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建设中国特色的农田水利现代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姜文来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1/9/20    

2011年7月8日至9日,是中国水利人值得记住的特殊日子:建国以来首次以中央名义召开的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先后发表重要讲话,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明确了水利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遵循原则和重要途径,它开启了中国水利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必将载入中国水利发展史册。

会议对水利改革发展的地位进行了科学的界定,认为它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该定位将水利改革发展的地位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体现了中央对水利的高度重视,为水利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对农田水利给予特别的关注,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同时将农田基础建设列在当前要全力以赴完成好四个水利重点任务的首位,强调要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下大气力在全国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央站在全局的战略角度对农田水利地位给予高度重视,是新时期水利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农田水利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必将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农田水利现代化道路的源动力。

中央之所以将农田水利作为首要任务,作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农田水利涉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拥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纲,拥有足够的粮食是维护国家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没有粮食安全保障,其他一切安全都将成为泡影。我国灌区为提供了70%以上的粮食,完善的农田水利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2)农田水利涉及到“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其解决的好坏不仅仅涉及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的健康发展,而更关系到国家现代化的建设。没有农村的繁荣昌盛,就没有和谐健康的中国,更没有现代化的中国。长期以来中央一直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农田水利建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抓手,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点之一。(3)目前农田水利难以适应国家需求。我国农田水利现状不容乐观,水利设施破损严重,大部分水利设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同时,干旱洪涝依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的保障,农业缺水形式依然严峻,全国每年农业灌溉平均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因此影响粮食产量300亿公斤左右。(4)农田水利涉及到生态环境的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严峻,“局部有所好转,整体正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的格局从整体上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保护环境成为国家的重大任务,农田水利的建设涉及到生态环境的改善,曾因农业灌溉引发河流断流,导致下游生态突变的事例不胜枚举,大水漫灌引发的土壤盐渍化时有发生,甚至局部严重,农田水利的改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5)农业节水潜力大。农业是用水大户,2009年农业用水量为3687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 62.1 %,2009年全国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平均值为0.493,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均值超过0.55的有北京等9个省(直辖市)占28%,灌溉系数在 0.35~0.45的有江西等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占28%,整体情况来看,特别是与国外先进国家0.7-0.8相比较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分析我国农田水利滞后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是长期以来国家对农田水利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战略性的定位,没有从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角度加以考虑,因此最终没有将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其次是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的不足,农田水利投资不到水利总投资的10%,建设需要与实际投入存在巨大的差距;第三是政府配套资金难以到位,我国农田水利投资采取中央投资与地方配套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在实际工作中,中央投资到位,但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如愿,导致农田水利缺乏配套,致使水利工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缺乏费用,只用不管,只用不修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水利工程损毁严重,其关键是维护管理缺乏必要经费的支持,缺乏维护的动力;第五,农田水利工程投资效益低,资金回收时间长,缺乏吸收社会资金的能力。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引起全党全国的高度关注,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解决“三农”问题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的农田水利现代化进程。

探索中国特色农田水利现代化道路需要注意处理好五个关系:(1)农田水利发展和国情的关系。目前我国实行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户土地块小而分散,不利于大面积的农田水利的建设,在进行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时候,必须立足于这基本国情,探索此国情条件下现代农田水利建设新模式。(2)农田水利发展中现代与传统关系。我国灌溉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灌溉耕作体系,在现代农田水利建设中,需要正确吸收传统的灌溉耕作的长处,结合现代农田水利技术,使传统与现代密切结合,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傻瓜式”农田水利体系。(3)农田水利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农田水利的发展必须兼顾环境的改善,将环境友好作为农田水利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农田水利发展必须走“绿色水利”发展之路,不仅“利田”,而且要“利水”,实现“水利型社会”与“利水型社会”兼顾。(4)农田水利发展和农民的关系。农田水利建设受益者是农民,在农田水利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将农民作为重要的主体参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农民与农田水利发展的良性互动的关系至关重要。(5)农田水利发展与各种促进机制关系。农田水利健康的发展需要各种机制的促进和提高,改革好创新各种机制是农田水利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机制的建设和创新促进现代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为农田水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田水利现代化道路时不我待。

来源:中国水利报-现代水利周刊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