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农田水利地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姜文来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1/12/28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于水利,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新形势下水利新定位,促进了水利快速发展,水利投资大幅增加,水利呈现欣欣向荣的前景。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水利新定位是就整个水利而言,由于水利涉及到诸多领域,各个领域具有其特征,此定位只为水利相关领域进一步定位提供了政策大背景,还需要针对相关领域进一步细化定位,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水利健康发展。农田水利是水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位不仅关系农田水利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对现代农业的建设都有深远的影响。

如何对农田水利进行科学的定位,笔者认为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仅仅围绕着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他们是政策依据,其二是结合农田水利本身的特征和功能,充分考虑农田水利的特殊性,充分考虑上述两因素,是科学界定农田水利定位的基础。

农田水利同其它水利相比具有以下5个特征:(1)涉及地域面积广,我国目前拥有18亿亩耕地,其中灌溉面积达到8亿多亩,农田水利要在这么广阔的面积上建设、维护和管理,地域广,面积大。(2)需求资金额度大,由于农田水利涉及面广,同时我国农田水利现状极其薄弱,加之我国多年来对农田水利建设欠账较大,农田水利建设所需要的资金量大,特别是进行现代节水农业建设,提高节水的水平增加了资金额度,农田水利的维护和管理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整体上农田水利资金缺口大,加大农田水利投资力度迫在眉睫。(3)效益低,农业是弱势产业,效益低是其重要特征,农田水利作为支撑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物质条件,也决定了其效益不高,因此导致农田水利投资回收期长,利润低,难以吸引大量的社会投资,投资渠道相对狭窄。(4)气候影响大,气候变化对农田水利的影响较大,其中洪涝和干旱对农田水利的考验最突出,我国长期以来受到洪涝和干旱的威胁,农田水利还远远没有适应这种变化,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增加,建立一个与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农田水利体系更加迫切。(5)涉及人口多,与农田水利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农民,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农民有占80%,农田水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些农民的收入,影响人口众多,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农田水利定位还得与其功能相结合,综合地说,农田水利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功能:(1)生产功能,农田水利对农业生产起到支撑作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形象地说明了水利与农业的重要作用。我国灌区生产了70%的粮食,有灌溉条件的耕地比没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单产平均高出很多,这充分地体现了农田水利的生产功能,它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2)生态功能,农田水利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通常我们重视农田水利的生产功能,对其生态功能重视不足,农田水利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效的农田水利建设可以减少农业用水的总量,减缓了对河道和地下水的需求压力,减少河流断流等风险,保护了生态;其次,农田水利由于能保障农作物的健康成长,增加了作物吸收碳的能力;农田水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水土流失,如坡改梯田效果更加明显;当然农田水利建设本身对生态也产生部分不良影响。(3)保护文化功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农田水利具有保护文化的功能,我国的农耕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享誉世界的农业文明,农田水利对文化的创造和延续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新疆的“坎儿井”、云南的“哈尼梯田”等都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农田水利对其产生和保护功能是显而易见的。(4)就业功能,农田水利就业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农田水利的建设、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才,对其教育和培训也需要不少人支撑,农田水利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其二,农田水利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农业是农民就业的主战场,农田水利为农民的充分就业提供了保障;第三,提供间接就业机会,农产品的运输、加工和销售等都需要大量人就业,农田水利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

综合考虑农田水利的特征和功能,结合中央对新形势下水利的认识,农田水利定位具有以下5个方面:(1)准公益性,农田水利文化保护功能和就业功能决定了其具有公益性功能,但这种公益性是与农田水利的生产功能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农民通过农田水利获得具有一定的收益,具有部分赢利的性质,因此决定了农田水利并非是纯公益的,具有准公益性。(2)基础性,农田水利是农作物的生产的基础,它是提高众多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它涉及到18亿亩耕地,我国80%的人口,它关系到农业的成败,因此,农田水利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3)战略性,农田水利涉及地域广泛,其建设、管理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资收益低,它是农产品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不可或缺的,涉及到民生和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它是藏粮于田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可缺少的适应性对策,因此农田水利具有明显的战略性。(4)经济性,农田水利具有生产功能,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基础,因此它具有显著的经济属性,只是农业属于弱势性产业,其利润低,但这并不影响其经济属性。(5)生态性,农田水利具有改善生态和对生态有负面影响的双重属性,高效的现代节水体系有利于生态,农田水利建设对生态也存在不同的负面影响,因此建立“利水型”绿色农田水利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是化解农田水利生态双重属性的重要手段。

农田水利的定位决定了国家和农民在农田水利建设、维护和管理的地位、责任和义务;以及农田水利投资的主体、补贴的方向等诸多的农田水利重大关键性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好新形式下,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农田水利的定位,做好农田水利工作,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等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