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水将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周宏春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3/1/27    

在人类迈入新世纪的门槛前夕,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国水资源的禀赋特征及工业化、城市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增加等,使我国水资源问题将日益突出,并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水问题可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缺水态势日盛;二是洪涝灾害频繁,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加大;三是水质污染加剧,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水污染问题将是我国未来20年内影响最大的问题。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因素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相对应,农业用水将大量被工业和生活用水所取代。从水产生的经济效益看这种取代是必然的。因为1000m3的水能生产1t小麦,其市场价约200美元;而同样的水用于工业可产生14000美元,是农业的70倍。此外,每年还要有1000多万个新增劳动力在非农产业中就业,也要求水的用途作相应的转移。未来20~30年,将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如不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就无法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因此,农业用水势必转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这也是发达国家水资源使用上的一个变化规律。

如何解决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也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一些专家认为我国西北地区不缺水。他们将土壤水、不可开发的各种形式的水都算上了,这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那些水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正如“画饼”不能“充饥”一样。一些专家认为管理不善造成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的不足。事实上我国北方水资源的不足首先是由地理、气候等多方面自然因素造成的。至于调水还是退人争论很多,可以说至今还没有结果。但应明确的是,首先,调水到西北不等于解决了西北地区的水资源紧缺,还需要建设大量的水利配套设施;其次,调水到西北泡出大量的良田来也不能改变西北地区的落后面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修建了8万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和许多水利设施,可控制和利用的水资源也从1000亿m3增加到现在的5650亿m3,我国的高坝占世界的一半,这些成绩是喜人的。然而,从经济角度分析我国的水利成就将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如在北京密云水库上游修建了200多座水库,现在北京没有水吃了,又要再上新的水利工程,这样做是不是经济呢?今年北京的沙尘暴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有无联系呢?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水资源配置也必须更多地按市场规律办事。

如何解决我国中长期发展中水的供给、水质保护及防止旱涝灾害等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下面提几点关于我国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提高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势在必行。一是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意识。德国从70年代开始宣传节水,城市居民的平均用水量只与我国缺水的西安市相当,说明生活节水潜力巨大。首先规划者要有节水意识,应当研究诸如不增加用水量能不能增加产量、居民生活一天的最少用水量是多少等问题,不能向浪费型的消费目标看齐。在发达国家改变不可持续消费方式的今天,我们也要改变思维模式,避免盲目攀比,这对于节约水资源非常重要。二是利用经济杠杆节约水资源,节水者奖励,浪费者应当受到惩罚。同时进行水价改革,城市供水按全成本核算,减少过去用水的计划分配和福利供水,促进生产单位节约用水。三是要加强执法力度,我国已出台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多部与水有关的法律法规,应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使水资源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二、建立节水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我国水资源总量是人力难以改变的现实,应将水资源“家底”作为建立国民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或者说是约束条件。对此,一是调整产业布局,将高耗水的电力、钢铁、化工、石油等行业分布于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在我国缺水的北方,新上项目必须是节水型的,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的发展。二是发展节水农业。我国目前水资源使用量的80%在农业,农业节水潜力很大。我国生产1kg粮食平均要补充灌溉1.23m3的水,而加拿大、美国等生产同样的粮食,只需要分别补充0.07m3和0.93m3的水。因此,应全面推广各种节水技术,改良农作物品种,在干旱地区发展耐旱作物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三是工业节水潜力也很大。如生产1t钢,我国耗水量为23~56m3,而工业化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只需要6m3的水;我国生产1t纸至少要耗水450m3,而工业化国家只要不到200m3的水。四是建立节水型城市,城市缺水已引起了我国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北方城市缺水更甚。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制约。要通过各种节水措施,减缓居民生活用水上升的趋势,推广家用水的合理使用,如洗菜水椣炊詹紬冲厕所等,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人均用水量。又如使用节水型洁具,杜绝和减少跑、冒、滴、漏等现象等,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节水型社会。

三、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要从源头抓水环境保护,使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废水的排放。通过各种措施使工业排放的废水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再排入公共水体。加强城市下水道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防止生活污水污染河流和湖泊中的水体。科学使用农药、杀虫剂、化肥等化学药品,提高化学肥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农业面状污染源对水体的污染,防止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发达国家目前仍未解决的问题,一旦出现,不仅水生态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而且使人产生不良的感观,使之失去旅游和娱乐的价值。建立水源地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严禁上污染型的项目。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水资源,还山清水秀的本来面貌。

四、污水资源化与综合利用

污水资源化是将不含有毒物质的污水直接用于农业灌溉,或经一级处理后用于城市公共用水等。污水灌溉在新中国成立后就有实践,但目前一些地区用污水灌溉已经出现农作物中有害元素超标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般的生活污水经处理可用于城市的公共用水,如洒路、绿地用水、冲厕所及一些工业的冷却用水等。使用处理后的污水资源必须有配套的供水设施和相应的配套政策。首先,污水处理厂不能都建在城市的下游,应按污水汇流集中点到各污水源产生地距离最小的原则优化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污水管道建设,而且还可以保证处理后的二次水的就近使用,否则,二次水的使用成本将明显提高,或只有重建污水处理设施才能利用。其次,要有相应的按水质分级的供水管道设施。再次,使用二次水在水价上必须与使用优质水拉开距离,以调动有关方面应用二次水的积极性。

五、开发利用海水资源

地球上海水占水资源总量的97%以上,真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除了海洋化工、海水养殖外,海水的直接利用也是世界各国水资源“开源”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工业冷却水在工业用水总量中比例较大(如日本为67.4%,美国为67%,荷兰为89%,我国为84%),工业冷却水对水温的要求高而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因而利用海水冷却成为各发达国家水资源使用中的重要选择之一。美国从60年代开始大量利用海水作冷却水,1975年电力工业用淡水冷却的比重比1970年下降35%。1989年日本制造业中海水用量达21.1%。

从经济效益看,用海水冷却的成本要明显低于用淡水的成本。青岛市海水综合利用研究所对此进行了估算,结果发现用淡水的成本要比用海水的高2.16倍,淡水的生产成本越高,冷却水的成本就越高。一旦解决管道的防堵和防腐问题,在火电、钢铁、化工、石油等工业中用海水冷却可以替代70%左右的淡水甚至更多,而这些部门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仍将有一个大的发展重化工阶段。通过海水的直接利用可以使我国淡水资源紧缺状况有所缓解。

六、加强防汛抗旱工作

我国的水旱灾害经常与其他灾害同时发生,或引发其他灾害出现形成灾害链。40多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高达2085万hm2,约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7%,由旱灾造成的直接粮食损失平均在60亿kg以上,由涝灾造成的粮食损失平均在30亿kg以上。由于涝灾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其他经济损失,往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而旱灾则是隐性的,不会出现“人命关天”的大事,因而往往被人们忽视。为了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首先要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作用,使之真正发挥效益;其次建立洪涝干旱监测和快速评估系统,用GIS等技术进行实时大面积监测,实现灾害信息的接收、处理、分析和发布全过程的自动化,赢得抗灾减灾的时间。在减灾工程中应统筹兼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使经济效益最佳,即在防灾减灾上的投入与灾害造成的损失总和最小,使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降到最低的限度。

七、合理调水,解决缺水地区的生存问题

通过调水解决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如南水北调就有中、东、西三种方案,并对不同的调水方案做了不同程度的前期工作。调水实质上就是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的天然分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建成了众多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对于发展灌溉、解决人民生活用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也有研究者从经济学的角度提出质疑,促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大规模跨流域调水问题。从国家长远发展看,需要通过大规模调水工程解决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同时,上调水工程可以为我国“过剩”的资金找到出路,又可以解决众多的就业问题。因此,应通过多种渠道融集资金,并尽可能采用市场化手段,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