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灌溉普及力度开创节水灌溉工作新局面
  陈雷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1/27    

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节水灌溉工作十分重视。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现有大中型灌区水利设施的维修和完善”,“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江泽民总书记和朱馆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这项工作。为了加快节水灌溉普及和灌区节水改造的步伐,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家在1999年中央财政债券资金中安排了12.5亿元用于150多个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和130多个地、市级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精神,明确节水灌溉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总结交流近年来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经验,研究部署1999年度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就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指示和张春园副部长的讲话精神,切实搞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及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管理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发展节水灌溉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灌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16亿hm2(2.4亿亩)增加到0.53亿hm2(8亿亩),以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但是,过去几十年来粗放的灌溉方式与当前我国水资源紧缺的现实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已严重影响到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300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l/4;亩均水资源占有量1800m3,只有世界亩均水平的2/3。由于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占国土面积50%以上的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0%左右,农业的季节性、区域性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进人凹世纪90年代,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进一步加剧,黄河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年均受旱面积达0.2亿hm2(3亿亩)以上,全国660多个城市有一半以上发生水危机,干旱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2%,由于灌溉方式落后,全国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0%,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单方水的粮食生产能力只有0.87kg左右,远低于2kg以上的世界发达国家水平。21世纪随着各行各业用水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将会不断下降,新增灌溉面积所需水量将主要通过节水挖潜,从现有用水份额中解决。为此,必须尽快在农业灌溉领域中展开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

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节水灌溉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大幅度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可以节省渠道和畦埂占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节省灌溉用工、节约能源和减轻农田基本建设的工作量;可以带来农业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的重大变革,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可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和管理的科学化,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可以扩大节水灌溉设备和材料的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和带动节水灌溉设备的产业化。总之,节水灌溉是促进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大力推广,全面普及。

推广普及节水灌溉,首先要搞好大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全国248个灌溉面积2万hm2(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为1133.33万hm2(1.7亿亩),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生产的粮棉却占全国总产量的20%,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粮食和优质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这些灌区大多是20世纪50~70年代修建的。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很多灌区只能因陋就简,工程配套不全,经过长期运行,老化失修严重,以致难以为继。全国大型灌区至今还有 21%的渠系、30%的建筑物没有配套,田间工程配套不完善的占60%~80%,实际灌溉面积与设计灌溉面积相差333.33万hm2(5000万亩),约占大型灌区总面积的31%。全国大型灌区的骨干工程建筑物老化失修率接近40%,其中20%已报废。80年代大型灌区由于老化失修,灌溉面积每年减少近13.33万hm2(200万亩),90年代国家增加了灌区田间配套工程投入,但大型灌区老化失修、特别是骨干工程老化失修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许多工程带病运行,输水能力下降,不能正常地发挥效益。大型灌区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是节水灌溉推广普及工作的重点。难点所在,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后备资源不足,解决下个世纪中叶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走以内涵为主的路子,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将现有耕地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在提高单产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农业效益上下功夫。这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普及推广节水灌溉和灌区节水改造重要意义的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二、认真总结普及推广节水灌溉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3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和重视下,在国家计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农业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节水灌溉普及推广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建成了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试点示范工程

根据各地不同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了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节水增效示范项目、节水型井灌区、集雨节水灌溉和水稻控制灌溉等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节水灌溉试点示范工程建设。目前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中已有100多个县达标,100多个县完成了一半以上的建设任务;在全国建设了209个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区和一批国家级节水示范市;对100多个大型灌区进行了以节水增效为中心的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在有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的北方宜井地区,按照以水定井、统筹规划、合理开发、采补结合的原则,打井及建设节水型井灌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西北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和山丘区,通过兴修小水窖、小水池等小型和微型集雨设施,发展了窖灌节水农业;在南方水稻区,大力推广了水稻“浅、薄、湿、晒”控制灌溉和旱育稀植节水栽培技术;北京、辽宁、河北、陕西、青岛等省市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发展节水灌溉的项目也已经启动。

2.推动了面上节水灌溉工作的普及开展

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起到了良好的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国节水灌溉的普及。3年来,全国累计投人资金250多亿元,其中国家计委安排基建投资10多亿元,各级地方财政投人专项资金6亿元,中央安排专项贷款53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贴息3.16亿元),群众自筹127亿元。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563.33万hm2(8450万亩),其中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42.67万hm2(2140万亩)、喷灌和微灌面积115.33万hm2(1730万亩)渠道防渗控制面积305.33万hm2(4580万亩)。此外,还推广水稻控制灌溉、坐水种、膜上灌等非工程节水面积866.67万hm2(1.3亿亩)。截至1998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到1533.33万hm2(2.3亿亩),其中喷灌、滴灌和微喷灌面积153.33万hm2(2300万亩),管道输水灌溉面积513.33万hm2(770万亩),渠道防渗控制面积866.67万hm2(1.3亿亩);推广水稻控制灌溉和坐水种等非工程节水面积 0.13亿hm2(2亿多亩)。

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年来,新发展的节水灌溉面积每年可节水150亿m3,相当于投资上千亿元建设150座大型水库,而且见效快、不移民、不淹地。近几年来我国在连续遭受大的干旱,农业灌溉用水量始终维持在36p亿m3左右不变的情况下,灌溉面积从1995年的0.51亿hm2(7.6亿亩)增加到1998年的0.53亿hm2(8亿亩),粮食产量从4665亿kg提高到4900亿kg,节水灌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年来全国节水灌溉设备生产行业共创造产值100多亿元,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城市就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山区农业干旱缺水问题,1997、1998两年,各地共投入资金26亿元,修建集雨场40万个,各类水窖。水池、塘坝377万处,年增加蓄、供水量6.8亿m3,发展窖灌节水面积30.67万hm2(460万亩),使很多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节水灌溉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增加了农民收人,为全面普及推广节水灌溉积累了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农村水利工作者不断开拓和努力工作的结果。各地在普及推广节水灌溉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方面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节水灌溉工作的领导。许多省、市、县都成立了由党政领导挂帅,计委、水利、财政、银行、农业、科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节水灌溉工作领导小组或节水灌溉工程指挥部,进一步加强了对节水灌溉工作的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力协作,推动了节水灌溉工作的深入进行。甘肃省省委书记亲自担任省节水灌溉领导小组组长,并主持制定了全省节水灌溉发展规划;陕西省节水灌溉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会议,听取情况汇报,协调解决问题,真正把各项节水灌溉工作落到实处;辽宁省“3655”节水灌溉工程由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计委、财政、水利、银行等部门的主要领导参加;四川省对节水灌溉提出四落实(落实机构、落实项目、落实队伍、落实材料),五包(包规模、包质量、包投资、包工期、包安全),一定期(定期召开现场会)的管理要求。山东。河南和河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经常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节水灌溉动员会和现场会,领导到现场办公,帮助解决节水灌溉方面的实际问题。

(2)认真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为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很多省区都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按照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选择项目和编制实施方案。河南、新疆、陕西、宁夏、海南、湖南、辽宁等省和自治区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认真组织编制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年度实施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主管部门还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严格的技术审查,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前期工作。

(3)多渠道筹集节水灌溉资金。地方各级政府和项目单位以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示范项目的建设为契机,按照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的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发动地方和群众投资投劳,加大对节水灌溉的投入力度,确保各项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不影响工程进度。一些地方专门制定了优惠政策:如财政拨付无偿资金支持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免收项目区耕地占用费或农林特产税,在省长、市长和县长基金的安排上向节水灌溉倾斜等。1998年河南省省级财政安排5650万元,地、市级财政安排8800万元支持节水、打井及灌区节水改造;山东省每年从省财政资金中拿出万元用于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广西水利厅和财政厅联合下发了文件,从1998年开始每年从财政资金中安排3500万元,以先干后补和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节水灌溉发展,1999年又下达了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发展集雨节水灌溉;四川、湖南、湖北等省筹措的灌区节水改造资金均超过了中央要求的配套金额。海南省松涛灌区1996年除了中央投人500万元之外,地方配套630万元,各县、市自筹及群众投劳折资8600多万元,是灌区历年来投资最多的。

(4)加强节水灌溉资金和工程质量管理。为保证工程质量,实现预期效益,各地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严把设备质量关。如辽宁省对节水灌溉设备实行市场准人制度,对各厂家生产的设备进行现场性能测试,给质优、价廉的产品颁发市场准人证。二是严把施工质量关。许多项目单位都建立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将工程进度。质量指标列人考核内容。三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陕西、河南等省要求从事节水灌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施工;北京、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安徽、大连等省、市水利厅局定期对项目单位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利部先后举办了30多期不同类型的节水灌溉培训班,对培训合格的人员颁发了近万份蓝色证书。四是加强项目监督和检查。各级计委和水利部门组织力量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增效示范项目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各省还根据各自的情况,从制度和管理方法上采取措施保证施工质量。湖北省漳河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实行质量保证金办法,即业主扣留工程承包商总造价10%的质量保证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归还,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5)全面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一是灌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河南省鸭河口灌区、湖南省双牌灌区和陕西省径惠渠灌区将灌区节水改造、灌区改革与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加快了灌区的改革与发展。河北省石津灌区和江苏省皂河灌区结合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建立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支渠农民用水户协会,明确权利和义务,完善管理制度,使灌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是农业灌溉水价的改革。很多项目区都能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动农业灌溉水价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新疆的农业灌溉水价已基本达到了成本价,陕西等省对农业灌溉水价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三是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改革。陕西、山东、河南、山西等省在总结社会办水利、股份合作制办水利和民办水利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公有制的不同实现形式,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所有权、搞活经营权、拍卖使用权、放开建设权,建立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的新机制,调动了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开拓了新的节水灌溉资金筹集渠道。四是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改革。山东、吉林、黑龙江、北京等省、市把节水增效示范工程建设和基层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立结合起来,积极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管理机制的改革,从规划设计、系统选型。设备供应、施工指导、人员培训、运行管理等方面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降低了工程成本,保证了工程质量,提高了工程效益,更好地发挥了节水灌溉工程的典型示范作用。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前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灌溉普及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前期工作不到位。有些灌区把工作精力集中在上项目和争投资上,前期工作做得不够扎实,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灌区节水改造的规划设计方案还是老一套,没有体现节水增效和内涵发展的原则;有些地方不认真研究当地的具体情况,不能科学合理地选择节水灌溉模式,做出的节水灌溉规划脱离当地实际。二是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滞后。节水灌溉和灌区节水改造方面目前还有一些重大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如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节水灌溉制度;不同节水灌溉方式的节水、节地、节能和增产、增收效果;井渠结合与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发展节水灌溉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关系;黄河上中游地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中的盐碱地治理;劣质水的资源化和再利用;适合中国国情的节水灌溉设备的研制和生产等问题。三是节水灌溉贴息贷款和配套资金不落实。节水灌溉贴息贷款取消专项和按商业贷款运作后,增加了贷款落实的难度。有的大型灌区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情况差,影响了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四是管理不善。一些地方存在项目管理不善,工程质量不高,建后管护措施不落实的现象。五是改革措施不到位。有些项目没有按要求在工程建设的同时进行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价的改革,影响了工程效益的持续发挥。

三、进一步明确节水灌溉的发展方针、目标和任务

最近,国家计委和水利部共同研究制定了《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温家宝副总理听取了汇报,并就节水灌溉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节水灌溉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做好跨世纪的节水灌溉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发展节水灌溉要遵循以下方针:

1.发展节水农业要全面规划

要把发展节水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现代化、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立足大局,着眼长远,全面规划,统筹考虑。要正确处理开源与节流的关系,既要大力普及推广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农业节水措施,又要广辟水源,大、中、小、微并举,蓄水、引水、提水、节水相结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2.发展节水农业要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作物类型有别,气候差异较大。发展节水农业一定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适合什么技术,就用什么技术,经济条件许可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既要重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又不照搬国外的做法,不盲目追求高标准,不一哄而上,不搞一刀切。

3.发展节水农业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各种手段,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要将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形成各种农业节水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

4.发展节水农业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农业也要转变到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不能只单纯追求产量。发展节水农业要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增产、增收为目标。通过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促进各种先进适用的农业增产技术及优良品种的应用、促进农业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5.发展节水农业要依靠科技进步

实践证明,节水技术及其产品设备不过关,成本高,不利于节水农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要做到技术先行,试验示范引路,在引进、消化、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基础上,组织国内各有关部门协同作战,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研制和开发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适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确保我国节水灌溉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

6.发展节水农业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

随着节水灌溉的发展,工程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我们要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一手抓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手抓节水灌溉工程管理,做到建设与管理并重,使已经建成的工程项目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和示范效应。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制和招标承包制,确保工程质量。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做好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管护工作。新建的节水灌溉工程,要明晰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灌区要转换经营机制,通过灌区协会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方式,鼓励用水户参与灌区的经营和管理。

7.发展节水农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农民是发展节水农业的受益主体,由于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各级政府从政策和资金上对发展节水农业给予适当扶持是完全必要的,但最终还是要靠农民的积极性。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财政扶持等方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群众投资兴办节水灌溉工程。要加快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积极探索公有制在农村的不同实现形式,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地筹集节水灌溉资金,使节水灌溉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

根据《节水农业发展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到2010年,我国节水农业的主要发展目标:一是在不扩大农业灌溉总用水量的情况下,使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目前的0.53亿hm2(8亿亩)发展到0.57亿hm2(8.5亿亩);二是节水灌溉面积由目前的0.15亿hm2(2.3亿亩)发展到0.33亿hm2(5亿亩);三是采取各种节水措施,使灌溉水的利用率由现在的40%提高到55%以上,保证今后扩大灌溉面积和提高灌溉保证率需要的水量通过节水灌溉来实现。

(l)近期节水灌溉的主要任务。一是继续抓好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和节水型井灌区建设,每个节水增产重点县的节水灌溉面积要达到有效灌溉面积的60%以上或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67万hm2(10万亩),水的有效利用率提高20%,增产10%~20%,确保到2000年末全面完成国务院交付的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任务;二是搞好150个大型灌区以节水增效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结合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各种先进农业增产技术的运用,把大型灌区建成现代化的高效节水增产农业园区;三是建设好150个地、市级高标准节水增效灌溉示范区,采用国内外各种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在西北。西南等年降雨量250mm以上的缺水地区兴修小型和微型雨水集流设施,发展窖灌节水农业;五是在南方水稻产区,大力推广水稻“浅、薄、湿、晒”控制灌溉技术和旱育稀植节水栽培技术。

(2)节水灌溉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输水过程中的节水。目前,全国渠系水的利用率只有4O%,渠系节水的潜力最大。因此,节水的重点应放在减少渠道输水损失上,通过采取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等措施,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率。二是田间灌水过程中的节水。要积极采用管道灌溉、喷灌、滴灌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田间灌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三是用水管理过程中的节水。要加强田间用水管理,推行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实行定额灌水、按方收费、超用加价。要加强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四是推广应用农业蓄水保墒耕作措施。在于旱、少雨、缺水地区大力推广地膜、生物覆盖、保持性耕作、坐水种等技术,选育抗旱品种,推广抗旱保水剂、蒸腾抑制剂、抗旱种衣剂等蓄水保墒措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四、当前要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

l.加强组织领导,搞好部门配合

节水灌溉普及推广和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很多部门,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专门成立了以张春园副部长为组长,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从各有关单位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办公室和节水灌溉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等日常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各项目区水利部门及各灌区也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主动协调好与计划、财政、银行、科技等部门的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要与新闻宣传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发展节水灌溉和搞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2.抓紧制定规划,搞好前期工作

多年来,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工作一直没有大规模开展起来,一些地方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技术准备。现在这项工作正式纳人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各地要按照基建程序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水利部已以水规计[ 1999」461号文下达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任务书》。同时,以水农水[1999]459号文下达了《关于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编制工作大纲》。各地要按照工作大纲的要求,尽快组织力量开展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编制任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绝非在原有基础上简单地进行修修补补或原样翻新,而是要按照节水增效和增产增收的要求,对传统的渠系布局、灌溉模式、耕作方式、灌溉制度和种植结构进行一场变革,把大型灌区建设成现代化的高效农业节水示范园区。因此,制定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规划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要以节水增效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三是要与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国上规划、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农业区划等规划相协调;四是要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五是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旱、涝、渍、碱综合治理;六是要明确提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水价改革方面的措施,不断提高灌区的管理水平,实现灌区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的中央财政债券资金计划马上就要下达了。考虑到各地原有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完善,一些项目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不符合节水灌溉的要求,我们与国家计委协商后,准备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复核,并分别制定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和《节水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娜。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会后根据两个编写提纲的要求,组织项目单位抓紧制定和完善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由省级水利主管部门审批后上报水利部农水司核备。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实施方案按项目单行上报,节水示范项目可将全省项目汇编成一个总体方案上报。

3.加强项目管理,落实管理责任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国家计委与水利部已联合制定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管理办法》与《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水利部农水司还要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的项目主管领导签定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希望各地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项目管理。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招标承包制,严禁层层转包和非法分包;要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施工,加强技术培训和质量监测,实行质量终身负责制;要按基建管理要求定期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和工程进度情况,搞好项目的总结验收;要搞好建后管护工作,明晰工程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建立健全责任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要转换经营机制,通过灌区协会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方式,鼓励用水户参与灌区的经营和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1997、1998年度的项目要抓紧组织检查验收。对建设任务、投资情况、工程质量、建后管护、工程效益、制度建立,特别是项目区管理体制改革及经营机制转变等方面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和验收,并将验收情况报国家计委农经司和水利部农水司。国家计委及水利部将继续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重点抽查。

4.加强资金管理,落实配套资金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示范项目属地方项目,资金的管理实行地方主要领导负责制,按项目所属关系,分别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人负责。要建立健全资金内部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保证资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并按规定用于经批准的建设项目,按工程进度及时调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地方各项配套资金按下达项目投资计划的要求及时、足额到位,不得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搞假配套。

5.加强技术攻关,提高科技含量

各地在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中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要高度重视灌溉试验工作,加强节水灌溉制度的试验和研究,制定按作物需水要求和土壤墒情适时、适量进行灌溉的最佳节水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在缺水地区,要大力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及控制灌溉技术,力求用较少的灌水量取得最佳的产出效益,以达到节水增产的目的。我们拟在节水灌溉示范区和大型灌区内择优建立一批节水灌溉试验站,针对节水灌溉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力量系统地进行一些节水灌溉实用技术研究和重点攻关。为提高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的科技含量,我们拟请清华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海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农科院、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华北水电学院和西北水科所等一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组织专家和力量,采取对口支援和分片负责的办法,对重点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

为了加强节水灌溉设备生产、销售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我们与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对节水灌溉设备进行了抽检,并将于近期公布检测结果。今后,要将这项工作制度化,严格把好节水灌溉设备和产品的质量关,为农民提供合格的节水灌溉设备,确保节水灌溉事业健康、稳步地发展。

6.改革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

所有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和节水增效示范项目都要把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水利部准备在全国抓20个大型灌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试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局也要抓好不同类型的灌区改革试点。要改革水价体制。目前,农业灌溉水价还不到成本的一半,最低的一方水只有几厘钱。水价偏低是造成用水浪费的主要原因,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必然导致农业用水的严重浪费。因此,要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和节水增效示范项目的实施,加快项目区水价改革步伐,尽快做到按成本计收。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小型工程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承包经营、租赁、拍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大、中型灌区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在支渠以下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鼓励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灌区要落实各种形式的经营管理责任制,加强内部管理,精简机构,分流冗员,降低成本,发展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