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张名片大小的射频卡往机井房上的读卡孔前轻轻一放,水泵立刻通电抽水,农户由距自家责任田最近的出水口接上软管,股股清水便流进干渴的农田。这是记者12月下旬在中牟县韩寺镇孟庄村田间看到的一幕场景。这个名叫“农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项目,是该县今冬开始推广应用的。多年来,农业用水管理一直是农业节水的一个难点,其关键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河南中牟县水利局的技术人员一直在探索解决这一难题,他们从智能安全技术中受到启发,与省内一家科技公司合作,于不久前联合研制出这套农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统。
该县把这一成功技术纳入今年冬季的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认真组织实施。目前,首批建成的项目工程区总投资280万元,覆盖农田灌溉面积4500亩。据测算,整个项目区较改造前可年增加直接经济效益173.36万元,年节约灌溉用水63.55万立方米。该县韩寺镇的孟庄、大李庄及官渡镇的十里铺村率先安装了110套农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统。记者在这里看到,田间每隔50米,从地埋管上外接一个出水口,农民接上软管即可浇地,不仅省事、省时、省力,而且省电,节约了水资源,有效减少了费用支出。
这项在河南省尚属首创的农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统,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实用方便的管水手段。据中牟县抗旱服务队的管水员孙建设说,眼下他们只需要负责设备维修和射频卡的管理等工作,再也不为到每家每户收取水费作难了。
在官渡镇十里铺村的机井房旁边,蒜农张双喜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从抗旱服务队买张卡,啥时用水刷下卡就行,浇一亩地比从前少用10立方米水,真是太方便了。”
河南省是个水资源短缺的省份,农业用水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大水漫灌等人为浪费水的现象使得农业用水日趋紧张。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节水是关键,而实现农业节水的难点在管理。中牟县把先进实用的科技手段,纳入农田节水灌溉建设和管理之中, 不仅有效解决了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问题,促使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而且达到了节水增效之目的,方便了农民群众,提高了他们的水商品意识,可谓一举多得。在大力提倡科技兴水、科学管水的今天,这种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