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农水司党支部和灌排中心党委在此举行“喜迎建党90周年,共商农水发展大计”主题党日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凝聚农水行业精神力量,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灌排事业的改革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长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90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90年前,一批满怀救国理想的有志之士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党领导人民经过了28年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艰苦卓绝努力、付出了成千成万革命先烈宝贵的生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又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29年社会主义建设和道路的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成了基本的工业体系和农业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党又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33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新道路。我们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全方位开放型经济转变、从经济弱国向经济大国转变、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转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彻底改变了过去贫困落后的局面。1978-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00多倍,达到39.8万亿,经济总量列世界第二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水利工作,我国的灌溉排水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1949年,中国灌溉面积只有2.4亿亩,粮食产量1132亿公斤。到2010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达9亿亩,是解放初的3.7倍多,粮食产量5415亿公斤,是解放初的4.8倍。在占全国耕地面积不到一半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5%的粮食,提供了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的经济作物和90%以上的蔬菜。确保了中国用世界耕地的7%、世界淡水资源的6%,成功解决占世界22%左右人口吃饭和其他农产品供给的问题。农田灌溉排水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国家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灌溉农业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中国稳定的人均0.65亩左右“水浇地”是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
二、借党建90周年和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扎扎实实做好农村水利技术服务工作
在我们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回顾党走过90年的不平凡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更加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继续领导全国人民,把国家的经济发展、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创造新的辉煌。
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要求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要“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提出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农村水利发展的目标和具体任务已十分明确,现在关键是要制定得力措施、创新工作方法、认真抓好落实。
(一)分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好文件中的刚性任务。目前,农村水利工作都是目标明确、限定时间的刚性任务。如何建设好、完成好党中央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关键是要明确责任,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灌排中心将配合农水司,搞好各项规划任务分解落实工作,上下联动,扎扎实实把这几项硬任务落到实处。要逐级分解落实任务,要制定任务包干、按期完成的实施方案;要层层落实有关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要落实质量监督和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制度。要定期对刚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定期上报。要建立公示制度,接受农民和社会监督。
(二)调整对策,重点突破,分期分批完成大中型灌区建设任务。全国434处大型灌区的灌溉面积为3亿多亩,是国家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和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要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好改造任务。一要按陈部长提出的“范围不扩大、规模不增加、严格控制投资”的要求,对原规划完成情况进行复核、评审,进一步明确每个灌区目标任务。二要对434处灌区进行分类,区别对策。第一类是北方粮食主产区和干旱缺水地区的大型灌区。国家新增的4000多万亩灌溉面积主要在此,早日建成,对国家粮食安全和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千亿斤粮食规划贡献极大,因此技术上要以节水改造为重点,争取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第二类是南方水源丰富地区的大型灌区,技术上要以续建配套和除险加固为重点,按期完成任务。第三类是西南等小项目打捆的灌区。技术上要从扶贫的角度适宜建设,不做硬性考核。这样就可以按照陈部长的要求,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分期分批完成建设任务。三要制定实施方案,任务包干到省,由省级调剂各灌区的投资强度和完成任务的先后顺序。
(三)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规模化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一是在编制全国节水灌溉规划中,重点突出喷灌、滴灌和管道化输水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二是发展布局上,在适宜地区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快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工程技术上要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要建成高标准的水源和固定的管网工程,即群众形象称为“田间自来水”,管灌加喷灌,或管灌加滴灌。在北方等实行了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地方要以大型喷灌机为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东北等规划新建灌区的地方,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因发展地面灌溉成本已不如采用大型喷灌技术效益好。对膜下滴灌技术要规范设备制造和工程建设标准,防止简易化,对简易全移动式滴灌和喷灌的发展要慎重。四是技术上要立足集成,完善技术模式,特别是要确立区域性骨干技术模式,抓住重点地区,围绕优势作物,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五是策略上要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必须坚持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与培育优势产业相结合,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与农民增收相结合。
(四)强化检测,建管并重,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任务。一要首先确保到2012全面完成《规划》剩余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基本解决新增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考虑到新增饮水不安全人数是动态变化的,2013年我们专门再作一次调查评估,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二要严防部分特殊水质处理地区出现反复。高氟水、高砷水、血吸虫病区等特殊水质地区,解决难度大、技术复杂,有的设备已运行五年以上,历史上容易出现反复,要强化水质检测、定期维护设备、及时检查督导。今年要对高氟水、高砷水地区水质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以便巩固成效。三要认真落实建后管护运行管理三项新机制,确保建成的集中供水工程长期发挥作用。四要继续配合农水司完善飞行检查和奖惩机制,做好建设管理工作,抓紧制定饮水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工作细则。
(五)制定具体措施,扎扎实实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开展“农田水利发展战略研究”和“农村供水发展战略研究”。尽快编制完成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全国节水灌溉“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七项农村水利规划工作。
二是要与内蒙、新疆、甘肃、黑龙江、河北等省水利厅联合建立五个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工作站。要以节水节能为重点成立技术研发中心。要以基地为依托,生产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产品。要建立专家库,吸纳水利、农业、农机等各方面的专家,形成对口支援机制。要加大节水灌溉技术宣传和服务力度。搞好节水产品认证和信息年报工作。要配合农水司在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基础上整合喷灌、微灌学组、情报网等节水灌溉社会力量,搭建技术、管理交流与合作平台。
三是要进一步做好大中型灌区前期技术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提高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研究加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资金规模的方式和渠道,力争每年改造160个灌区。积极推广灌区输配水测控一体化闸门新技术。加强渠道防渗防冻胀、建筑物补强和更新改造、新材料应用、量测水管理、灌溉现代化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相关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
四是要认真落实一号文件中关于“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的要求,对全国中型泵站现状及老化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规划前期准备工作。加强泵站节能技术研究和推广,重点开展五项标准化节能技术,使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节能效益大幅提高。
五是要重点开展农村饮水工程长效机制研究,抓好工程质量和水质保障,强化工程运行管理。继续抓好高氟、高砷以及苦咸水等特殊水质处理问题研究和技术对口支持。开展全国农村生活排水工程规划的前期工作、“农村供水参与式管理政策研究”、“村镇应急供水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发”、“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验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年度考核”和“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飞行检查”等工作。
六是要做好2011年度小农水项目合规性审查工作,编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参考图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概(估)预算编制指南》。大力推广小农水信息管理系统,改进项目管理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七是要配合农水司完善全国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10项技术标准的制订,加强宣贯和培训工作;做好“十二五”科技支撑等科技项目;做好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科学支撑。
八是要强化灌区、塘坝(池窖)和农村集中水厂的水利普查工作,严格数据审核与质量控制;
(六)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措施保障,全力作好技术支撑和服务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确保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将与农水司形成新的工作联动机制。中心设节水灌溉组、泵站组、大型灌区组、中型灌区组、饮水安全组和小型农田水利组共六个专题工作组,从前期规划、技术审查、项目检查、咨询服务、技术推广和技术力量配合等层面上保障农村水利技术服务工作的质量。二是加强措施保障。要制定好全面贯彻落实一号文件和部党组部署的办法和措施,建立各种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层层负责,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要发挥每位职工的潜能,充分调动积极性,营造要干、想干的良好工作氛围。三是进一步整合技术力量。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技术力量,一方面引进一批高学历人员,一方面加大业务骨干培养力度,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作风扎实的专业队伍。同时还要团结凝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农村水利全行业的专家,形成技术合力,确保为农村水利提供优质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我们将认真按照2011年农村水利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抓好落实,为农村水利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管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