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灌排中心 水利资讯 领导之声 政策法规 技术标准 规划方案 文件汇编 调查研究 学习园地 经验交流 科技推广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饮水安全 农村水电 专题荟萃 图片集锦 会议报道 典型交流 培训课件 专业视频 国际农水 专项工作 资料共享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本站信息检索可选择“复合搜索”功能,输入两个关键字(如:北京 节水)找到相关信息,再选择“栏目”或“专题”名称对搜索结果进行筛选,提高检索效率。    
首页 > 经验交流 > 省际交流 > 正文
为了大地的丰收——安徽省开展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综述
来源:安徽省水利厅网站
  范智 张玉芳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14/1/15    

历史,在惊人的相似中传承与发展。

35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夜,面对着人民公社大锅饭的束缚,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35年后,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旱面前,安徽人民再一次以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姿态,率先在全国举起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这一改革大旗。出台《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即用5年时间,通过坚持明确事权、鼓励多元投入、支持自主建设、创新管护机制、培育市场主体5项改革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使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80%以上。

历史,在悄无声息中成就转折。

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大快人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史。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相关政策,更如一夜春风,使得小水利冬修工程在江淮大地遍地开花。

对于一个拥有5000多万农业人口、6276万亩耕地的农业大省而言,畅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是一场关乎着大地丰收、粮食安全,关系着百姓切身利益的革命,它和着全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节拍,谱写了一曲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动人乐章。

决策,来自田间地头——省委、省政府情牵民生疾苦,彰显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汪名星是怀宁县金拱镇的一名种粮大户,今年在白莲圩承包了800亩稻田,7月是他最忙碌的时节。

7月1日,从稻田收工的汪名星回家打开电视,当天,安徽省委召开全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书记张宝顺在讲话中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一心为民的宗旨,切实把活动组织好、开展好。那一刻,这名农民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感到十分新鲜,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条新闻竟会如此近距离地走进他的生活。

7月下旬,稻苗眼看就要抽穗,汪名星却焦灼地发现,当地已经连续20多天没有下雨。这是一场肆虐全省的旱灾,据统计, 8月12日,全省23个市县最高气温超过40℃。1748万亩农田受旱!104万亩农作物干枯!31.87万人饮水困难!旱情在全省告急!

当天中午,汪名星正顶着烈日在田里忙着灌溉,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田头,“我抬头一看,来到田里的竟是省委张宝顺书记,”汪名星又惊又喜,至今对当天的情形仍记忆犹新。他回忆说,张书记走进田间,弯下腰察看土壤的干旱程度,问他家受旱情况怎样,“我回答说今年承包了800多亩稻田,受灾700多亩,成灾400多亩,绝收80多亩,其中受灾的在加紧引水灌溉,绝收的正在翻耕,准备种些秋玉米和秋荞麦,减少点损失。张书记听着听着,拔起一颗快干枯的秧苗,担忧地说:‘要是旱情这样发展下去,再过几天问题就更严重了。’”

在新建抗旱站现场,几十名群众在围堰蓄水,张宝顺又走上前,询问乡亲们抗旱中有什么困难。他语重心长地说:“农民现在对水是‘如饥似渴’,没有水利设施作保障,农业既经不起涝,也经不起旱。因此,我们必须要继续下大功夫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好水利工程的抗旱保灌主力军作用。”

当天下午,张宝顺在怀宁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抗旱保苗的具体措施。他要求,要从关心群众、维护群众利益出发,把抗旱工作和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抗旱保苗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和根本宗旨的最实际、最鲜活的行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立学立行的重要内容。

8月11日,省长王学军奔赴旱情较重的定远县,在实地察看了定远县炉桥电灌站提水灌溉现场和西卅店镇农作物受灾状况之后,现场主持召开省政府抗旱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旱救灾工作。调研中,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不畅通、抗旱减灾能力不足这些群众的呼声引起王学军的高度重视。听取有关方面的汇报后,他立即指示省水利厅开展加强小型水利设施提升改造、促进水利改革发展的专题工作。他强调,要全面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下决心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要积极探索市场机制和改革办法,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让汪名星等种粮大户“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呼声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迅速被提上议事日程。10月20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12月份,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列为全省民生工程,彰显了本届政府关心人民群众、关注国计民生的执政理念,也生动再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深入开展的丰硕成果。

破题,来自科学发展——水利人摸实情、出实招,践行献身负责求实行业精神

然而,小型水利工程怎么改造?如何才能提升?

从大禹治水到孙叔敖修建芍陂,从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的建成到14项治淮骨干工程的完成,安徽人为治水工作留下了执着而科学的治水传统。而今,面对着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面对着省委省政府的民生重托,省水利厅厅长纪冰坦言,他们更是“丝毫不敢懈怠”。

副省长梁卫国亲自领衔文件政策的制定,亲自带队深入基层调研,就文件的主要精神、重点内容、文件结构提出具体要求,并提出“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并重”的原则。副秘书长孙正东多次率队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修改。在文件起草过程中,省政府和省水利厅不仅在水利系统征求各地意见,更广泛听取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用水合作社、乡镇水利站、行政村的心声,同时吸纳相关省直单位建议。

数易其稿的背后体现的是水利人严谨、科学的作风,也体现了对群众利益的最大关切。其中,从如何稳定现有政策及如何扩大政策覆盖面二者的权衡就可见一斑。

2010年以来,全省开展了农田水利“三加一”工程,以塘坝扩挖、河沟清淤、小型泵站更新改造(机井建设)和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为主要内容,解决了农民最需要的供水和灌溉问题,受到了县乡干部群众的欢迎。这些行之有效的决策,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坚持下去。但同时,在基层调研中,干部群众也反映,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末级渠系等,也是小型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政策予以支持。

经过反复研究,省水利厅确定将改造提升范围由 “三加一”工程扩展到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机电井、末级渠系等8类小型水利工程,这样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将江淮片、皖北片、皖南片三大不同区域的小型工程,基本上都涵盖了进来。

然而,如此一来,五年内“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总投资需400多亿元,省级财政能否为“八小水利工程”新增如此大体量的资金?负责文件起草工作的省水利厅副厅长张肖,率工作组广泛深入到基层调研,多方听取意见,多渠道测算所需经费,反复比选方案。最终,在省主要领导和有关分管领导的支持下,明确两大资金来源渠道,即由“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各承担奖补任务的50%,资金问题迎刃而解。

10月13日,省政府秘书长邵国荷主持会议,听取《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起草情况的汇报,研究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的有关事宜,进一步统一了省直有关单位的认识。至此,意见在经过10多次修改后才正式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立意,突出改革创新——“5588”行动计划探索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传承改革创新优良传统

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一脉相承,小型水利工程既存在着老问题,也面临着新形势。其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失修、管护不到位等问题依然突出,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薄弱环节。同时,随着种粮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蓬勃发展,他们迫切需要完善沟、渠等设施配套,以及水利排灌设施和生产辅助设施。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关键,在于解决建设资金不足和建后管理缺位两大难题”纪冰表示,解决这两大难题的举措决定着这项政策的含金量和实际成效。

意见提出了五项改革措施:明确事权,鼓励多元投入,支持自主建设,创新管护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处处透露着闪光之点。

突出了财政奖补,鼓励多元投入。在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有效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多元投入,变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政府“独唱”,为全社会共办水利的“合唱”。

突出了新型主体,适应土地流转。针对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新形势,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参与“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实行“自建、自用、自管、自维护”。在产权关系上,对现有小型水利工程,按原产权归属和受益情况,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对新建小型水利工程,按“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的办法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在建设方式上,凡是能由村集体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施的,由其按规定自行组织建设,体现了践行群众路线、让群众做主的理念。在培育市场主体上,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设管理的工程,安排财政补助资金,给予用地、用电等优惠,从政策上支持中小供水工程收取水费。

突出了创新试点,落实管护主体。全省安排部分经费,开展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改革创新试点。新型管护组织主要有5种形式:一是按行政区划以乡或村民组成立水利维修养护公司;二是以工程类别成立水利养护公司,如小水库专业养护公司;三是以水利合作社(用水户协会)承担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维护;四是由乡政府或村委会将小型水利工程打捆发包,“花钱买服务”管理维护;五是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负责对经营范围内的农水工程管理维护。

五项改革措施犹如五根手指紧握成拳,建立起一套从投资、建设到管理维护的长效机制,既解决了老问题,也应对了新形势,既体现了可操作性,也彰显了前瞻性。

落地,突出行动实效——江淮大地大干小水利、畅通最后一公里,开创水利的又一个春天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意见出台之余,安徽省委、省政府更高度关注政策的落地表情。

10月21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以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重点任务。

省水利厅组织编制印发了《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规划》、《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2013-2014年度实施计划》。省财政厅、省水利厅联合印发《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奖补办法》,明确两大资金来源渠道,即由“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各承担奖补任务的50%。其中,“项目资金”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小农水重点县、一事一议、现代农业发展、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等资金;“专项资金”为省、市、县三级财政为农田水利专设的资金。对小型泵站改造,每千瓦补助2000元,小型水闸加固每座补助15至30万元,中小灌区每亩补助100元,大塘扩挖每口补助4.5万元,重点河沟清淤每条补助10万元,机电井每眼补助2000元。五年内八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总投资450亿元,其中财政将安排资金160.5亿元,奖补额度之高、补助范围之广,开创了新世纪以来全省农村水利建设的先河。

“小农水奖补政策的引导力度大,这回一次性筹齐了50万元,我们兴修水利的信心倍增。”在郎溪县亭子山下的凤河村当家塘扩挖工地上,村主任梅显明告诉记者,在省市县三级财政奖补政策的引导下,汇河生态农业公司投资30多万元,群众“一事一议”积极投工投劳,当家塘扩大塘容一倍多,下游250多亩水田灌溉有了保障。

各地争先恐后吹响改造提升的号角,小水利工程遍地开花。截至2013年底,“八小水利工程”完成工程量4.9亿立方米,完成投资69亿元。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完成投资4亿元,占年度下达任务400座计划投资的77%。

——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完成8.6万千瓦,占年度下达任务10万千瓦的86%。

——小型水闸加固新建完工685座,占年度下达任务837座的82%。

——中小灌区改造实际完成投资3.4亿元,占计划投资的62%。

——扩挖塘坝8.9万处,占任务数的89%。

——整治河沟6225条,占任务数的103%。

——修复新建机电井2.8万眼,占计划数的112%。

——末级渠系改造完成投资9.7亿元,占计划投资的82%。

此外,全省安排经费1765万元,培育260个田间管护试点单位,其中省级试点10个、市级试点39个、县级试点211个。

丰收之歌已经唱响,民生之舞激情飞扬,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已经破题,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也已起步。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江淮大地正在抢抓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努力开创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又一个春天。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 电话:010-63204221 京ICP备0601348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227