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15日 星期三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水利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农业部财政部在兰州召开全国旱作农业工作座谈会
来源:农业部网站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2/6/11    

2012年6月7日,农业部、财政部在甘肃省兰州市首次联合召开全国旱作农业工作座谈会。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甘肃省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建华到会致辞。会议强调,发展旱作农业已成为抗旱减灾夺丰收的一项革命性措施,旱作区已成为粮食生产新的增长点。下一阶段,要加大政策、资金、科技等的支持力度,全面推进旱作农业发展,力争“十二五”期间使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会上强调,发展旱作农业的总体目标是实现“一个促进、两个缓解、三个提高”,即: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缓解农业生产缺水矛盾,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提高水分生产力,提高农业抗旱减灾能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十二五”期间,要力争使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突出“五个更加注重”,实现“五个转变”,即:更加注重先进适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全面提高天然降水利用效率,实现从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更加注重抗旱减灾技术应用,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影响,实现从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更加注重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实现从广种薄收向高产稳产转变;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针对性,确定不同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模式,实现由分散布局向特色旱作农业格局形成的转变;更加注重提升旱作农业科技生产水平,不断突破制约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实现由传统旱作农业向现代旱作农业转变。张桃林副部长要求,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田间小型集雨蓄水设施建设,加强坡耕地治理改造,加强田型调整。二是构建技术支撑体系。围绕作物集成技术、抓住关键问题集成技术,着力加强农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旱作农业配套机具的研发,坚持把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农技与农环相结合。三是提高物质装备水平。加快普及各类专用农机产品、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微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灌溉设施、大力建设集雨窖池和配套提灌设备、大力推进先进技术、设备及设施的组装配套。四是科学编制旱作农业发展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旱作农业发展新格局,力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旱作农业发展步伐。

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指出,充分发掘旱作农业生产潜能,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重要作用。旱区大多地区还是民族聚居区、陆地边境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集“老、少、边、穷、山、旱”为一体,进一步开发利用旱区农业资源,大力发展旱作农业,对于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10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西北、华北地区旱作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用于支持利用自然降水、促进土壤保墒增墒等先进旱作栽培和耕作技术推广所需地膜等物料补助,农作物抗旱耐旱优良新品种以及农业增产高效抗旱新机具、新材料等技术的应用推广补助。同时,通过“以旧膜换新膜”方式支持地膜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应用推广,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环境。今年,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联合在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节水农业灌溉技术,同时,中央财政安排稳产增产技术补助34.6亿元,主要用于对西南地区玉米覆膜、东北地区抗旱“坐水种”、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冬小麦主产区“一喷三防”、南方早稻集中育秧、三熟制油菜“一促四防”等6项关键技术补助。此外,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健全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基层农技改革建设覆盖全国所有的农业县,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服务农民需要。胡助理要求,要抓住有利时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找准政策着力点,大力支持旱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农民接受、政府重视、技术成熟、先进适用的旱作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要通过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引导农民收回残膜,形成技术推广的良性循环机制,将旱作农业这条路走好、走远。同时,必须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灌区粮食增产,一手抓旱区粮食增产。在灌溉农业区,要建成一批以改善灌溉条件为基本内容的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在旱作农业区,也要尽快建成一批以旱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科技支撑与服务能力,为实现全国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发掘新潜力、提供新能力。

据悉,我国有近10亿亩耕地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干旱缺水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是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长期以来,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始终把加快旱作农业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十一五”以来,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划》,印发了《农业部关于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连续五年召开全国农田节水会议,财政部连续多年安排节水示范项目,推动旱作农业发展。

各地、各级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切实把发展旱作农业作为重大战略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广集成了全膜覆盖、坐水种、膜下滴灌、机械深松等旱作农业技术,初步形成了分区域、分作物的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全国已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500多个,示范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2011年,以地膜覆盖、膜下滴灌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4亿多亩。旱作农业重大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逐年减小,旱作区由原来的产量低而不稳变成了现在的粮食主产区。据统计,甘肃六年累计推广旱作农业技术316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超过64亿斤。陕西五年间全省净增粮食超过36亿斤,主要作物单产增长了10%,其中旱地玉米单产提高100斤以上,充分说明旱作区实现稳产高产大有潜力、大有希望。另据财政部初步测算,在灌区平均每增加1斤粮食生产能力需投入4-6元。而在旱区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平均每增加1斤粮食生产能力仅需投入2元,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有很高的比较效益。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