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已启用新站点,http://gpzx.mwr.cn/,当前站点将于2025年4月底关闭    
首页 > 经验交流 > 省际交流 > 正文
不妨在全国推广“兵团节水灌溉模式”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闫海燕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2/8/20    

编者按: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节水灌溉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特别是高新节水灌溉建设在全国成为一个亮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成为我国在大田农业生产中应用高新节水灌溉技术范围最广、面积最大、发展最快的地区。

目前,我国西部,尤其是西北部地区,水资源紧张,发展节水灌溉非常迫切;东部地区,虽然总体水资源相对丰富,但由于近年气候变化较为复杂,时有较大范围的旱情发生,节水灌溉也可以大有作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科技支撑、技术集成、体系配套、多元投入为主要内容的“兵团节水灌溉模式”,在农业省水、省肥、省地、省人工、省机力和增产增效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兵团节水灌溉模式”的技术、经验如果能在全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广,对国家节水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广大农民实现进一步的增收,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闫海燕,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兵团节水灌溉模式”的研究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之一。本报特此邀请她撰文,介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节水经验、得失和相关政策建议,为全国各地节水灌溉管理者提供参考。

节水灌溉技术已推广到海外13个国家和地区

新疆处于欧亚大陆腹心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垦区和农牧团场大多地处河流下游、沙漠边缘、盐碱腹地和边境沿线,气候干旱,降雨稀少,水利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可以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一部兴修水利的发展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在新疆天山南北和边境线上,兵团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创造出了一个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我们在戈壁荒漠上修建水库,整修河流,修渠打井,开荒造田,引水灌溉,形成了灌溉、防洪、供水、水力发电和水土保持等较为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在茫茫戈壁上建成一个个阡陌纵横、渠系完善、林带成网的绿洲垦区,不毛之地变成了沃野良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接和参与开发、利用及管理的河流有115条,年均径流量约689亿立方米,年平均引水量约110亿立方米。年地下水开采量为15亿立方米。2011年底,总灌溉面积达207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11万亩。拥有山区、平原水库125座,总库容32.72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11座,库容18.25亿立方;有各类水闸114座,控制有效灌溉面积1514万亩;有万亩以上灌区83处,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15处。灌区干、支、斗渠道总长度4.4万公里,其中已防渗2.6万公里,防渗率59.8%,这些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屯垦戍边事业的壮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水利管理体系也很完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13个农业师设有水利局及18个场外水管机构,各团场设有水管科、所(站),全兵团水利战线现有管理和生产人员1.6万余人,进行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工作。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节水灌溉经历了从大水漫灌到沟畦灌、再从喷灌到膜下滴灌三个阶段,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建成喷、微灌面积1100万亩,占兵团有效灌溉面积的72.8%,节水灌溉技术成功应用于棉花、加工番茄、玉米、辣椒、哈密瓜、葡萄、大豆、马铃薯等30多种作物,并在小麦、水稻等密植作物应用方面试验成功。兵团通过在国内外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已累计辐射疆内地方1000多万亩,疆外部分省(市、自治区)建设滴灌面积120多万亩,并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安哥拉、贝宁等13个国家和地区推广节水灌溉面积5万余亩。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采用综合措施发展节水灌溉以来,灌溉水利用系数由2000年的0.40提高到了2011年的0.53,灌溉定额由1000立方米/亩下降到了620立方米/亩。节水灌溉使得垦区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状况减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在维持农业灌溉用水的基础上,节约的水量及时满足了工业、城镇和生态发展的需要。

二是,搭建了现代农业技术平台。节水灌溉是由多项农业技术配套集成,它将节水、施肥、施药、栽培、管理等一系列精准农业措施融为一体,提升了农业整体技术水平,减轻了劳动强度,扩大了承包规模,促进了务农职工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对农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传统耕作模式的技术性革命,是一次生产方式的大变革。膜下滴灌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兵团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重要基础。

三是,促进了团场增效、职工增收。滴灌在作物生长期内,比常规地面灌省水40%~50%,节约耕地5%~7%,亩产籽棉增长20%左右,亩增收200~300元。节水灌溉发挥出来的省水、省肥、省地、省人工、省机力和增产、增收等综合效益,使节水灌溉工程成为了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措施。

四是,带动了支农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节水灌溉的发展过程是用工业产品装备农业生产的过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坚持走节水器材本地化的道路,随着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与之相配套的节水灌溉器材和滴灌专用肥的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立了以天业为代表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实现了成型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国产化,为节水灌溉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促进了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分工。节水灌溉发展以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大约有近万人成为节水灌溉器材生产和专业管理人员,推动了农业节水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贵族农业”的滴灌技术也能走入普通农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节水灌溉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始终做到了“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把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配套以项目支撑,作为促进节水灌溉发展的首要条件。1999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决定》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一五”节水灌溉发展规划》,系统提出了节水灌溉的目标、任务、布局和建设重点,制定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0万亩现代化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和《100万亩节水灌溉可研报告》,进一步细化了节水灌溉发展方向和实施步骤、技术路线,推进了节水灌溉建设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是坚持把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作为提高节水灌溉效益的基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对喷灌和微灌技术进行反复对比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创造了膜下滴灌技术,先后进行了“棉花膜下滴灌试验”、“西红柿灌溉制度研究”、“滴灌试验与灌溉制度研究”等60多项课题研究。同时,以膜下滴灌技术为平台,广泛应用农业六大精准技术,集成灌溉、农业机械、农艺栽培和田间管理技术为一体,发挥了节水灌溉综合效益,使膜下滴灌技术省水、省肥、省地、省人工、省机力和增产增效等综合效益得到充分体现。

三是坚持把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及关键技术国产化,作为农民“用得起”的重要前提。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天业集团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自主开发了性能可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高效实用节水器材,实现了节水器材研发生产的国产化、本地化,应用成本由1996年的2000元下降到目前的650元。使号称“贵族农业”的滴灌技术走入了中国普通农家,成为了中国农民用得起、用得好的实用技术。

四是坚持把示范带动,促进农工获得实际利益,作为确保节水灌溉推广的有效途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大田棉花应用膜下滴灌试点开始,逐步开展不同区域各种作物滴灌技术应用研究,使面积逐步扩大,试验内容也由棉花逐步扩展到蕃茄、瓜菜等经济和粮食作物。其结果,使作物在生长期内较常规地面灌溉省水40%~50%,节约耕地5%~7%,增产20%~50%,每亩增收200~300元。通过实施节水灌溉,使国家的节水战略和农工增收愿望得以实现,从而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五是坚持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资金引导和多方筹资支持,作为发展节水灌溉的有效手段。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通过统筹整合农业综合开发、优质棉基地、土地整理、扶贫、以工代赈、节水示范、部门自身建设预算内专项等各类国家资金,利用银行贷款、吸收社会资金、职工筹资、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近十年来,推广田间节水灌溉累计投入80多亿元,其中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本级投入近10亿元、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70多亿元,确保了喷、微灌技术的推广应用。

六是坚持把各部门协调、龙头带动以及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现节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各部门协调,龙头带动,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是实现节水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兵、师、团三级专门成立了负责节水推广和管理服务的组织机构,确立了以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和新疆天业集团为龙头的产、学、研体系,

实施合作攻关。从节水器材研发、生产,到田间技术应用及后期产品维护,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地保障了节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经过10多年的实践,从大水漫灌到防渗渠系灌溉、从喷灌到膜下滴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数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逐渐走出了一条借鉴和创新相结合的农业发展之路,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规划、研发、推广、服务相结合的“兵团节水灌溉模式”。

全国推广目前还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

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实践,我们认为,在全国加快推广应用节水灌溉进程中将面临四个方面的制约:

首先,缺乏系统的产业支持政策。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有关节水灌溉建设和设备补贴的政策,但在技术研发、工程建设、产业规范等方面缺乏全面的政策支持。农田电力设施、地下管网系统、节水灌溉工程输水主干管网、首部装置尚未纳入国家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范围。节水器材生产未得到支农产品优惠政策支持。在企业投融资、税收、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在产业发展方面缺乏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和市场准入的制度规范。

其次,节水动力不足。囿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地域条件,作为干旱地区,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有其内生动力。而在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南地区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其动力明显不足,部分地区对发展节水灌溉在改善农业生态和节水增效等方面的综合效益认识尚不清晰,国家节水的战略意图和农民增收意愿未能有效结合。同时,膜下滴灌亩均投入650元左右,节水灌溉田间一次性投入较大,筹资困难等问题较为突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方政府和农民推广应用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再次,前期基础性工作相对滞后。大田作物灌溉是以膜下滴灌技术为平台,农艺技术和工程管理措施配套的综合性集成技术。目前,针对全国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和不同作物应用节水灌溉及配套农艺栽培、田间管理等技术的研究尚未全面展开,各地制定节水灌溉规划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作为支撑,对农民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培训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同时,农业技术的推广周期较长,都将制约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最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各地现有水利基层服务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大规模发展节水灌溉的要求。在提供符合当地实际的节水灌溉设施方面,缺乏完整的研发及产供销体系支撑。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和设备维护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支持。在规范节水灌溉建设和运行管理、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等方面,缺乏专业的组织机构保障。

加快推广宜首先研究制定节水灌溉的国家发展战略

虽然目前在全国加快推广应用节水灌溉进程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制约,但我们通过研究认为,并非没有解决之道。我们建议―:

第一,研究制定节水灌溉的国家发展战略。首先是实施合理的区域布局,在华北、西南、西北等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试点示范,从经济效益相对较好,农民乐于接受的作物入手,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因地制宜逐步推广;其次是国家支持开展不同区域、不同条件和不同作物节水灌溉技术及配套耕作栽培、田间管理等技术的课题研究;三是根据布局特点,在区域性中心建立技术推广平台,对现有的成熟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加快节水灌溉技术的本地化进程。

第二,制定、完善农业节水产业政策。从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工程建设、田间应用、技术服务、行业规范等各个环节,研究制定加快节水灌溉发展的政策。一是加大对发展节水灌溉资金的支持力度,设立节水灌溉中央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规模化田间节水灌溉推广,节水技术及配套农艺栽培,田间管理技术的推广和技术培训,服务体系建设等;二是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将节水灌溉工程的主干输水管、蓄水沉沙池、首部泵房设施、田间地埋管网、农田电力设施等纳入国家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范围;地面管网部分(分支管、毛管)以农民自行承担为主,国家设立节水器材使用推广财政补贴并给予低息和财政贴息支持;三是研究出台涉及节水设施生产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在节水器材生产、企业投融资和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四是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产业发展政策,制定节水产品强制认证制度和行业准入标准,统一发放生产许可证,规范产品质量,切实加强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产品设备的市场监管,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第三,通过产学研结合健全节水灌溉研发和服务体系。一是加快节水灌溉科技力量建设,构建一批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程中心、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技术研发体系,支持产业龙头企业以节水产品推广应用为平台,加快节水产品研发力度;二是以技术应用、设备生产和维护为主要内容,加大对基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农户的培训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和管理服务的专业化组织体系;三是突出科技创新,以提高作物水利用效率、灌溉水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为核心,集成农艺节水、生物节水、工程节水和管理节水技术,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扩大应用范围。

第四,健全和完善节水灌溉推广体系。一是由政府牵头,企业产业化为主体,科研机构为骨干,以膜下滴灌整体创新技术体系为主要示范内容,实现节水、增效和集约化生产;二是支持企业开展国际技术和项目合作,通过外交途径,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作为国际的援助项目给予支持;三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扶持建立相互合作和资源整合的产业联盟,通过产业合作、技术标准化及市场合作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五,支持在全国推广“兵团节水灌溉模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科技支撑、技术集成、体系配套、多元投入为主要内容的“兵团节水灌溉模式”,这一模式在农业省水、省肥、省地、省人工、省机力和增产增效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建议在全国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将国家节水的战略目标与广大农民增收愿望结合起来,早日实现开源和节流并举,节本与增效结合,实现在全国推广节水灌溉的总体目标。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