921万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比如,2007年淮河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年的流域性大洪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采取“拦、泄、蓄、分、行、排”等综合措施,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没有一个人因灾死亡,没有一座水库垮坝,没有一处干堤决口。

去年入秋以来,西南五省区发生了秋冬春三季连旱。我们把保障饮水安全放在抗旱工作首位,倒排雨季来临前的人饮解困供用水计划,通过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项应急措施,保证了旱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用水。

今年我国降雨强度大、覆盖范围广、洪水量级高、持续时间长、灾害种类多、受灾程度重,有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由于防御工作及时得力,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最大程度地保障了防洪安全、减少了洪涝灾害损失。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我们通过首都应急调水、引黄济津济冀济淀、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等措施,有效地保障了北京、天津、香港、澳门等重要地区和城市的供水安全。

记者:这些年我国不断遭遇地震、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在抢险救灾中总是能看到水利人的身影,特别是在汶川和舟曲抢险救灾中,我们知道您深入一线达二十多天,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陈雷:人民的利益高于天,每一次防汛抗旱抢险救灾,我们水利人都会全力以赴。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当时造成2400多座水库、800多座水电站、1000多公里堤防受损,还形成105个堰塞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们举全部之力、举全行业之力,紧急抽调1800多名水利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投入抢险救灾,会同当地党委政府和解放军、武警官兵,安全、迅速、有效地对震损水利设施进行了处置,实现了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堰塞湖排险避险无一人伤亡,特别是成功处置了唐家山堰塞湖,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

今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大量冲积物淤堵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导致舟曲县城大面积进水,严重威胁县城和下游人民生命安全,影响灾后重建全局。水利部门制定了科学的处置方案,会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地方政府,采取爆破松动、机械掏挖等措施,当日就迅速解除了堰塞湖溃决险情。紧接着又连续奋战20多天,挖深槽、整河势、降水位、导水流,最终形成窄河、深槽、急流的泄流通道,到8月30日12时,实现了城区全面退水、街区道路畅通的目标。

要说这些年,最大的感受是我国水旱灾害频繁,除水害兴水利的任务十分艰巨,作为水利部部长,我深感责任重大,常常感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最大的体会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化的水利基础,为我们防御水旱灾害、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记者:您认为水利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

陈雷: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一是我国基本水情比较特殊。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这是我国要长期面临的基本水情。同时,我国能源矿产富集地区和制造业基地往往是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这些特点,决定了水问题的复杂性和治水任务的艰巨性。

二是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

三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瓶颈。

四是水利基础设施存在不少薄弱环节。经过多年持续建设,我们在大江大河治理上取得明显成效,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小型水库度汛难度大、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低、抗旱基础设施薄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记者:展望“十二五”,您对水利工作有什么设想?

陈雷:“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集中力量办成几件水利大事,着力构建流域和区域综合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城乡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发展道路。

我们将突出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二是加快解决民生水利问题。三是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四是全面推进水利改革。

我相信,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努力,水利事业一定能够实现新的跨越,让江河更加安澜、山川更加秀美、人民更加安康。我希望,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为之不懈奋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十二五”我国将大力建设农村水利设施 支撑粮食安全

中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记者满朝旭)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水利部部长陈雷日前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访时表示:明年起,我国将大力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效提供支撑。

谈到水利工作,陈雷给记者打了个比方,打仗要先解决主战场的战斗,而大江大河的治理就是水利工作的主战场,如今可以开始解决其他问题了。

陈雷:大江大河一旦发生流域性的洪水,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把大江大河的治理放在突出位置,但是在大江大河已经取得明显成效,防洪安全得到保障的情况下,下一步重点就要把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山洪灾害的防治放在突出位置。

新的工作将展开,同时新的问题也来了,随着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灾害的不可预见性日显突出。不过陈雷觉得,虽然有很多事情越来越无法左右,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无能为力。

陈雷:各种灾害交错发生、频繁发生,每次也能够暴露一些薄弱环节,但是大灾之后,这些问题都能够引起各方面的重视,都能够使我们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加以完善。

另外,水利资金缺口大也是个问题,陈雷坦言,钱都得用到刀刃上。

陈雷:水利工程投入我们欠账很多,需求很大,我们现在是科学治水,先把一些卡脖子的问题解决好,来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际上就是把钱花到刀刃上。

面对挑战,陈雷表示,未来五年水利还是要完成几件大事。

陈雷:重点还是要解决好今年以来暴露出的水利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其次,就是涉及民生的问题,要加大农村饮水安全的投入,第三,要大力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要为粮食安全提供水利支撑。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