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政策法规 > 地方政策法规 > 正文
湖南省:关于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化、生态化的指导意见
湘水工管[2012]171号
  湖南省水利厅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2/11/1    

各市(州)水利(水务)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维护农田生态系统、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范建设管理行为,实现工程建设的规范化、生态化,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按照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的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改革和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目标。

建立完整、统一、科学合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标准体系。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有章可循;各地、各行业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接受和依据统一的标准体系;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均可实现工程功能高效发挥,土地资源、水资源及资金的高效利用。

打造“山、水、田、林、路”和谐统一的生态农村。通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改善和优化农田灌溉排水条件的同时,维护基本农田的生态体系,维护农田各类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营造 “生态农田、健康河塘、标准设施、田园风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二、具体工作

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不全、工程建设管理标准不合理、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脱节等问题一直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短板,尤其是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群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在工程建设满足生产要求的基础上,把工程和环境有机统一,营造出一个人水和谐、环保生态的新农村,需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项目建设成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中央和省投入较大的民生项目,从项目规划设计开始,就要讲求投入和产出的效益,要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的面貌。要坚持整体推进、连片建设的原则,整乡、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二)突出项目建设重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重点县项目要着眼于骨干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是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骨干水源工程。重点建设范围为容积10万m3以下0.1万m3以上的山平塘、引水流量1m3/s以下0.1m3/s以上的引水堰闸、山丘区容积500m3以下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等;二是各类泵站。重点是装机容量1000kw以下的固定灌溉、排水泵站;三是与骨干水源工程和灌溉泵站配套的主要灌溉渠道、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重点是1m3/s以下灌溉面积100亩以上的小型灌溉渠道;四是排水沟道。重点是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300亩以上的排水沟道及其构筑物。

(三)坚持做到科学设计。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设计要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必须深入项目区实地调查勘测,使设计方案符合实际情况;对项目区的上述四类重点工程设计必须按规程规范要求,其规划布局、工程规模、建设标准、技术方案要科学合理确定,坚持标准化、科学化设计,完善水闸、沉沙池、跌水、量水等配套设施,保证项目区工程整体功效发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范化建设;项目要有总体平面布置图和分项目区平面布置图,项目区内的各类工程在布置图上标注清晰和准确,使项目落到实处。

(四)积极推广农田水利新技术。一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要大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高标准农田示范县和一般重点县在条件具备的地区要大力推广低压管道技术。对有位置较高的渠道、山塘,具备自压灌溉条件的,着力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对泵站提水灌区,特别是高扬程灌区,优先考虑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对种植经济作物、土地流转程度高、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推广一些喷灌、微灌试点。二是推广生态型护砌技术。对于农渠以下一般可不进行硬化,斗农渠可以在防渗衬砌的基础上设置专门的横向或纵向生态带;对于较大断面的排水沟道,底部原则上不进行砼护砌,边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态挡墙、生态袋防护系统、生态混凝土护岸等,让动植物能在沟内自然生长繁衍;对于山平塘清淤加固,可推广山平塘水陆交错带生态护坡新工艺等技术措施。

(五)保护农田生态体系。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农田生态体系。一是要保护工程地下水的补给通道和农田的排水通道,慎用砼现浇工程措施;二是要保持田地的基本形态,避免进行大规模的缺乏必要的农田平整,尽量保持田地的自然状态。三是要保护水体中生物及微生物的生存通道。采用砼现浇衬砌或浆砌石护砌的渠段、塘坝和河道,应预设纵向或横向的生态带或生物通道;四是要方便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各类便民设施配套建设,并与农村的环境整治相结合,做到农田水利工程建一处、整治一处,真正实现工程设施配套、农村环境卫生,人水和谐,共同发展。

(六)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一是明确质量管理责任。项目建设要建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制;二是履行质量管理行为。项目法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设计单位要切实履行各自的质量管理工作职责,确保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保证工程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三是完善质量管理资料。各管理单位和参建单位及时填写、整理、完善法人日志、施工日志、监理日志等相关施工资料和质量检测、评定资料,做到质量管理各项资料及时、客观、真实、完整,严禁伪造。

(七)落实建后管护机制。一是落实运行管理主体。项目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产权移交手续,落实管理主体。对小型水源工程可采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转让工程的经营权,落实工程的运行管理主体;对小型灌排渠道以水系为单元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明确用水户协会为渠系工程的管理主体;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可以经营户或用水户协会作为运行管理主体,负责灌溉设施的运行管理及维护;二是明确运行管理责任。在负责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的同时,保证及时灌溉、安全渡汛,以及工程日常维护。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和低压管道、喷灌、微灌工程设施的日常管理;三是落实运行管护制度。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将工程的运行管理落到实处,确保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规范和生态的理念。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生态之要。要大力开展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沟通水系,改善水质,恢复功能,建设良好的农村水生态环境。省第十次党代会也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四化两型”,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保护水环境、水生态。各级水利部门要充分领会精神,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严格规范要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出现为改善水利条件而牺牲生态环境。

(二)进一步严格建设管理,确保规范化。一是抓好制度和规范建设。结合我省农村实际情况,加快完善相关政策和规范,确保工程的规范化、生态化建设有制度约束、有标准支撑,做到依法、科学、规范。目前,省水利厅已编制了规范化、生态化建设技术指南。二是抓好队伍建设,要抓好建设管理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抓好市场主体队伍建设,抓好专业技术执业人员能力建设,严格资质资格管理,加强培养教育,提高业务素养,树立良好作风。三是抓好监督管理,要把监督检查作为推进工程规范化、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制定科学的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提高监督检查的效率和效果。

(三)推广新技术,助推生态化。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水利工程建设的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吸收利用。一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利用科研院所专业技术的优势,研究出更多适合我省农村实际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艺和技术。二是加强推广新技术的力度。基层水利部门和水利站要广泛宣传和发动,让农民群众接受新技术。三是抓好试点,示范带动。各地推进规范化、生态化建设时,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区,积极使用新工艺、新技术,以点带面,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四)以项目为平台,践行规范化、生态化。当前,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集中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山平塘清淤、沟渠疏浚和农村河塘整治试点等工程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到全省大部分地区,各地要充分利用本次规范化、生态化研究成果,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以点带面。省水利厅也将加大对规范化、生态化建设较好的地区支持力度,鼓励先进,并通过项目的建设和典型推介,加快推进全省各部门涉水项目建设规范化、生态化。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