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7日 星期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正文
高效节水:立农之本 富民之路——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节水农业的调查
《 农民日报 》(2012年10月18日 03版)
  程海 张明义 郭杰 张娜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2/10/18    

对于特色鲜明的新疆农业来说,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既是优势,又是劣势。怎样扬长避短?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战略高度力推农业高效节水,实现了节水、节本、增地、增产的理想效果,籽棉亩均增产80公斤左右,呈现出应用水平加快提升、推广面积快速扩大、研发能力不断增强、高效用水逐步显现、职业农民正在形成、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良好的高效节水发展态势

新疆干旱少雨、蒸发强烈,“绿洲经济、灌溉农业”特点明显。辖区水资源总量832亿立方米,现状用水量51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量占95%,1万元GDP用水量984立方米,每立方米水的GDP产出量仅有10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资源型缺水与利用效率低、结构不合理与用水效率低并存,严重影响了新疆的“两个可持续”和“三化”建设。

如何打破制约农业发展的水资源瓶颈,三十年来,新疆不断加快农业节水技术的科研开发和消化利用,在棉花栽培技术探索中找准了膜下滴灌这一适用技术,并扩展到了多种作物上。通过“九五”试点、“十五”推广和“十一五”规模化建设,去年全区以膜下滴灌为主的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接近2900万亩,居全国之首。

特别是2008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农业高效节水作为民生工程加快建设,采取了科学规划、建立机制、政策引导、鼓励创新、强化建设、完善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衔接配套使用国家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中低产田改造、基本口粮田建设等项目资金,从自治区本级财政中列支25.3亿元专项,带动各地加大投入,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主、多渠道投入的财力支持体系,五年间全区累计筹资90多亿元投入农业高效节水,把农户新建高效节水设施的财政补贴从每亩100元逐年递增到了300元。

据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凯色尔·阿不都卡的尔介绍,截至2011年底,新疆以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总面积已达2870万亩。其中,自治区地方系统从2007年的414万亩增加到了1770万亩,占灌溉面积的29.3%,4年新增1356万亩,年均增加339万亩,今年新增300多万亩,总面积超过了2000万亩。

随着高效节水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膜下滴灌技术的普及应用,新疆自治区地方系统高效节水灌溉作物已由单一的棉花,逐步向棉花、加工番茄、加工辣椒、打瓜、哈密瓜等大宗高效经济作物全覆盖。博乐市、精河县、乌苏市、沙湾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等优质棉基地,基本实现了膜下滴灌技术棉花全覆盖。昌吉、博湖、焉耆等加工番茄基地县市,全面推行了膜下滴灌等高新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

农业高效节水的加快建设,使自治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05年的0.43提高到了去年的0.49,在农业用水量不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玛纳斯县水利局书记李红彦说:“我县投入使用的高效节水面积目前已有55万亩,年节水总量达到6600万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实现了负增长。”

经济作物亩均增收700元

以膜下滴灌为主的农业高效节水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了“节水、节肥、节本、节劳,高产、高效、高品质”的良好效果,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高效节水的全面应用,夯实了现代农业基础,丰富了“绿洲农业”的科学内涵,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转变了农村经营方式,领跑了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变革,发展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幅度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助理、水利厅厅长王世江表示:“得益于国家有关部委、援疆省份的大力支持,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疆各地的积极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参与,以膜下滴灌为主的农业高效节水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了‘节水、节肥、节本、节劳,高产、高效、高品质’的良好效果,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从‘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高效节水的全面应用,夯实了现代农业基础,丰富了‘绿洲农业’的科学内涵,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转变了农村经营方式,领跑了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变革,发展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幅度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推行高效节水后,新疆农业用水亩均减少灌溉水量100立方米以上,提高土地利用率6%~15%,粮食作物亩均增产50公斤,棉花等经济作物亩均增收700元,设施农业亩均增收1500元,农业高效节水已成为顺民意、得民心的重要民生工程。”

沙雅县新垦农场植棉大户刘相武说:“与以前大水漫灌相比,采用节水滴灌加机采模式植棉,每亩可节支种子款6元、毛管7元、播种费5元、地膜4.5元、化肥70多元、农药50元以上、电费5元左右、田管费5元、雇工350元以上,加起来超过500元,减去每年120元的滴灌设施开支和20元的滴灌首部管护费,实际节本超过300元,而籽棉单产却至少增加了80公斤,亩均节本增效近1000元。”

沙雅县委常委彭刚表示:“为便于集成应用激光平地、膜下节水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精量播种、机采模式、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去年新垦农场引导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全场4万亩棉田破除田埂,进行平整,变小块插花地为1000亩以上大条田,耕地面积增长了15%,采用大型农机替代小机具作业,实行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分红的‘六统一’经营,亩均节水100多立方米,籽棉单产从前几年的35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400~450公斤,高的达到500公斤。”

对于南疆棉农刘相武的节本增效说法,北疆棉农也有同感。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上庄子村70岁的老支书何有根说:“近几年,我们应用膜下滴灌等农业新技术植棉,变大水漫灌的‘要么淹死、要么干死’为适时适量滴水滴肥滴药,每亩节省种子款至少10元、化肥10公斤以上、农药及喷洒人工费10多元,减少播种、间苗、田管、浇水等人工投入3至5个,而籽棉单产却从以前的280公斤左右提高到了现在的接近400公斤。”

专家解读高效节水增产增效机理

膜下滴灌随水施肥是一种局部灌溉施肥,能将水肥送到每一棵作物根部,使作物得到所需水量和养分,灌水和施肥比较均匀,实现分次、多次、局部高效施肥,在用量、时间和空间上的控制更加精确,改变了肥水供应方式,大幅度提高水肥利用率,能有效节省肥料投入。

据了解,膜下滴灌是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变成细小的水流和水滴,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灌水方式,是精确控制水量的局部灌溉,实现了按作物需水规律适时适量灌水,提高了田间水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水的无效损耗,灌水均匀度可达90%~95%,与传统沟灌相比较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0%以上。

对此,自治区水利厅科技处处长王新认为:“一是滴灌技术将水滴渗到作物根层土壤中,供作物本身生长所需,变传统浇地为浇作物,减少了地面径流,有效杜绝了深层渗漏;其次,滴灌采用的是管道输水,减小了输水过程中水量损失;第三,滴灌技术为局部灌溉,所浇灌土壤面积的湿润比只有40%~70%,降低了作物棵间蒸发。”

就集成应用节水滴灌、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农业新技术的节肥作用,自治区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董巨河表示:“膜下滴灌随水施肥是一种局部灌溉施肥,能将水肥送到每一棵作物根部,使每棵作物都得到了所需要的水量和养分,灌水和施肥比较均匀,能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需肥规律和根系的分布范围实现分次、多次、局部高效施肥,在用量、时间和空间上的控制更加精确,改变了肥水供应方式,可减少肥水损失,大幅度提高水肥利用率,能有效节省肥料投入。滴灌施肥的氮肥利用率由地面灌施肥的30%提高到70%~80%,磷肥由20%提高到30%~40%。”

温宿县22万亩棉田全都集成应用了膜下滴灌等农业新技术,棉苗生长季节的追肥全是随滴灌水施入土壤,亩均节省氮素追肥5公斤左右、籽棉增产80公斤。县农业局局长黄礼凌说:“我县主要采取了三方面做法,一是严管农资市场,杜绝假劣化肥在县域流通,并向广大农户推荐质量优良、价格合理的肥料产品;二是改单一尿素为养分更丰富的硝基复合肥,每年都组织五六千吨来满足棉花滴灌追肥;三是以乡镇为单位统一供水,建立健全了农艺服务队、设施维修队、滴灌运行队和八项配套制度。”

自治区土肥站总农艺师丁英、沙湾县农技中心推广研究员罗志明、库尔勒市农技中心推广研究员陈绪兰等专家认为,应用滴灌技术,按作物生长需求供水供肥,作物根部疏松,形成良好的水、肥、气、热小气候环境,为作物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且在作物成熟期调控田间湿度,可有效减少烂铃与烂果;其次,作物从播种、出苗开始就得到适时、适量的水分和养分,作物各类生长指标均优,增强了抵御不良气候条件的能力,保证了作物的稳产高产,提高了品质和商品率;第三,采用管道输水和局部灌溉,减少了病虫随水流动传播路径,可有效地抑制病虫害发生,地面干燥部分无湿润环境滋生病菌及杂草,较常规地面灌溉可节省用药;第四,应用滴灌技术必须破除田埂和毛渠,改小块地为大条田,用大型机械作业,可保证亩均有效株数,为高产稳产奠定了基础。

众多基层干部和农业专家也表示,应用节水滴灌等高新农业技术,作物出苗、长势整齐,增产幅度较大,农产品品质有所提升,加之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和劳力、肥料、农药投入减少,经济效益明显,棉花单产增加20%以上,纤维长度增加0.4~0.5毫米,且纤维整齐度高,外观光泽好。

农民职业化迈出了第一步

农业高效节水为天山南北各族农民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收益,也改变了新疆农业的传统用水方式和生产方式,推动了新疆特色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精准化、标准化、合作化进程。高效节水全面转变成为高效用水之时,就是新疆农业现代化实现之日。

农业高效节水为天山南北各族农民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收益,也改变了新疆农业的传统用水方式和生产方式,推动了新疆特色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精准化、标准化、合作化进程。农民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的沙湾县,是新疆40个优质棉基地县之一,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户应用农业新技术的水平相对较高,为加快高效节水的推广应用,该县2008年在疆内率先推行以置换为主的农户家庭承包地流转方式,截至去年底,已累计建成高效节水面积123万亩。

诞生于2007年的玛纳斯县乐源合作社,当属全疆众多合作社中的典范。那年春天,该县乐土驿镇周家庄村村民张学礼将几家外出经商邻居的500多亩棉田集中起来,统一安装节水滴灌设施,籽棉亩均产量超过了400公斤,比其他村民高出好几十公斤,冬天就有不少村民要求与他一起搞滴灌棉花,当地政府及时引导成立乐源合作社,并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入社农户耕地,实现了较好的种植业收益,村里所有农户的3500亩家庭承包地在2009年全都加入了该合作社。

几年时间的发展,乐源合作社已从周家庄一个村延伸到了本镇的上庄子、下庄子、文家庄三个村,对入社农户1.04万亩耕地实行“六统一”经营;起初是将机械化作业承包给农机大户,现已购置了三台(套)大马力耕作、田管机具,以及一台大型采棉机;经营方式也在刚开始的吸收入股土地、聘用社员务工、二次分红基础上,实现了培养技能型社员管理大条田的跨越。

据了解,乐源将四个村的1万多亩小块地破除田埂和毛渠后,变成了12块大条田,以条田为单元分别承包给了12名植棉技术高超、有滴灌设施维护技术、通过了合作社培训考核、善于学习新技术的技能型社员管理。这些被称为“条田长”的管理员,具体负责所承包条田从棉花播种到采摘全程技术指导、整个生育期滴水滴肥滴药、棉苗长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查看上报、维护节水滴灌设施的人工投入等,合作社除每月发给基本工资外,还规定260公斤为籽棉单产基数,增加产值的10%部分作为技术管理提成。

对于乐源合作社这一先进做法,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刘学虎表示:“高效节水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是我区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高效节水全面转变成为高效用水之时,就是新疆农业现代化实现之日。乐源合作社推行的技能型农民承包管理棉花大条田制度,迈出了新疆农民职业化的第一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全区农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学习借鉴,努力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式,加快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跨越。”

科研开发撑起农业高效节水

新疆已形成适合干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效节水模式。掌握了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滴灌条件下的需水规律,形成了具有干旱区特点的微灌规划设计技术体系,形成了农民用水协会、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基本适应滴灌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热心参与;另一方面要归功于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从1977年开始,新疆就开始引进喷灌、滴灌技术,在果树、蔬菜、西瓜、甜瓜上进行了大量试验。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棉花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大,各地围绕地膜植棉开展了大量的节水灌溉技术引进开发、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有关部委给予了新疆大田膜下滴灌技术大力支持,兵团农八师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后经兵团和地方多年大面积试验示范,得出了相关结论,完善了配套技术。2002年,国家有关部委在新疆召开了全国膜下滴灌技术推广应用现场会,此后十年,新疆农业高效节水科研开发取得了显著成就,为高效节水全面转向高效用水夯实了基础,还吸引了我国北方省区前往取经。

自治区发挥科研院校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结合,开发适合新疆不同地域特点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重点解决节水灌溉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以科技创新支撑高效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形成了膜下滴灌、低压管道灌溉、自压微灌等工程技术与抗旱品种选育、水肥调控、高产栽培等农艺技术相结合的技术体系。膜下滴灌水肥盐调控、低压小流量滴灌、干旱区特色林果的高效节水增产、地表水泥沙高效处理及自压微灌系统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断开发高效节水新技术与新方法,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为大面积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制定完成了28个涉及微灌工程设计、产品、工程建设和农艺技术的地方标准,有力地保障了节水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克服薄弱科研条件,在棉田水盐运移及调控技术、新疆主要果树微灌关键技术、微灌系统节水设备研究、管理节水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和大面积示范。研发了农户型首部移动式滴灌系统、节能型低压压力补偿器、自吸式自动清洗网式过滤器、重力式地表水泥沙处理“大首部”工程设施、自动化滴灌的电磁阀等,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这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节水设备产品彻底打破了国外滴灌产品的价格垄断。已建成节水设备检测系统,滴灌系统的配套工程及设备,首部控制系统、输水管道、毛管及附件都已实现本土化,且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至1/4,产品性能满足生产要求,形成了生产加工滴灌系列产品的产业群和产业带。

自治区水利厅农牧水利处处长王永增说,新疆已经形成适合干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高效节水模式。在灌溉基础研究方面,掌握了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滴灌条件下的需水规律,为合理科学的运用滴灌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在规程规范制定方面,形成了具有干旱区特点的微灌规划设计技术体系,颁布了地方标准;在滴灌田间布置上,通过不断探索、改进,摒弃了辅管轮灌、长短轮灌等初级模式,形成了适合干旱区特点、高效科学的支管轮灌模式;在大田滴灌系统运行管理方面,结合农业生产组织管理特点,探索形成了农民用水协会、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基本适应滴灌集约化经营管理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以自治区土肥站为首的新疆农技推广系统,在没有农业节水专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利用旱作节水示范基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基本口粮田建设、水肥一体化、棉花高产创建等相关项目,深入开展农业高效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现行的农作物栽培技术规程与农业高效节水不相适应的具体情况,全疆农技系统主动搞起了基础科学研究,已在棉花、加工番茄、玉米、小麦等作物节水条件下的需水、需肥规律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

新疆农科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初步探索出了节水条件下棉花、玉米、红枣的需水、需肥规律,目前正加紧攻克棉花膜下节水滴灌的井水增温、滴水增氧等课题。

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李洪运表示:“高效节水加快了我区种植业技术的变革。全区农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顺势而为,重点在节水条件下作物需水需肥规律、不同土壤冬春灌间隔周期、土壤水盐运移变化规律、栽培模式改进等方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尽快形成新的技术支撑体系,服务于高效用水和现代农业建设。”

示范区建设提升高效节水应用水平

农业高效节水建设,要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从大宗经济作物的全覆盖向多种作物广泛覆盖转变,从高效节水向高效用水转变,力争2015年,自治区地方系统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3000万亩,50%以上耕地实现高效节水。

农业高效节水,新疆当属全国各省区市中的领头羊,但我国现有的相关技术标准远不能适应其发展。为尽快形成高效节水工程规划设计、材料产品质量、建设施工、运行管理和灌区配套建设等方面的行业标准,目前新疆正全力打造高标准示范区,以提升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自治区标准化、规范化农业高效节水核心示范区,呼图壁县采取宣传发动、行政推动、政策拉动、项目带动、利益驱动、科技促动、督检联动等举措,坚持应用与创新相结合,努力强化高效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的示范推广,新疆水科院等单位所研制的“大首部”自压滴灌系统、低能耗高效率泥沙处理滴灌系统、无线自动化控制滴灌系统、土壤水肥盐综合调控、低压小流量滴灌系统等节水技术设备都是在该县率先试验示范。

焉耆县在创建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的进程中,针对博斯腾湖周边地下水位高、土壤盐渍化程度重的实情,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纽带作用,将五号渠乡下五号村1.4万多亩耕地集中起来,改插花地为大条田,改河水漫灌为抽地下水滴灌,改挖渠排碱为竖井去盐,减少了排盐用工,降低了地下水,减轻了耕地盐渍化。县水利局局长麻志国认为,通过合作社的“六统一”经营,提升了该村的农业新技术应用水平,增加了社员农户家庭收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温宿县采取政府引进门、效果促参与等举措,把县城北部10公里处的沙尘暴滋生地——柯克牙变成了大果园,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村经济收入。据温宿县林业局副局长邓浩介绍,几年前,温宿科学规划柯克牙的整治和发展,投入3000万元财政资金,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栽植了1万亩红枣,从几十公里外引来了河水,成功采取自压滴灌技术,为种植在砂砾土中的果树滴水滴肥,吸引了15亿元社会投资,发展起了以红枣、核桃为主的10万亩特色林果生态园,成为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红枣高效节水示范区。

精河县利用农区南高北低的有利地形,去年在8000棉田试验推行了自压滴灌获得了成功,今年搞了2万亩棉花自压滴灌示范田。副县长何培海说:“我县推行的改井水加压滴灌为河水增压滴灌、自压滴灌,已获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打算二至三年内实现增压自压滴灌棉花、枸杞全覆盖,多渠道减少农业生产性投入,降低地下水开采量,优化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

就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区建设一事,全国政协常委、新疆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博士生导师董新光认为:“要实现农业高效节水到高效用水的根本转变,首先要让高效节水这条承载农业技术的高速公路达到高水平,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高效益。只有通过高标准示范区建设,在试验示范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制定出适应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实现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标准化、设计科学化、产品优良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市场化,才有利于全面提升农业高效节水的建设水平,才能加快新疆高效用水步伐。”

水利兴则新疆兴。今年夏天召开的自治区农业高效节水建设专题现场会提出,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农业高效节水建设,要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从大宗经济作物的全覆盖向多种作物广泛覆盖转变,从高效节水向高效用水转变,要加快财力支持、科技支撑、服务保障三大体系建设,要加快实现农业高效节水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进程,力争2015年,自治区地方系统农业高效节水面积达到3000万亩,50%以上耕地实现高效节水。

有农村经济专家认为,新疆人在与恶劣自然条件多年抗争中,通过引进、消化、研究以及财力支持体系的建立,成功地搞起了较大规模的农业高效节水,实现了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的同步推进,走在了全国尤其是北方省区前列,其发展速度之快、应用水平之高、科研实力之强,是其他省份无法相比的。

新疆农产品特色鲜明,品质优良,享誉海外,但水资源匮乏一直以来是新疆农业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节水滴灌等高新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事关新疆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科学化、产业化、合作化进程,事关新疆特色农产品生产总量的保障,事关5亿中国家庭的“果盘子”质量,事关全疆1300万各族农牧民的增收致富,事关新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国家对新疆农业高效节水列支专项,各援疆省市将帮扶资金向农业高效节水倾斜,科研单位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不断丰富农业高效节水的科学内涵,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积极性,加快高效节水向高效用水转变,加快高效节水技术的普及应用进程。

高效节水,是新疆农业的显著特点,也是我国干旱地区农业的希望所在。

链接:新疆农业高效节水建设成效与发展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