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当前网站将于今年底关闭,点击跳转至新版网站,http://gpzx.mwr.cn
首页 > 学习园地 > 正文
黑龙江的新机遇新使命——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大战略
来源:黑龙江经济报
  邱丽娜 陈洋 王琦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3/5/13    

 2013年4月14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听取“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有关情况汇报。

省委书记王宪魁在会上强调,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我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确定在黑龙江先行先试,这是对我省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也是龙江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神圣使命感,把这次改革试验作为全省发展大战略,凝心聚力承担好落实好各项任务,积极探索农村改革发展新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群众增收入得实惠,着力推动龙江快发展大发展,确保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建设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省的重要发展机遇,也对我省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报记者近日走访了我省国土、水利、粮食等相关部门和农业专家,现刊出他们的想法、意见和建议。

省国土资源厅:用地实行差别管理 三个优先保障需求

杨志伟说,我省将依据国家有关精神,制定一些具有突破性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和机制。

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我省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在全力保障试验区用地需求的同时创新耕地保护机制?怎样规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适合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需要的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机制,尚需做出哪些努力?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杨志伟说,我省将实行差别化管理的用地政策,在三个方面优先保障现代农业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用地需求。

在土地规划和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上优先安排。根据试验区建设规划,争取国家允许我省对试验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试验区发展需要。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上给予大力支持,优先保障试验区建设用地需求。

在用地政策上优先保障。缩小农用地转用审批范围。对现代化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所涉及到的水利工程中的水面用地、设施农业用地,以及公路、铁路两侧的护路林地等,拟采取只征不转的方式,即只办理土地征收手续,不办理转用手续。对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的重点建设项目涉及征占土地的,可比照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行单体工程先行用地政策。对耕地占补平衡有困难的地区,探索建立异地占补平衡的新机制。

对现代农业用地优先审批。建立绿色通道制度,探索将现行省、市、县三级政府进行用地审批方式简化为由县(市)直接呈报省政府审批,减少审核层级和环节。

杨志伟介绍,此次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也是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内容。我省将依据国家有关精神,制定一些具有突破性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和机制。

鼓励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法流转。除宅基地、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用地,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取得并已经确权为经营性的集体建设用地,可采用出让、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偿使用和流转。

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经批准占用的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从中受益。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杨志伟说,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一项全新的任务。下一步,国土部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要求,抓紧研究制定一整套深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在机制和制度建设上争取有所突破,以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全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顺利实施。

省粮食局:大力增强流通能力 保证粮食顺畅流通

王乃巨说,结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国家粮安工程项目,将建设东、中、西3条物流通道,同时加快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

国家将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安排到我省,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我省粮食部门将如何借此机遇更好的规划创新粮食顺畅流通机制,促进粮食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省粮食局副局长王乃巨给出答案:“粮食流通方式和业态应达到以下状态:一是农民粮食销售顺畅,价格合理。大部分余粮应通过大型企业订单农业和省级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出售,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收益。二是粮食加工业以精深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增加,原料通过订单农业和中远期合约交易获得,能够满足常年加工需要。三是粮食交易和仓储、物流设施先进,流通顺畅。在粮食主产地铁路沿线形成若干个粮食物流园区、集散中心、收纳库辐射全省,集收储、质检、物流功能为一体,统一调配运力,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我省地处偏远,远离主销区,经济水平不高,财政资金紧张。随着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如何更好更快地使粮食顺畅流通外销,是粮食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王乃巨说,结合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和国家粮安工程项目,将建设东、中、西3条物流通道。以铁路干线运输节点为中心,合理安排仓储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一批粮食物流园区、集散中心和收纳库,促进粮食外销外运。鼓励散粮发运、集装箱运输、定点班列运输等方式,发展铁水联运,缓解铁路运输压力,降低粮食损耗和运输成本。

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农民都是坐在家里等着上门收粮的方式进行粮食买卖,粮食流通市场缺乏统一的交易平台,并且交易方式单一,从客观上阻碍了粮食流通发展。针对这样的现状,王乃巨说,我省将加快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以黑龙江粮食交易市场有限公司为主体,建立一个全国性电子粮食交易平台,与省内各区域批发市场、产业园区、物流中心实现链接,开设农民售粮业务,为全省农民和省内外用粮企业提供交易、结算、信息、融资、物流等服务,促进传统、分散、封闭、缺乏公平性的粮食交易方式向现代、集中、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方式转变,实现传统粮食市场运行模式向现代粮食市场模式的转型,减少流通环节,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做大做强粮食企业自身实力,给粮食顺畅流通做好坚实基础。”王乃巨说,我们会继续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通过战略重组,优化布局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建立大型粮食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带动全省粮食产业发展。在粮食集中产区建设若干个大型粮食综合产业园区,立足省内加工消化大部分原粮。

省水利厅:实施五大工程建设 加快向现代水利转变

陆兵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省水利部门将科学做好顶层设计,为“两大平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打下更坚实的水利基础。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也是两大平原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基础,没有水利基础设施保障,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发展。近日,省水利厅厅长陆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省水利部门将科学做好顶层设计,以民生水利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农田水利、防灾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水利管理服务等五大体系,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能力,为两大平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打下更坚实的水利基础。

“需通过实施农田水利、防灾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开发利用、生态水利和行业能力建设等五大类工程建设来构建五大体系,这将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实现松嫩、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标,成为国家稳固可靠‘大粮仓’。”陆兵对未来的水利事业信心满满。

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项目引嫩扩建工程、三江平原东部灌区、现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和国家节水增粮行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三江平原东部14处灌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配套灌区和国家在册大型灌区建设。加快推进15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确定的34处新建大型灌区建设,加快松花江沿岸水田灌区建设。推广水稻节水控灌面积2000万亩,硬化渠道1万公里。规划到2017年,两大平原新增灌溉面积4483万亩,建设旱涝保收田8000万亩。

加快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争取完成3条大江大河和18条主要支流的江河治理工程,基本完成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大中型涝区治理。

加快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农村剩余49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穆棱奋斗、龙江花园、绥化阁山等一批大型水库。争取开工建设山口水库引水工程、三江连通工程等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推进悦来枢纽、鹤兴、寒虫沟、大石河、太平沟水库建设。

加快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水土保持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61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率提高到51%以上。

加快行业能力建设,深化水利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基本扭转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局面,建立适应我省省情、水情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专家:紧紧抓住主要矛盾 促进整体协调推进

矫江认为,这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注意的问题很多。需成立若干专业团队,参与规划的制定、跟踪、总结和交流,积累经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这是新一届政府以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先导拉开了新的农业改革序幕。黑龙江要注意精心设计和规划,抓住主要矛盾,四化协调发展,使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总农经师矫江建言献策。

“注意抓主要矛盾,综合配套整体协调推进。”矫江认为,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土地所有权。现在由于土地是国家的,农民只是承包,于是农民只负责种地而不整理土地,不施有机肥,掠夺式经营。所以,应该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方向就是土地私有化,搞家庭农场。那么,土地能不能买卖?什么价格买卖?村集体经济怎么办?这还需要示范探索。

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农民退出土地。“我今年做了市场调研,尽管今年水稻、玉米收购价比去年低,但如果土地是自己的,农民还能赚不少钱,但现在农民自己的地比较少,需要租别人的,一般租一垧地八千元,最高的一万多元,去掉租地费用,真正种地的农民不赚钱。所以要探索解决农民工作、住房、医保、养老,引导一部分农民退出土地。”矫江说。

与此同时,要注意我省农业的特殊性。“我省属于寒冷地区,作物一年一茬,卖不出去就会积压,保管不好容易发霉腐烂。”矫江认为,国家一边鼓励黑龙江种粮,一边放开粮食进口,导致黑龙江很多余粮卖不出去,卖出的粮食价格也很低,粮贱伤农,又没有适当的利益补偿,难以提高农民乃至地方政府种粮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就难以稳定,粮食安全就无以保障。这时候需要国家出台有利于黑龙江农业生产的相应政策,让农民丰产又丰收。

地产资源产业化一直是矫江所倡导的。“现在国家出台政策支持资源产地粗加工,我省应抓住机遇,产什么就加工什么,发展小微企业、实体经济,以产业化引领,四化协调发展。”矫江说。

“示范区建设还有重要的一环就是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包括大学的教育、科技的创新、技术的推广。”矫江认为,现在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比较严重。应该分工协作,各有主次,最终目的是支撑经济发展。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